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粪池自动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9692发布日期:2020-08-25 19:14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粪池自动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粪池清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化粪池自动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各小区化粪池空余容量较低必须定时清掏,随着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广泛应用(政府提倡源头减量)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将直接导致大量湿垃圾粉粹后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从而加重小区化粪池负担,不但增加了化粪池清理次数及清掏费用,清掏出的废物垃圾同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同时也增加原污水处理系统负荷,对市政管网造成重大威胁。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可以利用高速旋转的永磁电机带动研磨腔中的转盘,食物垃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互撞击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般家庭使用大概仅需10几秒便可处理器完毕),将食物垃圾研磨成细小的颗粒顺水流排出管道,正是随着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广泛应用,使大量有机垃圾进入化粪池,对化粪池中有机质利用有机肥发酵工艺,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成为可能,本实用新型就是着重解决下水道及化粪池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粪池自动清理设备,它可以实现对化粪池中的有机垃圾和新鲜粪便进行自动提取,再通过固液分离机处理后进入到厌氧发酵罐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碎渣能制成肥料,进行废物利用,即改变了化粪池需要定期清掏的现状,又大大减轻了化粪池的承载压力,还减轻了市政环节的处理难度及费用,极大的保护了环境。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化粪池自动清理设备,包括与污水管道相连接的化粪池,所述化粪池内设有半潜式蛟龙提升机,所述化粪池右侧设有固液分离机,所述固液分离机上端连接有进料仓,所述半潜式蛟龙提升机远离化粪池的一端与进料仓相连接,所述固液分离机下端连接有废液管,所述废液管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远离废液管的一端与化粪池相连接,所述固液分离机右端连接有出料仓,所述固液分离机右侧设有厌氧发酵罐,所述出料仓和厌氧发酵罐之间通过二度提升蛟龙提升机相连接,可以实现对化粪池中的有机垃圾和新鲜粪便进行自动提取,再通过固液分离机处理后进入到厌氧发酵罐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碎渣能制成肥料,进行废物利用,即改变了化粪池需要定期清掏的现状,又大大减轻了化粪池的承载压力,还减轻了市政环节的处理难度及费用,极大的保护了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发酵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且减速电机驱动端延伸至罐体内,所述减速电机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内开凿有导气槽,所述主轴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其相连通的分布管,所述分布管外端开凿有多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气孔,所述罐体右侧设有集气罐,所述集气罐内安装有加热片,所述罐体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罐体的一端与集气罐相连接,所述集气罐下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左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送风管,且送风管远离循环风机的一端延伸至罐体内,所述送风管位于罐体内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主轴相连接,且旋转接头分别与导气槽和送风管相连通,可以使罐体内的有机物固体具有较好的疏松透气性,此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均匀的加热,具有更好的物料加热效果,有效保障厌氧发酵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孔内固定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拦截网,所述拦截网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易出现损坏,拦截网可以有效避免有机物固体通过出气孔进入到分布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内壁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泄压管,所述泄压管内安装有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所述泄压管远离罐体的一端与污水管道相连接,随着罐体内有机物固体的不断发酵,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气体,使得罐体的压强越来越大,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体压强过大时,会自动打开泄压管内的电磁阀,气体会通过泄压管排入到污水管道中,达到泄压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仓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溢流管,且溢流管位于半潜式蛟龙提升机上侧,所述溢流管远离进料仓的一端与排液管相连接,当进料仓内的污水过多时,多余的污水可以通过溢流管流至排液管内,再通过排液管流至化粪池中,有效避免进料仓内的污水溢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仓右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控制仓,所述控制仓内固定连接有与半潜式蛟龙提升机电性连接的液位控制器,由于控制仓和进料仓内污水的液面位置是相同的,当进料仓内的液面达到溢流管的位置高度时,液位控制器便会自动关闭半潜式蛟龙提升机,使其不再向进料仓内提送污水,有效避免半潜式蛟龙提升机做过多的无用功,当进料仓内的液面达到正常高度时,液位控制器便会自动开启半潜式蛟龙提升机,保障半潜式蛟龙提升机的正常运行。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对化粪池中的有机垃圾和新鲜粪便进行自动提取,再通过固液分离机处理后进入到厌氧发酵罐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碎渣能制成肥料,进行废物利用,即改变了化粪池需要定期清掏的现状,又大大减轻了化粪池的承载压力,还减轻了市政环节的处理难度及费用,极大的保护了环境。

