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旱地芦苇处理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8723发布日期:2021-12-04 11:3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旱地芦苇处理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旱地芦苇处理污水装置。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厂在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大大地缓解了我国水污染的危机。水作为人类生存的源泉和不可或缺的资源,之前普遍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的,从而造成了水资源极度短缺,水质也日渐变差,因此带来了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3.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一直沿袭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处理技术与路线,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也逐渐地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就现阶段我国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同期国外技术水平相比,仍处于一个较慢的发展速度阶段,一直存在能源消耗高、维修率高、处理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因此部分污水仅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即排放,导致多处湖泊及港池等封闭性水域由于氮、磷等化合物的过多流入而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质也逐级恶化。水质的富营养化会促进水中浮游性生物包括藻类、浮萍类等繁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开始进行疯狂的生长繁殖,这些植物不断地繁殖生长会导致水中的含氧量持续下降,其他生物无法继续生存,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失衡,出现恶性循环。如上所述的水质污染多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等污水的未经处理而随意排放产生的。
4.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人工湿地来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但是现有的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体积通常建立在梯面和水池中,其体积庞大,占地广;且在冬天时,植物会进行冬眠,阻碍了污水的处理,同时无法解决污水散发的恶臭。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旱地芦苇处理污水装置。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利用旱地芦苇处理污水装置,包括用于与污水源连接的多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有芦苇层、土壤微生物层和过滤层。
8.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投资少、能耗小、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在恢复生态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其包括用于与污水源连接的多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每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有芦苇层、土壤微生物层和过滤层;本实用新型
构建多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槽,减小了占地面积,槽中具有过滤层,过滤层上为土壤微生物层,土壤微生物层中种植抗旱抗寒植物如芦苇,芦苇的根系经过生长可插入支撑槽中的污水中,对污水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和处理,土壤微生物可以对污水中的杂质污染物进行处理,解决污水散发臭味的问题,冬天时,处理槽内温度可维持在10

12℃,确保芦苇根部在冬季时也可以正常生长,有效保证了冬天污水处理的效果。
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预处理池、沉淀脱氮槽、沉淀厌氧槽、接触氧化槽、间歇氧化槽、接触过滤槽和放流槽,所述预处理池用于与污水源连接。
10.采用该优选的方案,污水源中的污水进入预处理池中进行沉淀处理,将预处理池内靠近池面的污水抽入沉淀厌氧槽中进行脱氮处理,处理完成后污水进行沉淀厌氧槽好进行厌氧反应和反硝化反应,随后进入接触氧化槽中进行硝化反应,然后进行间歇氧化槽中进行好氧反应,经间歇氧化槽处理后进入接触过滤槽内进行污水沉积,沉积后的污水经放流槽排出。
11.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脱氮槽、沉淀厌氧槽、接触氧化槽、间歇氧化槽、接触过滤槽和放流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循环泵,每一循环泵均通过污泥移送管与预处理池固接,每一所述污泥移送管上设置有阀门。
12.采用该优选的方案,使用循环泵将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水和污泥抽取到预处理池中进行循环处理,提高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效率,同时预处理池中收集所有的污泥,便于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统一处理。
13.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池与所述沉淀脱氮槽之间设置有蓄水池,所述预处理池内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通过第一引流管与蓄水池的一侧连通,蓄水池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引流管与沉淀脱氮槽连通。
14.采用该优选的方案,使用提升泵将预处理池内上表面的污水提升到蓄水池中,蓄水池中水位达到出水口高度时,蓄水池中的污水流入沉淀脱氮槽中进行处理。
15.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火山岩层和陶粒填料层。
16.采用该优选的方案,火山岩的外表面具凹凸不平,增大了过滤材料与污水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同时火山岩作为微生物的最佳生存场所,其可提高过滤材料附着的微生物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陶粒填料层设置在火山岩的下方,与植物的根系密切接触,有利于更好的固定根系微生物,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更好的对污水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槽中的基质粒径由上而下依次增大,有利于微生物在旱地芦苇床中的较小粒径层之间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形成加快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
17.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往复交错的隔板,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两侧,相邻的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之间设置有第三引流管,所述第三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上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口,第三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下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进水口。
18.采用该优选的方案,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中设置往复交错的土埂,引导污水依次流过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每一处地方,避免污水每一经
过上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处理而直接流入下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情况,同时延长污水在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停留的时间,提高污水的处理时间,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19.进一步的,还包括空气注入装置,所述空气注入装置通过通气管与每一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连通。
20.采用该优选的方案,使用空气注入装置对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空气输送,使得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投资少、能耗小、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在恢复生态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其包括用于与污水源连接的多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每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有芦苇层、土壤微生物层和过滤层;本实用新型构建多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槽,减小了占地面积,槽中具有过滤层,过滤层上为土壤微生物层,土壤微生物层中种植抗旱抗寒植物如芦苇,芦苇的根系经过生长可插入支撑槽中的污水中,对污水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和处理,土壤微生物可以对污水中的杂质污染物进行处理,解决污水散发臭味的问题,冬天时,处理槽内温度可维持在10

