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反冲洗油脂分离处理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9528发布日期:2021-04-09 12:5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反冲洗油脂分离处理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反冲洗油脂分离处理提升设备。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处理,传统餐厨垃圾处理装置通常为分体设计,集成度不高且不具备自动化处理能力,对于设备的维护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对其进行巡检,防止过滤出的油脂四溢造成的麻烦。再有传统装置在保养维护过程中,需要停机运行,因此影响了正常的使用,同时由于对垃圾处理不能构成完全的干湿分离,因此处理后的垃圾不但无法二次利用,还会阻塞传输路径,及污染自然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反冲洗油脂分离处理提升设备,其结构简单、整合度高,并自动的通过压榨及过滤机制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油水分离,最终使使餐厨垃圾生成干物、清水及油脂三种形态,为后续的针对性处理提供条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停机维护时间、减少了无人值守时间和人员巡逻时间,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杜绝了外置桶溢出油脂、污水对设备间的二次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反冲洗油脂分离处理提升设备,其主要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由主管道及设置在所述主管道内的搅碎压榨机构组成,所述搅碎压榨机构设有驱动机构;第二处理装置,由过滤箱构成及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的过滤体构成,所述过滤箱一侧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主管道底部连通;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有第三通道;分离箱;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分离箱内部连通,所述分离箱设有浮油排口及污浊废水排口;第一处理箱,所述第一处理箱内设有油脂收集器和油脂储存箱,所述浮油排口远离所述分离箱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油脂储存箱内;所述污浊废水排口与所述第一处理箱内部连通;所述油脂储存箱中部设有向所述第一处理箱内部贯通收集窗。第二处理箱,所述第二处理箱设有反洗泵,所述反洗泵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处理箱内的底部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处理箱内的过液管;控制器,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反洗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过滤箱内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下方;所述过滤箱内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下方还设有与外部贯穿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上方,并且所述过滤箱位于所述过滤体与所述第三通道之间的设有向外部贯穿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内分别设有第一自动阀及第二自动阀;所述第三通道及所述第四通道位于所述过滤箱内的一端之间设有第五自动阀;所述第四通道位于所述过滤箱内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五自动阀。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处理箱,所述第二处理装置、所述分离箱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处理箱内,并且所述第三处理箱上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处理箱连通的水道;所述污浊废水排口与所述第三处理箱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贯穿至所述第三处理箱外部。

