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

文档序号:24696653发布日期:2021-04-16 11:5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防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


背景技术:

2.煤气管道在常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其外表面往往会生出铁锈,为了保证煤气管道能够正常使用,往往需要对煤气管道进行防腐喷漆处理,在对于煤气管道进行喷漆前需要对煤气管道进行除锈,传统的除锈普遍采用磨光机打磨,磨光机打磨速度快但是打磨厚度难以掌握,极易发生将煤气管道磨穿的情况出现,这样导致煤气管道表面的清刷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该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其可安全的将煤气管道外表面的铁锈进行清刷。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包括支架、环形管、滑环、摆动清刷机构、开口以及排污口,还包括充放气机构;
5.所述支架安装在环形管的底部,所述滑环共两个,且两个所述滑环呈对称安装在环形管内壁的两侧,所述摆动清刷机构安装在环形管的内侧并与滑环连接,所述开口开设在环形管内环的外侧,所述排污口开设在环形管外环的外侧,所述充放气机构安装在环形管的底部并与环形管内腔的中部连通;
6.所述摆动清刷机构包括弧形杆、连接块、弹簧、钢丝条以及从动活塞;
7.所述弧形杆插接在滑环的内圈中,所述连接块安装在弧形杆远离滑环的一端,所述弹簧安装在连接块远离弧形杆的一端,所述弹簧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与环形管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钢丝条安装在弧形杆靠近开口的一侧,所述钢丝条远离弧形杆的一端贯穿开口并延伸至环形管的外侧,所述从动活塞安装在弧形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所述从动活塞的外侧与环形管的内壁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充放气机构包括注气管、气压缸、进气口、负压口、强磁电机、摇杆、第一轴承套、连杆、第二轴承套、主动活塞以及支撑杆;
9.所述注气管贯穿环形管底部的中部并与环形管内腔的中部连通,所述气压缸连通在环形管的底部,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气压缸两侧的底部,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气压缸的底部,所述强磁电机安装在支架的正面,所述摇杆的底部与强磁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套套接在摇杆的中部并与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套安装在连杆顶部的中部,所述支撑杆插接在第二轴承套内侧并与主动活塞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活塞的外表面与气压缸的内壁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注气管为热成型钢材质,所述连杆的顶部贯穿负压口并延伸至气压
缸的内腔中。
11.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靠近支架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手握槽。
12.优选的,所述钢丝条的直径为零点五毫米,所述钢丝条位于环形管外侧一段的长度为五毫米。
13.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通过充放气机构箱环形管内腔的中部进行充放气,从而使空气推动从动活塞,使从动活塞带动弧形杆向弹簧移动,使弹簧收缩,当从动活塞移动至开口处时,压缩空气通过开口流出环形管内腔,环形管内腔中部压力变小,弹簧推动弧形杆与从动活塞远离弹簧,从而使从动活塞复位,弧形杆在运动时钢丝条与其共同移动,进而使钢丝条的末端在接触煤气管道时,可方便的对煤气管道进行清刷。
15.(2)、该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通过设置强磁电机与摇杆,从而使强磁电机在启动后可带动摇杆进行转动,从而使摇杆可方便的通过第一轴承套和连杆与第二轴承套来带动主动活塞与支撑杆进行上下移动,进而使主动活塞在上下移动时通过注气管来将位于气压缸内腔中的空气注入或是抽出环形管内腔的中部,从而使得摆动清刷机构中的从动活塞可方便的进行移动,进而使摆动清刷机构可方便的进行启动。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9.图中:支架1、环形管2、滑环3;
