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3614发布日期:2021-09-25 10: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aao法是英文anaerobic

anoxic

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

缺氧

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在该工艺流程内,bod、ss和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和磷将被一并去除。因此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处理流程中,活性污泥是必不可少的处理材料。
[0003]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624205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气提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气提区设有回流量调节器,回流量调节器的下方设有中心筒,好氧区设有生物填料,好氧区下方设有曝气管道组件,厌氧区的底板处设有进水管,厌氧区和缺氧区之间设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和厌氧区的底部之间设有循环泵,气提区的两侧设有用于去除淤泥的斜板组件,斜板组件的上方设有填料层。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在对污水处理完毕后,流出的清水会带走一部分污泥,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污泥量减少,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向污水处理设备内添加污泥。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能够回收利用污泥,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
[0006]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包括用于二沉池排污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二沉池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第一输出端与用于处理污水的机体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二输出端与用于收集污泥的集污箱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管与二沉池连接,二沉池沉淀后,沉淀的污泥能够从排污管排出,从排污管排出的污泥进入到三通管后,三通管能够对其进行分流,流入到集污箱或流回机体,流到集污箱的部分被集污箱收集起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流到机体的部分能够回到污水处理工艺中,作为原料处理污水,具有便于回收污泥,再次利用的效果。
[0009]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上均设置有阀门。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回收污泥时,若机体内的污泥较多,不需要再输送到机体内时,关闭第一输出端上的阀门,就能够停止向机体内回收污泥,若是机体内污泥较少,
则关闭第二输出端上的阀门,就能够将所有污泥均排入到机体内,具有便于控制污泥回收量的效果。
[0011]
优选的,所述集污箱内可拆卸设置有集污桶,所述集污箱的一侧还开设有供集污桶进出集污箱的开口,所述开口处铰接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搭扣扣合在集污箱上。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集污箱内的污泥通过集污桶收集,工作人员打开集污箱上的盖板,就能够在开口处取出集污桶,便于对集污桶的污泥进一步的处理;盖板能够封闭开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集污箱内的异味通过开口处逸出;具有便于清理集污箱内污泥的效果。
[0013]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密封条。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设置在盖板与开口的连接处,能够增强盖板与开口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的防止异味逸出集污箱。
[0015]
优选的,所述集污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导向块,所述集污箱靠近集污桶的一面开设有多个与导向块滑动配合的导向槽。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集污桶放入到集污箱内时,通过导向槽能够限制集污桶在集污箱内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集污桶能够准确进入到接收污泥的位置。
[0017]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集污箱可拆卸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机体连接,所述集污箱上开设有供第一连接管穿过的通槽。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三通管流出的污泥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回流到机体内,第一连接管与机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第一连接管进行维护;或者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集污箱内,第二连接管通过通槽进入集污箱,使得集污箱的污泥入口处不易产生异味逸散的问题。
[0019]
优选的,所述二沉池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机体连通,所述二沉池包括圆柱部,所述圆柱部的顶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供第三连接管穿过的通孔,所述所述圆柱部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远离圆柱部的一端与排污管连通。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体排出的污泥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到圆柱部,设置在圆柱部上的端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界的杂物进入到二沉池内;沉淀完成后,污泥能够通过锥形部进入排污管内,污泥本身具有的重力能够直接带着污泥进入到排污管内,且锥形的设置使得污泥不易残留在锥形部内,具有便于排污的效果。
[0021]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与排污管之间法兰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排污管上,具有便于拆卸且密封性强的效果。
[0023]
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本技术通过在二沉池的底部设置排污管排污,并设置三通管导流污泥,使得污泥能够流回到机体内,流到机体的部分能够回到污水处理工艺中,作为原料处理污水,具有便于回收污泥,再次利用的效果;
