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减速稳流的三相分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9631发布日期:2020-07-07 14: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式减速稳流的三相分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包括污水有效容积和污泥有效容积,其中污水有效容积是根据使用人数、人均污水量标准、污水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污水有效容积越大则占用的空间越大,建设成本越高。平流沉淀池理想情况下的污水停留时间理论上不超过2小时,化粪池属于平流式沉淀池,但化粪池的设计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12小时或24小时,污水停留时间长,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生活用水的日变化系数大,水量波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化粪池是厌氧处理池,厌氧反应产生的消化气上浮并向上携带悬浮物,悬浮物不断处于沉淀、上浮、再沉淀的过程,影响沉淀效果,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污水处理的流程中采取三相分离的技术措施,让污泥、污水、消化气分离,避免消化气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同时考虑污水量波动的因素,在出水端采用小口径出水口和溢流出水口的出水装置,用小口径出水口降低出水流速,在进水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溢流方式辅助排水,这样就能降低进水水量波动的影响,减少对容器内污水的扰动,稳定出水水质。为了便于现场工程的施工,可采取玻璃钢或塑料材料整体式制造的方式,从结构强度角度,采用圆柱状的容器,根据圆柱状形状中间宽下部窄的弧形特点设计三相分离装置的双层空间分隔板,让双层空间分隔板从中间坡向两侧的沉泥口,污泥在底部沉积,由于上宽下窄的下部空间特点,能够减少或避免消化气从沉泥口上浮,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组合,就能够在整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内实现减少污水处理的干扰因素,缩短污水停留时间,减小污水有效容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根据圆柱状容器特点,采用三相分离技术和减速稳流技术的整体式粪污及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整体式减速稳流的三相分离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是由空间隔板分隔成至少一格沉淀消化池空间与至少一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串联构成的整体式污水处理装置,或者是由空间隔板分隔成至少两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串联构成的整体式污水处理装置,整体式污水处理装置是一个横置的圆柱状污水处理容器,在相邻处理空间之间的空间隔板上有过水洞口或过水三通或倒l型导流管,在空间隔板上部有通气孔,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由双层空间分隔板分隔为上部污水处理空间和下部污泥消化空间,整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一端有进水管或进水三通,在出水一端有减速稳流出水装置,装置上部或顶部有至少一道引向外部的排气管,在每个污水处理空间的顶部有检查口及盖板。

所述整体式污水处理装置是采用塑料材质制造的容器装置,或者是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造的容器装置,或者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制造容器装置,或者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的容器装置,容器装置是将圆柱状中空管道的两端用封头封闭的容器装置,或者是将多个圆柱状中空管节串联组装并把两端封闭的容器装置,或者是将上下两个槽体扣合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容器装置。

所述三相分离处理空间是安装有三相分离装置的污水处理空间,三相分离装置是设在圆柱状污水处理空间内部,由双层空间分隔板、沉泥口、清掏及排气管或清掏及排气口构成,双层空间分隔板水平设在圆柱状污水处理空间的中部或中下部,双层空间分隔板将污水处理空间分隔为上部污水处理空间和下部污泥消化空间,双层空间分隔板的板面从空间中间部位以平板或弧形板的方式坡向两侧池壁,双层空间分隔板坡向池壁的边缘与池壁内侧之间的间隙是沉泥口,或者双层空间分隔板的板面坡向池壁内侧并在低位处开设洞口作为沉泥口,在双层空间分隔板的高位处向上引出一道清掏及排气管,清掏及排气管位于检查口及盖板的下方,清掏及排气管的顶部高于液面高度,或者在检查口下方的双层空间分隔板高位板面处开设一个清掏及排气口,上部污水处理空间是平流沉淀池的空间,或者是过水截面设有填料的污水处理空间,双层空间分隔板采用塑料材质或者玻璃钢复合材料或者金属材料或者钢筋混凝土材料制造,双层空间分隔板在板下设有支架或支撑杆,或者双层空间分隔板通过面板的边缘与池壁或空间隔板之间形成支撑或固定。

