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顿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374发布日期:2020-02-14 15:18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芬顿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器,特别涉及芬顿反应器,属于反应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芬顿反应器是一种处理难讲解有机污染的污水处理设备,在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焦化废水、含硝基苯废水、二苯胺废水等废水处理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原理是一种无机化学反应,过程是,过氧化氢(h2o2)与二价铁离子fe的混合溶液将很多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如羧酸、醇、酯类氧化为无机态。市场上常见的芬顿反应器,结构一般为圆筒形,容易产生沉淀物,且该沉淀物很难排除,导致反应不均匀,降低了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芬顿反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芬顿反应器,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收集室,所述收集室与反应室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收集室下端面垂直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规格至且相互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反应室下外侧壁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反应室上外侧壁开设有排水口,所述反应室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空气压缩机,所述反应室内固定安装有布气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集室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与收集室内腔连通设置,所述排泥口上固定内嵌安装有蝶阀,所述蝶阀输出端设置在排泥口与收集室的连接处,所述收集室一侧嵌入安装有可视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布气机构包括鱼骨支架板,所述鱼骨支架板上下端面贯穿开设有若干小孔,若干所述小孔错落分布,所述鱼骨支架板内嵌入安装有主气管,所述主气管一端密封且另一端贯穿反应室外壁与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小孔的内孔壁均开设有出气孔,若干所述出气孔与主气管之间分别通过若干副气管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芬顿反应器具有反应效率高的特点,在具体的使用中,与传统的芬顿反应器相比较而言,本芬顿反应器在反应室底部安装有锥形的收集室,物料下落至收集室,通过排污口方便排除,同时设置有布气机构,产生大量气泡,降低反应室内液体对沉淀物的阻力,使得沉淀物快速沉降,提高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柜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空气压缩机;3、反应室;4、排水口;5、收集室;6、支撑柱;7、布气机构;51、排泥口;52、蝶阀;53、可视窗;71、鱼骨支架板;72、小孔;73、主气管;74、副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芬顿反应器,包括反应室3,所述反应室3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收集室5,所述收集室5与反应室3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收集室5下端面垂直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6,四个所述支撑柱6规格至且相互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反应室3下外侧壁一侧开设有进水口1,所述反应室3上外侧壁开设有排水口4,所述反应室3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空气压缩机2,所述反应室3内固定安装有布气机构7。

其中,所述收集室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泥口51,所述排泥口51与收集室5内腔连通设置,所述排泥口51上固定内嵌安装有蝶阀52,所述蝶阀52输出端设置在排泥口51与收集室5的连接处,所述收集室5一侧嵌入安装有可视窗53。

其中,所述布气机构7包括鱼骨支架板71,所述鱼骨支架板71上下端面贯穿开设有若干小孔72,若干所述小孔72错落分布,所述鱼骨支架板71内嵌入安装有主气管73,所述主气管73一端密封且另一端贯穿反应室3外壁与空气压缩机2的输出端连通设置。

其中,若干所述小孔72的内孔壁均开设有出气孔,若干所述出气孔与主气管73之间分别通过若干副气管74)连通设置。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污水由进水口1进入反应室3内,在反应室3内发生无机化学反应,随后处理水由排水口4排出,产生的铁泥,也称污泥在布气机构7的辅助沉降下,沉降入下方收集室5中,通过可视窗53观察收集室5内的铁泥的堆积量,开启蝶阀52,最终由排泥口51排除,空气压缩机2产生的气体从主气管73以及各个副气管74最终从若干小孔72内孔壁的出气孔中排出,产生大量气泡,降低反应室3内液体对沉淀物的阻力,使得沉淀物快速沉降,提高反应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