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2648发布日期:2021-03-16 22:3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水质比较复杂或者非常差的水处理系统中,往往需要用到过滤器作预处理,过滤器利用过滤介质去除水中各种悬浮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微细颗粒,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化工、石油、冶金等行业。

传统过滤器的滤芯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但过滤流通面积小,需要频繁更换滤芯,耗时耗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过滤流通面积大的过滤器。

一种过滤器,包括:

桶体,设有进水口;

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桶体内;所述出水管的侧壁上设有通孔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桶体外,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桶体外的一端上设有出水口,

滤芯组件,设置在所述桶体内并套设在所述出水管上;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桶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容水空间;所述滤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盘、第一过滤棉及隔板,所述底盘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底盘朝向所述第一过滤棉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过滤棉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过滤棉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通孔组连通。

上述过滤器,滤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盘、第一过滤棉及隔板,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通过在底盘朝向第一过滤棉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在隔板朝向第一过滤棉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突起,有效增大第一过滤棉上的水流通面积和确保第一过滤棉上的水流均匀性,通过在底盘上设多个过水孔,有效增大水和第一过滤棉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过水量,有效减少更换滤芯组件的频率,省时省力,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组沿所述出水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滤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滤芯组件沿所述出水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滤芯组件分别与所述通孔组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组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所述出水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还包括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压紧在所述滤芯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上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压紧块上设有槽孔,所述压紧块通过所述槽孔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棉及压紧盘,所述第二过滤棉设于所述隔板背离所述第一过滤棉的一侧上,所述压紧盘设于所述第二过滤棉背离所述隔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过滤棉与所述隔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通孔组连通,所述压紧盘上设有多个通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过滤棉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三突起,所述压紧盘朝向所述第二过滤棉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四突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过滤棉、所述第二过滤棉及所述压紧盘均容置在所述容纳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压紧盘的周侧边缘设有缺槽,所述压紧盘对应所述缺槽的一端具有斜坡;安装所述压紧盘时,所述压紧盘上的所述缺槽与所述卡块对应,旋转所述压紧盘,以使所述斜坡与所述卡块相卡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体上还设有排污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式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过滤器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过滤器的滤芯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图4所示过滤器的滤芯组件的俯视图。

桶体10,进水口11,开口12,排污口13,环形板14,固定孔15,盖板20,连接孔21,密封圈30,出水管40,通孔组41,通孔42,出水口43,定位杆44,滤芯组件50,底盘51,过水孔510,第一突起511,第一套孔512,容纳槽513,凸环514,卡块515,第一过滤棉52,第一贯穿孔520,隔板53,第二突起530,第二套孔531,第三突起532,让位槽533,第二过滤棉54,第二贯穿孔540,压紧盘55,通水孔550,第四突起551,第三套孔552,缺槽553,斜坡554,旋转块555,第一间隙56,第二间隙57,容水空间60,压紧块70,槽孔71,螺母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用于对水进行过滤处理。

请参考图1及图2,过滤器包括桶体10、出水管40及滤芯组件50。桶体10上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连通桶体10的内外,待过滤的水从进水口11流入桶体10内。出水管40设置在桶体10内,出水管40的侧壁上设有通孔组41,通孔组41连通桶体10内及出水管40内,桶体10内的过滤后的水从通孔组41流至出水管40内,出水管40的一端延伸至桶体10外,出水管40延伸至桶体10外的一端上设有出水口43,过滤后的水从出水口43流出。滤芯组件50设置在桶体10内并套设在出水管40上,滤芯组件50与桶体1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容水空间60,容水空间60用于容置待过滤的水。请参考图3及图5,具体地,滤芯组件5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盘51、第一过滤棉52及隔板53。底盘51上设有多个过水孔510,多个过水孔510均匀间隔设置,过水孔510贯穿于底盘51的相对两侧面,容水空间60内待过滤的水从过水孔410流向第一过滤棉52。底盘51朝向第一过滤棉5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511,多个第一突起511均匀间隔设置。隔板53朝向第一过滤棉5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突起530,多个第二突起530均匀间隔设置。隔板53与第一过滤棉5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6,第一间隙56与通孔组41连通,经第一过滤棉52过滤后的水从第一间隙56、通孔组41流至出水管40内。

上述过滤器,进行过滤时,外界待过滤的水经进水口11、容水空间60及过水孔510流向第一过滤棉52进行过滤,经第一过滤层面52过滤后的水经间隙56、通孔组41流至出水管40内,然后从出水口43流出,图2中箭头指示方向为过滤时水流方向。上述过滤器的滤芯组件50设置在桶体10内并套设在出水管40上,滤芯组件50依次层叠设置的底盘51、第一过滤棉52及隔板53,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通过在底盘51朝向第一过滤棉5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511,在隔板53朝向第一过滤棉5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突起530,有效增大第一过滤棉52上的水流通面积和确保第一过滤棉52上的水流均匀性,通过在底盘51上设多个过水孔510,有效增大水和第一过滤棉5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过水量,有效减少更换滤芯组件50的频率,省时省力,降低成本。

