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6001发布日期:2020-05-20 02:3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



背景技术:

在城市快速发展历程中,早期的工业产业的影响,导致目前产生的城市内河污染问题突出,为了整治城市河道富营养化及黑臭现象,发展城市河道文化,治理城市内河是目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在城市发展中,城区内河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其中导致污染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悬浮固体,这些悬浮固体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和非溶性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河道整个水体里,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溶解提高了有害物质、n、p等营养盐的浓度,非溶性固体物质的堆积污染了河道环境,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这些不利条件下,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形成水体“富营养”现象,产生了严重的水体“黑臭”现象。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279061u的专利公开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河道净化屏障,包括设在河道内沿水流方向依序设置的物理过滤层和生物降解层,物理过滤层和生物降解层之间设有尼龙布层,尼龙布层包括固定在河道两侧的桩体和横拉在两个桩体之间的尼龙网,尼龙网和桩体可拆式连接。但是这种河道净化屏障在使用时,水体内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物理过滤层,因此会使得较大的杂质不断地堆积在河道净化屏障处,造成物理过滤层的堵塞,降低河道净化屏障的过滤效率;同时在河道水流量大时,不便于泄洪,造成水灾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包括混凝土层、生物炭吸附层,所述混凝土层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混凝土层滑移在河道之间,河道之间开设有滑槽,所述混凝土层两端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混凝土层底端,两个所述滑块上端均固定有驱动组件,所述生物炭吸附层固定于混凝土层一侧,所述混凝土层背离生物炭吸附层一侧固定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远离混凝土层侧为弧形面,所述楔形块底部设有清理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槽内壁上均涂覆有沥青层。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滑槽槽壁上涂抹沥青层,防止混凝土层直接与河道土壤接触,增加混凝土层滑入的阻力,造成滑入不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滑块上端的钢索,所述钢索远离滑块端设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固定于河道两侧,所述钢索经过定滑轮端设有卷辊,所述钢索缠绕在卷辊上,所述卷辊通过固定在河道两侧的第一电机驱动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卷辊进行转动,进而驱动钢索的收卷,控制混凝土层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固定在生物炭吸附层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沿生物炭吸附层宽度方向设有若干,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电机端延伸出楔形块,伸出端固定有螺旋叶片。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混凝土层底部位置设置多个螺旋叶片,并通过第二电机进行驱动,由于河道中存在大块的污泥。防止大块污泥在河道集聚,阻碍通孔,影响净化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叶片外部固定有网罩,所述网罩靠近楔形块端为弧形,相对应与楔形块贴合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在螺旋叶片外部设置网罩,防止在河底工作时,有河底植物缠绕在螺旋叶片上,进而影响螺旋叶片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块底部固定有锚杆,所述锚杆在混凝土层位于河道内部时,为插入河底的状态,所述滑槽底部相对应开设有供锚杆进入的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在混凝土层滑入河道之间时,锚杆插入河底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加了混凝土层的稳固性,防止在水流冲刷过程中,混凝土层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通过混凝土层上开设的通孔,阻止较大的污泥的继续流动,同时在混凝土层底部设有搅拌组件,将污泥搅拌至细小状态,防止河道阻塞;通过生物炭吸附层,净化水中重金属离子,净化效果好,且混凝土层两端设置驱动组件,通过电机驱动可将混凝土层升降,在水流量较大时,可增加河道泄洪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层;2、生物炭吸附层;3、通孔;4、滑槽;5、滑块;6、驱动组件;61、钢索;62、定滑轮;63、卷辊;64、第一电机;7、楔形块;8、清理组件;81、第二电机;82、连接杆;83、螺旋叶片;84、网罩;9、沥青层;10、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治理用净化屏障包括混凝土层1、生物炭吸附层2,所述混凝土层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3,所述混凝土层1滑移在河道之间,河道之间开设有滑槽4,所述混凝土层1两端固定有滑块5,所述滑块5位于混凝土层1底端,两个所述滑块5上端均固定有驱动组件6,所述生物炭吸附层2固定于混凝土层1一侧,所述混凝土层1背离生物炭吸附层2一侧固定有楔形块7,所述楔形块7远离混凝土层1侧为弧形面,所述楔形块7底部设有清理组件8。

进一步,滑槽4内壁上均涂覆有沥青层9。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6包括固定在滑块5上端的钢索61,所述钢索61远离滑块5端设有定滑轮62,所述定滑轮62固定于河道两侧,所述钢索61经过定滑轮62端设有卷辊63,所述钢索61缠绕在卷辊63上,所述卷辊63通过固定在河道两侧的第一电机64驱动转动,第一电机64驱动卷辊63进行转动,进而驱动钢索61进行收卷。

如图2所示,清理组件8包括固定在生物炭吸附层2侧的第二电机81,所述第二电机81沿生物炭吸附层2宽度方向设有若干,所述第二电机81输出端固定有连接杆82,所述连接杆82远离第二电机81端延伸出楔形块7,伸出端固定有螺旋叶片83。

具体的,螺旋叶片83外部固定有网罩84,所述网罩84靠近楔形块7端为弧形,相对应与楔形块7贴合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滑块5底部固定有锚杆10,所述锚杆10在混凝土层1位于河道内部时,为插入河底的状态,所述滑槽4底部相对应开设有供锚杆10进入的通道,在混凝土层在滑槽内部滑动时,锚杆底端未达到滑槽底部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混凝土层1放置于河道之间的滑槽4内部,同时生物炭吸附层2置于河道之间,同时打开第二电机81,驱动螺旋叶片83转动,在河道中大块污泥或较大污染物进过混凝土层1时,在通过通孔3时被阻隔,进而沉降至河道底部,在沉积过程中,螺旋叶片83对大块污泥或较大污染物进行搅拌,将大块污泥或较大污染物击碎至细小颗粒,防止在河道底部堆积,影响水流,同时,细小污染物和金属离子进过混凝土层1至生物炭吸附层2出,被吸附至生物炭吸附层2吸附,达到净化目的;在河道内部水流量较大或进行泄洪时,打开第一电机64,驱动卷63辊进行转动,驱动钢索61在定滑轮62上进行移动,进而控制滑块5在滑槽4内部滑动,驱动混凝土层1上升,在河道底部打开泄水通道,进行泄洪。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