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续生产线的茶鲜叶臭氧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3193发布日期:2020-09-08 13:1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续生产线的茶鲜叶臭氧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生产线的茶鲜叶臭氧清洗机。



背景技术:

茶叶具有很多功效和作用,喜欢喝茶的人愈来愈多,茶叶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茶叶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沾染灰尘,而且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为防虫害,通常会使用农药,茶鲜叶的叶片上会留有少量农残,因此对采摘后的茶鲜叶进行清洗和去农残处理至关重要。目前虽然出现了一些茶叶清洗装置,如cn104304523a、cn106623225a、cn107965989a、cn108940973a等专利公开的装置,但这些装置多为独立清洗设备,存在系统性不强、连续工作能力差、效率较低的缺点,很难应用于高效的茶叶加工连续生产线中。另外,如cn107971315a、cn105875890a、cn110052446a等专利公开的装置,茶叶清洁方法较为单一,尤其对茶鲜叶表面的农残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生产线的茶鲜叶臭氧清洗机,该清洗机通过水流冲洗和臭氧清洗的双重作用,对茶鲜叶表面的灰尘、农残和其他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清洁效率高,适用于连续的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内的水槽体、设置在水槽体内且沿物料进给方向布置的网链式传送带、位于水槽体上方的喷冲淋装置、设置在水槽体内部的臭氧曝气管路以及靠近网链式传送带末端设置的辅助落叶吹气管,所述的喷冲淋装置包括沿物料进给方向依次布置的预喷洗管路、臭氧冲洗管路及终洗管路,所述的臭氧曝气管路与臭氧发生器连接,所述的网链式传送带包括用于进料的输入段、与预喷洗管路相对应的预清洗段、与臭氧冲洗管路及臭氧曝气管路相对应的臭氧清洗段、与终洗管路相对应的后清洗段以及用于出料的输出段,所述的物料由输入段进入,在预清洗段由预喷洗管路进行初步清洗,在臭氧清洗段由臭氧冲洗管路及臭氧曝气管路进行深度清洁,在后清洗段由终洗管路进行最终清洗后从输出段输出。

所述的网链式传送带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沿水槽体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的网链式传送带包括金属网输送带、位于输出段的主动辊、位于输入段的从动辊、设置在主动辊辊轴两端的主动链轮、设置在从动辊辊轴两端的从动链轮以及两根连接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链条,两根所述的链条之间设有与之连接并用以支撑金属网输送带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短销贯穿在对应链条的链节销轴孔内,所述的主动链轮由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电机驱动。

所述的输入段、预清洗段、臭氧清洗段、后清洗段及输出段依次布置,所述的输入段与输出段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上与输入段及输出段相对应的板面底部搭设在水槽体的前后两端,所述的预清洗段及后清洗段分别与水槽体的前侧板及后侧板的设置方向相吻合,所述的臭氧清洗段位于水槽体的底部且与水槽体的底部留有间隙。

所述金属网输送带的外侧表面均布有多个垂直于金属网输送带表面的分隔栏,所述分隔栏设置的方向与主动辊设置的方向相吻合,所述分隔栏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容纳链轮及链条的挡板,所述的挡板位于金属网输送带上表面边缘的外侧且与金属网输送带相避让,所述的链条在输入段、预清洗段、臭氧清洗段、后清洗段及输出段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固定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

所述的水槽体为整体结构,其截面呈上边长、下边短的梯形,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底板,所述的底板由前端的倾斜板与后端的水平板组成,所述倾斜板的板面前低后高,所述的倾斜板上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与水槽体底部的放水管连通,且放水管上设有放水阀门;所述水槽体的槽口处沿其周向设有与支撑框架焊接的翻边。

所述水槽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水槽体内部连通的过滤水槽,所述过滤水槽体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预喷洗管路及臭氧冲洗管路连通,所述的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水槽体的槽壁上设有连通过滤水槽与水槽体内部的出水孔,所述的出水孔处设有与过滤水槽形成插接配合的过滤网。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与漩涡气泵相连,所述的臭氧曝气管路通过气管与漩涡气泵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的臭氧曝气管路位于水槽体的底板与网链式传送带之间,且处在臭氧冲洗管路与终洗管路之间,所述的气管包括m型回流管路、连通m型回流管路与漩涡气泵的第一气管以及连通m型回流管路与臭氧曝气管路的第二气管,所述m型回流管路的中间弯管处设有观察窗口,且m型回流管路中间弯管处的底端设有放水孔,该放水孔处设有放水塞,所述的气管、漩涡气泵、臭氧发生器均位于水槽体外部且固定在支撑框架上。