所述减速稳流出水装置是一个有水平出水管、竖向管槽或竖向中空容器、溢流出水口、减流出水口构成的三通出水装置,从竖向管槽或竖向中空容器的侧面引出水平出水管穿过池壁通向外部,在竖向管槽或竖向中空容器的上部或顶部有溢流出水口,溢流出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水平出水管的管内底高度,溢流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的管内底高度,在竖向管槽或竖向中空容器的下部或底部壁板上有减流出水口,减流出水口的口径小于进水管和水平出水管的管径,减流出水口的高度不高于水平出水管的管内底高度。

所述清掏及排气口是位于检查口及盖板下方双层空间分隔板高位处的圆形或多边形洞口,或者沿圆形或多边形洞口的周边向下有下翻的围堰,下翻围堰的堰壁下部有齿状开口,或者在堰壁上有孔洞,清掏及排气口直接连通上部污水处理空间和下部污泥消化空间,或者在清掏及排气口下方有斜向设置的挡板,挡板在水平方向遮挡消化气上浮的垂直通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粪污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特别是水量波动大的污水处理,有益之处在于能够缩短污水停留时间,改善并稳定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减小污水有效容积,降低成本,整体式制造的产品更有助于简化施工。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1的剖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1的图1的a-a剖立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1的减速稳流出水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2的剖立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2的图4的b-b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3的剖立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2的图6的c-c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4的剖立面示意图。

附图中,1、沉淀消化池空间;2、上部污水处理空间;3、下部污泥消化空间;4、进水管或进水三通;5、减速稳流出水装置;6、过水洞口或过水三通或倒l型导流管;7、空间隔板;8、双层空间分隔板;9、清掏及排气管;10、沉泥口;11、检查口及盖板;12、排气管;13、池壁;14、支架或支撑杆;15、清掏及排气口;16、水平出水管;17、溢流出水口;18、减流出水口;19、竖向管槽或竖向中空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的实施方案1是一个横置的圆柱状,采用玻璃钢材质制造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装置内部由两道空间隔板7分隔为三格污水处理空间,分别是一格沉淀消化池空间1和两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在空间隔板7的中间部位有过水洞口6,进水管4通入沉淀消化池空间1,在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中间水平分布一个双层空间分隔板8,双层空间分隔板8的板面上方是上部污水处理空间2,板面下方是下部污泥消化空间3,双层空间分隔板8的剖面呈梯形台状,板面从中间坡向池壁13,双层空间分隔板8与池壁13之间的间距空隙是沉泥口10,双层空间分隔板8从中间的高位处向上引出清掏及排气管9,清掏及排气管9位于检查口及盖板11的下方,双层空间分隔板8的下方有支架或支撑杆14,末端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上部污水处理空间2有减速稳流出水装置5,减速稳流出水装置5的水平出水管16引出池壁13,减速稳流出水装置5的竖向管槽或竖向中空容器19的上部有溢流出水口17,在竖向管槽或竖向中空容器19的下部有减流出水口18,每格污水处理空间的顶部有检查口及盖板11,在沉淀消化池空间1的上部或顶部有引向外部的排气管12。

如图4、5所示的实施方案2是由一格沉淀消化池空间1和一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构成的两格污水处理装置,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双层空间分隔板8坡向两侧的池壁13,并且支撑在池壁13上,在双层空间分隔板8的下方没有支架或支撑杆14,在双层空间分隔板8与池壁13相接板面分布性开设有沉泥口10,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设计同实施方案1。

如图6、7所示的实施方案3中检查口及盖板11下方的双层空间分隔板8有清掏及排气口15,清掏及排气口15的洞口有下翻的围堰,围堰的下部有齿状开口,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设计同实施方案1。

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案4是由三个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串联构成的整体式污水处理装置,该实施方案其他方面设计同实施方案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