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3318发布日期:2020-08-07 18:2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内的工厂开办的也越来越多,我国工业污水经处理后未经过深度处理就进行二次利用,有的直接排排放到附近湖泊或河流,对湖泊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环保问题极大的困扰了我们的生活。

目前,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都是对污水一次性处理后直接排出,不能多次循环处理使废水净化彻底,经过一次性处理的废水往往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对湖泊和河流还会造成污染,并且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能对废水针对性处理,所有废水都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处理一遍,既浪费时间,又消耗处理设备,不利于推广使用。

因此,发明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能多次循环处理使废水净化彻底,不能对废水针对性处理,既浪费时间,又消耗处理设备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污水池,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膜,所述第一污水池的底部一侧通过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一潜水泵通过出水管固定连接有三位四通阀,所述三位四通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水管,所述三位四通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水管固定连接有第二污水池,所述第二污水池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潜水泵,所述第二潜水泵的一端通过出水管固定连接有水质检测仪,所述水质检测仪一端与三位四通阀固定连接,所述三位四通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回水管,所述三位四通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水管固定连接有消毒室,所述消毒室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潜水泵,所述第三潜水泵的一端通过出水管固定连接有两位三通阀;

所述第二污水池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二污水池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页岩陶粒层,所述第二污水池的下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硅藻土陶粒层,所述消毒室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注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污水池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污水口,所述过滤膜有多个,多个过滤膜等间距固定连接在第一污水池的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水质检测仪与三位四通阀数量相等并相适配,所述三位四通阀为电磁阀,所述水质检测仪与三位四通阀之间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两位三通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净水池,所述净水池的底部一端通过排水管固定连接有排水阀。

可选的,所述净水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净水管和第一净水管,所述第二净水管和第一净水管均与两位三通阀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消毒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轮。

可选的,所述储液箱内部装有二氧化氯,所述消毒室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三回水管的一端与两位三通阀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质检测仪,能够对管道中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水可以直接进入净水池中,减少了设备对净化合格的水重复净化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通过设置第二回水管、第一回水管和第三回水管,能够将净化不合格的污水循环多次净化,保证了净化污水的质量,减少了不完全净化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位四通阀,能够及时的将处理过的废水排入到预定的水池内,避免了没有净化完全的污水排进湖泊河流,也保证了净化完全的污水及时排出设备,通过设置电机,能够保证转轴带动搅拌轮转动,避免了消毒室中的水因为搅拌不均匀而造成二氧化氯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污水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消毒室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储液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第一污水池;2、过滤膜;3、底座;4、第一潜水泵;5、出水管;6、第二污水池;7、第二潜水泵;8、消毒室;9、第三潜水泵;10、两位三通阀;11、净水池;12、排水管;13、排水阀;14、第二净水管;15、第一净水管;16、第二导水管;17、水质检测仪;18、第二回水管;19、第一导水管;20、三位四通阀;21、第一回水管;22、污水口;23、硅藻土陶粒层;24、页岩陶粒层;25、活性炭过滤层;26、电机;27、第三回水管;28、储液箱;29、转轴;30、搅拌轮;31、加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污水池1,由图1所示,第一污水池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污水口22,第一污水池1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膜2,过滤膜2有多个,多个过滤膜2等间距固定连接在第一污水池1的内壁上,第一污水池1的底部一侧通过底座3固定连接有第一潜水泵4,第一潜水泵4通过出水管5固定连接有三位四通阀20,三位四通阀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水管21,三位四通阀2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水管19固定连接有第二污水池6,第二污水池6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潜水泵7,第二潜水泵7的一端通过出水管5固定连接有水质检测仪17,水质检测仪17一端与三位四通阀20固定连接,水质检测仪17与三位四通阀20数量相等并相适配,三位四通阀20为电磁阀,水质检测仪17与三位四通阀20之间电连接,三位四通阀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回水管18,三位四通阀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水管16固定连接有消毒室8,通过设置三位四通阀20,能够及时的将处理过的废水排入到预定的水池内,避免了没有净化完全的污水排进湖泊河流,也保证了净化完全的污水及时排出设备,消毒室8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潜水泵9,第三潜水泵9的一端通过出水管5固定连接有两位三通阀10,两位三通阀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净水池11,通过设置水质检测仪17,能够对管道中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水可以直接进入净水池11中,减少了设备对净化合格的水重复净化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净水池11的底部一端通过排水管12固定连接有排水阀13,净水池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净水管14和第一净水管15,第二净水管14和第一净水管15均与两位三通阀10固定连接;

由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污水池6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层25,第二污水池6的中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页岩陶粒层24,第二污水池6的下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硅藻土陶粒层23,消毒室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6,电机26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轴29,转轴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轮30,通过设置电机26,能够保证转轴29带动搅拌轮30转动,避免了消毒室8中的水因为搅拌不均匀而造成二氧化氯的浪费,消毒室8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28,储液箱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注口31,储液箱28内部装有二氧化氯,消毒室8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回水管27,第三回水管27的一端与两位三通阀1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回水管18、第一回水管21和第三回水管27,能够将净化不合格的污水循环多次净化,保证了净化污水的质量,减少了不完全净化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污水从污水口22注入第一污水池1中,然后用第一潜水泵4将污水抽出,经过水质检测仪17检测之后,在三位四通阀20的控制下,需要再次净化的污水从第一回水管21再次进入第一污水池1,净化不完全的污水从第一导水管19进入第二污水池6,净化完全的污水从第一净水管15进入净水池11,在第二污水池6中的污水经过净化之后由第二潜水泵7抽出,在三位四通阀20的控制下,需要再次净化的污水从第二回水管18再次进入第二污水池6,净化不完全的污水从第二导水管16进入消毒室8,净化完全的污水从第二净水管14进入净水池11,消毒室8中的污水由第三潜水泵9抽出,在两位三通阀10的控制下,净化完全的污水直接进入净水池11,需要再次消毒的污水从第三回水管27流回消毒室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