(2)可以使罐体内的有机物固体具有较好的疏松透气性,此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均匀的加热,具有更好的物料加热效果,有效保障厌氧发酵的效率。

(3)出气孔内固定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拦截网,拦截网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易出现损坏,拦截网可以有效避免有机物固体通过出气孔进入到分布管内。

(4)罐体上内壁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罐体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泄压管,泄压管内安装有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泄压管远离罐体的一端与污水管道相连接,随着罐体内有机物固体的不断发酵,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气体,使得罐体的压强越来越大,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体压强过大时,会自动打开泄压管内的电磁阀,气体会通过泄压管排入到污水管道中,达到泄压的目的。

(5)进料仓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溢流管,且溢流管位于半潜式蛟龙提升机上侧,溢流管远离进料仓的一端与排液管相连接,当进料仓内的污水过多时,多余的污水可以通过溢流管流至排液管内,再通过排液管流至化粪池中,有效避免进料仓内的污水溢出。

(6)进料仓右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控制仓,控制仓内固定连接有与半潜式蛟龙提升机电性连接的液位控制器,由于控制仓和进料仓内污水的液面位置是相同的,当进料仓内的液面达到溢流管的位置高度时,液位控制器便会自动关闭半潜式蛟龙提升机,使其不再向进料仓内提送污水,有效避免半潜式蛟龙提升机做过多的无用功,当进料仓内的液面达到正常高度时,液位控制器便会自动开启半潜式蛟龙提升机,保障半潜式蛟龙提升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发酵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化粪池、2污水管道、3半潜式蛟龙提升机、4固液分离机、401进料仓、402废液管、403出料仓、404控制仓、405液位控制器、5排液管、6溢流管、7厌氧发酵罐、701罐体、702减速电机、703主轴、704导气槽、705分布管、706出气孔、707压力传感器、8二度提升蛟龙提升机、9集气罐、10连通管、11循环风机、12送风管、13旋转接头、14泄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化粪池自动清理设备,包括与污水管道2相连接的化粪池1,其特征在于:化粪池1内设有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化粪池1右侧设有固液分离机4,固液分离机4上端连接有进料仓401,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远离化粪池1的一端与进料仓401相连接,固液分离机4下端连接有废液管402,废液管402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液管5,排液管5远离废液管402的一端与化粪池1相连接,固液分离机4右端连接有出料仓403,固液分离机4右侧设有厌氧发酵罐7,出料仓403和厌氧发酵罐7之间通过二度提升蛟龙提升机8相连接,可以实现对化粪池1中的有机垃圾和新鲜粪便进行自动提取,再通过固液分离机4处理后进入到厌氧发酵罐7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碎渣能制成肥料,进行废物利用,即改变了化粪池1需要定期清掏的现状,又大大减轻了化粪池1的承载压力,还减轻了市政环节的处理难度及费用,极大的保护了环境。

请参阅图3,厌氧发酵罐7包括罐体701,罐体701上端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702,且减速电机702驱动端延伸至罐体701内,减速电机702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型号的减速电机702,例如:cvd18-30-0.1,减速电机702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轴703,请参阅图3-4,主轴703内开凿有导气槽704,主轴703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其相连通的分布管705,分布管705外端开凿有多个与其相连通的出气孔706,请参阅图3,罐体701右侧设有集气罐9,集气罐9内安装有加热片,罐体70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连通管10,连通管10远离罐体701的一端与集气罐9相连接,集气罐9下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循环风机11,循环风机1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循环风机11左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送风管12,且送风管12远离循环风机11的一端延伸至罐体701内,请参阅图5,送风管12位于罐体701内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13与主轴703相连接,且旋转接头13分别与导气槽704和送风管12相连通,旋转接头13为现有技术,可以在连通导气槽704和送风管12的同时不影响主轴703的转动。

