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1549发布日期:2020-10-17 00:3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人工湿地,特别是指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垂直流与表面流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污水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之一。

目前大多垂直流与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按照垂直流床在前,表面流床在后的方式串联起来组成复合系统。表面流床体高约30cm,采用普通土壤为处理介质,污水在以土壤为介质的表面呈水平流动,并在介质层中种植有泌氧能力的大型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香蒲、再力花、美人蕉、菖蒲、水葱和野生稻等,利用水生植物的泌氧能力为人工湿地基质上的生物膜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提供氧气。污水先经过垂直流床去除大部分有机质和硝化处理后,自流进入表面流床的前端与部分未经垂直流床处理的污水(作为碳源)混合,在表面流人工湿地完成反硝化脱氮过程。

现有人工湿地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垂直流与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表面流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保障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以完成nh4+-n的硝化,同时又要使反硝化细菌有适宜的缺氧与好氧交替环境和充足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以保障反硝化脱氮这一表面流人工湿地中主要脱氮途径的顺利进行;垂直流和表面流两种人工湿地系统各自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能力都不是很好,特别是表面流人工湿地较差,而且现行垂直流人工湿地广泛采用地砂砾石等基质对磷的吸附饱和使用寿命都较短,一般为5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组合人工湿地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在所述表面流人工湿地前设置进水明渠和跌水曝气段,在所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后依次设置有布水明渠、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排水明渠,在所述布水明渠的前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在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上均匀交替铺设进水布水管和排水集水管,所述进水布水管前端位于所述布水明渠内,所述排水集水管后端位于所述排水明渠内,所述排水明渠后侧壁上还设有出水管。

所述进水明渠的上还设有污水进水管。

所述组合人工湿地的地基部分从下到上依次为素填土、混凝土层、hdpe防渗膜、下层卵石、上层卵石、砂石,所述上层卵石的粒径为8-16mm,所述下层卵石的粒径为16-32mm。

所述进水布水管前中段位于所述下层卵石和hdpe防渗膜的夹层处,所述进水布水管后端的出水口位于砂石层上方,在出水口处还设有阀门。

所述排水集水管的进水口高于所述砂石层,其进水口处也设有所述阀门,所述排水集水管中段位于所述砂石层中,所述排水集水管后端延伸至所述排水明渠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跌水曝气段经过多个跌水段,经过该阶段是会中负氧充足,为废水中生化及反硝化反应提供环境,同时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保证人工湿地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人工湿地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另外在低能耗的同时还能有限有效缓解常规湿地易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组合人工湿地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5和垂直流人工湿地8,在表面流人工湿地5前设置进水明渠2和跌水曝气段4,进水明渠2的上还设有污水进水管1和溢流口3,污水从进水管1流入进水明渠2,通过跌水曝气段4进行充氧,然后流入表面流人工湿地5,跌水曝气段4低于进水明渠2,污水从高向低跌落,利用污水自身势能搅动水面,产生水跃,水面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不断更新,完成水体充氧的过程,多级的跌水曝气使得水体蓄氧更加充分。

在表面流人工湿地5的后依次设置有布水明渠7、垂直流人工湿地8、排水明渠11,在布水明渠7的前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6,污水经过表面流人工湿地5过滤和处理后,经过过水口6进入到布水明渠7内,通过进水布水管9进入到垂直流人工湿地8中;

在垂直流人工湿地8上均匀交替铺设进水布水管9和排水集水管10,进水布水管9前端位于布水明渠7内,排水集水管10后端位于排水明渠11内,排水明渠11后侧壁上还设有出水管12,经过垂直流人工湿地8过滤和处理后的水经排水集水管10流入到排水明渠11中,最终经出水管12排出。

组合人工湿地的地基部分从下到上依次为素填土16、混凝土层17、hdpe防渗膜18、下层卵石19、上层卵石20、砂石21,上层卵石20的粒径为8-16mm,下层卵石19的粒径为16-32mm,在素填土16上浇铸混凝土层17和铺设hdpe防渗膜18,可以防止污水下渗,砂石21和两层卵石可以将污水中的杂质层层过滤。

进水布水管9前中段位于下层卵石19和hdpe防渗膜18的夹层处,进水布水管9后端的出水口位于砂石21层上方,在出水口处还设有阀门15。

排水集水管10的进水口高于砂石21层,其进水口处也设有阀门15,排水集水管10中段位于砂石21层中,排水集水管10后端延伸至排水明渠11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组合人工湿地包括种有水生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在所述表面流人工湿地前设置进水明渠和跌水曝气段,在所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后依次设置有布水明渠、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排水明渠,在所述布水明渠的前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在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上均匀交替铺设进水布水管和排水集水管,所述进水布水管前端位于所述布水明渠内,所述排水集水管后端位于所述排水明渠内,所述排水明渠后侧壁上还设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明渠的上还设有污水进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人工湿地的地基部分从下到上依次为素填土、混凝土层、hdpe防渗膜、下层卵石、上层卵石、砂石层,所述上层卵石的粒径为8-16mm,所述下层卵石的粒径为16-3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布水管前中段位于所述下层卵石和hdpe防渗膜的夹层处,所述进水布水管后端的出水口位于砂石层上方,在出水口处还设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集水管的进水口高于所述砂石层,其进水口处也设有所述阀门,所述排水集水管中段位于所述砂石层中,所述排水集水管后端延伸至所述排水明渠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型人工湿地,组合人工湿地包括种有水生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在表面流人工湿地前设置进水明渠和跌水曝气段,在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后依次设置有布水明渠、垂直流人工湿地、排水明渠,在布水明渠的前侧壁上设置有过水口;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上均匀交替铺设进水布水管和排水集水管,进水布水管前端位于布水明渠内,排水集水管后端位于排水明渠内,排水明渠后侧壁上还设有出水管。其有益效果是:跌水曝气段经过多个跌水段,经过该阶段是会中负氧充足,为废水中生化及反硝化反应提供环境,同时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保证人工湿地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人工湿地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另外在低能耗的同时还能有限有效缓解常规湿地易堵塞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盛;范盈盈;杜申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东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