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9694发布日期:2021-04-09 12:5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净化是环境保护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常规的污水净化厂占地较大,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后期运维等费用很高,而乡镇、高速管理站等污水又存在规模小、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水产生源分散、面积广、铺设管道难度大、建设运行费用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的普及。

现有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通过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的若干隔板将罐体分为几个部分,污水从上到下的运行中,被逐级净化,实现对污水的处理。此中方案通过重力来实现污水的下渗,但是这样一来污水的处理时间就很短,更多的作用是滤掉污水中的杂质,而且各部分的处理时间应该各不相同,全都通过重力来控制的话很难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卧式处理罐,所述卧式处理罐的其中一端设有进水管,另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水泵与外部污水收集系统连接;

在卧式处理罐内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导流隔板,在各导流隔板的底部设有锥形导流口;在相邻的导流隔板之间的卧式处理罐内设有密封隔板,在各密封隔板的上端设有集水布水组件;各密封隔板相互配合将卧式处理罐分为各级处理阶段,各级处理阶段通过集水布水组件导通;

所述集水布水组件由沿水平方向穿过密封隔板上端近端部的连接管、导通连接在连接管进水端的集水槽、以及导通连接在连接管出水端的布水槽组成;在卧式处理罐内设有与集水槽和布水槽相适应的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卧式处理罐内设有与进水管导通连接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并排设有若干布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布水孔斜向下设置且夹角α为4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由设置在密封隔板两侧的支撑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卧式处理罐上端近端部的固定杆、以及设置在各支撑板与固定杆之间的若干吊杆螺丝组成;集水槽和布水槽可拆卸设置在对应的支撑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水槽和布水槽的顶部呈锯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水布水组件高于下一级的集水布水组件5-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卧式处理罐内的各级处理阶段中设有填料筐,在卧式处理罐的顶部可拆卸设有与各填料筐一一对应的顶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卧式处理罐的内底部设有与好氧处理阶段相适应的曝气管,在曝气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曝气盘;所述曝气管通过管道与外部曝气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的卧式处理罐和各密封隔板的相互配合,将卧式处理罐内分为各级处理阶段,然后通过导流隔板和集水布水组件的相互配合,各级处理阶段中的污水可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下一级处理阶段,有效的增加了污水再各级处理阶段的停留时间,保证污水净化质量,处理效果较好。

同时,集水布水组件高于下一级的集水布水组件5-10cm,能够保证污水流向,以此实现水流的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能够有效控制设备内污水流向以及减少死区,有效的增加了停留时间,确保处理水质达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俯视图。

图3为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布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集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卧式处理罐;2、进水管;3、出水管;4、导流隔板;401、锥形导流口;5、密封隔板;6、集水布水组件;601、连接管;602、集水槽;603、布水槽;7、支架;701、支撑板;702、固定杆;703、吊杆螺丝;8、布水管;801、布水孔;9、填料筐;10、顶盖;11、曝气管;12、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新型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卧式处理罐1,所述卧式处理罐1的其中一端设有进水管2,另一端设有出水管3,经过一体化设备处理的污水,通过自流方式排出。所述进水管2通过水泵与外部污水收集系统连接,将待处理污水输入至一体化设备中。在卧式处理罐1内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导流隔板4,在各导流隔板4的底部设有锥形导流口401,增大设备壁板两端污水流量,减少死区并以此增加污水在设备内部的停留时间;在相邻的导流隔板4之间的卧式处理罐1内设有密封隔板5,在各密封隔板5的上端设有集水布水组件6;各密封隔板5相互配合将卧式处理罐1分为各级处理阶段,各级处理阶段通过集水布水组件6导通;所述集水布水组件6由沿水平方向穿过密封隔板5上端近端部的连接管601、导通连接在连接管601进水端的集水槽602、以及导通连接在连接管601出水端的布水槽603组成;在卧式处理罐1内设有与集水槽602和布水槽603相适应的支架7。集水布水组件6能够确保污水流向,同时使污水更加均匀的分布至设备的下一级处理阶段。通过导流隔板4和集水布水组件6的相互配合,各级处理阶段中的污水可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下一级处理阶段,从而便于控制各处理阶段的处理时间,保证污水处理质量,处理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卧式处理罐1内设有与进水管2导通连接的布水管8,所述布水管8上并排设有若干布水孔801,可使污水均匀分布至设备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孔801斜向下设置且夹角α为40-50°,倾斜角度合理,使用效果好,能够将污水均匀的分布至设备内部。

具体的,所述支架7由设置在密封隔板5两侧的支撑板70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卧式处理罐1上端近端部的固定杆702、以及设置在各支撑板701与固定杆702之间的若干吊杆螺丝703组成;集水槽602和布水槽603可拆卸设置在对应的支撑板701上。集水槽602与布水槽603通过吊杆螺丝703和支撑板701的配合悬挂在固定杆702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602和布水槽603的顶部呈锯齿形,便于集水盒布水,保证集水和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集水布水组件6高于下一级的集水布水组件6为5-10cm,能够保证污水流向,集水槽602收集的污水通过连接管601进入下一级处理阶段中的布水槽603,以此实现水流的均匀分布。

另外,所述卧式处理罐1内的各级处理阶段中设有填料筐9,在卧式处理罐1的顶部可拆卸设有与各填料筐9一一对应的顶盖10。填料通过填料筐9装填,方便填料的更换,填料是净化污水的材料,填料内发生的反应有:络合作用、混凝作用、还原作用、氧化作用,促进滤床内填料的化学、生物耦合作用,实现异养与自养相结合将污水中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悬浮物等污染物有效去除。顶盖10可方便填料的添加、更换并且方便检测每一级污水处理阶段的效果。

同时,所述卧式处理罐1的内底部设有与好氧处理阶段相适应的曝气管11,在曝气管11上间隔设有若干曝气盘12;所述曝气管11通过管道与外部曝气机连接,可对好氧处理阶段进行供氧。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整体采用碳钢材质,设备壁板、隔板均采用折制成型板材。若设备露天放置,则设备外部添加加强筋以及岩棉保温层以保证设备结构强度与设备内水温。采用本设备具有以下功能:

1、资金投入小,运行成本低。填料使用寿命为10年,基本免于更换,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投资压力大,而一体化设备总投资额很小,市场价格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适于乡镇污水、高速公路管理站、小型工厂等社会小额资金投资。

2、缓解市政管网建设的压力。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往往需要配套建设大规模的市政管网系统。而对于小型住宅区、风景区、工厂等管网不发达的地方建设污水处理厂,既不便管理,也不经济。这种情况下采用一体化设备更为适宜。另外,对于分流制排水系统,较小流量的污水采用一体化设备处理后可以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水体,而不增加污水管道的压力。

3、有效节约建设面积。污水厂建设势必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破坏生态。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用地日益紧张。一体化设备处理效率高,而且可以地埋处理,基本不占用地表面积,不影响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和环境景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先打开顶盖10,向各级处理阶段中填料筐9内添入相适应的填料,并启动曝气机通过曝气管11和曝气盘12向好氧处理阶段输入氧气。污水依次流过进水管2、布水管8、导流隔板4和集水布水组件6,通过各级处理阶段进行处理后,经出水管3排出;通过导流隔板4和集水布水组件6的相互配合,各级处理阶段中的污水可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下一级处理阶段,能够有效控制设备内污水流向以及减少死区,有效的增加了停留时间,确保处理水质达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