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土壤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28718090发布日期:2022-01-29 14:4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土壤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修复土壤领域。


背景技术:

2.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在人类活动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被污染的土壤难以被利用;因此需要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以使土壤能被重新利用;其中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土壤,而利用微生物来消耗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在利用微生物修复土壤时,能将微生物均匀的布集在土壤中,将能更大程度上的转化掉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稳定重金属,提高修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土壤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能有效的利用微生物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的作用。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5.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土壤处理系统,包括搅匀结构;所述搅匀结构包括搅合室;所述搅合室中部设置有分隔腔;所述搅合室通过分隔腔分隔为搅碎腔和翻炒腔;经过搅碎腔搅碎后的土壤经过分隔腔分洒到翻炒腔内,且所述分隔腔内推积结构分洒微生物菌液至土壤中;所述翻炒腔内翻搅结构相应的翻搅于土壤。
6.进一步的,所述搅合室顶部边缘部分设置有多个进料口;所述分隔腔包括下滑板和洒液腔;所述下滑板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所述下滑板中部开设有下漏口;所述下漏口出料端固定连接于洒液腔;所述洒液腔呈倒置圆盘型,且所述下漏口出料端对应连通于洒液腔进料端;所述搅碎腔顶部中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向下延伸一端贯穿至洒液腔内;所述转动轴侧壁固设有若干碾碎杆;若干所述碾碎杆的长度适应于下滑板侧壁设置;所述转动轴延伸一端上固设推积结构;经过碾碎后的土壤落入洒液腔内通过推积结构推积洒落到翻炒腔内,且所述推积结构释放微生物菌液至土壤中。
7.进一步的,所述推积结构包括半圆块;所述半圆块对应设置于洒液腔内,且所述半圆块侧壁与洒液腔内壁间隙设置;所述转动轴延伸一端对应固定连接于半圆块中部设置,且所述转动轴固定半圆块一端为弹性结构;所述洒液腔内边缘环向固设有限位环边;所述限位环边表面对应限位于半圆块边缘设置;所述限位环边上与半圆块接触位置之间固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内设置有振动装置;
8.所述半圆块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下料孔,且所述下料孔向半圆块边缘一端渐进减小;若干所述下料孔环向间距设置;所述洒液腔边缘环向开设有若干缺口;若干所述缺口对应于半圆块边缘设置;土壤通过所述下料孔和缺口洒落至翻炒腔内。
9.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块内部开设有积液室;所述积液室通过转动轴内的导管与菌液存放箱连通;所述半圆块曲面上和下料孔内壁开设有若干渗出孔;土壤在下漏过程中,所述转动轴带动半圆块转动分散于土壤,且所述积液室内菌液通过渗出孔渗漏出接触于下漏
的土壤。
