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1556发布日期:2020-10-17 02:2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质污染的加剧和用水量的增加,使有限的水资源日趋紧张,污水再生回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采用常规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工艺处理废水,回用工艺一般是:“格栅→隔油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池→砂滤池→活性碳滤池→接触消毒池→回用水池”,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污泥量多,出水稳定性差,运行费用高。采用常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irs,简称mbr,是一种由膜过滤取代传统生化处理技术中的沉淀池和砂滤池的水处理技术),又会出现膜孔容易被胶体物、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堵塞,使出水通量不稳定且随时间不断减小,膜系统易污染损坏(主要是产生浓差极化现象、滤饼层和大分子溶解物污染),而采用常规酸碱化学清洗工艺恢复膜通量较麻烦、维护费用高、膜寿命短,膜组全堵塞失效后导致膜更换频繁,膜更换费用高,系统维护麻烦,系统运行耗能大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具有诸多基于震动膜的中水回用系统。

例如,如公开号为cn105417899a的现有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波电吸附电芬顿且脱盐脱色的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污泥沉淀罐,光催化电吸附电芬顿反应器及nf膜组等;所述污水调节罐连接悬浮污泥沉淀罐,悬浮污泥沉淀罐与第一中间水箱连接,第一中间水箱与光催化电吸附电芬顿反应器连接,光催化电吸附电芬顿反应器与震动膜生物反应器连接,震动膜生物反应器与nf膜组连接。该处理方法先对废水的杂质进行隔离;其次通过悬浮污泥沉淀罐进行沉淀;第三通过光催化电吸附电芬顿反应器进行去胶脱盐;第四通过震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第五通过nf膜组进行杀菌消毒。该发明停留时间短,消除氨臭气,脱盐;其不仅连续运行稳定,还具有运行成本低,耗电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膜自清洁、节能、产水效率高的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第一过滤部设置于第二过滤部中以限定出第一过滤部与第二过滤部之间的第一空间,第一过滤部至少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和波纹管,第一半壳铰接至第二过滤部的第一端,第二半壳铰接至第二过滤部的第二端,波纹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半壳,波纹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半壳,使得第一半壳和/或第二半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均能够绕其各自的铰接点旋转。第一半壳中设置有第一过滤膜,并且第二半壳中设置有第二过滤膜以将第一过滤部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第一挡水板,第二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挡水板,其中,污水进入第一腔体中后会对第一挡水板进行冲击以使得第一半壳绕其铰接点沿第一方向旋转,或者污水进入第二腔体中后会对第二挡水板进行冲击以使得第二半壳绕其铰接点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第一过滤部还包括弹性体,弹性体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半壳,弹性体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半壳,进水能够以周期性变化的进水压力同时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其中,在进水压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第一半壳能够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且第二半壳能够沿第二方向旋转,或者,在进水压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第一半壳能够沿第二方向旋转,并且第二半壳能够沿第一方向旋转。通过进水对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冲击,能够带动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进行摆动,进而使得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形成震动,从而能够对其上堆积的污垢进行清除。此外,整个过程只需要通过抽水泵改变进水压力便能够实现,不需要为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的摆动单独设置驱动电机,进而能够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还包括箱体,第二过滤部按照能够自转的方式设置于箱体中以限定出第二过滤部与箱体之间的第二空间,第二过滤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过滤膜。通过第二过滤部的旋转,能够使得第二空间中的净化水形成离心力,最终增大净化水穿过第三过滤膜的速度,即此时第三过滤膜的过滤效率能够增强。

第二过滤部的转速能够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形态,使得在第二过滤部的转速由第一速度降低至第二速度的情况下,进入第二空间中的净化水能够基于其自身的惯性而与第三过滤膜形成相对位移。第二过滤部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半壳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二半壳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按照能够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滑槽,第二滑块按照能够沿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滑槽,其中,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各自的延伸方向不与第一壳体的轴向平行,使得在第二过滤部自转速度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基于其各自的离心力而移动以使得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二过滤部的转速能够产生周期性的变化,进而当第二过滤部的转速减小时,第二空间中的净化水将基于惯性而保持原有的速度,进而使得净化水和第三过滤膜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达到清洁第三过滤膜的目的。

