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告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0527发布日期:2020-10-23 12:5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小广告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广告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省市开始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在楼道内张贴小广告,不但不美观,还很难清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铲子铲除小广告,也有先将小广告加热后再进行铲除,以上方法虽然能够铲除掉小广告,但是清除掉的碎纸屑通常直接掉在地面上,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掉在地面上的碎纸屑进行清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广告去除装置。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广告去除装置,该小广告去除装置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壳体、与外壳体连接的吸尘器和设置于外壳体内底部的磨砂部和用于防止碎纸屑掉落的遮挡部,吸尘器的吸尘口设置于磨砂部的四周,吸尘器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口相连接,外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启停的第一开关。

进一步的改进,磨砂部包括设置于外壳体内底部的固定层和设置于固定层远离外壳体一端的磨砂层,外壳体上设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垂直固定连接于固定层的中心处,外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电机启停的第二开关。

进一步的改进,遮挡部为环形毛刷,环形毛刷垂直设置于外壳体的边沿处,环形毛刷的端部到外壳体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磨砂部的端部到外壳体内底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改进,遮挡部为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垂直设置于外壳体的边沿处,环形密封圈的端部到外壳体内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磨砂层的端部到外壳体内底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改进,遮挡部为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设置于外壳体的内底面,吸尘口到磨砂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环形密封圈到磨砂部之间的距离,环形密封圈的端部到外壳体内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磨砂层的端部到外壳体内底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改进,外壳体的外表面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外壳体的开口方向垂直,伸缩杆的底端设有底座。