所述的臭氧曝气管路整体水平布置在水槽体底板的水平板面上,由纵横交错且彼此连通的纵管及横管组成,所述横管的设置方向与物料进给方向一致,所述的横管上均布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孔的出气方向垂直于网链式传送带的表面,所述的纵管或横管上设有进气孔。

所述的预喷洗管路及臭氧冲洗管路通过水管与水槽体内部的水源连通,所述的终洗管路与水槽体外部的干净水源连通,所述的预喷洗管路设置在预清洗段的上方,包括沿物料进给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设有多根连通两者的第五管体,所述的第五管体上设有第一喷头,且第一喷头的喷射方向垂直于位于预清洗段的网链式传送带的表面,相邻两个第五管体上的第一喷头交错布置;所述的臭氧冲洗管路设置在臭氧清洗段上方,且整体位于水槽体底板的倾斜板上方,包括沿物料进给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其中第三管体与第一管体的后端连通,第四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后端连通,所述的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前端、第三管体与第四管体的后端均为封闭端,所述的第三管体上还设有与水管相连的进水口,所述的第三管体与第四管体之间设有多根连通两者的第六管体,所述的第六管体上设有第二喷头,且第二喷头垂直于位于臭氧清洗段的网链式传送带的表面,相邻两个第六管体上的第二喷头交错布置。

所述的辅助落叶吹气管位于网链式传送带的内部,其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引气管与m型回流管路旁通,所述的辅助落叶吹气管平行于网链式传送带的主动辊设置且位于主动辊的前侧,所述的辅助落叶吹气管上均布有多个落叶喷气孔,所述的落叶喷气孔的出气方向指向右下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充分利用水流冲洗和臭氧清洗的双重作用,对茶鲜叶表面的灰尘、农残和其他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具有整体结构紧凑、节能环保、清洁效率高的优点,且可适用于茶叶加工的连续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除去金属网输送带及喷冲淋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水槽体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水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臭氧曝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喷冲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金属网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网链式传送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网链式传送带与第二安装板的安装图。

图11是本发明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为:

支撑框架1、电机11、支撑腿12、连接杆13、水槽体2、水管20、循环水泵201、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底板25、倾斜板251、水平板252、排水孔26、放水管27、放水阀门271、翻边28、过滤水槽29、过滤网291、网链式传送带3、输入段3a、预清洗段3b、臭氧清洗段3c、后清洗段3d及输出段3e、挡板30、第一安装板31、第二安装板32、金属网输送带33、分隔栏331、主动辊34、从动辊35、主动链轮36、从动链轮37、链条38、导向板381、支撑杆39、臭氧曝气管路4、臭氧发生器41、漩涡气泵42、曝气孔43、m型回流管路44、第一气管45、第二气管46、观察窗口441、放水孔442、辅助落叶吹气管5、落叶喷气孔51、引气管52、预喷洗管路6、第一管体61、第二管体62、第五管体63、第一喷头64、臭氧冲洗管路7、第三管体71、第四管体72、第六管体73、第二喷头74、终洗管路8、第三喷头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连续生产线的茶鲜叶臭氧清洗机,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1内的水槽体2、设置在水槽体2内且沿物料进给方向布置的网链式传送带3、位于水槽体2上方的喷冲淋装置、设置在水槽体内部的臭氧曝气管路4以及靠近网链式传送带3末端设置的辅助落叶吹气管5。

进一步的,如图4、图5、图11所示,水槽体2为整体结构,其截面呈上边长、下边短的梯形,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及底板25,底板25由前端的倾斜板251与后端的水平板252组成,倾斜板251的板面前低后高,倾斜板251上设有排水孔26,该排水孔26与水槽体2底部的放水管27连通,且放水管27上设有放水阀门271;水槽体2的槽口处沿其周向设有与支撑框架1焊接的翻边28。支撑框架1包括与翻边28焊接的多根支撑腿12,支撑腿12之间固定有连接杆13。

进一步的,水槽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水槽体2内部连通的过滤水槽29,过滤水槽体2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20与预喷洗管路6及臭氧冲洗管路7连通,水管20上设有循环水泵201,水槽体2的槽壁上设有连通过滤水槽29与水槽体2内部的出水孔,出水孔处设有与过滤水槽29形成插接配合的过滤网291,过滤网291的大小应完全覆盖出水孔,水槽体2上设有插槽,过滤网291在插槽内可上下抽拉。循环水泵201将水槽体2内经过过滤网291过滤后的水通过水管20输送给预喷洗管路6和臭氧冲洗管路7,由预喷洗管路6和臭氧冲洗管路7上的喷头喷出,喷出后的水流再次进入水槽体2,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循环水路。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喷冲淋装置包括沿物料进给方向依次布置的预喷洗管路6、臭氧冲洗管路7及终洗管路8,预喷洗管路6及臭氧冲洗管路7通过水管20与水槽体2内部的水源连通,终洗管路8与水槽体2外部的干净水源连通。