10.进一步的,所述翻炒腔底部为下凸的半圆型;所述翻炒腔内壁蜿蜒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间距于翻炒腔底部高低起伏设置;所述滑轨内对应卡设于翻搅结构;若干所述翻搅结构适应滑轨相互之间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翻搅结构的搅动端相应的上下环绕翻搅于翻炒腔内土壤;
11.所述翻搅结构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侧固定于滑轨内滑动装置上;所述安装块底部固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远离安装块一端固定有弧型条块;所述安装块通过连接条带动弧型条块沿滑轨轨迹循环运动;所述弧型条块适应于翻炒腔底面设置,且若干所述弧型条块环向起伏交替运动翻搅于土壤和菌液。
12.进一步的,所述弧型条块远离连接条一端渐进减小,且所述弧型条块转动方向一侧为曲面型;所述弧型条块内部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对应于弧型条块表面一侧壁为弹性结构,且所述气腔弹性结构侧壁上固设有若干弹性凸起;所述气腔通过连接条内气管与气泵连通;所述气腔内间歇性增压引起若干所述弹性凸起隆起;若干所述弧型条块相应的翻搅于土壤,所述弹性凸起相应的间歇性推搡于土壤。
13.进一步的,所述弧型条块相对曲面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分洒结构;所述分洒结构包括摆动条;所述摆动条适应于弧型条块轨迹设置;所述弧型条块侧壁上摆动装置与摆动条驱动连接;所述摆动条内部开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通过连接孔与弧型条块上的菌液存放室连通;所述摆动条远离弧型条块一侧上固设有若干分割片;若干所述分割片沿摆动条延伸轨迹间距设置;所述分割片边缘位置为刃口;所述分割片内部开设有渗液区间;所述渗液区间与导液管连通;所述分割片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液孔;所述弧型条块运动翻搅于土壤时,所述渗液区间内菌液通过渗液孔渗出掺入土壤中。
14.进一步的,所述翻炒腔底部为半圆底壳;所述半圆底壳对应可拆卸安装于翻炒腔底部;所述弧型条块对应适应于半圆底壳内壁设置;所述半圆底壳一端与翻炒腔底部铰接设置;所述半圆底壳另一端边缘固设有固定块;所述翻炒腔底部侧壁上对应固定块固设有配合块;所述固定块对应于配合块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固定块和配合块;
15.所述翻炒腔底部边缘环向固设有支撑环块;所述支撑环块底部环向间距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脚。
16.进一步的,第一步骤:经过碾碎后的土壤先通过进料口添加到搅碎腔内,经过碾碎杆的相互配合作用将一侧成块的土壤搅动松散;然后土壤通过下漏口通入到洒液腔内;
17.第二步骤:所述转动轴带动半圆块转动,并且所述积液室相应的通过渗出孔渗出菌液到半圆块表面;当土壤通过半圆块引导分散运动时,渗出的菌液相应的掺入混合于土壤中;
18.第三步骤:从洒液腔漏下的土壤落到翻炒腔内;若干的所述弧型条块相对环向起伏运动翻搅于土壤;并且在翻搅过程中,所述弧型条块一侧摆动条上的分割片相应的分割于土壤,且分割片上渗出的菌液相应的掺入土壤中。
19.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均匀的将微生物掺入到土壤中,进而能更好的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减少重金属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20.1)土壤经过半圆块表面时能充分的与渗出的微生物菌液接触,进而微生物能更均匀的布集到土壤中,进而提高修复的效果;
21.2)弧型条块在转动过程中上下起伏运动对土壤进行翻搅,气腔相应的带动若干弹性凸起间歇性隆起,从促使土壤之间送散开,暂时性留有空隙,以便于分洒结构将微生物填装到留出的空隙之间,通过二次添加微生物,加快转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22.附图1为处理系统结构图;
23.附图2为搅匀结构图;
24.附图3为半圆底壳结构图;
25.附图4为搅合室结构图;
26.附图5为分隔腔结构图;
27.附图6为半圆块结构图;
28.附图7为翻搅结构图;
29.附图8为摆动条结构图;
