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0534发布日期:2020-09-08 15:0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工艺中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脱水是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处理方法;脱水的方式主要包括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三种方法的应用场合并不相同,其中,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适用于污水污泥,而造粒法适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但由于不同季节泥质会不一样,同一季节不同时间污泥浓度也有相应变化,单靠泥区工作人员根据泥质、泥量来调节絮凝剂的投加量并不切合实际,而现有脱水设备也不能实现随着污泥流量来自动调节絮凝剂的投放量,这样不仅造成污泥的脱水效果不好,还会增加絮凝剂的消耗量,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该脱水系统主要包括储泥池、投药制备装置、用于输送湿污泥的第一配送泵、用于投放药的第二配送泵、混合器、脱水机、以及用于存储干污泥的料仓。所述第一配送泵的进料端与储泥池连接,出料端与混合器的第一进料端连接。所述第二配送泵的进料端与投药制备装置连接,出料端与混合器的第二进料端连接。所述脱水机的进料端与混合器的出料端连接,出料端与料仓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储泥池、投药制备装置、第一配送泵、第二配送泵、混合器、脱水机和料仓之间均采用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配送泵和第二配送泵的流量可以通过配送泵配套的变频器进行调节,为了达到最佳的泥药混合比例,既节省药耗有获得良好的污泥脱水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泥流量的第一流量计、以及用于监测投药量的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于第一配送泵与混合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于第二配送泵与混合器之间的管道上。装上流量计后就可以分别对污泥和投药的流量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更好地调节投加絮凝剂的量,并可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达到节能降耗要求。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脱水系统的污泥输送效率,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输送污泥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位于脱水机与料仓之间,其进料端与脱水机的出料端连接,出料端与料仓的进料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脱水系统的污泥输送效率,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输送污泥的第三配送泵。所述第三配送泵位于螺旋输送机与料仓之间,其进料端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连接,出料端与料仓的进料端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脱水机的故障几率,对脱水机进行有效清洗,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清洗脱水机的第四配送泵和储水池。所述第四配送泵的进料端与储水池连接,出料端与脱水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脱水机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

进一步的,履带式的脱水机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履带偏离的情况,为了确保脱水机的正常工作和运行,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带式脱水机纠偏的气缸和空气压缩机。所述气缸分别设置在带式脱水机的履带两侧,其输出端朝向履带,其进气端与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使储泥池内的污泥均匀分布、不沉淀积压,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搅拌湿污泥的搅拌机。所述搅拌机安装在储泥池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器设为静态式混合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均采用电磁式流量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投药制备装置设为絮凝剂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脱水系统在工作时,先将湿污泥输入至储泥池内,并通过第一配送泵将污泥输送至混合器内;与此同时,工人将絮凝剂等药物投入投药制备装置内生成混合药物,这些药物通过第二配送泵输送至混合器内与湿污泥进行混合;由于输泥管道和投药管道都安装了流量计,工人可以直观了解当前两者的流量,并适时调整投药量以达到更好的脱水效果;然后,混合器将混合后的泥药混合物通过管道输入至脱水机内进行脱水;最后,脱水后的泥药混合物分别通过螺旋输送机和第三配送泵后将干污泥送入料仓内存储,等待工程车将其运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采用电磁式流量计分别对污泥和投药量进行监测,以适时调整投药量,降低总体药耗,提高脱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利用第四配送泵和储水池适时对脱水机进行清洗,确保脱水机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提高整体脱水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通过采用螺旋输送机和第四配送泵的组合将干污泥高效地运输到料仓内进行储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组污泥脱水系统的连接原理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储泥池,2-投药制备装置,3-第一配送泵,4-第二配送泵,5-混合器,6-脱水机,7-料仓,8-第一流量计,9-螺旋输送机,10-第三配送泵,11-第四配送泵,12-空气压缩机,13-搅拌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脱水机房的污泥脱水系统,该脱水系统主要包括储泥池1、投药制备装置2、用于输送湿污泥的第一配送泵3、用于投放药的第二配送泵4、混合器5、脱水机6、以及用于存储干污泥的料仓7。所述第一配送泵3的进料端与储泥池1连接,出料端与混合器5的第一进料端连接。所述第二配送泵4的进料端与投药制备装置2连接,出料端与混合器5的第二进料端连接。所述脱水机6的进料端与混合器5的出料端连接,出料端与料仓7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储泥池1、投药制备装置2、第一配送泵3、第二配送泵4、混合器5、脱水机6和料仓7之间均采用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配送泵3和第二配送泵4的流量可以通过配送泵配套的变频器进行调节,为了达到最佳的泥药混合比例,既节省药耗有获得良好的污泥脱水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泥流量的第一流量计8、以及用于监测投药量的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8设置于第一配送泵3与混合器5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于第二配送泵4与混合器5之间的管道上。装上流量计后就可以分别对污泥和投药的流量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更好地调节投加絮凝剂的量,并可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达到节能降耗要求。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脱水系统的污泥输送效率,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输送污泥的螺旋输送机9。所述螺旋输送机9位于脱水机6与料仓7之间,其进料端与脱水机6的出料端连接,出料端与料仓7的进料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脱水系统的污泥输送效率,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输送污泥的第三配送泵10。所述第三配送泵10位于螺旋输送机9与料仓7之间,其进料端与螺旋输送机9的出料端连接,出料端与料仓7的进料端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脱水机6的故障几率,对脱水机6进行有效清洗,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清洗脱水机6的第四配送泵11和储水池。所述第四配送泵11的进料端与储水池连接,出料端与脱水机6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脱水机6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

进一步的,履带式的脱水机6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履带偏离的情况,为了确保脱水机6的正常工作和运行,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带式脱水机6纠偏的气缸和空气压缩机12。所述气缸分别设置在带式脱水机6的履带两侧,其输出端朝向履带,其进气端与空气压缩机12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了使储泥池1内的污泥均匀分布、不沉淀积压,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水系统还包括用于搅拌湿污泥的搅拌机13。所述搅拌机13安装在储泥池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器5设为静态式混合器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流量计8和第二流量计均采用电磁式流量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投药制备装置2设为絮凝剂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脱水系统在工作时,先将湿污泥输入至储泥池1内,并通过第一配送泵3将污泥输送至混合器5内;与此同时,工人将絮凝剂等药物投入投药制备装置2内生成混合药物,这些药物通过第二配送泵4输送至混合器5内与湿污泥进行混合;由于输泥管道和投药管道都安装了流量计,工人可以直观了解当前两者的流量,并适时调整投药量以达到更好的脱水效果;然后,混合器5将混合后的泥药混合物通过管道输入至脱水机6内进行脱水;最后,脱水后的泥药混合物分别通过螺旋输送机9和第三配送泵10后将干污泥送入料仓7内存储,等待工程车将其运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