预喷洗管路6设置在预清洗段3b的上方,包括沿物料进给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管体61和第二管体62,第一管体61与第二管体62之间设有多根连通两者的第五管体63,第五管体63上设有第一喷头64,且第一喷头64的喷射方向垂直于位于预清洗段3b的网链式传送带3的表面,相邻两个第五管体63上的第一喷头64交错布置;

臭氧冲洗管路7设置在臭氧清洗段3c上方,且整体位于水槽体2底板的倾斜板上方,包括沿物料进给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管体71和第四管体72,其中第三管体71与第一管体61的后端连通,第四管体72与第二管体62的后端连通,第一管体61与第二管体62的前端、第三管体71与第四管体72的后端均为封闭端,第三管体71上还设有与水管20相连的进水口,第三管体71与第四管体72之间设有多根连通两者的第六管体73,第六管体73上设有第二喷头74,且第二喷头74垂直于位于臭氧清洗段3c的网链式传送带2的表面,相邻两个第六管体73上的第二喷头74交错布置;

终洗管路8设置在后清洗段3d上方,其结构与预喷洗管路6和臭氧冲洗管路7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终洗管路8上设有与外接水源相连的进水口,终洗管路8上的第三喷头81垂直于位于后清洗段3d的网链式传送带2的表面。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臭氧曝气管路4与臭氧发生器41连接,具体的,臭氧发生器41与漩涡气泵42相连,臭氧曝气管路4通过气管与漩涡气泵42的出气口相连,臭氧曝气管路4位于水槽体2的底板与网链式传送带3之间,且处在臭氧冲洗管路7与终洗管路8之间,气管包括m型回流管路44、连通m型回流管路44与漩涡气泵42的第一气管45以及连通m型回流管路44与臭氧曝气管路4的第二气管46,m型回流管路44的中间弯管处设有观察窗口441,且m型回流管路44中间弯管处的底端设有放水孔442,该放水孔442处设有放水塞,气管、漩涡气泵42、臭氧发生器41均位于水槽体2外部且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

进一步的,臭氧曝气管路4整体水平布置在水槽体2底板的水平板面上,由纵横交错且彼此连通的纵管47及横管48组成,横管48的设置方向与物料进给方向一致,横管48上均布有多个曝气孔43,曝气孔43的出气方向垂直于网链式传送带3的表面,纵管47或横管48上设有进气孔。

本实施例中,臭氧冲洗管路7设置在水槽体2底板的倾斜板上方,臭氧曝气管路4则设置在水槽体2底板的水平板上方,臭氧曝气管路4与臭氧冲洗管路7与网链式传送带3的臭氧清洗段3c相对应,也就是在臭氧清洗段3c中,臭氧曝气管路4与臭氧冲洗管路7同时配合工作,臭氧曝气管路4通过曝气孔43将臭氧喷出,在水槽体2内形成臭氧气泡,使水槽体2内的水流翻滚,而臭氧冲洗管路7则通过第二喷头74喷出高压水,形成水柱进行搅拌,对茶鲜叶进行杀菌清洗。

进一步的,如图3、图8、图9、图10所示,网链式传送带3包括用于进料的输入段3a、与预喷洗管路6相对应的预清洗段3b、与臭氧冲洗管路7及臭氧曝气管路4相对应的臭氧清洗段3c、与终洗管路8相对应的后清洗段3d以及用于出料的输出段3e,物料由输入段3a进入,在预清洗段3b由预喷洗管路6进行初步清洗,在臭氧清洗段3c由臭氧冲洗管路7及臭氧曝气管路4进行深度清洁,在后清洗段3d由终洗管路8进行最终清洗后从输出段3e输出。

输入段3a、预清洗段3b、臭氧清洗段3c、后清洗段3d及输出段3e依次布置,输入段3a与输出段3e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第一安装板31及第二安装板32上与输入段3a及输出段3e相对应的板面底部搭设在水槽体2的前后两端,预清洗段3b及后清洗段3d分别与水槽体3的前侧板及后侧板的设置方向相吻合,臭氧清洗段3c位于水槽体2的底部且与水槽体2的底部留有间隙,臭氧清洗段3c整体浸没在水槽体2内的水流中。网链式传送带3的输入段3a水平设置,输入段3a的末端向右下方倾斜形成预清洗段3b,预清洗段3b的末端再向右侧水平延伸形成臭氧清洗段3c,臭氧清洗段3c的末端向右上方倾斜形成后清洗段3d,后清洗段3d的末端再向右侧水平延伸形成输出段3e。