[0025]
2.本技术通过在三通管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上均设置阀门,通过两个阀门,能够控制污泥回到机体的回收量;
[0026]
3.本技术通过将二沉池设置圆柱部和锥形部,沉淀完成后,污泥能够通过锥形部
进入排污管内,污泥本身具有的重力能够直接带着污泥进入到排污管内,且锥形的设置使得污泥不易残留在锥形部内,具有便于排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技术集污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1、二沉池;11、圆柱部;111、端盖;112、通孔;12、锥形部;13、排污管;131、第一法兰盘;132、固定螺栓;14、第三连接管;15、支撑杆;151、贴板;2、机体;21、厌氧区;22、缺氧区;23、好氧区;3、三通管;31、第一输出端;311、第一连接管;32、第二输出端;321、第二连接管;33、第二法兰盘;331、固定螺母;34、阀门;4、集污箱;41、开口;411、盖板;412、搭扣;413、密封条;42、集污桶;421、导向块;43、导向槽;44、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利用aao工艺处理污水的设备,其将aao工艺集中到设备上,且采用立式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更加节能的优点;在处理过程中,污泥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料,污泥在aao污水处理流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参照图1和图2,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包括机体2,机体2的一侧设置有二沉池1,二沉池1用于沉淀污水,将污水中的污泥沉淀到二沉池1的底部。二沉池1上还焊接有多根支撑杆15,多根支撑杆15远离二沉池1的一端与地面抵接,能够为二沉池1提供支撑效果,多根支撑杆15靠近地面的一端还焊接有贴板151,贴板151与地面贴合,能够增大支撑杆15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二沉池1在地面上的结构更加稳定。
[0034]
参照图1和图2,二沉池1的底部连通有用于二沉池1排污的排污管13,在处理过程中,污水进入二沉池1中沉淀,沉淀出的污泥通过排污管13排出二沉池1,二沉池1的一侧还开设有排水孔(图中未标注),排水孔用于排出二沉池1内经过沉淀后的污水,二沉池1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泥沉淀出来,便于回收。
[0035]
参照图1,机体2包括厌氧区21、缺氧区22和好氧区23,厌氧区21、缺氧区22和好氧区23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厌氧区21位于机体2的底部;污水从厌氧区21进入机体2,经过处理后,从好氧区23溢出,好氧区23与二沉池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14连通,溢出的污水通过第三连接管14进入到二沉池1内。
[0036]
参照图1和图2,二沉池1包括圆柱部11,圆柱部11的顶部设置有端盖111,端盖111上开设有通孔112,第三连接管14能够通过通孔112进入到二沉池1内,圆柱部1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部12,锥形部12远离圆柱部11的一端与排污管13连通,污水在二沉池1中沉淀后,并不是所有的污水都会被排出二沉池1,锥形部12内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污水,这部分污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着污泥流动,从而将污泥排入排污管13;且将二沉池1的底部设置为圆锥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污泥一直堆积在二沉池1内无法排出。
[0037]
参照图1和图2,排污管13远离二沉池1的一端连通有三通管3,三通管3通过法兰连
接在排污管13上;排污管13靠近远离二沉池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法兰盘131,三通管3的进水端焊接有第二法兰盘33,第一法兰盘131和第二法兰盘33贴合,第一法兰盘131上穿设有固定螺栓132,第二法兰盘33上焊接有固定螺母331,固定螺栓132与固定螺母331螺纹配合;通过将三通管3和排污管13设置为法兰连接,具有便于拆卸,且连接紧密,污水不易从连接处泄露的优点。
[0038]
参照图1和图2,三通管3第一输出端31焊接有第一连接管311,第一连接管311远离三通管3的一端设置有集污箱4,集污箱4用于收集污泥;三通管3的第二输出端32焊接有第二连接管321,第二连接管321与机体2上的厌氧区21通过法兰连接连通;进入三通管3的污泥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311或者第二连接管321流出,从而流入到集污箱4内或者流回到机体2内,具有便于回收污泥的效果。
[0039]
参照图1和图2,三通管3的第一输出端31和第二输出端32上均设置有阀门34,阀门34能够封闭或打开三通管3,当机体2内的污泥较少,需要添加污泥时,打开设置在第二输出端32上的阀门34,关闭第一输出端31上的阀门34,就能够让污泥流回到机体2内;当机体2内的污泥较多,不需要添加污泥时,关闭第二输出端32上的阀门34,打开第一输出端31上的阀门34,污泥就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311流入到集污箱4内;具有便于控制污泥进入机体2的量的效果。
[0040]
参照图3,集污箱4的顶部开设有通槽44,第一连接管311能够通过通槽44插入到集污箱4内,从而将污泥排入集污箱4。
[0041]
参照图1和图3,集污箱4内放置有集污桶42,集污桶42能够在集污箱4内收集污泥,从而便于收集并运输流入到集污箱4的污泥;集污箱4的一侧开设有供集污桶42进出集污箱4的开口41,开口41处铰接设置有盖板411,盖板411通过搭扣412扣合在集污箱4上;污泥具有较重的异味,通过设置盖板41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集污槽内的异味通过开口41处逸出。盖板411上还设置有密封条413,密封条413位于盖板411和开口41之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封堵盖板411与开口41之间的缝隙,进而增强开口41处的密闭性。
[0042]
参照图3,集污桶4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导向块421,集污箱4靠近集污桶42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导向槽43,导向槽43与导向块421滑动配合,使得导向块421能够在导向槽43内滑动,在将集污桶42放置到集污箱4内时,导向块421在导向槽43内滑动能够使集污桶42不易偏离,从而将集污桶42放置到指定的位置。
[0043]
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沉池污泥排放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排放污泥时,污泥通过第三连接管14流入到二沉池1内,二沉池1能够将污泥沉淀,沉淀后的污泥排污到排污管13内,排污管13与三通管3连通,三通管3的第一输出端31与集污箱4连通,三通管3的第二输出端32与机体2连通,第一输出端31和第二输出端32上均设置有阀门34,通过阀门34,能够控制流入机体2内的污泥的量,具有便于回收利用污泥的效果。
[0044]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