一种翻转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2012发布日期:2020-03-10 08:5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再生领域,尤指一种翻转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墨盒的加工工序均采用自动化的加工方式,现代的墨盒主要由壳体、盖体及内部的海绵组成。

目前,墨盒在传输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吸尘动作,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在吸尘时,首先在上级工位将墨盒组件的正面进行吸尘,当墨盒组件的正面吸尘完成之后,再通过翻转工位,将墨盒进行翻转,翻转后的墨盒组件运行到下一工位时再进行吸尘时,即可完成墨盒组件的双面吸尘,但上述装置较为复杂,且控制动作较为复杂,墨盒的吸尘效率较低,降低了墨盒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转吸尘装置,实现了墨盒组件的双面吸尘,增加了墨盒组件的吸尘效率,继而增加了墨盒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翻转吸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翻转墨盒组件的翻转组件,和用于对所述墨盒组件进行吸尘的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滑移气缸和连接于所述滑移气缸上的吸尘通道,所述吸尘通道上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朝向所述墨盒组件;所述滑移气缸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翻转组件的翻转轴线,所述滑移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吸尘通道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墨盒组件的方向滑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翻转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墨盒组件的翻转;通过滑移气缸的设置,减小了墨盒组件翻转过程中与吸尘通道碰撞的可能,增加了墨盒组件翻转的可靠性;通过吸尘通道与翻转组件的设置,即可实现墨盒组件的双面吸尘,增加了墨盒组件的吸尘效率,继而增加了墨盒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竖直块,所述竖直块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竖直块竖直滑移的竖直驱动组件;所述滑移气缸设置于所述竖直块。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竖直块的设置,实现了滑移气缸以及吸尘通道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滑移,便于用户调节吸尘通道墨盒组件之间的间距,增加了吸尘通道的吸尘效果。

进一步,所述竖直驱动组件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竖直气缸,所述竖直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竖直气缸沿其轴线方向进行滑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竖直气缸的选用,竖直块的滑移动作较为可靠,且减小了竖直块在滑移过程中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竖直块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竖直驱动组件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竖直块。

本技术方案中,用户通过转动螺纹杆即可实现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滑移,且滑移过程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控制,方便了用户将吸尘组件运动至特定的位置,增加了吸尘通道的吸尘效果。

进一步,所述竖直块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竖直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底座,且所述限位杆垂直于所述底座。

本技术方案中,限位杆能够增加竖直块与底座之间的约束,减小了竖直块在滑移过程中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竖直块滑移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吸尘通道上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滑移气缸的轴线方向,所述水平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竖直块。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水平杆的设置,增加了吸尘通道与竖直块之间的约束,减小了滑移气缸在驱动吸尘通道运动过程中晃动的可能,早呢更加了吸尘通道运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水平杆远离所述吸尘通道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于所述底座的挡板,所述挡板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挡板的设置,即可对吸尘通道伸出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了用户对吸尘通道的位置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水平杆沿其轴线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吸尘通道,所述水平杆螺纹连接于所述挡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水平杆即可实现挡板在水平杆上位置调节,方便了用户对吸尘通道伸出的位置进行控制,增加了吸尘通道的吸尘效果。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所述翻转组件穿过的穿过槽,所述翻转组件与所述吸尘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穿过槽的设置,墨盒组件在翻转过程中能够向下穿过翻转槽,无需将墨盒组件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增大了底座上的空间利用率;上级装置也无需将墨盒组件传输至较高的位置,缩短了墨盒组件在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墨盒组件的传输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转吸尘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翻转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墨盒组件的翻转;通过滑移气缸的设置,减小了墨盒组件翻转过程中与吸尘通道碰撞的可能,增加了墨盒组件翻转的可靠性;通过吸尘通道与翻转组件的设置,即可实现墨盒组件的双面吸尘,增加了墨盒组件的吸尘效率,继而增加了墨盒的生产效率。

2、通过竖直块的设置,实现了滑移气缸以及吸尘通道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滑移,便于用户调节吸尘通道墨盒组件之间的间距,增加了吸尘通道的吸尘效果。

3、限位杆能够增加竖直块与底座之间的约束,减小了竖直块在滑移过程中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竖直块滑移时的可靠性。

4、通过穿过槽的设置,墨盒组件在翻转过程中能够向下穿过翻转槽,无需将墨盒组件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增大了底座上的空间利用率;上级装置也无需将墨盒组件传输至较高的位置,缩短了墨盒组件在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墨盒组件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翻转吸尘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底座,11.穿过槽,20.翻转组件,30.吸尘组件,31.滑移气缸,32.吸尘通道,321.吸尘口,33.竖直块,34.竖直气缸,35.限位杆,36.水平杆,37.挡板,40.墨盒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翻转吸尘装置,包括底座10,底座10能够放置在地面或工作台上,底座10上设有用于翻转墨盒组件40的翻转组件20,和用于对墨盒组件40进行吸尘的吸尘组件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翻转组件20为任意能够夹持并在竖直平面内翻转墨盒组件40的装置。

