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及运行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0884发布日期:2021-04-06 1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餐饮垃圾除杂制浆系统、餐饮垃圾湿热提油系统、市政污泥水热反应和降温脱水系统和协同厌氧和脱水系统;所述餐饮垃圾除杂制浆系统包括大物质分拣机,分选制浆机,一级间接换热器、二级间接换热器和旋流除砂器,其中,大物质分拣机的输入口接收餐饮垃圾,输出口与分选制浆机的输入端连接,分选制浆机的输出端与一级间接换热器的进口连接,一级间接换热器的出口分别与二级间接换热器的进口和缓存罐连接,二级间接换热器的出口与旋流除砂器的进口连接,旋流除砂器的出口与餐饮垃圾湿热提油系统连接;所述餐饮垃圾湿热提油系统包括蒸煮机和三相分离机,两者之间通过泵和管道连接,且三相分离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储水箱、粗油脂储罐和缓存罐连接;所述市政污泥水热反应和降温脱水系统包括水热反应器和板框脱水机,水热反应器的输入口接收脱水后的市政污泥,市政污泥经过水热反应器的水热反应后出料进入二级间接换热器与餐饮垃圾浆料间接换热降温后,通过加压泵送至板框脱水机,板框脱水机与均质罐连接,所述均质罐与缓存罐连接;所述协同厌氧和脱水系统包括湿式厌氧发酵罐和离心脱水机,湿式厌氧发酵罐的输入口与均质罐连接,输出口与离心脱水机连接,所述均质罐与缓存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物质分拣机的输入端通过螺旋输送机与餐饮垃圾接收斗连接,输出端与分选制浆机的输入端通过螺旋输送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污泥水热反应和降温脱水系统中包括7座串接的闪蒸水热反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机采用立式蒸煮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机采用卧式三相分离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厌氧发酵罐采用cstr反应器,反应器顶部有机械破壳装置,底部有除砂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与分选制浆机连接。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的运行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餐饮垃圾除杂制浆步骤:餐饮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后,卸入接收斗,由底部螺旋输送机送入大物质分拣机,去除≥60mm杂物后由螺旋输送机送入分选制浆机,去除≥20mm杂物后,通过加入三相分离水相和接收斗沥水,调节含水率至10%,温度至30~40℃后,破碎形成粒径<8mm浆料,浆料通过泵送至两级间接换热器,分别与三相分离水相和水热反应后市政污泥换热升温,然后经旋流除砂器去除重物质后进入餐饮垃圾湿热提油系统;

②餐饮垃圾湿热提油步骤:经除杂除砂、破碎升温后的餐饮垃圾浆料泵送至餐饮垃圾湿热提油系统的蒸煮釜中,70~90℃加热30~60min,出料泵送至三相分离机,分离出渣、水、油三相,其中水相在储水箱中暂存后,部分泵送至分选制浆机,调节分选制浆工段物料含水率至8~10%,温度至25~45℃,部分与分选制浆机制得浆料间接换热,换热后水相与三相分离固相混合调节含水率;

③市政污泥水热反应步骤:市政污水处理厂脱水80%的污泥收集后,卸入卸料仓,经仓底滑架系统和泵送至水热反应器,与回流沼液混合调节含水率至15%,然后经175℃~180℃闪蒸水热反应30~60min,反应压力为1.0~1.2mpa,出料温度90℃,水热反应后的污泥泵送至二级间接换热器与餐饮垃圾浆料通过间接换热降温至60℃,然后加压泵送至板框脱水机,经1.4~1.6mpa二次压榨后,40%含水率滤饼外运处置,滤液泵送至协同厌氧和脱水系统;

④协同厌氧和脱水步骤:餐饮垃圾浆料和市政污泥滤液混合均匀后,送至湿式厌氧发酵罐发酵25-30天,沼气净化利用,消化残余物添加3-5‰pam后,离心脱水,产生沼渣外运处置,产生沼液部分回流调节污泥含水率,剩余处理达标后外排。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餐饮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理的系统,包括餐饮垃圾除杂制浆系统、餐饮垃圾湿热提油系统、市政污泥水热反应和降温脱水系统和协同厌氧和脱水系统;所述餐饮垃圾除杂制浆系统包括大物质分拣机,分选制浆机,一级间接换热器、二级间接换热器和旋流除砂器;所述餐饮垃圾湿热提油系统包括蒸煮机和三相分离机;所述市政污泥水热反应和降温脱水系统包括水热反应器和板框脱水机;所述协同厌氧和脱水系统包括湿式厌氧发酵罐和离心脱水机。该系统通过将市政污泥与餐饮垃圾协同处理和两级换热,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通过污水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耗;通过污泥脱水工段前置,实现了高效脱水,减少了药耗和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郑苇;康建邨;李波;高波;赵毅;陈子璇;马换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