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8078发布日期:2021-04-20 23:1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2.目前潜流式湿地多为水平结构,通常在进水端和出水端增加处理设备,但存在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受地形限制较多,应用范围不够广泛等缺点。如申请号cn201620171807.6所示的一种潜流型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和控水系统,所述湿地主体包括床体和填充在床体中的种植填料层和种植在该种植填料层上的湿地植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填料层中设置有自动增氧装置,该自动增氧装置包括埋设在种植填料层中的通气管和与该通气管连通并暴露于空气中的自动增氧管,所述湿地植物层包括水湿生木本植物层和常绿草本植物层。为使湿地植物层层次较好并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常绿草本植物层设置于水湿生木本植物层的地表处,且所述常绿草本植物层中的常绿草本植物为金叶石菖蒲、西伯利亚鸢尾、聚草或圆币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湿生木本植物层的水湿生木本植物为枫杨、木麻黄、水杉、池杉、海滨木槿、柽柳、南川柳、水杨梅、纳塔栎、舒马栎或美国紫树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为使该人工湿地更加适合于华东地区,作为优选,所述水湿生木本植物为柽柳、南川柳、水杨梅、纳塔栎、舒马栎或美国紫树中的至少一种。为使自动增氧装置能更好地为人工湿地中的水体增氧,从而保证湿地植物的根系健康生长,所述通气管沿床体长度方向横设且沿床体高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三层,上述自动增氧管为多根并均布于各通气管上,并且各自动增氧管由下至上依次连通各通气管。作为优选,各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暴露于空气中形成进气口,各所述水湿生木本植物种植在两个进气口之间。上述专利的人工湿地的种植填料层中设置自动增氧装置,空气通过该自动增氧装置进入种植填料层,增加人工湿地中水体的含氧量,保证湿地植物层中湿地植物的根系更好地生长,景观效果好,并以常绿植物为主,可避免落叶植物造成的冬季污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但是占地面积大,受地形限制较多,所以应用的范围相对来说不够广泛,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化处理技术与潜流湿地相结合,提升处理效率,在确保出水效果的同时,节省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包括进水区、反应区和排水区,进水区与反应区连接,反应区与排水区连接,进水区包括进水管和进水池,进水管与进水池连通,进水池与反应区连接,反应区包括亲水植物、第一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三基质层,第二基质层上设有第一基质层,第一基质层上设有亲水植物,第二基质层与第三基质层之间设有过滤带,第三基质层底部设有集水口,排水区包括集水池和出水管,集水池与出水管连通,集水口与集
水池连通,亲水植物具有净水功能,第一基质层用于固定亲水植物的根系以及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
6.作为优选,进水池侧壁上设有入水口,入水口与第一基质层和第二基质层连接。
7.作为优选,过滤带包括滤网层和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滤网层,滤网层把从第一基质层和第二基质层流下的水经过过滤处理再从出水口排出。
8.作为优选,还包括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包括进水调节阀和出水调节阀,进水管上设有进水调节阀,出水管上设有出水调节阀,进水调节阀控制进入湿地的污水量,出水调节阀控制排出湿地的水量。
9.作为优选,进水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阀门,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阀门,出水调节阀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二阀门,第二阀体上设有第二阀门。
10.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污水从进水管进入湿地系统后,再经过反应区的亲水植物、第一基质层和第二基质层的净化后,再通过滤网层把流下的水经过过滤处理再从出水口排出,亲水植物具有净水功能,第一基质层用于固定亲水植物的根系以及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化处理技术与潜流湿地相结合,提升处理效率,在确保出水效果的同时,节省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13.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14.图4是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15.图5是图1中d的局部放大图。
16.图6是滤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17.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进水区、101—进水管、102—进水池、2—反应区、201—亲水植物、202—第一基质层、203—第二基质层、204—第三基质层、2041—集水口、3—排水区、301—集水池、302—出水管、4—过滤带、401—滤网层、402—出水口、5—入水口、6—流量调节阀、7—进水调节阀、701—第一阀体、702—第一阀门、8—出水调节阀、801—第二阀体、802—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实施例1
20.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如图1-6所示,包括进水区1、反应区2和排水区3,进水区1与反应区2连接,反应区2与排水区3连接,进水区1包括进水管101和进水池102,进水管101与进水池102连通,进水池102与反应区2连接,反应区2包括亲水植物201、第一基质层202、第二基质层203和第三基质层204,第二基质层203上设有第一基质层202,第一基质层202上设有亲水植物201,第二基质层203与第三基质层204之间设有过滤带4,第三基质层204底部设有集水口2041,排水区3包括集水池301和出水管302,集水池301与出水管302连通,集水口2041与集水池301连通,亲水植物201具有净水功能,第一基质层202用于固定亲
水植物201的根系以及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
21.进水池102侧壁上设有入水口5,入水口5与第一基质层202和第二基质层203连接。
22.过滤带4包括滤网层401和出水口402,出水口402上设有滤网层401,滤网层401把从第一基质层202和第二基质层203流下的水经过过滤处理再从出水口402排出。
23.还包括流量调节阀6,流量调节阀6包括进水调节阀7和出水调节阀8,进水管101上设有进水调节阀7,出水管302上设有出水调节阀8,进水调节阀控制进入湿地的污水量,出水调节阀控制排出湿地的水量。
24.进水调节阀7包括第一阀体701和第一阀门702,第一阀体701上设有第一阀门702,出水调节阀8包括第二阀体801和第二阀门802,第二阀体801上设有第二阀门802。
25.工作原理:污水从进水管101进入湿地系统后,再经过反应区2的亲水植物201、第一基质层202和第二基质层203的净化后,再通过滤网层401把流下的水经过过滤处理再从出水口402排出,亲水植物201具有净水功能,第一基质层202用于固定亲水植物201的根系以及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化处理技术与潜流湿地相结合,提升处理效率,在确保出水效果的同时,节省占地面积。
26.实施例2
27.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如图1所示,包括进水区1、反应区2和排水区3,进水区1与反应区2连接,反应区2与排水区3连接,进水区1包括进水管101和进水池102,进水管101与进水池102连通,进水池102与反应区2连接,反应区2包括亲水植物201、第一基质层202、第二基质层203和第三基质层204,第二基质层203上设有第一基质层202,第一基质层202上设有亲水植物201,第二基质层203与第三基质层204之间设有过滤带4,第三基质层204底部设有集水口2041,排水区3包括集水池301和出水管302,集水池301与出水管302连通,集水口2041与集水池301连通,亲水植物201具有净水功能,第一基质层202用于固定亲水植物201的根系以及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
28.实施例3
29.一种立体式生化潜流人工湿地,如图1-5所示,包括进水区1、反应区2和排水区3,进水区1与反应区2连接,反应区2与排水区3连接,进水区1包括进水管101和进水池102,进水管101与进水池102连通,进水池102与反应区2连接,反应区2包括亲水植物201、第一基质层202、第二基质层203和第三基质层204,第二基质层203上设有第一基质层202,第一基质层202上设有亲水植物201,第二基质层203与第三基质层204之间设有过滤带4,第三基质层204底部设有集水口2041,排水区3包括集水池301和出水管302,集水池301与出水管302连通,集水口2041与集水池301连通,亲水植物201具有净水功能,第一基质层202用于固定亲水植物201的根系以及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
30.进水池102侧壁上设有入水口5,入水口5与第一基质层202和第二基质层203连接。
31.过滤带4包括滤网层401和出水口402,出水口402上设有滤网层401,滤网层401把从第一基质层202和第二基质层203流下的水经过过滤处理再从出水口402排出。
32.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