优选的,所述油脂储存箱设有发热体,及液位传感器,所述发热体及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管道为纵向设置的管体结构;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垂直连接于所述主管道任意的一侧,并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搅碎压榨机构与所述第一管道同轴设置,并经所述第一管道内向所述主管道内部延伸;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主管道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侧,并且通过贯穿进所述主管道内部的输出轴驱动所述搅碎压榨机构工作;所述搅碎压榨机构由榨螺及螺旋锯牙构成;所述榨螺的压榨端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榨螺的输送端位于所述主管道内,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旋锯牙设置在所述主管道内,所述榨螺的输送叶片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主管道内位于所述螺旋锯牙的底部还水平固定设有过滤罩;还包括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方,并且一端与所述主管道内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对应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有滤网;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设有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装置具有高整合度,且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餐厨垃圾的干燥物、清水及油脂三态分离转化,为后续的针对性处理提供条件,解决了技术背景中的问题,其中第一处理装置对餐厨垃圾进行压榨,使垃圾实现干湿分离,其中被榨干的垃圾经搅碎压榨机构排出,而垃圾中的液体,侧通过主通道底部向第二处理装置的第一通道内输出。垃圾中的液体成分经第一通道进入过滤箱,并在过滤体的作用下实现渣液分离,分离出的残渣被过滤体阻隔在过滤箱内,而纯液部分则通过第三通道进入分离箱内,在分离箱内,漂浮的油脂经浮油排口进入第一处理箱的油脂储存箱内,而分离箱底部密度较大的水分则经污浊废水排口排出,最终进入第一处理箱内位于油脂储存箱的底部空间内。在第一处理箱中的液体经加热乳化分离,油脂部分经收集窗进入油脂储存箱内,再次进行油液分离,而第一处理箱底部的水分则经过液管进入第二处理箱,第二处理箱通过反洗泵将清水泵入第四通道,对过滤体进行清洗,最终将过滤箱内的残渣经第二通道向外排出,实现清洗的目的,该装置的清洗模式与过滤模式可同时运行或独立运行,因此不会产生干涉,实现了不停机无拆卸的清洗作业目的。另外第一处理箱、油脂储存箱、第二处理箱均有各自的排放口用于排放所存储的液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反冲洗油脂分离处理提升设备,其主要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由主管道10及设置在所述主管道10内的搅碎压榨机构组成,所述搅碎压榨机构设有驱动机构13;第二处理装置,由过滤箱20构成及设置在所述过滤箱20内的过滤体构成,所述过滤箱20一侧设有第一通道22,所述第一通道22与所述主管道10底部连通;所述过滤箱20的顶部设有第三通道24;分离箱70;所述第三通道24与所述分离箱70内部连通,所述分离箱70设有浮油排口75及污浊废水排口76;第一处理箱71,所述第一处理箱71内设有油脂储存箱77,所述浮油排口远离所述分离箱70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油脂储存箱77内;所述污浊废水排口76与所述第一处理箱71内部连通;所述油脂储存箱77中部设有向所述第一处理箱71内部贯通收集窗78。第二处理箱72,所述第二处理箱72设有反洗泵8,所述反洗泵8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处理箱71内的底部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处理箱72内的过液管74;控制器,所述驱动机构13、所述反洗泵8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设置中,第一处理装置对餐厨垃圾进行压榨,使垃圾实现干湿分离,其中被榨干的垃圾经搅碎压榨机构排出,而垃圾中的液体,侧通过主通道底部向第二处理装置的第一通道22内输出。垃圾中的液体成分经第一通道22进入过滤箱20,并在过滤体的作用下实现渣液分离,分离出的残渣被过滤体阻隔在过滤箱20内,而纯液部分则通过第三通道24进入分离箱70内,在分离箱70内,漂浮的油脂经浮油排口进入第一处理箱71的油脂储存箱77内,而分离箱70底部密度较大的水分则经污浊废水排口76排出,最终进入第一处理箱71内位于油脂储存箱77的底部空间内。在第一处理箱71中的液体经加热乳化分离,油脂部分经油脂收集器及收集窗78进入油脂储存箱77内,而第一处理箱71底部的水分则经过液管74进入第二处理箱72,第二处理箱72通过反洗泵8将清水泵入第四通道25,对过滤体进行清洗,最终将过滤箱20内的残渣经第二通道23向外排出,实现清洗的目的,该装置的清洗模式与过滤模式可同时运行或独立运行,因此不会产生干涉,实现了不停机无拆卸的清洗作业目的。另外第一处理箱71、油脂储存箱77、第二处理箱72均有各自的排放口用于排放所存储的液体。

实施例二:

还包括第三处理箱73,所述第二处理装置、所述分离箱70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处理箱73内,并且所述第三处理箱73设有与所述第一处理箱71连通的水道79;所述污浊废水排口76与所述第三处理箱73内部连通。

上述设置中,第三处理箱73不但对实现了设备整合,还使分离箱70所排出的水分进行二次沉淀,较轻的油脂成分通过水道79进入第一处理箱71内进行后续处理,而水分及沉淀物则沉积在第三处理箱73底部,并通过底部的相关通道接口向外进行排放处理。

实施例三:

所述油脂储存箱77设有发热体,及液位传感器80,所述发热体及所述液位传感器8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设置中,发热体对第一处理箱71内的液体加热,使油液漂浮在油脂储存箱77内,因此便于油脂的收集,而与控制器连接液位传感器80用于感知油脂储存箱77内的液面高度,根据液位信号,启停驱动机构13,反洗泵8等设备。