12℃,确保芦苇根部在冬季时也可以正常生长,有效保证了冬天污水处理的效果。
23.2、本实用新型污水源中的污水进入预处理池中进行沉淀处理,将预处理池内靠近池面的污水抽入沉淀厌氧槽中进行脱氮处理,处理完成后污水进行沉淀厌氧槽好进行厌氧反应和反硝化反应,随后进入接触氧化槽中进行硝化反应,然后进行间歇氧化槽中进行好氧反应,经间歇氧化槽处理后进入接触过滤槽内进行污水沉积,沉积后的污水经放流槽排出。
24.3、本实用新型使用循环泵将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水和污泥抽取到预处理池中进行循环处理,提高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效率,同时预处理池中收集所有的污泥,便于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统一处理;使用提升泵将预处理池内上表面的污水提升到蓄水池中,蓄水池中水位达到出水口高度时,蓄水池中的污水流入沉淀脱氮槽中进行处理。
25.4、本实用新型的火山岩的外表面具凹凸不平,增大了过滤材料与污水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同时火山岩作为微生物的最佳生存场所,其可提高过滤材料附着的微生物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陶粒填料层设置在火山岩的下方,与植物的根系密切接触,有利于更好的固定根系微生物,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更好的对污水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槽中的基质粒径由上而下依次增大,有利于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较小粒径层之间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形成加快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
26.5、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中设置往复交错的土埂,引导污水依次流过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每一处地方,避免污水每一经过上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处理而直接流入下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情况,同时延长污水在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停留的时间,提高污水的处理时间,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使用空气注入装置对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空
气输送,使得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

芦苇层;2

土壤微生物层;3

预处理层;4

沉淀脱氮槽;5

沉淀厌氧槽;6

接触氧化槽;7

间歇氧化槽;8

接触过滤槽;9

放流槽;10

循环泵;11

蓄水池;12

提升泵;13

过滤层;14

隔板;15

空气注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2.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33.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34.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35.实施例一:
36.一种利用旱地芦苇处理污水装置,包括用于与污水源连接的多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每一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有芦苇层1、土壤微生物层2和过滤层13。
37.多个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预处理池3、沉淀脱氮槽4、沉淀厌氧槽5、接触氧化槽6、间歇氧化槽7、接触过滤槽8和放流槽9,所述预处理池3用于与污水源连接。
38.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预处理池3、沉淀脱氮槽4、沉淀厌氧槽5、接触氧化槽6、间歇氧化槽7、接触过滤槽8和放流槽9,预处理池的一侧接入污水源,池内部设置上下交错的挡板,污水中包含大量的颗粒杂质和异物,在预处理池3中进行静止沉淀,预处理池3的另一侧设置提升泵12抽取池上部的污水,污水进入沉淀脱氮槽4中进行脱氮,处理完成后污水进行沉淀厌氧槽5好进行厌氧反应和反硝化反应,随后进入接触氧化
槽6中进行硝化反应,然后进行间歇氧化槽7中进行好氧反应,经间歇氧化槽7处理后进入接触过滤槽内进行污水沉积,沉积后的污水经放流槽排出;沉淀脱氮槽4上布置汉生芦苇或者其他抗寒植物,便于冬天植物也能进行污水处理,随着芦苇的生长,芦苇的根系穿过土壤微生物层2、过滤层13汲取污水中的氮磷,达到除污的目的;过滤层13的底部通过格栅或者支撑架进行支撑。土壤微生物层2中具有与日常土壤表层下深度下1

