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用压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0948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污泥处理用压滤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及固体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用压滤筒。



背景技术:

压滤筒相当于一个容器,将滤布和固液混合物聚拢在一定的范围内,用于承载主油缸对固液压滤时的压滤力。目前,压滤筒的结构形式,大多厂家采用碳素结构钢钢板拼焊而成,该结构存在问题是,压力机强制下压,固液混合物带动滤布一同被压进透水槽,由于压实力较大,摩擦阻力较大,出料时顶出油缸顶不动托板,出料困难,需人工进入压滤筒内将滤布取出,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现有的托板没有设计滑动轨道,没有导向功能,压机下压托板会受到一定的偏载,托板和压滤筒局部阻力增大,顶出油缸顶出受力布均匀顶出困难。现有压滤筒的排水结构设计在底部,排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用压滤筒,提供了一条经压滤筒侧壁内侧的狭缝、侧壁腔体内的透水孔至底座上的透水孔所形成的压滤筒的排水路径,使得排水效果更均匀。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污泥处理用压滤筒,包括:

一筒体,为上下两端开放的空心长方体结构,其内部空心部分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交界处形成台阶,围绕形成上腔体的外壁即为上壁体,围绕形成下腔体的外壁即为下壁体,上壁体和下壁体均为空心结构;

一托板,为平板结构,可沿上壁体内部上下移动,其最低位置为位于所台阶上方;

一排水路径,为位于上壁体内表面的多个竖直设置的狭缝、上壁体和下壁体的空心腔体、以及下壁体底部的多个透水孔;

托板用于放置固液分离物料,固液分离后的液体通过排水路径从下壁体底部导出。

进一步的,上壁体包括环绕形成长方体的四个第一壁体,每个第一壁体包括:

一内侧滤板,竖直设置,构成第一壁体的内表面;

一上围板,间隔的平行设置于内侧滤板外侧,构成第一壁体的外表面;

一上口盖板,水平设置,构成第一壁体的顶面;

多个水平筋板,为沿竖直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水平板,每个水平筋板固定于内侧滤板和上围板之间,每个水平筋板上均设有透水孔;

立面筋板,为沿水平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竖直板,贯穿水平筋板设置,其上端固定于上口盖板,其下端固定于最底侧的水平筋板。

进一步的,内侧滤板,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条形板,两两相邻的条形板之间留出缝隙即形成狭缝。

进一步的,下壁体包括环绕形成长方体的四个第二壁体,每个第二壁体包括:

一底座内板,竖直设置,构成第二壁体的内表面;

一下围板,间隔的平行设置于底座内板的外侧,构成第二壁体的外表面;

一底板,水平设置,构成第二壁体的底面,其上设有多个透水孔;

一内座板,水平设置,连接于底座内板和内侧滤板之间;

多个底座筋板,为横纵交叉设置的多个平板,设置于第二壁体内部。

进一步的,托板,为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通孔的平板,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孔的间距为70mm;

所述托板边缘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在所述内侧滤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的尺寸及位置匹配,所述凸块用于限制所述托板沿着所述凹槽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托板上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两个凸块,每个所述凸块均为长方体结构;在相对的两个所述内侧滤板上,每侧的所述内侧滤板上均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凹槽沿竖直方向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污泥处理用压滤筒的底部和侧壁均设有排水通道,液体的流出通道从侧壁的狭缝、到侧壁内透水孔,最后再从底部的透水孔排出;液体还可以直接从托板上开设的孔排水,使得整个污泥处理用压滤筒的排水更均匀,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污泥处理用压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2中在d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5为图1中的c-c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污泥处理用压滤筒的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污泥处理用压滤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围板,2.下围板,3.内侧滤板,4.底座内板,5.上口盖板,6.水平筋板,7.立面筋板,8.底座筋板,9.底板,10.狭缝,11.透水孔,12.凹槽,13.托板,14.上壁体,15.下壁体,16.内座板,17.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用压滤筒,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为上下两端开放的空心长方体结构,其内部空心部分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交界处形成台阶,围绕形成上腔体的外壁即为上壁体,围绕形成下腔体的外壁即为下壁体,上壁体和下壁体均为空心结构;托板,为平板结构,可沿上壁体内部上下移动,其最低位置为位于所台阶上方;排水路径,为位于上壁体内表面的多个竖直设置的狭缝10、上壁体和下壁体的空心腔体、以及下壁体底部的多个透水孔11;托板用于放置固液分离物料,固液分离后的液体通过排水路径从下壁体底部导出。

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上壁体包括环绕形成长方体的四个第一壁体,每个第一壁体包括:内侧滤板3,竖直设置,构成第一壁体的内表面;上围板1,间隔的平行设置于内侧滤板3外侧,构成第一壁体的外表面;上口盖板5,水平设置,构成第一壁体的顶面;多个水平筋板6,为沿竖直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水平板,每个水平筋板6固定于内侧滤板3和上围板1之间,每个水平筋板6上均设有透水孔11;立面筋板7,为沿水平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竖直板,贯穿水平筋板6设置,其上端固定于上口盖板5,其下端固定于最底侧的水平筋板6。

