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7135发布日期:2021-03-30 20:0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生活用水主要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来水厂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

尽管自来水在水质方面上已经达到了生活使用标准,但其洁净程度仍然不够,这主要体现在杂质和微生物含量上,因此,为达到更高的水质标准,部分用户采用过滤等手段对自来水进行前置净化。目前,常规的前置净化装置主要依靠过滤来实现,过滤手段尽管能去除大颗粒杂质,但却难以拦截微生物。拦截微生物的滤膜孔径要求达到0.22~0.45μm,此孔径的滤膜需要较大的过滤压力,常规自来水难以达到此压力水平;而且此类滤膜成本较高、耗费率较大,根本无法在家用净水机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开发一种可同时去除大颗粒杂质和大部分微生物的净水装置,则有望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自来水净化装置难以去除大部分活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对于具有加热杀菌功能的净水装置,如何确保其结构紧凑、可模块化组装。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包括进水管,第一过滤段,上升段,加热仓,蒸汽管,下降段,第二过滤段,出水管,滤材,固定板,上升通道,下降通道,电热器,横隔板,漫水口,金属纵隔板,其中,进水管连接至第一过滤段,第一过滤段位于上升段下端,上升段和下降段分别位于加热仓下端,第二过滤段位于下降段下端,在第二过滤段上连接有出水管;在第一过滤段与上升段之间、上升段与加热仓之间、加热仓与下降段之间、下降段与第二过滤段之间分别拦截有横隔板,在横隔板上开设有漫水口,上升段与下降段之间由金属纵隔板相间隔;在第一过滤段和第二过滤段中分别内置有滤材;在上升段和下降段中分别固定有若干固定板,上升段中的固定板将上升段内部的空间分隔为折线形状的上升通道,下降段中的固定板将下降段内部的空间分隔为折线形状的下降通道;在加热仓中设置有电热器,在加热仓的顶端设置有蒸汽管。

作为优选,还包括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其中,进水管有若干条,若干进水管并联在进水干管上;出水管有若干条,若干出水管并联在出水干管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泄压管,其中,所述泄压管固定连接在加热仓上,在泄压管上设置有泄压阀。

作为优选,在加热仓中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电热器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作为优选,在进水管上连接有球阀。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进水管、第一过滤段、上升段、加热仓、下降段、第二过滤段、出水管构建了u型的流通路径;在该路径中,由于第一过滤段和第二过滤段中设置有滤材,因此可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过滤作用;加热仓内置有电热器,对流经的自来水起到加热灭菌作用;在上升段和下降段中,分别为加热前的水和加热后的水,由于上升段和下降段以金属纵隔板相间隔,因此,基于金属材料良好的导热性,可使上升段中的水得到预热、下降段中的水加速冷却;为了增进这一换热效果,利用固定板在上升段中构建折线形状的上升通道、在下降段中构建折线形状的下降通道,故而延长了换热时间;横隔板用于对各区段之间相间隔,仅以漫水口相连通;在加热仓顶端设置有蒸汽管,用于使加热产生的蒸汽由此自然排出。

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可将多组本实用新型并联在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上,从而可根据处理量来模块化的装配使用。此外,还可在加热仓上增设带有泄压阀的泄压管,以避免当蒸汽管发生阻塞问题时,蒸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该技术方案引入了加热灭菌功能,并将处理组件进行了模块化改良。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利用进水管、第一过滤段、上升段、加热仓、下降段、第二过滤段、出水管构建了u型的流通路径,在加热仓中,通过电热器使水升温,从而达到杀菌作用;加热前后的水分别封装于上升段和下降段中,以金属纵隔板隔壁接触,可使加热前的水得到预热、加热后的水加速冷却;同时,在该路径的首尾两端利用滤材起到过滤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保持了良好的模块化构型,可多组并联于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上,从而可根据处理量要求进行装配使用。与常规处理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显著降低活菌数量,同时结构紧凑、可模块化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多个本实用新型并联时的外部结构图;

图2是单个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升段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

图中:

