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3739发布日期:2020-10-28 11:5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城市合流制污水系统末端污水处理厂、管道雨污错接严重的收集系统末端污水处理厂或者水质水量波动大的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污泥浓度的控制是工艺调控的关键,污泥浓度控制合理可以优化系统运行,节能降耗。

在现有技术中,污泥浓度主要调控流程为:泥水混合物从生化区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回流污泥以一定比例外回流到生化区前端,调节系统污泥浓度;剩余污泥进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后外运。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污水厂生化区的污泥浓度受限于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流量,通常只能稳定在2500至3500mg/l,成为污水处理的瓶颈。

因此,如何提高污泥浓度的控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实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来污水厂的水量水质对生化区污泥浓度进行调节的污泥浓度控制装置,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填补现有技术中的空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设置于好氧池的末端二沉池进水渠和二沉池之前。

包括若干侧板和可伸缩底板围成的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和外界的排泥管;

所述侧板和所述二沉池进水渠上分别设有侧板可调节堰和进水渠可调节堰;

所述侧板可调节堰与所述侧板之间呈移动副连接,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可伸缩底板与每一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倾斜的折板。

优选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侧板可调节堰连接,驱动所述侧板可调节堰沿所述侧板竖直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折板与相应的所述侧板之间的夹角在120度至150度之间。

更优选的,所述折板与相应的所述侧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优选的,每一所述侧板靠近上端的位置均设有若干减阻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使污水厂能够根据来污水厂的水量水质对生化区污泥浓度进行调节的污泥浓度控制装置,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填补现有技术中的空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设置于好氧池1的末端二沉池进水渠2和二沉池3之前。

包括若干侧板5和可伸缩底板7围成的内腔,以及连通内腔和外界的排泥管10;

侧板5和二沉池进水渠2上分别设有侧板可调节堰8和进水渠可调节堰9;

侧板可调节堰8与侧板5之间呈移动副连接,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可伸缩底板7与每一侧板5之间设有倾斜的折板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污泥颗粒同时受浮力、重力和内回流抽吸力、水平流动力,通过调整各侧板位置、各调节堰高度、内回流量可改变本发明装置对污泥颗粒的拦截效果。底部各倾斜折板对污泥有浓缩效果,在平衡工况下,生化池平均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6000-8000mg/l,甚至更高范围;进入二沉池的污泥浓度和总量不显著增加,保障二沉池在合理的工况下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与侧板可调节堰8连接,驱动侧板可调节堰8沿侧板5竖直往复移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折板6与相应的侧板5之间的夹角在120度至150度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折板6与相应的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侧板5靠近上端的位置均设有若干减阻孔11。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设置于好氧池(1)的末端二沉池进水渠(2)和二沉池(3)之前;其特征在于:

包括若干侧板(5)和可伸缩底板(7)围成的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和外界的排泥管(10);

所述侧板(5)和所述二沉池进水渠(2)上分别设有侧板可调节堰(8)和进水渠可调节堰(9);

所述侧板可调节堰(8)与所述侧板(5)之间呈移动副连接,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可伸缩底板(7)与每一所述侧板(5)之间设有倾斜的折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与所述侧板可调节堰(8)连接,驱动所述侧板可调节堰(8)沿所述侧板(5)竖直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6)与相应的所述侧板(5)之间的夹角在120度至15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6)与相应的所述侧板(5)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板(5)靠近上端的位置均设有若干减阻孔(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设置于好氧池的末端二沉池进水渠和二沉池之前;包括若干侧板和可伸缩底板围成的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和外界的排泥管;所述侧板和所述二沉池进水渠上分别设有侧板可调节堰和进水渠可调节堰;所述侧板可调节堰与所述侧板之间呈移动副连接,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可伸缩底板与每一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倾斜的折板。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使污水厂能够根据来污水厂的水量水质对生化区污泥浓度进行调节的污泥浓度控制装置,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填补现有技术中的空白。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茵;贾仁勇;赵浩然;牟胤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坤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