如图4和图5所示,下壁体包括环绕形成长方体的四个第二壁体,每个第二壁体包括:底座内板4,竖直设置,构成第二壁体的内表面;下围板2,间隔的平行设置于底座内板4的外侧,构成第二壁体的外表面;底板9,水平设置,构成第二壁体的底面,其上设有多个透水孔11;内座板16,水平设置,连接与底座内板4和内侧滤板3之间;多个底座筋板8,为横纵交叉设置的多个平板,设置于第二壁体内部。

如图6所示,托板13包括矩形板,位于矩形板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两个凸块17,每个凸块17均为长方体结构;在相对的两个内侧滤板3上,每侧的内侧滤板3上均设置有两条凹槽12,凹槽12沿竖直方向设置;凸块17与凹槽12的尺寸匹配,凸块17用于限制托板13沿着凹槽12上下移动。

本发明污泥处理用压滤筒为空心的四棱柱结构,如图7所示,从外部看分为上壁体和下壁体,上壁体的外形尺寸大于下壁体的外形尺寸;从内部看沿竖直方向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且其上下两端均为敞口设置。上腔体的开口尺寸大于下腔体的开口尺寸,所以在上腔体于下腔体的交界处形成一个台阶。托板为平板结构,可沿上壁体内部上下移动,其最低可以降落到台阶上方。该托板13用于放置固液分离物料。由于该托板13为板式结构,所以固液分离物料脱出的液体不会直接从该托板13处导出。

其中,围绕形成上腔体的外壁即为上壁体,围绕形成下腔体的外壁即为下壁体,上壁体和下壁体均为空心结构。

对于上壁体来说,其包括四个第一壁体,四个第一壁体围绕组成空心长方体结构,每个第一壁体的尺寸可以不同,但是结构组成相同。以一个第一壁体为例,其内表面由竖直设置的内侧滤板3构成,其外表面由竖直设置的上围板1构成,其顶面有水平设置的上口盖板5构成。如图3所示,内侧滤板3采用特殊设计,它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条形板,两两相邻的条形板之间留出缝隙即形成狭缝10,该狭缝即为第一排水路径,固液分离物料所脱出液体会经由该狭缝10导入到上壁体内部。

内侧滤板3和上围板1之间留出空间,在该空间内,沿竖直方向均匀布置了多个水平筋板6,每个水平筋板6均为水平方向的平板;在该空间内,沿水平方向均匀布置了多个立面筋板7,每个立面筋板7均为竖直方向的平板,各个水平筋板6和各个立面筋板7垂直交叉设置。在每个水平筋板6上,位于相邻的立面筋板7之间开设有透水孔11,上下的各个透水孔11之间就形成了第二排水路径,即一条位于上壁体内部的液体排水路径。

对于下壁体来说,其包括四个第二壁体,四个第二壁体围绕组成空心长方体结构,每个第二壁体的尺寸可以不同,但是结构组成相同。以一个第二壁体为例,其内表面由竖直设置的底座内板4构成,其外表面由竖直设置的下围板2构成,其底面有水平设置的底板9构成。底座内板4和下围板2之间留出空间,在该空间内设置多个底座筋板8,多个底座筋板8形成横纵交叉的网格结构。在底板9上,位于底座筋板8所形成的网格之间开设有透水孔11,该透水孔11即形成了第三排水路径,即从第二排水路径排出的液体经第三排水路径导出。

由于上腔体的开口尺寸大于下腔体的开口尺寸,所以底座内板4与内侧滤板3不在同一平面内,采用内座板16将底座内板4的顶端与内侧滤板3的底端封闭连接,该内座板16即为上文描述的台阶。

托板为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通孔的平板,通孔的直径为10mm,相邻孔的间距为70mm;托板边缘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在所述内侧滤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的尺寸及位置匹配,所述凸块用于限制所述托板沿着所述凹槽上下移动。

托板13在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凸块17,那么在托板13上就设置有四个凸块17。相应的在上壁体的内壁上,即选择相对的两个内侧滤板3,在每个内侧滤板3上设置有两条凹槽12,即形成了四条凹槽12。为了能让凸块17沿着凹槽12上下滑动,那么要求凹槽12选择的位置与凸块17设计的位置要对应。

污泥处理用压滤筒为双层结构设计,内壁为由上下贯通条板焊接而成,每两块条板中间留间隙10mm的狭缝作为透水槽。壁体内外层中间为空心结构,在其内部分层设立横纵交错的加强用筋板,立面筋板7起到加强和支撑的作用,每层的水平筋板6上开贯通的方孔,便于液体从压滤筒内壁的四周进入壁体内部,并向下底座处流动。

污泥处理用压滤筒内壁的四周和底部有开孔,可以顺畅的将固液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液体从压滤筒内壁四周、再经框底流入集水坑。本发明设计的污泥处理用压滤筒,主要采用型材+板材组合拼焊的结构形式,减少了焊接量和变形量;采用狭缝作为透水槽,保证了透水功能的同时使滤布不会被压进透水槽;托板两侧设计凸块,滤筒内壁设计凹槽,凸块和凹槽完全配合,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托板定向运动,上下运动不偏载,压机下压受力均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