1、进水干管2、进水管3、第一过滤段4、上升段

5、加热仓6、蒸汽管7、泄压管8、下降段

9、第二过滤段10、出水管11、出水干管12、滤材

13、固定板14、上升通道15、下降通道16、电热器

17、横隔板18、漫水口19、金属纵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进水管2,第一过滤段3,上升段4,加热仓5,蒸汽管6,下降段8,第二过滤段9,出水管10,滤材12,固定板13,上升通道14,下降通道15,电热器16,横隔板17,漫水口18,金属纵隔板19,其中,进水管2连接至第一过滤段3,第一过滤段3位于上升段4下端,上升段4和下降段8分别位于加热仓5下端,第二过滤段9位于下降段8下端,在第二过滤段9上连接有出水管10;在第一过滤段3与上升段4之间、上升段4与加热仓5之间、加热仓5与下降段8之间、下降段8与第二过滤段9之间分别拦截有横隔板17,在横隔板17上开设有漫水口18,上升段4与下降段8之间由金属纵隔板19相间隔;在第一过滤段3和第二过滤段9中分别内置有滤材12;在上升段4和下降段8中分别固定有若干固定板13,上升段4中的固定板13将上升段4内部的空间分隔为折线形状的上升通道14,下降段8中的固定板13将下降段8内部的空间分隔为折线形状的下降通道15;在加热仓5中设置有电热器16,在加热仓5的顶端设置有蒸汽管6。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进水管2、第一过滤段3、上升段4、加热仓5、下降段8、第二过滤段9、出水管10构建了u型的流通路径;在该路径中,由于第一过滤段3和第二过滤段9中设置有滤材12,因此可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过滤作用;加热仓5内置有电热器16,对流经的自来水起到加热灭菌作用;在上升段4和下降段8中,分别为加热前的水和加热后的水,由于上升段4和下降段8以金属纵隔板19相间隔,因此,基于金属材料良好的导热性,可使上升段4中的水得到预热、下降段8中的水加速冷却;为了增进这一换热效果,利用固定板13在上升段4中构建折线形状的上升通道14、在下降段8中构建折线形状的下降通道15,故而延长了换热时间;横隔板17用于对各区段之间相间隔,仅以漫水口18相连通;在加热仓5顶端设置有蒸汽管6,用于使加热产生的蒸汽由此自然排出。

实施例2

一种自来水前置净化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进水管2,第一过滤段3,上升段4,加热仓5,蒸汽管6,下降段8,第二过滤段9,出水管10,滤材12,固定板13,上升通道14,下降通道15,电热器16,横隔板17,漫水口18,金属纵隔板19,其中,进水管2连接至第一过滤段3,第一过滤段3位于上升段4下端,上升段4和下降段8分别位于加热仓5下端,第二过滤段9位于下降段8下端,在第二过滤段9上连接有出水管10;在第一过滤段3与上升段4之间、上升段4与加热仓5之间、加热仓5与下降段8之间、下降段8与第二过滤段9之间分别拦截有横隔板17,在横隔板17上开设有漫水口18,上升段4与下降段8之间由金属纵隔板19相间隔;在第一过滤段3和第二过滤段9中分别内置有滤材12;在上升段4和下降段8中分别固定有若干固定板13,上升段4中的固定板13将上升段4内部的空间分隔为折线形状的上升通道14,下降段8中的固定板13将下降段8内部的空间分隔为折线形状的下降通道15;在加热仓5中设置有电热器16,在加热仓5的顶端设置有蒸汽管6。

同时,还包括进水干管1和出水干管11,其中,进水管2有若干条,若干进水管2并联在进水干管1上;出水管10有若干条,若干出水管10并联在出水干管11上。还包括泄压管7,其中,所述泄压管7固定连接在加热仓5上,在泄压管7上设置有泄压阀。在加热仓5中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电热器16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在进水管2上连接有球阀。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将多组本实用新型并联在进水干管1和出水干管11上,从而可根据处理量来模块化的装配使用。此外,还在加热仓5上增设了带有泄压阀的泄压管7,以避免当蒸汽管6发生阻塞问题时,蒸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