2米处可生存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杂质、氮磷进行吸收,防止污水在各槽中发出恶臭。
39.沉淀脱氮槽4是用于对流入的待处理污水进行沉积,去除部分氮磷等化合物,实现待处理污水固液分离最大化。待处理污水经沉淀脱氮槽4处理达到水位流出口高度时流入沉淀厌氧槽5内。待处理污水中常规含有的有机态氮在待处理污水流入装置过程中及在本装置各构件之间传送的过程中,将有机态氮转化为氨态氮,之后形成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待处理污水进入沉淀厌氧槽5后,土壤微生物层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过滤材料附着的微生物吸收部分氮形态化合物,剩余部分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在厌氧槽的厌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形成氨态氮和有机态氮。同时待处理污水在动植物和微生物、过滤材料附着的微生物吸收部分氮形态化合物,未完全形成有机态氮的部分在沉淀厌氧槽5内经反硝化作用形成氮气,释放到土壤微生物层中吸收用于植物的生长,其余部分形成氮气进行排放。接触氧化槽6和间歇氧化槽7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方便进行曝气处理,提高同时设置接触氧化槽和间歇氧化槽,提高污水的曝气效率,使硝化反应加强,经间歇氧化槽7进入接触过滤槽8进行污水沉积,最后部分净化处理水经放流槽9排放。
40.本实用新型中土壤微生物层2、过滤层13内所包含的可用于吸附氮磷等化合物和各种污水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均为一次性投放即可。由于本装置内土壤微生物层2和过滤层13均属于该类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因此此类微生物投放之后即会通过自身的繁殖功能,来实现微生物量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41.以下实施例都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优选得到的。
42.实施例二:
43.所述沉淀脱氮槽4、沉淀厌氧槽5、接触氧化槽6、间歇氧化槽7、接触过滤槽8和放流槽9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循环泵10,每一循环泵10均通过污泥移送管与预处理池3固接,每一所述污泥移送管上设置有阀门。
44.所述预处理池3与所述沉淀脱氮槽4之间设置有蓄水池11,所述预处理池3设置有提升泵12,所述提升泵12通过第一引流管与蓄水池11的一侧连通,蓄水池1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引流管与沉淀脱氮槽4连通。
4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增加了相应的泵体,来提高本实用新型处理污水的效果,循环泵10设置在沉淀脱氮槽4、沉淀厌氧槽5、接触氧化槽6、间歇氧化槽7、接触过滤槽8和放流槽9的底部都设置一个循环泵10,打开污泥移送管上的阀门,循环泵10可以抽取底部的污水和污泥到预处理池3中再次循环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便于集中处理污泥,预处理池3中会积累大量的污泥,每隔一段时间需要集中处理。每个槽中都具有一个循环泵10,循环泵10使用时会散发热量,在冬天时可以保证污水的温度在零上十度以上,防止污水结冰;
46.预处理池3中的污水在进入沉淀脱氮槽4之间,需要先流入蓄水池11中,通过提升泵12提取预处理池3上部的污水,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污水的含泥量或含杂量,提升泵12工
作时的热量也可以避免冬天时,污水在预处理池3中结冰。
47.实施例三:
48.所述过滤层13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火山岩层和陶粒填料层。
49.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过滤层13,过滤层13的上表面是通过火山岩堆积而成的,火山岩外表面具凹凸不平,增大了过滤材料与污水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同时火山岩作为微生物的最佳生存场所,其可提高过滤材料附着的微生物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火山岩的下层为陶粒填料层,陶粒填料层设置在火山岩的下方,与植物的根系密切接触,有利于更好的固定根系微生物,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更好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50.实施例四:
51.每一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往复交错的隔板14,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两侧,相邻的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之间设置有第三引流管,所述第三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上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口,第三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下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的进水口。
52.如图2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在每一个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内设置往复交错的隔板14,污水从进水口流到出水口的过程中,隔板14会引导污水流经槽内的每一个地方,大大延长污水在每个槽中的处理时间,保证污水能够在每一个槽中得到充分处理后,才进入下一个槽中。
53.实施例五:
54.还包括空气注入装置15,所述空气注入装置15通过通气管与每一所述旱地芦苇床土壤微生物处理系统连通。
55.在上述实施例五中,供设置六组空气注入装置15,单个的空气注入装置15将空气注入各自的对应槽中,提高待处理污水中的含氧量,实现有机氮向硝态氮的转换。
5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