实施例四

所述主管道10为纵向设置的管体结构;还包括第一管道11,所述第一管道11垂直连接于所述主管道10任意的一侧,并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搅碎压榨机构与所述第一管道11同轴设置,并经所述第一管道11内向所述主管道10内部延伸;所述驱动机构13固定设置在所述主管道10远离所述第一管道11的一侧,并且通过贯穿进所述主管道10内部的输出轴驱动所述搅碎压榨机构工作;所述搅碎压榨机构由榨螺及螺旋锯牙构成;所述榨螺的压榨端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内,所述榨螺的输送端位于所述主管道10内,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旋锯牙设置在所述主管道10内,所述榨螺的输送叶片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主管道10内位于所述螺旋锯牙的底部还水平固定设有过滤罩;还包括第三管道14,所述第三管道1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上方,并且一端与所述主管道10内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14对应所述主管道10的一端设有滤网;所述第一管道11固定设有加热器。

上述设置中,固液混合物经主管道10的顶部向内落入,其中的固态物被搅碎压榨机构所阻挡,而液态成分则顺搅碎压榨机构的缝隙向主管道10下方排落,当驱动机构13工作时,搅碎压榨机构对阻断的固态物进行搅碎并经第一管道11向外排出,从使固液混合物实现干湿分离作用,并经不同的路径排放到指定位置。螺旋锯牙在驱动机构13作用下旋转与过滤罩形成切割区,用于对固态物进行切割,并同时随输送叶片的带动作用下进入第一管道11内,此时榨螺的压榨端对切割后的固态物进行压榨水分,被榨干的固态料渣经第一管道11向外排出,由于第一管道11为榨膛结构,具有过滤功能,因此被压榨出的水分被过滤到主管道10内,并通过底部向第一通道22排放。固态物质在处理过程中难免对主管道10造成短暂的阻塞现象,而此时的液体可透过滤网经第三管道14排出。加热器对第一管道11加热,因此使得第一管道11内的残渣更为干燥。

实施例五:

所述第一通道22连通于所述过滤箱20内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下方;所述过滤箱20内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下方还设有与外部贯穿第二通道23;所述第三通道24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上方,并且所述过滤箱20位于所述过滤体与所述第三通道24之间的设有向外部贯穿的第四通道25;所述第一通道22及所述第二通道23内分别设有第一自动阀及第二自动阀;所述第三通道24及所述第四通道25位于所述过滤箱20内的一端之间设有第五自动阀;所述第四通道25位于所述过滤箱20内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五自动阀。

上述设置中,固液态的混合物经第一通道22向过滤箱20内输送,在压力作用下推开第一自动阀落入过滤箱20内的过滤体下方,其中固液态的混合残渣中的固态物质在过滤箱20内沉淀,而液体部分则透过过滤体向过滤箱20的顶部上升,第五自动阀在自然状态下对第四通道25进行封闭,而使第三通道24处于开放状态,因此透过过滤体的液体通过第三通道24及第三自动阀向外部设备排放。经过长期工作后,过滤体的空隙中淤积杂质过多,影响液体的通过性,此时停止向第一通道22输送固液态的混合物,第一自动阀在缺少流体推动力作用下自然关闭,此时向第四通道25内泵入清洁水,清洁水的推力促使第四自动阀及第五自动阀打开,同时在清洁水的冲击力下,第五自动阀向第一通道22底端移动,并对第一通道22进行封闭,此时清洁水进入过滤体上方,并在压力作用下对过滤体进行压力冲洗,同时在压力作用下促使第二自动阀打开,使清洗水随同过滤箱20底部的固态残渣一同通过第二通道23向过滤箱20外部排出。该装置的过滤及清洗过程中第一自动阀、第二自动阀、第三自动阀、第自动阀及第五自动阀均具有复位能,并依靠自身动力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实现自动关闭功能,在常用手段中可通过单向阀、重力阀片、浮球以及通过各种电传感器80配合的电控阀门来实现,上述中的各类阀门均能达到该技术要求,且为现有部件,因此本文不在赘述。另外由于第四通道25位于所述过滤箱20内的一端向所述第五自动阀的方向弯曲,因此使得来自于第四通道25的清洁水更有利于促进第五自动阀的运动,并且反射的水流有利于对过滤体进行压力冲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