弹性体的两个端部能够分别连接至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过滤部的自转速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弹性体能够被拉伸以存储弹性势能,其中,在第二过滤部的自转速度小于设定阈值时,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能够基于弹性体释放的弹性势能而减小。波纹管上设置有排水通道,第三腔体能够经排水通道与第一空间连通,其中,排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波纹管的径向大致平行。在第二过滤部的自转速度较大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产生的离心力的分力可以克服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此时第一滑块将沿第一滑槽滑动,第二滑块将沿第二滑槽滑动,进而使得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增大。当自转速度减小以使得离心力的分离小于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时,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将基于弹性体的弹性势能的释放而减小,从而通过第二过滤部的转速的周期性改变,便能够实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的震动。当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第三腔体内的净化水将及时排出。当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第三腔体的体积增大使得第三腔体的压强减小,此时,第一过滤膜将呈向右凸的形态,第二过滤膜将呈向左凸的形态。进而使得净化水在沿排水通道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的表面进行冲刷,进而提高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的自清洁能力。

在第一过滤膜与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情况下,波纹管的长度能够增大,使得排水通道的流量增大,或者,在第一过滤膜与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减小的情况下,波纹管的长度能够减小,使得排水通道的流量减小。箱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上均设置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能够按照贯穿第二过滤部的方式与第一进水管连通。排水通道的开口可以设置在波纹管上,当波纹管缩短时,开口便会由于波纹管的彼此折叠而减小横截面,当进水对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进行冲击以使得第一半壳顺时针旋转,第二半壳逆时针旋转时,排水通道的流量能够增大,进而能够加快净化水从第三腔体排出的速度,进而能够达到提高产水率的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进水对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的冲击,能够带动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进行摆动,进而使得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形成震动,从而能够对其上堆积的污垢进行清除。此外,整个过程只需要通过抽水泵改变进水压力便能够实现,不需要为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的摆动单独设置驱动电机,进而能够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2、通过第二过滤部的旋转,能够使得第二空间中的净化水形成离心力,最终增大净化水穿过第三过滤膜的速度,即此时第三过滤膜的过滤效率能够增强。3、进而当第二过滤部的转速减小时,第二空间中的净化水将基于惯性而保持原有的速度,进而使得净化水和第三过滤膜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达到清洁第三过滤膜的目的。4、当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第三腔体的体积增大使得第三腔体的压强减小,此时,第一过滤膜将呈向右凸的形态,第二过滤膜将呈向左凸的形态。进而使得净化水在沿排水通道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的表面进行冲刷,进而提高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的自清洁能力。5、当进水对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进行冲击以使得第一半壳顺时针旋转,第二半壳逆时针旋转时,排水通道的流量能够增大,进而能够加快净化水从第三腔体排出的速度,进而能够达到提高产水率的效果。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过滤膜自清洁、节能、产水效率高的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挡水板或第二挡水板2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反冲洗通道和第二反冲洗通道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号:第一过滤部1,第二过滤部2,箱体3,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第一端4,第二端5,第一空间6,第二空间7,第一旋转轴8,第二旋转轴9,第一半壳10,第二半壳11,波纹管12,第一过滤膜13,第二过滤膜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第三腔体17,第一进水管18,第二进水管19,弹性体20,第一挡水板21,第二挡水板22,排水通道23,第三过滤膜24,第一滑块25,第二滑块26,第一滑槽27,第二滑槽28,液压伸缩杆29,第一箱体3a,第二箱体3b,螺纹孔30,螺钉31,密封条32,第一反冲洗通道33,第二反冲洗通道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养殖印染电镀化工等污水中水回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过滤部1、第二过滤部2和箱体3。第一过滤部1设置于第二过滤部2中。第二过滤部2设置于箱体3中。第一过滤部1和第二过滤部2均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以将微小颗粒物进行滤除。第一过滤部1至少包括第一壳体1a。第二过滤部2至少包括第二壳体2a。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和箱体3均可以呈中空圆柱状。第一壳体1a的外径小于第二壳体2a的内径。第二壳体2a的外径小于箱体3的内径。第一壳体1a的一端能够铰接至第二壳体2a的第一端4。第一壳体1a的另一端能够铰接至第二壳体2a的第二端5。进而当第一壳体1a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能够绕其铰接点旋转摆动。可以理解的是,污水在进入第一过滤部1之前能够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水质。例如,预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曝气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灭菌处理、静置沉淀处理等,进而使得进水能够满足第一过滤部1的进水要求。