30.附图9为分割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32.如附图1-9: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土壤处理系统,包括搅匀结构1;所述搅匀结构1包括搅合室11;所述搅合室11中部设置有分隔腔12;所述搅合室11通过分隔腔12分隔为搅碎腔13和翻炒腔14;经过搅碎腔13搅碎后的土壤经过分隔腔12分洒到翻炒腔14内,且所述分隔腔12内推积结构2分洒微生物菌液至土壤中;所述翻炒腔14内翻搅结构3相应的翻搅于土壤。先将粉碎后的土壤添加到搅合室内,促使土壤之间更加松散,然后下漏到分隔腔中,并且推积结构在推搡土壤时能均匀的将微生物菌液掺入到土壤中,之后土壤以及微生物菌液落到翻炒腔内经过翻搅结构搅拌均匀,进而提高微生物修复的效果。
33.所述搅合室11顶部边缘部分设置有多个进料口111;所述分隔腔12包括下滑板121和洒液腔123;所述下滑板121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所述下滑板121中部开设有下漏口122;所述下漏口122出料端固定连接于洒液腔123;所述洒液腔123呈倒置圆盘型,且所述下漏口122出料端对应连通于洒液腔123进料端;所述搅碎腔13顶部中部设置有转动轴131;所述转动轴131向下延伸一端贯穿至洒液腔123内;所述转动轴131侧壁固设有若干碾碎杆132;若干所述碾碎杆132的长度适应于下滑板121侧壁设置;所述转动轴131延伸一端上固设推积结构2;经过碾碎后的土壤落入洒液腔123内通过推积结构2推挤洒落到翻炒腔14内,且所述推积结构2释放微生物菌液至土壤中;转动轴带动碾碎杆搅散土壤,促使土壤更松散,松散的土壤落入到洒液腔内时,推积结构在带动土壤运动时能相应的将微生物菌液掺入到土壤之间,以便于微生物分散开更多的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34.所述推积结构2包括半圆块21;所述半圆块21对应设置于洒液腔123内,且所述半圆块21侧壁与洒液腔123内壁间隙设置;所述转动轴131延伸一端对应固定连接于半圆块21中部设置,且所述转动轴131固定半圆块21一端为弹性结构;所述洒液腔123内边缘环向固设有限位环边124;所述限位环边124表面对应限位于半圆块21边缘设置;所述限位环边124上与半圆块21接触位置之间固设有凸块125;所述凸块125内设置有振动装置;转动轴带动
半圆块转动,半圆块抵压在凸块上,半圆块在转动过程中,凸块相应的带动半圆块振动,一方面能利于微生物渗出到半圆块表面与土壤接触,另一方面半圆块在振动过程中能利于土壤的分散与下漏,避免造成堵塞;
35.所述半圆块21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下料孔211,且所述下料孔211向半圆块21边缘一端渐进减小;若干所述下料孔211环向间距设置;所述洒液腔123边缘环向开设有若干缺口126;若干所述缺口126对应于半圆块21边缘设置;土壤通过所述下料孔211和缺口126洒落至翻炒腔14内;土壤经过半圆块表面时能充分的与渗出的微生物菌液接触,进而微生物能更均匀的布集到土壤中,进而提高修复的效果。
36.所述半圆块21内部开设有积液室212;所述积液室212通过转动轴131内的导管与菌液存放箱连通;所述半圆块21曲面上和下料孔211内壁开设有若干渗出孔22;土壤在下漏过程中,所述转动轴131带动半圆块21转动分散于土壤,且所述积液室212内菌液通过渗出孔22渗漏出接触于下漏的土壤;这样运动的土壤持续的与渗出的菌液相接触,微生物也更均匀的掺入到土壤中,利用微生物更全面的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37.所述翻炒腔14底部为下凸的半圆型;所述翻炒腔14内壁蜿蜒开设有滑轨141;所述滑轨141间距于翻炒腔14底部高低起伏设置;所述滑轨141内对应卡设于翻搅结构3;若干所述翻搅结构3适应滑轨141相互之间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翻搅结构3的搅动端相应的上下环绕翻搅于翻炒腔14内土壤;若干的翻搅结构沿滑轨循环运动,由于滑轨距离翻炒腔底部的高度不一,从而翻搅结构处于翻炒腔内的高度也不一样,翻搅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若干翻搅结构在上下起伏环向运动,进而能对翻炒腔内的土壤进行翻搅,从而能更好的将微生物搅匀分布到土壤中。
