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隔油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0994发布日期:2020-01-15 00:1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隔油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是一种集成式隔油池。



背景技术:

餐饮废水是指由宾馆、酒店和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及家庭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有机物、油脂,悬浮物含量高。根据对广州、上海等地餐饮废水检测结果表明:生化需氧量为300~500mg/l,化学需氧量为500~1000mg/l,ss为300~568mg/l,油脂为150~421mg/l,氨氮平均值为6~50mg/l,悬浮物颗粒(ss)为300~550mg/l。

由于餐饮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相对较少,因此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餐饮废水的排放量约为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的3%,但因富含油脂等难降解有机物,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

餐饮行业现有的处理设施通常也仅仅是一个池子或者深井,借助废水的短暂停留和油水比重差,采用自然上浮法分离去除废水中的可浮油与部分细分散油,同时将各种食物沉渣过滤,通过隔油除渣处理排放。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处理效果并不好,分析数据表明ph超标率为5.6%,悬浮物超标率为9.6%,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32%,总磷超标率为49.6%,阴离子活性剂超标率12.8%,总油超标率为16%。因此,亟待开发更有针对性地,能对餐饮废水进行无害处理的设备。

鉴于上述原因,申请人投入大量资金及研发资源开展了隔油池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研发成果。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466144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申请人公开了一种大型隔油池,其即能够实现对餐饮废水的隔油处理,从而降低后续的废水处理难度。该大型隔油池由:初滤池、细滤池、回收池等三个独立的处理池经管道连接而成,其存在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维护不便等技术缺点,难以满足一些中小型餐饮机构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隔油池,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式隔油池,其包括池体、过滤篮、进水筒、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中:

所述池体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滤板,所述滤板的下部密布有进水孔,所述滤板将所述池体的内腔分隔为浮油腔和清水腔,所述池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浮油腔相通的进水口,所述池体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清水腔相通的出水口;

所述过滤篮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并向下伸入至所述浮油腔内;

所述进水筒连接在所述进水口上并位于所述过滤篮的上方,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所述进水筒的侧壁并与所述进水筒相通;

所述出水管贯穿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向内延伸至所述清水腔内,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清水腔的外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为上下剖分式结构,其包括上剖分部和下剖分部,所述上剖分部的下端和所述下剖分部的下端密封贴合。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剖分部和所述下剖分部分别由热固性smc复合材料模压成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剖分部的下端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上翻板,所述下剖分部的上端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与所述上翻板相配合的下翻板,所述上翻板和所述下翻板上分别设置有配套的连接孔,所述上翻板和所述下翻板之间垫设有密封条。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浮油腔和所述清水腔内均设有蒸汽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仅设有一池体,过滤篮、进水筒、进水管和出水管等附加部件均集成在该池体上,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维护等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个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个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三个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隔油池,其包括池体1、过滤篮2、进水筒3、进水管4和出水管5。其中:所述池体1的内腔的中部设有一竖直的滤板14,所述滤板14的下部密布有进水孔141,所述滤板14将所述池体1的内腔分隔为浮油腔和清水腔。所述池体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浮油腔相通的进水口13,所述池体1远离所述进水口1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清水腔相通的出水口。所述过滤篮2的上端卡扣在所述进水口13处,所述过滤篮2的下端向下伸入至所述浮油腔内,所述过滤篮2的侧壁和底部上均密布有过滤孔。所述进水筒3为两端敞开的圆筒状结构,其下端连接在所述进水口13处,其主体结构位于所述过滤篮2的上方。所述进水管4连接在所述进水筒3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进水筒3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过程大致如下:待处理的餐饮废水经所述进水管4流入至过滤篮2内,其中的菜叶、饭粒等固体杂物被拦截,防止堵塞隔油池。含油废水落入至所述浮油腔内,利用水流的动能、密度差,含油废水中的油、水及细小的杂质实现分离,其中:密度较大的水经所述滤板14下部的进水孔141缓缓流入至所述清水腔内,密度较小的油及杂质则留在所述浮油腔的上部。进入清水腔内的水最终经所述出水管5流出隔油池。

定期取下过滤篮2,即能经所述进水口13将所述浮油腔内的浮油清理出出来并进行回收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隔油池仅包括有一个池体,过滤篮、进水筒、进水管和出水管等附加部件均集成在池体上,其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维护等技术优势。

当然,所述滤板14无法实现彻底的油水分离,因此仍有部分浮油进入至所述清水腔内。优选的,所述池体1的顶部还设有与所述清水腔相通的清淤口17。经所述清淤口17能够定期掏出所述清水腔内的浮油。

为了实现所述池体1的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池体1被设置为上下剖分式结构,其包括一上剖分部11和一下剖分部12,所述上剖分部11和所述下剖分部12分别由热固性smc复合材料模压成型。经模压成型后的所述上剖分部11和所述下剖分部12密封连接以形成所述池体。

进一步的,为保证所述上剖分部11和所述下剖分部12的密封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剖分部11的下端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上翻板111,所述下剖分部12的上端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与所述上翻板111相配合的下翻板121,所述上翻板111和所述下翻板121上分别设置有配套的连接孔,所述上翻板111和所述下翻板121之间垫设有密封条。

装配过程中,首先将密封条覆盖在下剖分部12的下翻板121上,然后将上剖分部11扣合在下剖分部12上并保证上翻板111和下翻板121上的连接孔对准,最后将连接栓拧入至各连接孔内即完成所述池体1的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浮油腔和所述清水腔内均设有蒸汽管(未图示)。所蒸汽管可以与厨房的排气管道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浮油腔和所述清水腔的加热,防止浮油凝固、便于清掏。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