第一壳体1a与第二壳体2a之间能够形成呈封闭状的第一空间6。第二壳体2a与箱体3之间能够形成呈封闭状的第二空间7。第二壳体2a按照能够绕其自身中轴线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箱体3中。具体的,第二壳体2a的第一端4上设置有第一旋转轴8,第二壳体2a的第二端5上设置有第二旋转轴9。箱体3的两个端部上均设置有固定孔。第一旋转轴8和第二旋转轴9均嵌套于固定孔中,进而通过驱动第一旋转轴8和/或第二旋转轴9便能够带动第二壳体2a旋转。第一壳体1a至少包括第一半壳10、第二半壳11和波纹管12。第一半壳10铰接至第二壳体2a的第一端4。第二半壳11铰接至第二壳体2a的第二端5。波纹管1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半壳10,波纹管1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半壳11。第一半壳10中设置有第一过滤膜13。第二半壳11中设置有第二过滤膜14。为了便于区分,将第一过滤膜13与第一半壳10之间的区域命名为第一腔体15。第二过滤膜14与第二半壳11之间的区域为第二腔体16。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之间的区域为第三腔体17。箱体3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8。第二壳体2a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9。第二进水管19能够与第一腔体15和/或第二腔体16连通。在第二壳体2a旋转以使得第一进水管18和第二进水管19对齐时,第一进水管18能够插入第二进水管19中,此时,外界的进水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进水管18和第二进水管19进入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16中。将第一进水管18从第二进水管19中拔出后便能够实现第二壳体2a的再次旋转。第一腔体15中的进水能够经第一过滤膜13过滤后进入第三腔体17。第二腔体16中的进水能够经第二过滤膜14过滤后进入第三腔体17。第三腔体17能够与第一空间6连通,进而使得第三腔体7中的净化水能够进入第一空间6中。具体的,第一端4和第二端5上均设置有长度能够增大或减小的液压伸缩杆29。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11分别铰接至其各自对应的液压伸缩杆29。当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液压伸缩杆的长度能够减小。

第一过滤部1还包括若干个弹性体20。弹性体20可以是压缩弹簧,使得弹性体20的长度能够增加或缩短。弹性体20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半壳10,弹性体20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半壳11。第二进水管19能够按照偏心的方式设置,使得第二进水管19的中轴线与第一半壳10或第二半壳11的中轴线彼此不重合。第一腔体15中设置有第一挡水板21。第二腔体16中设置有第二挡水板22。在进水由第二进水管19进入第一腔体15中时,进水会首先对第一挡水板21进行冲击,进而使得第一半壳10能够绕其铰接点沿第一方向旋转。在进水由第二进水管19进入第二腔体15中时,进水首先会对第二挡水板22进行冲击,进而使得第二半壳11能够绕其铰接点沿第二方向旋转。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挡水板21在受到冲击时,第一半壳10能够顺时针旋转。第二挡水板22在受到冲击时,第二半壳11能够逆时针旋转。此时,靠近第二壳体2a上侧的弹性体20能够被压缩而缩短长度,靠近第二壳体2a下侧的弹性体20能够被拉伸而增加长度。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腔体15的第一进水压力与第二腔体16的第二进水压力能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状态,其中,第一进水压力和第二进水压力各自的最大值能够相等,并且第一进水压力和第二进水压力各自的最小值能够相等。例如,第一腔体15可以与第一抽水泵连通,第二腔体16可以与第二抽水泵连通。通过控制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各自的功率或转速便能够实现对进水压力的调节。在第一设定时间周期内,第一进水压力和第二进水压力均会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具体数值从b逐渐增大至a。在第二设定时间周期内,第一进水压力和第二进水压力均会呈逐渐减小趋势,具体数值从a逐渐减小至b。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使得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a呈现周期性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交替转动,进而能够使得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呈现振动状态,从而能够将其上吸附的吸附物进行及时清除,进而能够降低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的清洁或更换频率。当第一进水压力的进水对第一挡水板21施加的冲击力大于弹性体20的弹性势能,并且第二进水压力的进水对第二挡水板22施加的冲击力大于弹性20的弹性势能时,靠近第二壳体2a上侧的弹性体20能够被压缩而缩短长度,靠近第二壳体2a下侧的弹性体20能够被拉伸而增加长度,进而使得第三腔体17呈现上窄下宽的梯形形态。

