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控制丝状藻生长增加水体观赏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6598发布日期:2020-05-08 17:54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水体控制丝状藻生长增加水体观赏性的方法,属于水生态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许多缺水城市,将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即使在降雨量丰沛的南方,污水厂出水最后的出路也是天然水体,包括河流和湖泊。再生水的n、p营养物质浓度高,属于富营养水质。进入初夏季节,气温高、光照强,水绵等丝状藻开始疯长和爆发:丝状藻覆盖和缠绕在水生植物表面,阻挡阳光,不利于沉水植物的正常生长;丝状藻漂浮在水体表面,降低受纳水体的可观赏性。

目前,控制水绵等丝状藻爆发的技术主要有人工打捞、化学药剂、水生植物化感抑藻等。人工打捞工作量大,且不能真正控制丝状藻的爆发。投加cuso4等化学药剂能够快速杀灭丝状藻,但化学药剂进入天然水体将长期影响水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是不友好的。水生植物通过化感作用抑制丝状藻的效果不显著。一些生长速度快的水生植物如黑藻、狐尾藻、金鱼藻等通过遮光效应能够迟缓丝状藻的爆发,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丝状藻的爆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水体易爆发丝状藻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景观水体控制丝状藻生长增加水体观赏性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提高水体底泥的稳定性,在丝状藻位于水体底部、上浮之前,放养食藻鱼的鱼苗、控制鱼苗的数量,在丝状藻被摄食完毕之后,除去水体中的大部分鱼苗、仅保留少量鱼苗或除去水体中的全部鱼苗,在控制丝状藻爆发的同时,减轻对水体底泥的扰动,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并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在提高水体可观赏性的同时降低水体的运行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水体控制丝状藻生长增加水体观赏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水体中种植能提高水体底泥稳定性的水生植物,在丝状藻位于水体底部、上浮之前,放养食藻鱼的鱼苗、控制食藻鱼的数量,利用食藻鱼摄食水体中的丝状藻,在丝状藻被摄食完毕之后,除去水体中的大部分鱼苗(仅保留少量鱼苗)或全部鱼苗,减轻鱼类对底泥的扰动,进而增加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提高水体观赏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水体内种植沉水植物和/或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或挺水植物能够提高水体底泥的稳定性并且增加观赏性;

(2)当水体内的丝状藻生长到一定量后向池塘内投放摄食丝状藻的鱼苗;鱼苗优先以丝状藻作为食料捕食,从而可以控制丝状藻在水体中的爆发,一般两三内可将丝状藻吃完;

(3)待水体内的丝状藻捕食完毕后,将水体中大部分鱼苗或全部鱼苗除去,减轻鱼类对底泥的扰动,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并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丝状藻,为水网藻、刚毛藻、水绵、丛毛微孢藻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沉水植物为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伊乐藻、金鱼藻、菹草、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杉叶藻或矮慈姑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挺水植物为美人蕉、香蒲、菖蒲、荷花、芦苇、梭鱼草或再力花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体内丝状藻生长到一定量,指的是丝状藻没有因为在光合作用产生o2的托举作用下上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鱼苗,为罗非鱼、鳊鱼、草鱼的鱼苗,规格为5-8g/尾,一平方米投放4尾或5尾鱼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鱼苗,优选为鳊鱼的鱼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将水体内的部分鱼苗除去,指的是一平方米剩余1尾鱼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将水体内的部分鱼苗或者全部鱼苗除去,优选将全部鱼苗除去,除去鱼苗的方式为电击鱼苗使其死亡,然后将死亡的鱼苗捞出,或使用其他的方法将鱼苗从水体中除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彻底解决了水绵等丝状藻的爆发问题。在我国,罗非鱼、草鱼、鳊鱼以及黑藻、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矮慈姑、菹草、伊乐藻、眼子菜、杉叶藻等沉水植物是普遍存在的,能够在大多数水体中养殖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绵等丝状藻和水生植物共存时,罗非鱼、草鱼、鳊鱼会优先捕食藻类,因此,本发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绵等丝状藻的爆发问题。对于不宜种植沉水植物的水体,也可通过适量养殖食藻鱼类控制丝状藻的爆发。

(2)能够增加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的可观赏性。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提高水体底泥的稳定性,抑制单细胞藻的生长,增加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的可观赏性。与此同时,适量养殖食藻鱼类并控制食藻鱼类的大小和数量,在控制丝状藻爆发的同时不会造成底泥扰动,不会产生水体透明度下降等问题。

(3)有利于构建水下森林,提高水体的可观赏性。试验结果表明,鳊鱼等鱼类会食用沉水植物表面的沉积物,避免污泥等杂物在沉水植物表面的沉积,能够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有利于构建水下森林,从而提高水体的可观赏性。

(4)待丝状藻被摄食以后,将水体中的鱼苗全部除去或保持少量鱼类,优选将鱼类全部除去。因为鱼类的存在会扰动底泥,造成水体浑浊从而使水体的透明度降低,鱼类扰动底泥造成的浑浊为物理性浑浊;而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降低后,会抑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后,会促进水体中单细胞藻(如蓝藻)的生长和繁殖,而单细胞藻大量繁殖后会造成水体的进一步浑浊(化学性浑浊),水体透明度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本发明的优点是减少鱼类对水体底泥的扰动,增加透明度,促进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抑制单细胞藻的生长和繁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试验例1:不同种类的鱼苗对水绵的摄食能力