38.所述翻搅结构3包括安装块31;所述安装块31一侧固定于滑轨141内滑动装置上;所述安装块31底部固设有连接条32;所述连接条32远离安装块31一端固定有弧型条块33;所述安装块31通过连接条32带动弧型条块33沿滑轨141轨迹循环运动;所述弧型条块33适应于翻炒腔14底面设置,且若干所述弧型条块33环向起伏交替运动翻搅于土壤和菌液;滑动装置带动安装块沿滑轨轨迹循环运动,安装块通过连接条带动弧型条块循环转动,而弧型条块在转动过程中上下起伏运动,进而能对土壤进行翻搅;从而将微生物搅匀布集到土壤中。
39.所述弧型条块33远离连接条32一端渐进减小,且所述弧型条块33转动方向一侧为曲面型;所述弧型条块33内部开设有气腔331;所述气腔331对应于弧型条块33表面一侧壁为弹性结构,且所述气腔331弹性结构侧壁上固设有若干弹性凸起332;所述气腔331通过连接条32内气管与气泵连通;所述气腔331内间歇性增压引起若干所述弹性凸起332隆起;若干所述弧型条块33相应的翻搅于土壤,所述弹性凸起332相应的间歇性推搡于土壤。弧型条块在翻搅土壤时,气腔相应的带动若干弹性凸起间歇性隆起,从促使土壤之间送散开,暂时性留有空隙,以便于分洒结构将微生物填装到留出的空隙之间,通过二次添加微生物,加快转化的效率。
40.所述弧型条块33相对曲面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分洒结构4;所述分洒结构4包括摆动条41;所述摆动条41适应于弧型条块33轨迹设置;所述弧型条块33侧壁上摆动装置与摆动条41驱动连接;所述摆动条41内部开设有导液管411;所述导液管411通过连接孔与弧
型条块33上的菌液存放室连通;所述摆动条41远离弧型条块33一侧上固设有若干分割片42;若干所述分割片42沿摆动条41延伸轨迹间距设置;所述分割片42边缘位置为刃口;所述分割片42内部开设有渗液区间421;所述渗液区间421与导液管411连通;所述分割片4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液孔422;所述弧型条块33运动翻搅于土壤时,所述渗液区间421内菌液通过渗液孔422渗出掺入土壤中。弧型条块在翻搅土壤时,分割片相应的分割于土壤,同时渗液孔渗出菌液到分割片表面,那么土壤就能相应的与菌液接触,从二次将菌液添加到土壤中,并且在通过弧型条块的翻搅能有效的将微生物均匀的布集到土壤中,进而加快转化的速度,提高修复程度。
41.所述翻炒腔14底部为半圆底壳142;所述半圆底壳142对应可拆卸安装于翻炒腔14底部;所述弧型条块33对应适应于半圆底壳142内壁设置;所述半圆底壳142一端与翻炒腔14底部铰接设置;所述半圆底壳142另一端边缘固设有固定块143;所述翻炒腔14底部侧壁上对应固定块143固设有配合块144;所述固定块143对应于配合块144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固定块143和配合块144;所述翻炒腔14底部边缘环向固设有支撑环块145;所述支撑环块145底部环向间距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脚146。通过固定块和配合块的配合,能相应的将半圆底壳关闭或开启,开启半圆底壳时能倒出土壤,操作方便快捷。
42.第一步骤:经过碾碎后的土壤先通过进料口111添加到搅碎腔13内,经过碾碎杆132的相互配合作用将一侧成块的土壤搅动松散;然后土壤通过下漏口122通入到洒液腔123内;松散的土壤能方便的将微生物菌液添加到土壤中,微生物能更大范围的转化重金属,修复土壤,减小危害。
43.第二步骤:所述转动轴131带动半圆块21转动,并且所述积液室212相应的通过渗出孔22渗出菌液到半圆块21表面;当土壤通过半圆块21引导分散运动时,渗出的菌液相应的掺入混合于土壤中;将运动的土壤从半圆块表面通过,渗出到半圆块表面的菌液能与土壤相接触,从而微生物能均匀的布集到土壤中。
44.第三步骤:从洒液腔123漏下的土壤落到翻炒腔内;若干的所述弧型条块33相对环向起伏运动翻搅于土壤;并且在翻搅过程中,所述弧型条块33一侧摆动条41上的分割片42相应的分割于土壤,且分割片42上渗出的菌液相应的掺入土壤中;通过多次将微生物均匀的掺入到土壤中,进而能更好的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小危害。
4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原理的情况下,还能对以上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若干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同样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