进一步的改进,底座的下表面设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改进,外壳体底壁的外表面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小广告去除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楼道内的小广告,且清除掉的小广告的碎纸屑可直接被吸尘器吸收,工作人员无需对其再进行清理,省时省力,避免弄脏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中的小广告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例中的小广告去除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示例中的小广告去除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示例中的小广告去除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示例中的小广告去除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图6为示例中的小广告去除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示例中的小广告去除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和结构上作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公开小广告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小广告去除装置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壳体1、与外壳体1连接的吸尘器和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的磨砂部3和用于防止碎纸屑掉落的遮挡部4,吸尘器的吸尘口5设置于磨砂部3的四周,吸尘器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口5相连接,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启停的第一开关9,如图2所示,遮挡部4为环形毛刷,环形毛刷垂直设置于外壳体1的边沿处,环形毛刷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磨砂部3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外壳体1底壁的外表面设有把手14;其中,外壳体内底部指的是外壳体与开口相对应的侧壁,吸尘器的型号可根据外壳体的尺寸进行选择,本示例不做具体限定,吸尘器可设置于外壳体内底部,如图1所示,吸尘器内置于外壳体内部,或设置于外壳体的外壁上,吸尘管图1未示出,磨砂部末端具有为磨砂结构,能够用于擦除小广告,环形毛刷是由多个毛刷围成的环形结构,环形毛刷与外壳体的边沿处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握把手将外壳体的开口处扣在小广告上,向墙面方向按压至磨砂部与墙面相接触,再手握把手将外壳体以磨砂部的中心为圆心在墙面上做圆周运动,根据小广告的粘贴粘度调整旋转磨砂部的次数,此时磨砂部可将墙面上的小广告擦除,小广告的碎纸屑被环形毛刷阻挡在外壳体内,此时,可向下移动外壳体,环形毛刷可将附着于墙面上的碎纸屑扫入外壳体内,再启动吸尘器的d第一开关,将碎纸屑吸入,即可完成小广告的清除。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该小广告去除装置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壳体1、与外壳体1连接的吸尘器和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的磨砂部3和用于防止碎纸屑掉落的遮挡部4,吸尘器的吸尘口5设置于磨砂部3的四周,吸尘器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口5相连接,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启停的第一开关9,遮挡部4为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垂直设置于外壳体1的边沿处,环形密封圈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磨砂层7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其中,环形密封圈与外壳体的边沿处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图3所示的粘接或在环形密封圈上开设凹槽,使其扣合在外壳体的边沿处,图中未示出;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握把手将外壳体的开口处扣在小广告上,向墙面方向按压至磨砂部与墙面相接触,再手握把手将外壳体以磨砂部的中心为圆心在墙面上做圆周运动,根据小广告的粘贴粘度调整旋转磨砂部的次数,此时磨砂部可将墙面上的小广告擦除,小广告的碎纸屑被环形密封圈阻挡在外壳体内,此时,可向下移动外壳体,环形密封圈可将附着于墙面上的碎纸屑刮入外壳体内,再启动吸尘器的开关,将碎纸屑吸入,即可完成小广告的清除。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该小广告去除装置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壳体1、与外壳体1连接的吸尘器和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的磨砂部3和用于防止碎纸屑掉落的遮挡部4,吸尘器的吸尘口5设置于磨砂部3的四周,吸尘器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口5相连接,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启停的第一开关9,环形密封圈设置于外壳体1的内底面,吸尘口5到磨砂部3之间的距离小于环形密封圈到磨砂部3之间的距离,环形密封圈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磨砂层7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其中,环形密封圈与外壳内底面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图4所示的粘接;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握把手将外壳体的开口处扣在小广告上,向墙面方向按压至磨砂部与墙面相接触,再手握把手将外壳体以磨砂部的中心为圆心在墙面上做圆周运动,根据小广告的粘贴粘度调整旋转磨砂部的次数,此时磨砂部可将墙面上的小广告擦除,小广告的碎纸屑被环形密封圈阻挡在外壳体内,此时,可向下移动外壳体,环形密封圈可将附着于墙面上的碎纸屑刮入外壳体内,再启动吸尘器的开关,将碎纸屑吸入,即可完成小广告的清除。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该小广告去除装置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壳体1、与外壳体1连接的吸尘器和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的磨砂部3和用于防止碎纸屑掉落的遮挡部4,吸尘器的吸尘口5设置于磨砂部3的四周,吸尘器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口5相连接,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启停的第一开关9,环形密封圈设置于外壳体1的内底面,吸尘口5到磨砂部3之间的距离小于环形密封圈到磨砂部3之间的距离,环形密封圈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磨砂层7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磨砂部3包括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的固定层6和设置于固定层6远离外壳体1一端的磨砂层7,如图6所示,外壳体1上设有电机8,电机8的电机轴垂直固定连接于固定层6的中心处,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电机8启停的第二开关10,其中,固定层和磨砂层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电机的型号可根据外壳体的尺寸进行选择,如型号为yga20r180sh的电机;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握把手将外壳体的开口处扣在小广告上,向墙面方向按压至磨砂部与墙面相接触,再启动第二开关,根据小广告的粘贴粘度调整电机工作的时间,此时磨砂部可将墙面上的小广告擦除,小广告的碎纸屑被环形密封圈阻挡在外壳体内,此时,可向下移动外壳体,环形密封圈可将附着于墙面上的碎纸屑刮入外壳体内,再启动吸尘器的开关,将碎纸屑吸入,即可完成小广告的清除。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7所示,该小广告去除装置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外壳体1、与外壳体1连接的吸尘器和设置于外壳体1内底部的磨砂部3和用于防止碎纸屑掉落的遮挡部4,吸尘器的吸尘口5设置于磨砂部3的四周,吸尘器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口5相连接,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吸尘器启停的第一开关9,如图2所示,遮挡部4为环形毛刷,环形毛刷垂直设置于外壳体1的边沿处,环形毛刷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磨砂部3的端部到外壳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伸缩杆11,伸缩杆11的伸缩方向与外壳体1的开口方向垂直,伸缩杆11的底端设有底座12,底座12的下表面设有万向轮13;其中,伸缩杆的顶端与外壳体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其材质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和焊接等,伸缩杆与底座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万向轮与底座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本实例通过设置伸缩杆和底座以及万向轮,有了伸缩杆的支撑,清理小广告时无需工作人员一直向上托举外壳体,进一步节省体力,提高舒适度,当需要连续清理同一高度上的小广告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左右移动底座即可,当需要清理不同高度的小广告时,则需要调整伸缩杆的高度进行清理,工作人员只需手持把手对磨砂部进行按压即可对小广告进行清理,且移动也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为了清楚阐释其信息交互及控制过程的需要,因此应当视为逻辑上的连接关系,而不应仅限于物理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