请参阅图3-5,在有机物固体厌氧发酵过程中,减速电机702可以带动主轴703和分布管705转动,从而对罐体701内的有机物固体进行翻动,使其具有较好的疏松透气性,此外,在有机物固体厌氧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连通管10进入到集气罐9中,而循环风机11则会将集气罐9内的气体抽至送风管12内,再从送风管12通过旋转接头13依次进入到导气槽704和分布管705中,最后通过出气孔706排出,对罐体701内的有机物固体进行吹鼓,使其可以变得更加蓬松,从而进一步增加其疏松透气性,厌氧发酵罐7通常带有相应的加热机构,为厌氧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现有的加热机构的加热效果较为不均匀,越是远离加热机构的地方其加热效果越差,而集气罐9内的加热片可以对气体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气体从有机物固体内部散发出来,可以实现在有机物固体内部对其进行均匀的加热,具有更好的物料加热效果,有效保障厌氧发酵的效率。

请参阅图3-4,出气孔706内固定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拦截网,拦截网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易出现损坏,拦截网可以有效避免有机物固体通过出气孔706进入到分布管705内,请参阅图4,罐体701上内壁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07,压力传感器707为现有技术,可以测定罐体701内的气体压强,罐体70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泄压管14,泄压管14内安装有与压力传感器707电性连接的电磁阀,请参阅图1,泄压管14远离罐体701的一端与污水管道2相连接,请参阅图1和图4,随着罐体701内有机物固体的不断发酵,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气体,使得罐体701的压强越来越大,当压力传感器707检测到的气体压强过大时,会自动打开泄压管14内的电磁阀,气体会通过泄压管14排入到污水管道2中,达到泄压的目的。

请参阅图1,进料仓401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溢流管6,且溢流管6位于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上侧,溢流管6远离进料仓401的一端与排液管5相连接,当进料仓401内的污水过多时,多余的污水可以通过溢流管6流至排液管5内,再通过排液管5流至化粪池1中,有效避免进料仓401内的污水溢出,请参阅图1-2,进料仓401右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控制仓404,进料仓401和控制仓404的联通处设有过滤网,可以有效避免进料仓401内的垃圾进入到控制仓404内,控制仓404内固定连接有与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电性连接的液位控制器405,液位控制器405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控制仓404和进料仓401内污水的液面位置是相同的,当进料仓401内的液面达到溢流管6的位置高度时,液位控制器405便会自动关闭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使其不再向进料仓401内提送污水,有效避免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做过多的无用功,当进料仓401内的液面达到正常高度时,液位控制器405便会自动开启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保障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1,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排入到化粪池1内后,半潜式蛟龙提升机3便会将包含有机垃圾和新鲜粪便的污水提取至固液分离机4的进料仓401中,之后再进入固液分离机4中对其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液体会通过废液管402排出固液分离机4外,再通过排液管5排至化粪池1中,而分离得到的有机物固体则会排放到出料仓403中,再通过二度提升蛟龙提升机8提取至厌氧发酵罐7中,有机物固体会在厌氧发酵罐7内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碎渣则可以制成肥料再利用,可以实现对化粪池1中的有机垃圾和新鲜粪便进行自动提取,再通过固液分离机4处理后进入到厌氧发酵罐7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碎渣能制成肥料,进行废物利用,即改变了化粪池1需要定期清掏的现状,又大大减轻了化粪池1的承载压力,还减轻了市政环节的处理难度及费用,极大的保护了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