请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桶体10呈圆柱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桶体10还可以呈矩形柱状或三角柱状等其他形状。

桶体10上还设有开口12及排污口13,开口12设于桶体10的顶部,用户可通过开口12进行更换滤芯组件50。进水口11靠近开口1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0设于桶体10上端的侧壁上。排污口13远离开口1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排污口13设于桶体10下端的侧壁上,进行反冲洗时,容水空间60内污渍及污水从排污口13排出。具体地,反冲工艺流程为:清洗液从出水口43注入出水管40内,经通孔组41、滤芯组件50流至容水空间60内,以对滤芯组件50进行反冲洗,冲洗后的污渍及污水从排污口13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还包括盖板20,盖板20盖合在开口12处,以防外界杂质从开口12进入至桶体10内。具体地,桶体10对应开口12的外周侧设置有环形板14,环形板14上设有固定孔15,固定孔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孔15沿环形板14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盖板20上设有连接孔21,连接孔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孔21沿盖板20的周向间隔设置,连接孔21分别与固定孔15一一对应设置,螺栓穿设于对应设置的连接孔21及固定孔15,以使盖板20与环形板14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0为法兰盲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还包括密封圈30,密封圈30设置在盖板20与开口12的周侧之间,以加强密封圈30与桶体10之间的密封性。

出水管40为条形直管状,出水管40的中心轴线与桶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管40与桶体10一体成型制成,防止出水管40脱离桶体10。通孔组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组41沿出水管22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一般地,通孔组41的数量为10个至30个,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通孔组41的数量为26个。通孔组41包括多个通孔42,多个通孔42沿出水管40的周均匀间隔设置,通孔组41的多个通孔42均连通第一间隙56及出水管40内。出水管40的下端延伸至桶体10外,即出水口43设于出水管40的下端,出水管40的上端为封闭状态,即出水管40内的水无法从出水管40的上端流出。

请参考图2,滤芯组件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滤芯组件50沿出水管22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且滤芯组件50分别与通孔组41一一对应设置,即滤芯组件50的数量与通孔组41的数量相等。通过沿出水管22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滤芯组件50,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高,过滤面积大。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最底部的滤芯组件50与桶体10的底部具有空隙,滤芯组件50与桶体10的顶部也具有空隙。

请参考图3至图5,底盘51为圆形状,底盘51上设有第一套孔512,第一套孔512为圆形孔,第一套孔512设于底盘51的中心,底盘51通过第一套孔512套设在出水管40上,且第一套孔512的内周壁与出水管40的外周壁紧贴。底盘51的一侧设有容纳槽513,容纳槽513为圆形槽,容纳槽513用于容置第一过滤棉52及隔板53,过水孔510、第一突起511及第一套孔512设于容纳槽513的底部。底盘51背离容纳槽513的一侧设置有凸环514,凸环514为圆环,凸环514环绕第一套孔512设置。当滤芯组件50的数量为多个时,滤芯组件50通过凸环514与相邻的滤芯组件50间隔开,靠近桶体10底部设置的滤芯组件50通过凸环514与桶体10的底部间隔开,以使底盘51上的过水孔510能够连通容水空间60。

第一过滤棉52为圆形状,第一过滤棉52上设有第一贯穿孔520,第一贯穿孔520为圆形孔,第一贯穿孔520设于第一过滤棉52的中心,第一过滤棉52通过第一贯穿孔520套设在出水管40上,且第一贯穿孔520的内周壁与出水管40的外周壁紧贴。进一步地,第一过滤棉52容置在容纳槽513内,且第一过滤棉52的外侧壁与容纳槽513的内侧壁紧贴,以防未过滤的水从第一过滤棉52的外侧壁与容纳槽513的内侧壁之间流至第一过滤棉52与隔板53之间,进而直接流至出水管40内。第一过滤棉52的厚度为1mm-2mm。

隔板53为圆形状,隔板53上设有第二套孔531,第二套孔531为圆形孔,第二套孔531设于隔板53的中心,隔板53通过第二套孔531套设在出水管40上,且第二套孔531的内周壁与出水管40的外周壁紧贴。进一步地,隔板53容置在容纳槽513内,隔板53的外侧壁与容纳槽513的内侧壁紧贴。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芯组件50还包括第二过滤棉54及压紧盘55,第二过滤棉54设于隔板53背离第一过滤棉52的一侧上,压紧盘55设于第二过滤棉54背离隔板53的一侧上。可以理解地,底盘51、第一过滤棉52、隔板53、第二过滤棉54及压紧盘55沿出水管40的轴向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第一过滤棉52设于底盘51与隔板53之间,第二过滤棉54设于压紧盘55与隔板53之间。压紧盘55上设有多个通水孔550,多个通水孔550均匀间隔设置,通水孔550贯穿于压紧盘55的相对两侧面,容水空间60内的待过滤的水从通水孔550流向第二过滤棉54。第二过滤棉54与隔板53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7,第二间隙57与通孔组41对应连通,具体地,第二间隙57与通孔组41的多个通孔42连通,从而经第二过滤棉54过滤后的水从第二间隙57、通孔42流至出水管40内。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棉54及压紧盘55,第一过滤棉52与第二过滤棉54同时过滤,即滤芯组件50的相对两侧都可以进行过滤,有效加大滤芯组件50的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进一步地,隔板53朝向第二过滤棉54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三突起532,多个第三突起532均匀间隔设置,压紧盘55朝向第二过滤棉54的一侧上第二过滤棉54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四突起551,多个第四突起551均匀间隔设置,第三突起532及第四突起551的设置,有效增大第二过滤棉54上的水流通面积及确保第二过滤棉54上的水流均匀性。