2019年,在南宁市那考河再生水厂内的中试试验框内分别放养10-15尾罗非鱼、鳊鱼和草鱼鱼苗,鱼苗的规格为5-8g/尾,方框尺寸为l×b×h=50×38×22cm,再分别在试验框内投喂约12g丛毛微孢藻(一种从那考河水体中接种培养后得到的丝状藻),96h内,丝状藻被全部摄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鱼苗的数量、重量和丝状藻投喂量

由表1可知:单尾鱼苗在单位时间内对水绵的摄食量分别为:罗非鱼=0.545、鳊鱼=0.203、草鱼=0.211g/尾·d。单位重量鱼苗在单位时间内对水绵的摄食量分别为:罗非鱼=0.0846、鳊鱼=0.0358、草鱼=0.0329g/g·d。

试验例2:投放初期,不同鱼苗对底泥的扰动、降低水体透明度的情况

2018年下半年,在南宁市那考河再生水厂内的中试试验水桶内分别种植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苦草、狐尾藻、矮慈姑、菹草、金鱼藻等)等水生植物,构建了水下森林,增加了水体的观赏性;2019年3月-7月,试验桶内先后滋生了水网藻、水绵、丛毛微孢藻等丝状藻,丝状藻覆盖和缠绕在水生植物表面,阻挡阳光,不利于其的正常生长;并且,丝状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在光合作用产生o2的托举作用下漂浮在水体表面,降低水体的观赏性。

为了去除丝状藻、增加水体的观赏性,分别向种植不同沉水植物的试验桶中投放了罗非鱼、鳊鱼和草鱼的鱼苗,每个中试试验桶投放一种鱼苗,鱼苗的规格为5-8g/尾,一平方米投放了5尾鱼苗。各种鱼苗均优先以丝状藻作为食料捕食,从而可以控制丝状藻在水体中的爆发,48h内,各中试试验桶内的丝状藻均被摄食,均用肉眼观察不到丝状藻。

在中试试验桶中投放各种鱼苗以后,经常能够观察到鱼苗对底泥的扰动,底泥泛起、水的透明度降低,特别是罗非鱼对底泥的扰动最大,草鱼和鳊鱼对底泥的扰动相对小一些,在投放食藻鱼鱼苗的一天内,试验桶中水的透明度在100cm以上(试验桶中实际水深约为60cm),但是受罗非鱼扰动底泥影响,投放罗非鱼的试验桶水的透明度最低时约为35cm:在投放罗非鱼的三天以内,数次观察到底泥被搅动导致试验桶中水体混浊。

试验例3:丝状藻摄食完毕后,不同鱼苗对底泥的扰动、降低水体透明度的情况

试验例2所有中试试验桶中的丝状藻被鱼苗摄食完毕(肉眼观察不到丝状藻)后,由于缺少食物来源,罗非鱼、草鱼、鳊鱼均能啃食试验桶中的水草,草鱼啃食水草的能力最强、鳊鱼次之、罗非鱼再次之。

连续监测每个中试试验桶中水体透明度和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丝状藻摄食完毕后不同种类的鱼苗对底泥的扰动情况

由表2可知,在丝状藻被摄食以后的20天内(鱼类养殖管理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初期水体清澈、水的透明度高,水的叶绿素含量低、单细胞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但是,鱼苗的存在会扰动底泥,随着鱼苗在中试试验桶中生存的时间延长,水的叶绿素浓度增加、水的透明度下降、水体中单细胞藻数量不断增加,水体浑浊,十分影响水体的美观,尤其是罗非鱼,扰动底泥十分明显,对水体美观的影响最大。

由上述三个试验例可知,对于水绵的摄食能力,罗非鱼最强,鳊鱼次之,草鱼最弱;对于水生植物的啃食破坏能力,草鱼最强,鳊鱼次之,罗非鱼最弱;但是,从鱼苗对底泥的扰动情况来看,罗非鱼最强,草鱼次之,鳊鱼最弱;投放鳊鱼的水体透明度最高、叶绿素含量最低、单细胞藻数量最少。由于罗非鱼扰动底泥的能力最强,水体透明度大大降低,因此,并非最适合的种类,鳊鱼是最适合的种类。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实施例1:

2018年下半年,在南宁市那考河再生水厂内的中试试验水桶内分别种植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苦草、狐尾藻、矮慈姑、菹草、金鱼藻等)等水生植物,构建了水下森林,增加了水体的观赏性。

2019年8月-9月,中试试验桶内先后泛滥了水网藻、水绵、丛毛微孢藻等丝状藻,丝状藻覆盖和缠绕在水生植物表面,阻挡阳光,不利于其的正常生长;并且,丝状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在光合作用产生o2的托举作用下漂浮在水体表面,降低水体的观赏性。

按照本发明方法进行以下操作从而控制丝状藻生长增加水体观赏性:分别向不同的中试试验桶中投放了鳊鱼的鱼苗,鱼苗的规格为5-8g/尾,一平方米投放了5尾鱼苗。鱼苗均优先以丝状藻作为食料捕食,从而可以控制丝状藻在水体中的爆发,48h内,各中试试验桶内的丝状藻均被摄食,均用肉眼观察不到丝状藻。

丝状藻捕食完毕后,将一部分中试试验桶的鱼苗全部捞出,另一部分中试试验桶每一平方米剩余一条鱼苗(鱼类养殖管理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在丝状藻被摄食后,初期所有水体清澈、水的透明度高,水的叶绿素含量低、单细胞藻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将鱼苗全部除去的中试试验桶内水体的透明度高于将部分鱼苗除去的中试试验桶内水体的透明度,因此,将鱼苗全部除去效果更好,更能增加水体的观赏性。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