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系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8581发布日期:2021-09-29 05:0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层系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油田采出液没有按照层系进行分层处理,分层回注,采出水在泄水点或联合站收集后,车拉或管输至污水处理站混合处理后通过注水泵房注入地层。不同层系的采出水水型不同,混输后容易产生沉淀堵塞管道并堵塞地层。
3.例如,长2和长6的油井产液经过脱水之后由拉水车统一拉至污水处理站,经卸水池混合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注水泵房注到各单井;这种方法能够实现产出水的集中处理,集中回注,但不同层系的产水出混合后容易产生沉淀,不仅堵塞了管道进而能够堵塞地层,混合水也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根据不同层系实施的分层处理、分层回注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6.一种分层系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处理系统及第二处理系统;第一处理系统与第一层系产出水连接,第二处理系统与第二层系产出水连接;所述第一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卸水池、气浮装置、第一缓冲罐、第一过滤装置及第一净化罐;第二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卸水池、沉降装置、第二缓冲罐、第二过滤装置及第二净化罐;还包括第一注水系统及第二注水系统;第一注水系统一端连接第一净化罐,另一端连接该层系各单井;第二注水系统一端连接第二净化罐,另一端连接该层系各单井。
7.还包括用于收集气浮装置及第一过滤装置底部污泥的第一回注系统;用于收集沉降装置及第二过滤装置底部污泥的第二回注系统。
8.所述气浮装置、第一过滤装置、沉降装置及第二过滤装置底部均设有排泥管道。
9.所述第一回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收水池及第一回收水泵;第一回收水池还分别连接气浮装置以及第一过滤装置底部的排泥管道,第一回收水泵连接第一卸水池;所述第二回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回收水池及第二回收水泵;第二回收水池还分别连接沉降装置以及第二过滤装置底部的排泥管道,第二回收水泵连接第二卸水池。
10.还包括污泥回收系统,所述污泥回收系统分别与第一回收水池连接及第二回收水池连接。
11.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双滤料过滤器,第二过滤装置为依次连接的双滤料过滤器及纤维球过滤器。
12.所述沉降装置为依次连接的沉降罐以及混凝沉降罐。
13.所述第一缓冲罐与第一过滤装置之间、第二缓冲罐与第二过滤装置之间、第一回
收水池与污泥回收系统之间、第二回收水池与污泥回收系统之间均设有提升泵。
14.所述第一注水系统及第二注水系统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注水泵及注水泵房,注水泵连接第一净化罐或者第二净化罐,注水泵房连接该层系各单井。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在污水处理站针对不同层系的油田采出水分开进行处理,不同层系的油田采出水分别进入两个不同层系的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之后再通过实现不同层系注水井分层注入;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减缓管道和地层的堵塞,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层系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

第一卸水池,2

气浮装置,3

第一缓冲罐,4

第一双滤料过滤器,5

第一净化罐,6

第二卸水池,7

沉降罐,8

混凝沉降罐,9

第二缓冲罐,10

第二双滤料过滤器,11

纤维球过滤器,12

第二净化罐,13

注水泵,14

注水泵房,15

第一回收水池,16

第二回收水池,17

第一回收水泵,18

第二回收水泵,19

污泥回收系统,20

提升泵。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1
20.以长2和长6油层为例。
21.一种分层系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处理系统及第二处理系统;第一处理系统与长2产出水连接,第二处理系统与长6产出水连接;所述第一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卸水池1、气浮装置2、第一缓冲罐3、第一过滤装置及第一净化罐5;第二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卸水池6、沉降装置、第二缓冲罐9、第二过滤装置及第二净化罐12;还包括第一注水系统及第二注水系统;第一注水系统一端连接第一净化罐5,另一端连接该层系各单井;第二注水系统一端连接第二净化罐12,另一端连接该层系各单井。
22.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长2产出水首先进入第一卸水池1,将长2产出水全部排到第一泄水池后依次进入气浮装置2、第一缓冲罐3、第一过滤装置及第一净化罐5,最后经第一注水系统注入长2各单井中;长6产出水首先进入第二卸水池6,将长6产出水全部排到第二泄水池后依次进入沉降装置、第二缓冲罐9、第二过滤装置及第二净化罐12,最后经第二注水系统注入长6各单井中。
23.实施例2
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收集气浮装置2及第一过滤装置底部污泥的第一回注系统;用于收集沉降装置及第二过滤装置底部污泥的第二回注系统。所述气浮装置2、第一过滤装置、沉降装置及第二过滤装置底部均设有排泥管道。所述第一回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收水池15及第一回收水泵17;第一回收水池15还分别连接气浮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底部的排泥管道,第一回收水泵17连接第一卸水池1;所述第二回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回收水池16及第二回收水泵18;第二回收水池16还分别连接沉降装置以及第二过滤装置底部的排泥管道,第二回收水泵18连接第二卸水池6。
25.气浮装置2、第一过滤装置及第二过滤装置底部定期通过排泥泵排泥。沉降装置底部安装多根开孔的管道,每根引至沉降装置外部,待沉降装置底部集泥后,利用沉降装置自
身液位差将污泥排出。
26.实施例3
27.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污泥回收系统19,所述污泥回收系统19分别与第一回收水池15连接及第二回收水池16连接。在第一回收水池15或第二回收水池16脱水后的污水分别回到对应卸水池重新进行污水的二次利用;脱水后的污泥通过提升泵20到污泥回收系统19进行统一处理。
28.实施例4
29.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为第一双滤料过滤器4,第二过滤装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二双滤料过滤器10及纤维球过滤器11。所述沉降装置为依次连接的沉降罐7以及混凝沉降罐8。所述第一缓冲罐3与第一过滤装置之间、第二缓冲罐9与第二过滤装置之间、第一回收水池15与污泥回收系统19之间、第二回收水池16与污泥回收系统19之间均设有提升泵20。所述第一注水系统及第二注水系统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注水泵13及注水泵房14,注水泵13连接第一净化罐5或者第二净化罐12,注水泵房14连接该层系各单井。
30.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长2产出水首先进入第一卸水池1,将长2产出水全部排到第一泄水池后依次进入气浮装置2、第一缓冲罐3,再经过提升泵20进入第一双滤料过滤器4及第一净化罐5,最后经注水泵13及注水泵房14注入长2各单井中;长6产出水首先进入第二卸水池6,将长6产出水全部排到第二泄水池后依次进入沉降罐7、混凝沉降罐8、第二缓冲罐9,再经过提升泵20进入第一双滤料过滤器4,再依次通过纤维球过滤器11及第二净化罐12,最后经注水泵13及注水泵房14注入长6各单井中。
31.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药使得处理效果能够达到注水水质的要求,过滤前加药可以明显改善水质。即在第一卸水池1及第二卸水池6中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在气浮装置2前的入口处加入浮选剂,在第一净化罐5及第二净化罐12中加入杀菌剂。
32.在整个水处理过程中,均安装阀门作为监测水质的取样口,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检测某个阶段水处理效果时,打开阀门提取水样对水质进行检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