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粪池隔板的插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9136发布日期:2021-01-08 11:1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粪池隔板的插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粪便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粪池隔板的插装结构。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通过分解分层、过滤、沉淀最终使粪便无害化,形成优质肥料的设备。

现有的化粪池通常都可拆卸,方便运输和存放,在需要使用时进行组合和拼装,且一般的化粪池均通过隔板将池体划分为多个腔池,用以实现对粪便的沉淀和发酵作用。但是由于隔板通过池体上的插槽插入池体,所以连接并不紧密,容易松动,产生间隙,导致不同的腔池之间产生“串液”现象,不利于化粪池对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粪池隔板的插装结构,能够在保证化粪池和隔板顺畅滑动的基础上,实现很好地密封性,有效防止不同腔池之间的串液;同时,具有上述插装结构的化粪池,其使用寿命也会随着密封效果的提高而获得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粪池隔板的插装结构,包括:

隔板本体;

安装槽;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安装槽插拔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台阶,所述隔板设有与台阶相配合的抵靠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槽和隔板之间是相互紧密抵靠的,但是不影响两者之间的滑动关系;当工作人员清捞不及时,液面高达至台阶时,台阶的设置能够给予安装槽二次密封的效果,由于抵靠部与台阶之间存在面接触的关系,因此,这样的插装结构能够在安装槽的两侧利用隔板进行腔池之间的阻隔,也可以在面接触的上下位置进行液体的进一步阻断,因此,利用该插装结构能够很好的实现密封效果;并且,在同一容器中,液面越高,容器内的压力越大,而不同腔池间的液面是处于不同高度的,因此通常隔板其中一侧腔池内的压力要大于另一侧腔池内的压力,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槽对隔板限位的同时,也能够利用抵靠部和台阶之间的面接触,使得隔板更不易受外力而与安装槽产生相对位移。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为收口结构;所述抵靠部的任意一侧或两侧设有与槽口连接的安装凸块。

所述收口结构能够为隔板提供两侧位置的限位,而安装凸块能够辅助隔板进行限位,使之稳定的处于安装槽内,并配合收口结构使隔板和安装槽之间一直保持面接触的状态,避免因液体的冲击而形成断断续续的点接触,从而避免各个腔池之间形成串液而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和发酵。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从化粪池其中一侧的顶部经过化粪池的底部延伸至化粪池另一侧的顶部。

由于安装槽从化粪池的一侧连续延伸至另外一侧,因此隔板的两端以及底部都能够和安装槽形成滑动连接的关系,以此实现三个位置的连续密封,从而使得防串液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台阶沿安装槽的设置路径从安装槽的其中一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另一端。

对于隔板来说,要想获得更加稳定的隔液效果,那么隔板的边沿和化粪池不应有间隙,因此,台阶作为安装槽内凸出的一部分,能够消灭隔板和化粪池之间的间隙,台阶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连续结构,使得隔板插装入安装槽后,安装凸块以下与台阶的接触部分能够与台阶接触、贴合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达到连续密封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隔板设有环形凸棱,所述环形凸棱的形状与隔板的形状相同。

所述环形凸棱的设置是为了提高隔板的整体抗液压强度,保证隔板在高液压条件下避免损坏而产生漏液。

优选的,所述隔板还设有若干纵棱;任意两个相邻的纵棱朝向相反。

和环形凸棱相同,纵棱的设置也是为了提高隔板的整体抗液压能力,从而保证化粪池的密封性能,避免串液。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棱的凹部设有若干第一筋条。

所述第一筋条的设置是为了为环形凸棱提供合适的支撑,其主要作用也是为了辅助环形凸棱来提高整个隔板的抗液压强度。

优选的,朝向相同的任意两个相邻纵棱之间设有若干第二筋条。

与第一筋条的作用相同,第二筋条的设置是为了提高纵棱的稳定性,只有纵棱稳定了,才能够为隔板提供合适的抗液压强度。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更好的密封结构,通过隔板和安装槽的结合作用,使得化粪池避免了因不同腔池之间串液而影响粪便沉淀和发酵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的特殊结构,进一步提高了隔板的工作强度,确保化粪池内部的压力不会影响隔板的隔离性能,并且,通过台阶的设置也使得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二次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向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图6的c向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凸块的设置示意图;

图9为图5的正视图。

图中:1-隔板;2-安装槽;3-台阶;4-抵靠部;5-安装凸块;6-环形凸棱;7-纵棱;8-第一筋条;9-第二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化粪池隔板的插装结构,隔板本体1和安装槽2;所述隔板本体1与所述安装槽2插拔连接;所述安装槽2的槽口处设有台阶3,所述隔板1设有与台阶3相配合的抵靠部4。

