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3897发布日期:2021-09-15 08:1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被称为土壤污染。土壤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而且与水域、大气和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一旦发生污染,三者之间就会有污染物质的相互传递。
3.经检索,公开(公告)号cn208944819u一种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中表示:包括热解筒、内罩、外罩和支架,所述热解筒一端中心通入内管,处于所述热解筒外侧的内管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三通管,处于所述热解筒内部的内管上均匀等距设置有多组支管,所述热解筒内部壁上固定焊接有多组翻搅板,所述热解筒外部套设有内罩,所述内罩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外部固定焊接有外罩,所述外罩与内罩间设置有真空层,所述外罩底端两侧均竖直固定焊接支杆,两组所述支杆底端焊接在水平放置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底端面两侧设置有第一液压升降杆和第二液压升降杆。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热解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4.但公开(公告)号cn208944819u一种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在对热解筒进行热解工作时,即使加热全面,但热解筒内的土壤不足以进行充分的被搅拌,且容易出现结块的情况;
5.并且土壤热解完毕后,出料过程艰难,不便于使用者收集土壤。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公告)号cn208944819u一种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中,热解筒内的土壤不足以进行充分的被搅拌,且容易出现结块的情况,出料过程艰难,不便于使用者收集土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包括平台、框架和内胆:
8.所述平台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抬升组件,抬升组件由液压泵和液压杆组成;
9.所述框架位于平台正上方,且框架下端左侧与抬升组件的液压杆铰接,所述框架下端远离抬升组件的一侧与平台相互铰接;
10.所述框架内侧焊接有罐体,且罐体内壁由左向右环绕有若干圈电加热圈,所述罐体内壁左右两侧以及底壁均匀焊接有若干根连接柱;
11.所述内胆位于罐体内部,且连接柱末端均焊接于内胆外壁,所述内胆通过连接柱与罐体连接,且内胆与罐体之间开有环绕于内胆的加热腔,所述内胆右上方套接有延伸出罐体的入料管,且入料管顶部嵌接有马达,所述马达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外壁呈环
绕焊接有若干圈螺旋叶片,所述入料管左上方开有开口;
12.所述内胆右下方套接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由内向外侧延伸并依次贯穿过罐体和框架,所述出料管内部衔接有插板,且插板外侧焊接有拉柱;
13.所述框架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且电机右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由左向右依次贯穿过框架和罐体,且转杆延伸至内胆内部,所述转杆末端插入于内胆内壁右侧,且转杆外壁均匀嵌接有若干块搅拌叶片。
14.优选的,所述框架左侧随抬升组件的液压杆升高而升高,且框架呈倾斜或水平状态。
15.优选的,所述内胆与罐体分别内外排布,且连接柱与电加热圈相互交错排布,所述电加热圈环绕于内胆外侧。
16.优选的,所述入料管与内胆内部相互贯通,且螺旋叶片位于入料管与内胆相贯通位置的正上方,所述开口延伸至螺旋叶片侧面。
17.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与内胆内部相互贯通,并出料管呈倾斜状态,且插板堵塞于出料管。
18.优选的,所述内胆顶端且位于入料管左侧均匀套接有若干延伸出罐体的加料管,且加料管位于电加热圈的间隙位置。
19.优选的,所述转杆呈横置状态,且转杆与内胆的连接位置位于出料管和入料管之间。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使用者在使用时,先将平台稳定放置好;