具体的,网链式传送带3固定在第一安装板31与第二安装板32之间,第一安装板31与第二安装板32沿水槽体2的前后方向布置,网链式传送带3包括金属网输送带33、位于输出段的主动辊34、位于输入段的从动辊35、设置在主动辊辊轴两端的主动链轮36、设置在从动辊辊轴两端的从动链轮37以及两根连接主动链轮36与从动链轮37的链条38,两根链条38之间设有与之连接并用以支撑金属网输送带33的支撑杆39,支撑杆39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短销贯穿在对应链条的链节销轴孔内,主动链轮36由设置在支撑框架1上的电机11驱动。电机11驱动主动辊34上的主动链轮36动作,主动链轮36通过链条38带动从动辊35上的从动链轮37随动,链条38转动的过程中,与链条38相连的金属网输送带33同步转动,金属网输送带33绕经主动辊34和从动辊35后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本发明中,链条38也按照输入段3a、预清洗段3b、臭氧清洗段3c、后清洗段3d及输出段3e的方向布置,并且链条38在输入段3a、预清洗段3b、臭氧清洗段3c、后清洗段3d及输出段3e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板381,也就是各段之间的转折处设有导向板381,导向板381固定在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上。

更进一步的,金属网输送带33的外侧表面均布有多个垂直于金属网输送带33表面的分隔栏331,分隔栏331的底部与金属网输送带33的表面固定连接,分隔栏331设置的方向与主动辊34设置的方向相吻合,分隔栏331的截面呈三角形;第一安装板31及第二安装板32的内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容纳链轮及链条的挡板30,挡板30位于金属网输送带33上表面边缘的外侧且与金属网输送带33相避让。

辅助落叶吹气管5位于网链式传送带3的内部,其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引气管52与m型回流管路44旁通,即辅助落叶吹气管5位于上下两层金属网输送带3之间,辅助落叶吹气管5平行于网链式传送带3的主动辊34设置且位于主动辊34的前侧,辅助落叶吹气管5上均布有多个落叶喷气孔51,落叶喷气孔51的出气方向指向右下方。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清洗茶叶前,首先通过与外接水源相连的终洗管路上的进水口向水槽体内注水,注水完成后,开启电机、漩涡气泵、循环水泵和臭氧发生器,茶鲜叶由外界运送至金属网输送带前端,茶鲜叶在金属网输送带上向前输送,循环水泵通过过滤水槽将水槽体内的水吸入,然后通过预喷洗管路上的第一喷头进行喷洗,茶鲜叶在第一喷头清洗后,通过金属网输送带运输,进入臭氧清洗段,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在经过漩涡气泵和m型防回流装置后,进入水槽体底部的臭氧曝气管路,通过臭氧曝气管路上的曝气孔将臭氧喷出,通过水池中翻滚的臭氧气泡加上第二喷头喷出水柱的搅拌,对茶鲜叶进行杀菌清洗,然后再经金属网输送带运输至倾斜的后清洗段处,此时终洗管路上的第三喷头开始对茶鲜叶进行淋洗,以冲掉其表面的剩余残留物,经淋洗后的茶叶进入输出段,在输出段的末端由主动辊内侧布置的辅助落叶吹气管将茶叶吹落至下一工序,在清洗过程中,可通过过滤水槽观察水质,若水质过差影响清洗效果时,可将水流通过放水管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设计结构紧凑,通过金属网输送带传送茶鲜叶,可实现不间断清洗,可在该清洗机的前端放置茶鲜叶输入装置、后端布置输出设备,形成茶叶连续加工生产线上的清洗模块,清洗效率高,使用方便;2)本发明的金属网输送带为金属网状结构,可有效避免茶鲜叶输送过程中的沾附及二次污染物沉积的难题;同时金属网输送带上布置的分隔栏,可有效提高输送效率;3)本发明的茶鲜叶清洗过程分为预喷洗、浸入式臭氧清洗和后清洗三个阶段,分别在茶鲜叶输送进给的不同区域依次完成,其中预喷洗采用高压水冲刷进行初步清洗,浸入式臭氧清洗采用底部曝气输入臭氧气泡加喷淋水柱搅动作用,对茶鲜叶表面的污染物和农残进行深度清洗,后清洗采用高压清水喷淋去除茶鲜叶表面的残留物,最终完成茶鲜叶清洗,整个清洗过程分工明确,相互干扰少,既有效降低了交叉污染的机率,又利用臭氧的强氧化能力有效提高了茶鲜叶农残和污染物的清洗效果;4)预喷洗和浸入式臭氧清洗水采用过滤水,循环使用,后清洗采用干净水源,放水口阀门根据水槽体中水质情况开关,既节能环保,又能保证清洗效果;5)本发明采用m型防回流管,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瞬间气压差导致的清洗水惯性回流至旋涡气泵,同时m型弯管的中间弯管及放水塞结构,可以在线排出少量回流水,方便高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