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净水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0624发布日期:2021-12-08 11:4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净水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净水壶结构。


背景技术:

2.市场上的现有的净水器及净水壶一般为室内使用,体积大,不方便随身携带;同时需要在自来水压的条件下使用,并需安装水龙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无需安装水龙头及在无自来水压的情况下都能使用的便携式净水壶结构。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便携式净水壶结构,包括壶体和活塞组件,壶体设有拉杆腔和滤芯腔,所述拉杆腔和所述滤芯腔互相连通,所述拉杆腔与所述滤芯腔的连通处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壶体设有与所述滤芯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滤芯腔内置有超滤膜组件,所述超滤膜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壶体设有与所述拉杆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有第二阀门;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壶体外,所述活塞可上下移动地置于所述拉杆腔内;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阀门的高度都低于所述拉杆腔的最高液面高度。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净水壶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设有活塞杆和活塞,进而在无需在自来水情况下也能使用;使用时,直接使用河水进行过滤,进而无需安装水龙头以及体积小,从而便于户外运动时随身携带。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都位于所述壶体的底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壶体的顶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壶体包括外壳筒体、第一外壳上盖和第二外壳上盖,所述外壳筒体设有所述滤芯腔和所述拉杆腔,所述滤芯腔的顶部为第一敞开口,所述第一外壳上盖遮挡所述第一敞开口且与所述外壳筒体螺纹连接,所述拉杆腔的顶部为第二敞开口,所述第二外壳上盖遮挡所述第二敞开口且与所述外壳筒体螺纹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外壳上盖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超滤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外壳上盖的底部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超滤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外壳上盖的底部螺纹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超滤膜组件与所述第一外壳上盖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套有第二密封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杆设有拉杆。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都为单向阀。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净水壶结构的全剖剖视图。
18.附图标记:壶体100、拉杆腔110、第二敞开口111、滤芯腔120、第一敞开口121、出水口130、进水口140、外壳筒体150、第一外壳上盖160、第一密封圈161、第二外壳上盖170、第一阀门200、超滤膜组件300、第二阀门400、活塞组件500、活塞杆510、拉杆511、活塞520、第二密封圈521。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有、套有、置有、安装和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净水壶结构包括壶体100 和活塞组件500,壶体100设有拉杆腔110和滤芯腔120,拉杆腔110和滤芯腔 120互相连通,拉杆腔110与滤芯腔120的连通处设有第一阀门200,壶体100 设有与滤芯腔120连通的出水口130,滤芯腔120内置有超滤膜组件300,超滤膜组件300的出水端与出水口130连通,壶体100设有与拉杆腔110连通的进水口140,进水口140设有第二阀门400;活塞组件500,包括活塞杆510和活塞 520,活塞杆510的一端与活塞520连接,活塞杆510的另一端置于壶体100外,活塞520可上下移动地置于拉杆腔110内;其中,第一阀门200的高度和第二阀门400的高度都低于拉杆腔110的最高液面高度。
23.使用时,将进水口140放置于河水内,开启第二阀门400,向上拉动活塞杆 510,进而河水从进水口140进入拉杆腔110内,活塞520到达拉杆腔110最顶部时,河水已住满活塞520底面至拉杆腔110底面之间的空腔,活塞520的底面为拉杆腔110最高液面高度,此时关闭第二阀门400,开启第一阀门200,向下压动活塞杆510,进而位于拉杆腔110的河水通过第一阀门200进入滤芯腔120,河水都流入滤芯腔120后,关闭第一阀门200,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开启、向上拉动、关闭、开启、向下压动、关闭,使滤芯腔120内的水压越来越高,促使滤芯腔
120内的河水渗过超滤膜组件300,得到的净化水由出水口130流出;从出水口130流出的水即可正常饮用。具体地,拉杆腔110和滤芯腔120为圆柱形,活塞520为圆盘状,活塞520的外表面与拉杆腔110的内表面抵接且密封拉杆腔 110,位于活塞520上方的拉杆腔110与位于活塞520下方的拉杆腔110互不连通;超滤膜组件300与一般的超滤膜组件300结构相同,本超滤膜组件300的超滤膜设计为低压膜,保证在压力过小或者无压力状态时能过滤;第一阀门200 和第二阀门400可以为单向阀,单向阀用在进水口140,保证河水在拉杆511提起的过程中能进入拉杆腔110,在拉杆511按下时原水无法由进水口140返回;单向阀安装在拉杆腔110和滤芯腔120之间,保证滤芯腔120内的水在拉杆511 提起时无法返回到拉杆腔110内,在拉杆511按下时能使河水由拉杆腔110内进入到滤芯腔120。本实用新型设有活塞杆510和活塞520,进而在无需在自来水情况下也能使用;使用时,仅需人力就能立即将户外的河水等天然水净化成无菌、无悬浮污染物可直接饮用的安全饮用水,进而可免于随身携带大量饮水之累,避免罹犯饮用不洁饮水导致的腹泻、呕吐、发烧等疾病,同时还是自然灾害发生时保障饮水安全的紧急净水装备;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从而便于户外运动时随身携带。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200和第二阀门400都位于壶体 100的底部。这样的结构以使拉杆腔110存水量最多和输入滤芯腔120的水最多,进而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出纯净水的速度。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口130位于壶体100的顶部。以使河水经过充分的过滤且提高出水效率。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壶体100包括外壳筒体150、第一外壳上盖160和第二外壳上盖170,外壳筒体150设有滤芯腔120和拉杆腔110,滤芯腔 120的顶部为第一敞开口121,第一外壳上盖160遮挡第一敞开口121且与外壳筒体150螺纹连接,拉杆腔110的顶部为第二敞开口111,第二外壳上盖170遮挡第二敞开口111且与外壳筒体150螺纹连接。第一外壳上盖160与外壳筒体 150螺纹连接,以便于清洁滤芯腔120的内部以及便于替换和清洁超滤膜组件300;第二外壳上盖170与外壳筒体150螺纹连接,以便于清理拉杆腔110的内部以及便于替换或清洁活塞组件500;活塞杆510远离活塞520的一端穿过第二外壳上盖170与外界连接,使用时,抓取与外界连接的活塞杆510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吸水至拉杆腔110和压水至滤芯腔120,设有第二外壳上盖170,以防止活塞杆510在使用过程中脱离外壳筒体150,导致筒体内部不密封。
27.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上盖160设有出水口130,超滤膜组件300与第一外壳上盖160的底部连接。以防止超滤膜组件300在工作工程中脱离外壳筒体150。
28.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超滤膜组件300与第一外壳上盖160的底部螺纹连接。以便于替换或清洁超滤膜组件300。
29.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超滤膜组件300与第一外壳上盖160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61。以防止净化后的水通过超滤膜组件300与第一外壳上盖 160之间的间隙流回未净化的水中,进而保证具有较高的出水量。
30.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活塞520的外表面套有第二密封圈521。以进一步密封拉杆腔110,防止水流入活塞520的上方。
31.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活塞杆510设有拉杆511。拉杆511为椭圆手柄,
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手握住提起及按下。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或、“可以想到的是”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