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5785发布日期:2020-05-12 18:44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现有技术中处理工艺流程太长,处理设备多、复杂,能耗大、运行费用高,活性污泥容易混合后不均匀,不能充分的处理废水,容易造成反应不及时,就被排出,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端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设有进水管,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从左至右分为一次沉淀室和曝气室,所述箱体外壁一侧面靠近中心位置设有l型支撑板,所述l型支撑板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穿过所述l型支撑板,且输出轴同轴连接转轴,所述转轴底部上设有若干搅拌叶,所述箱体另一侧面上设有气泵,所述气泵连接有主气管,所述主气管上设有若干支流气管,所述支流气管呈l型,所述支流气管l型的底端上开设有若干气孔,所述箱体右端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右端设有连接管,所述箱体右端靠近底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三圆孔,所述第三圆孔内设有第一排泥管,所述箱体右端还设有二次沉淀箱,所述二次沉淀箱左端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四圆孔,所述第四圆孔与所述连接管右端连接,所述二次沉淀箱右端靠近顶部边缘处设有出水口,所述二次沉淀箱右端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五圆孔。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圆孔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隔板宽度与所述箱体宽度相适配,且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箱体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l型支撑板与所述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l型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呈环形等间距分布,且所述搅拌叶与所述转轴焊接固定,所述搅拌叶靠近所述支流气管的底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气泵与所述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流气管呈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主气管上,且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主气管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孔与所述连接管左端粘接固定,所述连接管右端与所述第四圆孔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泥管与所述第三圆孔粘接固定,且所述第一排泥管的出口对应配设有橡胶塞。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对应配设有出水管,所述第五圆孔对应配设有第二排泥管,且所述第二排泥管出口处对应配设有橡胶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次沉淀室、曝气室和二次沉淀箱,对废水进行三次的处理,一次沉淀室是为了初次将废水中的大颗粒的可沉淀的物质先被过滤,由于隔板的高度小于整个箱体的高度,在隔板的作用下,废水慢慢从上层引流至曝气室,而下层则是沉淀物,在曝气室内在气泵的充气的作用下,通过若干支流气管均匀的向曝气室充气,使在反应过程中,活性污泥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空气,进行相应的微生物的反应,分解废水中的部分物质,在第一电机的带动转轴的搅拌下,让整个曝气室混合液更均匀的混合,在均匀混合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在通过连接管,将曝气室的上层容易引流至二次沉淀箱,在二次沉淀箱进一步的沉淀处理,上层的沉淀后的废水可通过出水口排出,底部的沉淀物可通过第二排泥管排出,处理过程简单,同时还能让活性污泥接触更多的空气进行有氧反应,搅拌混合液使之充分接触,有效的进行生物处理废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性污泥混合装置部分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曝气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沉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0、曝气室;11、一次沉淀室;12、第一圆孔;13、第二圆孔;14、第三圆孔;15、第一排泥管;2、l型支撑板;3、第一电机;30、转轴;301、搅拌叶;4、气泵;40、主气管;41、支流气管;410、气孔;5、隔板;6、进水管;7、连接管;8、二次沉淀箱;80、第四圆孔;81、出水口;810、排水管;82、第五圆孔;820、第二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左端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圆孔12,第一圆孔12内设有进水管6,箱体1内设有隔板5,隔板5将箱体1从左至右分为一次沉淀室11和曝气室10,箱体1外壁一侧面靠近中心位置设有l型支撑板2,l型支撑板2顶部设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输出轴穿过l型支撑板2,且输出轴同轴连接转轴30,转轴30底部上设有若干搅拌叶301,箱体1另一侧面上设有气泵4,气泵4连接有主气管40,主气管40上设有若干支流气管41,支流气管41呈l型,支流气管41l型的底端上开设有若干气孔410,箱体1右端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圆孔13,第二圆孔13右端设有连接管7,箱体1右端靠近底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三圆孔14,第三圆孔14内设有第一排泥管15,箱体1右端还设有二次沉淀箱8,二次沉淀箱8左端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四圆孔80,第四圆孔80与连接管7右端连接,二次沉淀箱8右端靠近顶部边缘处设有出水口81,二次沉淀箱8右端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五圆孔82。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6与第一圆孔12粘接固定,便于废水的引进。

进一步的,隔板5宽度与箱体1宽度相适配,且隔板5的高度小于箱体1的高度,隔板5与箱体1粘接固定,隔板5高度的限制,让上层的混合液慢慢进入到曝气室10,隔板5另一边形成一个初次的沉淀室,对初次引入的废水进行第一次过滤。

具体的,l型支撑板2与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与l型支撑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搅拌叶301呈环形等间距分布,且搅拌叶301与转轴30焊接固定,搅拌叶301靠近支流气管41的底部位置,加设搅拌是为了活性污泥更充分的接触到混合废水容易,让其更有效的进行生物反应,分解废水溶液中的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气泵4与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若干支流气管41呈等间距分布在主气管40上,且支流气管41与主气管40焊接固定,增加充氧的面积,让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有氧反应更充分,便于分解更多的废水物质,同时也可防止,活性污泥没有反应而漂浮,影响过滤。

其次,第二圆孔13与连接管7左端粘接固定,连接管7右端与第四圆孔80粘接固定,便于曝气室10上层的水溶液引流至二次过滤箱,减少沉淀物排出。

除此之外,第一排泥管15与第三圆孔14粘接固定,且第一排泥管15的出口对应配设有橡胶塞,方便对曝气室10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打扫,不影响下一次过滤使用。

其次,出水口81对应配设有出水管810,第五圆孔82对应配设有第二排泥管820,且第二排泥管820出口处对应配设有橡胶塞,便于对二次沉淀箱8内过滤处理好的废水进行最后的分层处理,上层水溶液可进行排放或处理,下层的沉淀进行收集清理,方便打扫和使用。

值得补充的是,气泵4可以采用广东省深圳市杰鑫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气泵型号为4a12b25r37,第一电机3可以采用广州市浙联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yn80220-40型号,外接电源进行交流供电,其配套的电路和电源也由该厂家提供;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的废水生物处理用活性污泥混合处理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需要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6引入箱体1内,首先在一次沉淀室11内进行初步的沉淀过滤,再进入曝气室10,进一步的沉淀反应,第一电机3接通外界电源,转轴30带动搅拌叶301进行搅拌,让活性污泥与混合废水溶液均匀接触,在将气泵4接通外界电源,进行充氧,让活性污泥可得到充分的氧气,进行有氧反应,对废水中物质反应吸附并沉淀,曝气室10上层的水溶液进行引流至二次沉淀箱8,进一步沉淀处理,沉淀后的物质可通过第二排泥管820排出,上层废水溶液可通过排水管810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