所述安装槽2位于化粪池的内部,而槽口位于安装槽2远离化粪池底部的一端。

在使用时,隔板1插入安装槽2后,抵靠部4的底部靠上台阶3,使隔板1的两侧通过安装槽2的槽壁限位,并通过台阶3的阶面增加接触面积,从而获得二次密封效果的;具体的,当工作人员清捞不及时时,化粪池内通入粪便较多后,腔池内的压力较大,从而使粪便更容易渗入隔板1与安装槽2之间,由于相邻两个腔池内的液面不同,因而隔板1两侧所受压力也不同,更容易产生与安装槽2之间的相对滑动,因此,通过台阶3与抵靠部4之间的面接触,能够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从而隔板1不与产生相对于安装槽2的滑动;如果有液体渗入到抵靠部4处,由于面接触提供了更大的封闭距离,粪便也不容易达到串液,这种情况基本不会有,但是也不代表不会出现。

一般来说,化粪池是埋设与地下的,因此,为了避免埋设后才发现腔池串液,应当在埋设前对化粪池进行串液实验;就三格化粪池来说,各个腔池之间的容积比是2:1:3;一般会对中间的腔池内注水,隔一段时间后,检查中间的腔池内水的液面,如果液面下降,就说明该化粪池会发生串液,此时将淘汰该化粪池,或则进行再次密封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现有的圆柱形结构的化粪池,本实施例将化粪池设置为倒梯形结构,将化粪池的打开高度抬高,也就是说,这样的设置将化粪池的开口抬高,在相同容积的情况下,其外缘更不易漏液。

为了进一步对隔板1提供限位,并且使得隔板1在插装入安装槽2后更加稳定,所述安装槽2的槽口为收口结构;所述抵靠部4的任意一侧或两侧设有与槽口连接的安装凸块5。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安装凸块5的设置方式也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仅在抵靠部4的其中一侧设置了安装凸块5,安装凸块5的作用是辅助限位,在装配合适、限位得当的情况下,一个安装凸块5就能够使隔板1和安装槽2之间实现稳定的面接触。如图8所示,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抵靠部4的两侧均设置了安装凸块5,这样的结构具有比单个安装凸块5更稳定的使用效果,能够从抵靠部4的两侧进行隔液,使得隔液效果从其中一侧过渡到另外一侧,因而具有三次密封效果。

为了使得化粪池的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避免串液,所述安装槽2从化粪池其中一侧的顶部经过化粪池的底部延伸至化粪池另一侧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2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化粪池的两侧。这样的设置方式实际上不利于防止串液,在化粪池的底部仅仅由隔板1单一隔离,因此达不到二次密封的效果;在化粪池积累一定量的粪便后,由于内部压力的原因,会使得粪便更容易从某一腔池串入相邻的那个腔池中,从而使得化粪池不能够更好的实现沉淀和发酵。

为了使台阶3和隔板1之间形成连续密封结构,所述台阶3沿安装槽2的设置路径从安装槽2的其中一端延伸至安装槽2的另一端。

当隔板1插装入安装槽2后,实际上是可能出现缝隙的,因此,将台阶3设置为连续结构,更有利于消除可能出现的缝隙,以此使得隔板1在安装时以及安装完成后,都能够与台阶3紧密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台阶3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当隔板1安装后,就会与台阶3连接的更加紧密,最后盖上化粪池的盖体,利用盖体阻止隔板1朝向远离化粪池内部的方向运动即可;此时,不论化粪池底部处的台阶3是否有变形,台阶3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与隔板1相接触,由此达到连续密封的目的。

为了使隔板1具有更高的抗液压强度,所述隔板1设有环形凸棱6,所述环形凸棱6的形状与隔板1的形状相同。所述隔板1还设有若干纵棱7;任意两个相邻的纵棱7朝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纵棱7来说,所有纵棱7的结合类似于波浪形结构,对于波浪形结构来说,能够增加隔板1与粪便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改善了接触角度,从而更有利于分散粪便对隔板1的压力,从而更好的保证隔板1的密封效果。而在本实施例中,纵棱7被环形凸棱6包围,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也可以具有多圈环形凸棱6而不设置纵棱7,也有的实施例仅设置纵棱7;还有的实施例中,纵棱7位于环形凸棱6的外侧。

如图9所示,为了使环形凸棱6具有更好的强度,所述环形凸棱6的凹部设有若干第一筋条8。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筋条8的作用,使环形凸棱6不易变形,从而避免隔板1的损坏。

类似的,为了提高纵棱7之间的强度,朝向相同的任意两个相邻纵棱7之间设有若干第二筋条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筋条9能够持续避免纵棱7产生变形,由此避免隔板1的损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