20.摆动清刷机构4、弧形杆41、连接块42、弹簧43、钢丝条44、从动活塞45;
21.开口5、排污口6;
22.充放气机构7、注气管71、气压缸72、进气口73、负压口74、强磁电机75、摇杆76、第一轴承套77、连杆78、第二轴承套79、主动活塞710、支撑杆711;
23.把手8、手握槽9。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包括支架1、环形管2、滑环3、摆动清刷机构4、开口5以及排污口6,还包括充放气机构7;
26.支架1安装在环形管2的底部,滑环3共两个,且两个滑环3呈对称安装在环形管2内壁的两侧,摆动清刷机构4安装在环形管2的内侧并与滑环3连接,开口5开设在环形管2内环的外侧,排污口6开设在环形管2外环的外侧,充放气机构7安装在环形管2的底部并与环形
管2内腔的中部连通;
27.摆动清刷机构4包括弧形杆41、连接块42、弹簧43、钢丝条44以及从动活塞45;
28.弧形杆41插接在滑环3的内圈中,连接块42安装在弧形杆41远离滑环3的一端,弹簧43安装在连接块42远离弧形杆41的一端,弹簧43远离连接块42的一端与环形管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钢丝条44安装在弧形杆41靠近开口5的一侧,钢丝条44远离弧形杆41的一端贯穿开口5并延伸至环形管2的外侧,从动活塞45安装在弧形杆41远离连接块42的一端,从动活塞45的外侧与环形管2的内壁滑动连接。
29.通过充放气机构7箱环形管2内腔的中部进行充放气,从而使空气推动从动活塞45,使从动活塞45带动弧形杆41向弹簧43移动,使弹簧43收缩,当从动活塞45移动至开口处时,压缩空气通过开口5流出环形管2内腔,环形管2内腔中部压力变小,弹簧43推动弧形杆41与从动活塞45远离弹簧43,从而使从动活塞45复位,弧形杆41在运动时钢丝条44与其共同移动,进而使钢丝条44的末端在接触煤气管道时,可方便的对煤气管道进行清刷。
30.充放气机构7包括注气管71、气压缸72、进气口73、负压口74、强磁电机75、摇杆76、第一轴承套77、连杆78、第二轴承套79、主动活塞710以及支撑杆711;
31.注气管71贯穿环形管2底部的中部并与环形管2内腔的中部连通,气压缸72连通在环形管2的底部,进气口73开设在气压缸72两侧的底部,负压口74开设在气压缸72的底部,强磁电机75安装在支架1的正面,摇杆76的底部与强磁电机7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套77套接在摇杆76的中部并与连杆78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套79安装在连杆78顶部的中部,支撑杆711插接在第二轴承套79内侧并与主动活塞710固定连接,主动活塞710的外表面与气压缸72的内壁滑动连接。
32.通过设置强磁电机75与摇杆76,从而使强磁电机75在启动后可带动摇杆76进行转动,从而使摇杆76可方便的通过第一轴承套77和连杆78与第二轴承套79来带动主动活塞710与支撑杆711进行上下移动,进而使主动活塞710在上下移动时通过注气管71来将位于气压缸72内腔中的空气注入或是抽出环形管2内腔的中部,从而使得摆动清刷机构4中的从动活塞45可方便的进行移动,进而使摆动清刷机构4可方便的进行启动。
33.注气管71为热成型钢材质,连杆78的顶部贯穿负压口74并延伸至气压缸72的内腔中。
34.注气管71为热成型钢材质的设计,是注气管71可提供给气压缸72一个稳固的支撑,避免气压缸72在强磁电机75启动后发生脱离的现象。
35.支架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8,把手8靠近支架1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手握槽9。
36.把手8与手握槽9的设计,使操作人员可方便的通过手持把手8来使用此装置。
37.钢丝条44的直径为零点五毫米,钢丝条44位于环形管2外侧一段的长度为五毫米。
38.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放气机构7箱环形管2内腔的中部进行充放气,从而使空气推动从动活塞45,使从动活塞45带动弧形杆41向弹簧43移动,使弹簧43收缩,当从动活塞45移动至开口处时,压缩空气通过开口5流出环形管2内腔,环形管2内腔中部压力变小,弹簧43推动弧形杆41与从动活塞45远离弹簧43,从而使从动活塞45复位,弧形杆41在运动时钢丝条44与其共同移动,进而使钢丝条44的末端在接触煤气管道时,可方便的对煤气管道进行清刷。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煤气输送管道防腐用表面清刷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