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9202发布日期:2020-10-23 12:2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电解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膜电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槽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解水直饮水机,在电解结束后,电解槽里残留的电解水不能排出,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1165139的实用新型专利,残留在电解槽内对电极有不良影响,特别对活性炭电极有更坏的影响,而且电解水残留在电解槽里时间越长水越会变质,下次再用饮水机时,会排除异味的电解水。现有电解技术的电解槽,没有解决电解结束后电解槽的水自动排出的问题。

现有的电解水直饮水机的电解槽里电解水的通路都相对比较密封,电解后产生的气体和水混合在一起,会形成气阻(所谓气阻是指电解水和气体混合在一起,气体越多电解水的阻抗越大、电解电流减小的现象)会降低电解效率。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3243751、2018103349949的发明专利申请中,进水口增加一个透气口,或在出水口增加一个排水口,增加的口会影响电解槽的正常工作,所以必须增加控制器和一个电磁阀来控制增加的口的开通或者关闭,才能使电解槽正常工作,水机工作时要控制电磁阀关闭,电解停止后要通过电磁阀打开透气口或者排水口,才能排除电解槽里面的剩余电解水,这种方法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增加了安装复杂性,满足不了现在流行的小型化的直饮水机的要求。

现有的电解水直饮水机的电解槽的出水口到饮水机的出水口,是用硅胶管相连,有的还会有较长的长度,不利于电解水快速从管道排出,电解结束后,往往管道内还残留有水,会阻碍前面电解槽里的水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其中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为此提供一种电解槽结构,该电解槽结构能够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解槽结构,包括电解槽,在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电极,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电解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电解槽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内,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隔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水和第三出水口的水均汇流至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且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电解槽底壁的盛水平面的高度。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电解电极与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壁之间,所述隔板与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气水分离空间,所述气水分离空间向上与所述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空间向下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第三出水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电解电极的顶端位置高度。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进水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口径。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进水口的口径是所述第二出水口口径的三倍以上。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开水机出水装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开水机出水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端设置有透气口。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透气口的位置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电解槽顶端的位置高度。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透气口之上连接有水气分离单元,所述水气分离单元用于将气和水分离,气体排出,水回流到所述透气口。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口径不小于所述进水口的口径;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口径不小于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口径。

上述的电解槽结构,所述电解电极连接有电解电源,所述电解电源为所述电解电极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该电解槽结构能够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槽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解槽;2、电解电极;3、电解电源;4、进水口;5、第三出水口;6、透气口;7、第二出水口;8、第一出水口;9、开水机出水装置;10、电解电极的上部空间;11、气水分离空间;12、加热器;13、加热器出水口;14水气分离单元;15、隔板;16、管道;1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解槽结构,无法有效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采用排出气与水的结构,彻底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请参见如下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解槽结构,包括电解槽1,在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电极2,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4,所述电解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8,所述电解槽内还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内,所述隔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7,所述隔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出水口5;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7的水和第三出水口5的水均汇流至第一出水口8,所述第一出水口8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7的位置高度,且所述第二出水口7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电解槽底壁的盛水平面的高度。所述电解电极连接有电解电源3,所述电解电源为所述电解电极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虚线框内的部分为电解槽结构,其中外部开水机的加热器12的加热器出水口13与进水口4相连,第一出水口8通过管道16连接有开水机出水装置9。

正由于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电解槽内的剩余电解水可以方便排出。其中第一出水口的位置高度应处于电解槽的最低水位处,以便于将所有的水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5位于所述电解电极2与所述电解槽1的一侧壁之间,所述隔板15与所述电解槽1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气水分离空间11,所述气水分离空间11向上与所述第三出水口5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空间11向下与所述第一出水口8和所述第二出水口7相连通。

其中,气水分离空间11能够将气和水分离,具体的,电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电解电极的上部空间10、第三出水口5的上部、第一出水口8的上部排出;电解后的水通过第三出水口5的下部、第二出水口7汇流到第一出水口8并位于第一出水口8的下部排出。气水分离空间11确保电解电极间的水,气含量较少,气阻较小,电解电流不会减小,确保了电解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水口5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电解电极2的顶端位置高度;所述进水口4的口径是所述第二出水口7口径的三倍以上。目的是确保电解电极能浸泡在电解水里,保证电解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水口5的口径不小于所述进水口4的口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8通过管道16连接有开水机出水装置9;在所述第一出水口8与所述开水机出水装置9之间的管道16上连接有排气管17,所述排气管的顶端设置有透气口6;所述透气口6的位置高度至少高于所述电解槽1顶端的位置高度,透气口6的高度由电解槽1的出水口到开水机出水装置9的出水口之间水的压差决定。电解结束后,透气口6能使管道16内的水迅速排出,有利于前面电解槽的水也快速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口6之上连接有水气分离单元14,所述水气分离单元14用于将气和水分离,气体排出,水回流到所述透气口6;所述第一出水口8的口径不小于所述第三出水口5的口径。

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电解槽结构,能够自主排出电解槽内剩余的电解水;克服电解电极间的水,由于气阻过大造成电解电流降低,影响电解效率的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两个电解槽结构串联组装,当然也可以将串联的电解槽并联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一种两个电解槽结构串联的方案。如图2所示,有两个虚线框a.b,每个虚线框内都是一个电解槽结构。

外部开水机的加热器出水口13与邻近的电解槽的进水口4相连,两个电解槽结构之间将左侧电解槽的管道16连接右侧电解槽的进水口,保留一个排气管17与左侧电解槽的管道16连通,透气口6上设置水气分离单元14,同时一个电解电源3同时为两个电解电极2供电;右侧电解槽的第一出水口8通过又一段管道16与开水机出水装置9连接。

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加热器12与左侧电解槽之间再增加n个电解槽,n≥1,且n为整数,这样构成n个电解槽相串联的电解槽结构,完成高指标的电解水。

若想得到更大流量的高指标电解水,采用m组上面串联电解糟结构相并联,m≥1,且m为整数,这种串联、并联的电解槽结构能满足现在流行的开水机的结构和高指标、大流量的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