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2119发布日期:2021-06-15 20:2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余压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锅炉在工作中会产出大量热气,这些热气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更会直接对周遭环境造成污染,故而很多企业都通过回收设备,对锅炉产出的热气进行余热余压回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在长期使用过后,用以存放的罐体内壁会产生大量灰尘,故而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对其进行清洗,从而降低了余热余压回收效率,影响了余热余压回收工作的进程,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在长期使用过后,用以存放的罐体内壁会产生大量灰尘,故而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对其进行清洗,从而降低了余热余压回收效率,影响了余热余压回收工作的进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包括支撑底板、余热回收罐和余压回收罐,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面分别设置有余热回收罐和余压回收罐,且余热回收罐的一侧由下至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回收管和余热排出管,所述余热回收罐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远离余热回收罐的一端与余压回收罐固定连接,并且余压回收罐远离连接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余压排出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焊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表面安装有扇叶,并且连接轴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清理刷,并且第二锥形齿轮的顶面焊接有和支撑轴,所述清理刷与余热回收罐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支撑轴的上端与余热回收罐的内壁转动连接,且余热回收罐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收纳箱,并且余热回收罐底端内壁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块,且圆柱块的表面安装有限位轴,并且限位轴与容纳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扇叶与连接管构成旋转结构,且扇叶关于连接轴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

优选的,所述清理刷与余热回收罐的内壁贴合,且清理刷与余热回收罐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纳箱与余热回收罐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收纳箱侧壁顶端正视为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收纳箱与余热回收罐构成滑动结构,且收纳箱的侧视为“l”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圆柱块的顶面与收纳箱的底面相互平齐,且圆柱块与容纳槽构成旋转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

1、回收后的热气在连接管内部流动时带动扇叶进行旋转,方便了扇叶通过连接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进行旋转,使得清理刷进行旋转,方便了清理刷对余热回收罐和余压回收罐的内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清理工作,有利于降低了整体设备的清洗频率,从而增加了余热余压回收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热气流动时的动力驱动清理刷进行清理,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

2、清理后的灰尘通过重力下落,其下落过程通过收纳箱侧边顶端弧形状的限位作用下,保证了灰尘有效的落入到收纳箱的内部,从而方便了对灰尘进行收集工作,有利于后续对灰尘进行统一的处理;

3、收纳箱在滑动取出时带动底面的圆柱块进行旋转,有利于减少收纳箱滑动时的摩擦力,从而避免了收纳箱内收集的灰尘太多,导致收纳箱取出困难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内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锥形齿轮与清理刷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箱与圆柱块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圆柱块与限位轴正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板;2、余热回收罐;3、余压回收罐;4、回收管;5、余热排出管;6、余压排出管;7、连接管;8、竖板;9、连接轴;10、扇叶;11、第一锥形齿轮;12、第二锥形齿轮;13、清理刷;14、支撑轴;15、收纳箱;16、容纳槽;17、圆柱块;18、限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余热余压用回收设备,包括支撑底板1、余热回收罐2和余压回收罐3,支撑底板1的顶面分别设置有余热回收罐2和余压回收罐3,且余热回收罐2的一侧由下至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回收管4和余热排出管5,余热回收罐2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7,且连接管7远离余热回收罐2的一端与余压回收罐3固定连接,并且余压回收罐3远离连接管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余压排出管6,连接管7的内壁焊接有竖板8,竖板8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连接轴9,且连接轴9的表面安装有扇叶10,并且连接轴9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第一锥形齿轮11的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2,且第二锥形齿轮1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清理刷13,并且第二锥形齿轮12的顶面焊接有和支撑轴14,清理刷13与余热回收罐2的内壁相接触,支撑轴14的上端与余热回收罐2的内壁转动连接,且余热回收罐2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收纳箱15,并且余热回收罐2底端内壁开设有容纳槽16,容纳槽16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块17,且圆柱块17的表面安装有限位轴18,并且限位轴18与容纳槽16的内壁转动连接;

扇叶10与连接管7构成旋转结构,且扇叶10关于连接轴9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方便了通过热气流动时的动力驱动扇叶10带动连接轴9进行旋转,从而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

清理刷13与余热回收罐2的内壁贴合,且清理刷13与余热回收罐2构成旋转结构,方便了清理刷13在旋转时对余热回收罐2内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清理工作,从而有利于增加整体余热余压工作的效率;

收纳箱15与余热回收罐2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收纳箱15侧壁顶端正视为弧形状,方便了对下落中的灰尘进行限位导向,保证了灰尘成功的落入到收纳箱15的内部;

收纳箱15与余热回收罐2构成滑动结构,且收纳箱15的侧视为“l”字形结构,有利于后续对收纳箱15进行取出的工作;

圆柱块17的顶面与收纳箱15的底面相互平齐,且圆柱块17与容纳槽16构成旋转结构,方便了收纳箱15在滑动时带动底端的圆柱块17在容纳槽16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有利于降低收纳箱15在滑动时的摩擦力,避免收纳箱15内部收集灰尘太多导致无法取出的现象。

工作原理:根据图1-4,首先工作人员将支撑底板1放置在合适位置,接着将回收管4与锅炉排气管进行连接,使得热气通过回收管4流动至余热回收罐2内,并通过连接管7流动至余压回收罐3内进行余热余压回收的工作,热气在连接管7内进行流动时带动扇叶10进行旋转,使得扇叶10带动连接轴9在竖板8上进行旋转,连接轴9旋转时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1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2在支撑轴14的底面进行旋转,使得第二锥形齿轮12带动清理刷13进行旋转,同时余压回收罐3的内部与余热回收罐2的内部结构一致,从而有利于对余热回收罐2和余压回收罐3的内壁进行一定程度的清理工作,有利于降低清洗频率,从而提高了余热余压工作的工作效率,清理后的灰尘通过重力下落,下落过程中穿过空心状结构的第二锥形齿轮12后,通过收纳箱15侧壁的限位导向作用下,保证了灰尘成功的落入到收纳箱15的内部,从而有利于对灰尘进行收集工作,方便了后续统一处理;

根据图1和图5-7,当需要对收纳箱15内的灰尘进行取出统一处理时,通过拉动收纳箱15,使得收纳箱15解除与余热回收罐2的卡合固定,使得收纳箱15在余热回收罐2的内部进行滑动,收纳箱15在滑动过程中带动圆柱块17通过限位轴18在容纳槽16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有利于减少收纳箱15滑动时的摩擦力,方便了对收纳箱15进行取出的工作,当收纳箱15内的灰尘清理完成后,将收纳箱15滑进余热回收罐2的内部,使收纳箱15与余热回收罐2的内壁相互卡合,便可完成对收纳箱15的安装工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