22.螺旋叶片可将土壤切割呈小块状,减小土壤的体积,避免土壤结块,提高后期的处理效果,当土壤大量聚集在内胆当中时,搅拌叶片能够搅动土壤,进一步减小土壤的质量,让土壤呈碎块,多根加料管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外界污染修复用添加物添加在不同的土壤位置,让污染修复用添加物更均匀的扩散,并且搅拌叶片配合翻动土壤,让土壤之间能够沾染到污染修复用添加物,产生化合作用,多圈电加热圈可让内胆均匀受热,提高修复效果;
23.土壤修复工作完毕后,使用者可启动抬升组件,通过液压杆将框架的左侧抬起,同时框架的右侧与平台铰接转动,使用者可通过拉柱将插板拉出,让出料管内部空间开启,因为出料管在框架水平状态时就呈倾斜,框架倾斜状态时,出料管更加的倾斜,土壤即会顺势从出料管内掉出,便于使用者收集土壤。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中标记:平台1、抬升组件101、框架2、罐体3、电加热圈301、加热腔302、连接柱4、内胆5、出料管501、插板502、拉柱503、加料管6、入料管7、开口701、马达8、转轴801、螺旋叶片802、电机9、转杆901、搅拌叶片902。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请参阅图1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包括平台1、框架2和内胆5,下面对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30.所述平台1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抬升组件101,抬升组件101由液压泵和液压杆组成,使用者在使用时,先将平台1稳定放置好;
31.所述框架2位于平台1正上方,且框架2下端左侧与抬升组件101的液压杆铰接,所述框架2下端远离抬升组件101的一侧与平台1相互铰接;
32.所述框架2左侧随抬升组件101的液压杆升高而升高,且框架2呈倾斜或水平状态;
33.并且在正式启动之前,框架2呈水平状态,确保平台1对框架2进行稳定的支撑;
34.所述框架2内侧焊接有罐体3,且罐体3内壁由左向右环绕有若干圈电加热圈301,所述罐体3内壁左右两侧以及底壁均匀焊接有若干根连接柱4;
35.所述内胆5位于罐体3内部,且连接柱4末端均焊接于内胆5外壁,所述内胆5通过连接柱4与罐体3连接,且内胆5与罐体3之间开有环绕于内胆5的加热腔302,所述内胆5右上方套接有延伸出罐体3的入料管7,且入料管7顶部嵌接有马达8,所述马达8底部转动连接有转轴801,且转轴801外壁呈环绕焊接有若干圈螺旋叶片802,所述入料管7左上方开有开口701;
36.所述入料管7与内胆5内部相互贯通,且螺旋叶片802位于入料管7与内胆5相贯通位置的正上方,所述开口701延伸至螺旋叶片802侧面,使用者可将需要进行修复的土壤从开口701倒入入料管7当中,同时土壤会接触到螺旋叶片802,通过马达8带动转轴801进行旋转,使得螺旋叶片802也进行转动,螺旋叶片802可将土壤切割呈小块状,减小土壤的体积,避免土壤结块,提高后期的处理效果。
37.土壤被打碎后顺势往下掉落至入料管7与内胆5相贯通位置,从而进入到内胆5中;
38.所述内胆5右下方套接有出料管501,且出料管501由内向外侧延伸并依次贯穿过罐体3和框架2,所述出料管501内部衔接有插板502,且插板502外侧焊接有拉柱503,所述出料管501与内胆5内部相互贯通,并出料管501呈倾斜状态,且插板502堵塞于出料管501,当前插板502堵塞于出料管501,使得出料管501与内胆5之间并不相通,防止土壤掉出;
39.所述框架2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9,且电机9右侧转动连接有转杆901,所述转杆901由左向右依次贯穿过框架2和罐体3,且转杆901延伸至内胆5内部,所述转杆901末端插入于内胆5内壁右侧,且转杆901外壁均匀嵌接有若干块搅拌叶片902,所述转杆901呈横置状态,且转杆901与内胆5的连接位置位于出料管501和入料管7之间,当土壤大量聚集在内胆5当中时,转杆901直接接触到土壤,通过转杆901可带动多块搅拌叶片902进行旋转,搅拌叶片902能够搅动土壤,进一步减小土壤的质量,让土壤呈碎块;
40.所述内胆5顶端且位于入料管7左侧均匀套接有若干延伸出罐体3的加料管6,且加料管6位于电加热圈301的间隙位置,通过加料管6,使用者可将外界污染修复用添加物倒入内胆5当中,多根加料管6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外界污染修复用添加物添加在不同的土壤位置,让污染修复用添加物更均匀的扩散,并且搅拌叶片902配合翻动土壤,让土壤之间能够
沾染到污染修复用添加物,产生化合作用;
41.所述内胆5与罐体3分别内外排布,且连接柱4与电加热圈301相互交错排布,所述电加热圈301环绕于内胆5外侧,土壤内污染物与污染修复用添加物产生化合作用的同时,电加热圈301对内胆5外壁进行加热,从而间接提高土壤的温度,产生热解反应,实现土壤修复的工作,多圈电加热圈301可让内胆5均匀受热,提高修复效果;
42.土壤修复工作完毕后,使用者可启动抬升组件101,通过液压杆将框架2的左侧抬起,同时框架2的右侧与平台1铰接转动,使用者可通过拉柱503将插板502拉出,让出料管501内部空间开启,因为出料管501在框架2水平状态时就呈倾斜,框架2倾斜状态时,出料管501更加的倾斜,土壤即会顺势从出料管501内掉出,便于使用者收集土壤。
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