具体地,第二过滤棉54为圆形状,第二过滤棉54上设有第二贯穿孔540,第二贯穿孔540为圆形孔,第二贯穿孔540设于第二过滤棉54的中心,第二过滤棉54通过第二贯穿孔540套设在出水管40上,且第二贯穿孔540的内周壁与出水管40的外周壁紧贴。进一步地,第二过滤棉54容置在容纳槽513内,且第二过滤棉54的外侧壁与容纳槽513的内侧壁紧贴,以防未过滤的水从第二过滤棉54的外侧壁与容纳槽513的内侧壁之间流至第二过滤棉54与隔板53之间,进而直接流至出水管40内。第二过滤棉54的厚度为1mm-2mm。

压紧盘55为圆形状。压紧盘55上设有第三套孔552,第三套孔552为圆形孔,第三套孔552设于压紧盘55的中心,压紧盘55通过第三套孔552套设在出水管40上,且第三套孔552的内周壁与出水管40的外周壁紧贴。

进一步地,压紧盘55容置在容纳槽513内。具体地,容纳槽51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块515,卡块515沿容纳槽51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卡块515朝向容纳槽513底部的一侧面为倾斜面。隔板53的周侧边缘设有让位槽533,让位槽5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让位槽533沿隔板5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安装隔板53时,将隔板53上的让位槽533分别与卡块515对应,然后将隔板53放置容纳槽513内,让位槽533穿过对应的卡块515。压紧盘55的周侧边缘设有缺槽553,缺槽553贯穿压紧盘55的相对两侧面,缺槽55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缺槽553沿压紧盘55的周向均匀间隔。压紧盘55对应缺槽553的一端具有斜坡554,斜坡554朝缺槽553方向倾斜。安装压紧盘55时,压紧盘55上的缺槽553分别与卡块515对应,将压紧盘55放置容纳槽513内,卡块515穿过对应的缺槽553,朝斜坡554方向旋转压紧盘55,以使斜坡554与卡块515相卡合,即卡块515的倾斜面与斜坡554配合相贴,以将压紧盘55卡设在容纳槽513内,有效防止压紧盘55脱离容纳槽513,同时将第一过滤棉52、隔板53及第二过滤棉54稳定地压紧在容纳槽51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盘55背离第二过滤棉54的一侧上设置有旋转块555,旋转块55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块555相对间隔设置。具体地,两个旋转块555分别设置在出水管40的相对两侧,通过设置旋转块555,便于用户旋转压紧盘55。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还包括压紧块70,压紧块70设置在桶体10内,压紧块70压紧在滤芯组件50上,若滤芯组件50的数量为多个时,压紧块70压紧在靠近桶体10顶部设置的滤芯组件50上,即压紧块70压紧在位于最底部的滤芯组件50上,以使滤芯组件50稳定地套设在出水管40上。具体地,出水管40远离出水口43的一端上设置有定位杆44,可以理解地,定位杆44靠近桶体10的顶部设置,即定位杆44设置在出水管40的上端,定位杆44的径向截面面积小于出水管40的径向截面面积,压紧块70上设有槽孔71,压紧块70通过槽孔71套设在定位杆44及出水管40上。进一步地,定位杆44为螺杆,过滤器还包括螺母80,螺母80设于压紧块70背离滤芯组件50的一侧上,螺母80套设在为螺杆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以使压紧块70能够稳定地压紧在滤芯组件50上。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通过沿出水管22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滤芯组件50,滤芯组件50与滤芯组件50之间紧密,滤芯组件50依次层叠设置的底盘51、第一过滤棉52、隔板53、第二过滤棉54及压紧盘55,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过滤面积大。通过在底盘51朝向第一过滤棉5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511,在隔板53朝向第一过滤棉52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突起530,通过在隔板53朝向第二过滤棉54的一侧上设置多个第三突起532,通过在压紧盘55朝向第二过滤棉54的一侧上第二过滤棉54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四突起551,有效增大第一过滤棉52及第二过滤棉54上的水流通面积,确保第一过滤棉52上及第二过滤棉54上的水流均匀性。通过在底盘51上设多个过水孔510,通过在压紧盘55上设有多个通水孔550,有效增大水和第一过滤棉52及第二过滤棉54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过水量。通过上述设计,与传统过滤器相比,桶体10的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过滤器比传统过滤器过滤面积大接近一倍,可以长时间不更换滤芯组件50,减少更换第一过滤棉52及第二过滤棉54的时间,滤芯组件50形成模块化,整体可以批量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模块化安装也简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