上级设备能够将墨盒组件40从墨盒吸尘装置的左右两侧传输至翻转组件20,吸尘组件30即可对墨盒组件40进行吸尘,当吸尘完成之后,翻转组件20即可对墨盒组件40进行翻转,吸尘组件30即可对墨盒组件40的反面进行吸尘,实现了吸尘组件30的双面吸尘。

吸尘组件30包括设置于底座10上的滑移气缸31和连接于滑移气缸31上的吸尘通道32,滑移气缸31水平设置在底座10上,吸尘通道32上设有吸尘口321,吸尘口321朝向墨盒组件40,本实施例中,吸尘通道32设置在墨盒组件40的下侧,因此,吸尘口321朝向上侧。

滑移气缸31的轴线平行于翻转组件20的翻转轴线,滑移气缸31用于驱动吸尘通道32沿靠近或远离墨盒组件40的方向滑移,即滑移气缸31在带动吸尘通道32滑移的过程中,吸尘通道32与墨盒组件40之间的水平间距能够不断改变。

当翻转组件20需要翻转墨盒组件40时,滑移气缸31能够带动吸尘通道32向外侧移动,吸尘通道32与墨盒组件40之间的水平间距较大,减小了墨盒组件40在翻转过程中与吸尘通道32碰撞的可能;而当翻转组件20将墨盒组件40翻转完成后,即墨盒组件40处于水平状态时,滑移气缸31能够继续带动吸尘通道32靠近墨盒组件40,吸尘通道32与墨盒组件40之间的水平间距较小,增加了吸尘通道32对墨盒组件40的吸尘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翻转组件20的设置,实现了墨盒组件40的翻转;通过滑移气缸31的设置,减小了墨盒组件40翻转过程中与吸尘通道32碰撞的可能,增加了墨盒组件40翻转的可靠性;通过吸尘通道32与翻转组件20的设置,即可实现墨盒组件40的双面吸尘,增加了墨盒组件40的吸尘效率,继而增加了墨盒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底座10上还设有用于翻转组件20穿过的穿过槽11,翻转组件20与吸尘通道32分别位于底座10的两侧;具体地,翻转组件20能够设置在底座10的上侧,吸尘通道32能够设置在底座10的下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穿过槽11的设置,墨盒组件40在翻转过程中能够向下穿过该穿过槽11,无需将墨盒组件40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增大了底座10上的空间利用率;上级装置也无需将墨盒组件40传输至较高的位置,缩短了墨盒组件40在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墨盒组件40的传输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翻转吸尘装置,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竖直块33的设置。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底座10上设有竖直块33,竖直块33能够沿靠近或远离底座10的方向设置于底座10,即竖直块33能够在底座10上上下滑移;底座10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竖直块33竖直滑移的竖直驱动组件,即竖直驱动组件能够用于驱动竖直块33上下滑移,竖直驱动组件能够为任意气缸、油缸或推杆电机等直线驱动类部件。

滑移气缸31设置于竖直块33,因此,滑移气缸31以及吸尘通道32也能够跟随竖直块33沿竖直块33的滑移方向进行滑移。

本实施例中,通过竖直块33的设置,实现了滑移气缸31以及吸尘通道32沿垂直于底座10的方向滑移,便于用户调节吸尘通道32墨盒组件40之间的间距,增加了吸尘通道32的吸尘效果。

具体地,竖直组件包括垂直设置在底座10上的竖直气缸34,竖直气缸34用于驱动竖直气缸34沿其轴线方向进行滑移。本实施例中,通过竖直气缸34的选用,竖直块33的滑移动作较为可靠,且减小了竖直块33在滑移过程中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竖直块33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或竖直驱动组件包括垂直设置在底座10上的螺纹杆(图中未示出),螺纹杆螺纹连接于底座10,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竖直块33;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转动螺纹杆即可实现沿垂直于底座10的方向滑移,且滑移过程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控制,方便了用户将吸尘组件30运动至特定的位置,增加了吸尘通道32的吸尘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竖直块33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杆35,限位杆35远离竖直块33的一端穿设于底座10,且限位杆35垂直于底座10;本实施例中,限位杆35能够增加竖直块33与底座10之间的约束,减小了竖直块33在滑移过程中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竖直块33滑移时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翻转吸尘装置,本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水平杆36的设置。

在第二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吸尘通道32上连接有水平杆36,水平杆36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滑移气缸31的轴线方向,水平杆36的另一端穿设于竖直块33;本实施例中,通过水平杆36的设置,增加了吸尘通道32与竖直块33之间的约束,减小了滑移气缸31在驱动吸尘通道32运动过程中晃动的可能,增加了吸尘通道32运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水平杆36远离吸尘通道32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于底座10的挡板37,挡板37向底座10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通过挡板37的设置,即可对吸尘通道32伸出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了用户对吸尘通道32的位置进行控制。

水平杆36沿其轴线方向转动连接于吸尘通道32,水平杆36螺纹连接于挡板37。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水平杆36即可实现挡板37在水平杆36上位置调节,方便了用户对吸尘通道32伸出的位置进行控制,增加了吸尘通道32的吸尘效果。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