第三腔体17上可以设置有排水通道23,使得净化水能够沿第三腔体17的径向流动以排出第三腔体17。例如,排水通道23的排水口可以设置于波纹管12的下侧上,进而在波纹管12的长度增大时,排水口的开口面积将增大以使得排水通道23的排水量增大。在波纹管12的长度减小时,排水口的开口面积将减小以使得排水通道23的排水量减小。即,第三腔体17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形态时,排水通道23的排水量将减小,此时,将在第三腔体17中形成涡流。例如,如图1所示,当净化水向下流动以排出第三腔体17时,若此时排水通道23的排水量突然减小,将导致多余的水无法及时排出,进而会往上流面形成涡流,形成的涡流将对第一过滤膜13和/或第二过滤膜14进行冲刷,从而达到清洁过滤膜的目的。经第一过滤膜13和/或第二过滤膜14过滤处理后的第一级净化水能够经排水通道23进入第一空间6中。第二壳体2a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过滤膜24,使得第一空间6能够通过第三过滤膜24与第二空间7连通。第一级净化水经过第三过滤膜24的再次过滤处理后便能够得到第二级净化水。即,第二过滤部2可以由第二壳体2a和第三过滤膜24构成。在实际使用时,第二壳体2a能够以可变化的速度进行旋转。第二壳体2a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加快第三过滤膜24的过滤速度,进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水率。例如,在第三设定时间周期内,第二壳体2a以第一速度进行旋转。在第四设定时间周期内,第二壳体2a以第二速度进行旋转。第一速度与第二速度彼此不同。例如第一速度可以大于第二速度,使得第二壳体在以第二速度旋转时,其内部的第二级净化水能够基于其惯性而保持第一速度流动,此时,第二级净化水与第三过滤膜24之间将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二级净化水能够对第三过滤膜24进行冲刷清洁。

第一半壳10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5,第二半壳11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6。第二壳体2a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7和第二滑槽28。第一滑块25能够嵌套于第一滑槽27中,使得第一滑块25能够沿第一滑槽27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二滑块26能够嵌套于第二滑槽28中,使得第二滑块26能够沿第二滑槽28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一滑槽27和第二滑槽28均能够呈倾斜状布置,使得在第二壳体2a自转时,第一滑块25和第二滑块26均能够基于其自身的离心力而移动,进而使得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此时弹性体20将被拉伸。当第二壳体2a的转速减小时,离心力减小,弹性体20回复以使得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之间的距离减小。当第二壳体2a的转速周期性地增大或减小时,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将产生振动。同时,在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之间的距离増大时,第三腔体17的体积将增大,由于此时第二进水管19的流量保持不变,使得第三腔体17的压强减小,此时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均能够基于压力差而呈现朝向第三腔体17弯曲的外凸形态。此时形成的涡流将更容易对外凸的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进行冲刷,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除垢效果。

如图3所示,第一挡水板21和第二挡水板22均可以呈半球壳状。第一进水管19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第一挡水板21彼此相切或者第一进水管19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第二挡水板22相切。第一挡水板21按照其开口方向背向第一过滤膜13的方式布置。第二挡水板22按照其开口方向背向第二过滤膜14的方式布置。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挡水板21的开口方向能够水平向左。第二挡水板22的开口方向能够水平向右。进而使得进水经第一挡水板21或第二挡水板22的阻挡后,能够朝向进水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动以避免对第一过滤膜13或第二过滤膜14造成直接冲击。例如,进水经第一进水管19水平向右运动而抵靠接触至第一挡水板21,被第一挡水板21阻挡后,进水会水平向左移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对避免进水直接对第一过滤膜13或第二过滤膜14进行冲击。此外,进水的方向改变,能够使得进水能够再次与第一壳体1a的内壁产生碰撞,碰撞能够对第一壳体1a的内壁进行清洁以避免污垢的粘附。

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和箱体3均能够呈半圆柱状。即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和箱体3均可以由两个壳体对接后拼接而成。如图2所示,以箱体3为了对其拼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箱体3可以包括第一箱体3a和第二箱体3b。第一箱体3a和第二箱体3b各自的拼接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30。通过将螺钉31插入螺纹孔30中便可以实现第一箱体3a和第二箱体3b的拼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箱体3a的拼接面上可以设置有密封条32。进而通过密封条32便能够实现第一箱体3a和第二箱体3b的接缝的密封。同理,第一壳体2a和第一壳体1a也可以采用相似的结构以实现彼此的分离。通过将箱体3、第二壳体2a和第一壳体1a拆开,即可实现第一过滤膜13和/或第二过滤膜14的便捷拆卸。

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2a和箱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冲洗通道33,使得第一空间6能够经第一反冲洗通道33与外界连通。第一壳体1a、第二壳体2a和箱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冲洗通道34,使得第三腔体17能够经第二反冲洗通道34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一反冲洗通道33和第二反冲洗通道34中设置有阀门以实现其手动或自动关闭。当需要对第三过滤膜24进行清洁时,通过排水通道23将反冲洗水由箱体3上的排水孔注入第二空间7中以对第三过滤膜24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后的水能够通过第一反冲洗通道33排出第一空间6。同理,当需要对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进行清洁时,可以通过第二反冲洗通道34将反冲洗水注入第三腔体17中,在保持排水通道23关闭的情况下,第一过滤膜13和第二过滤膜14能够被反冲洗,反冲洗后的水能够通过第二进水管19排出第一腔体15或第二腔体1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