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3951发布日期:2021-10-16 09:3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各大污水厂的提标改造中,因水量水质提升,占地面积受限,大部分工艺单体通过填料的投加使用来改造生化系统的负荷率,使系统得到改善,稳定运行。
3.大污水处理厂在很多既有案例中,生化前阶段因运行维护不到位,预处理效果很多不是太好,导致毛发类以及较多悬浮物进入生化池。在生化池中,因充填了不同比例的流化态填料,出水均需设置拦截筛网系统。进入生化系统的毛发类等缠绕物以及较多的悬浮物,会在出水的时候,对筛网系统造成堵塞,影响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
4.而现今技术发展趋势下,末端深度处理多采用高密沉淀、滤池等工艺,但是对于系统的总磷去除,却因为磷的形态和絮体本身太小,即使做了污泥回流,沉淀的效果也和理论的差异较大,对于总磷的去除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解决了现有处理装置不能有效分离污水杂质的问题,本装置应用在工艺前段时,可有效分离污水中的毛发类以及较多悬浮物,或者本装置用在工艺后段时,可通过本装置改变废水中磷存在的形态,同时加上特有药剂的添加,也可让系统完成极限除磷。
6.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提供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用于将箱体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8.第一区域的底部设有进水挡板,进水挡板左右两侧分别为进水区域和沉降区域,进水区域内设有进水系统和溶气释放器,溶气释放器通过管道与气液混合装置连接;
9.沉降区域内的分隔板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污泥通道,且沉降区域内设有沉降装置;
10.沉降区域上方的分隔板上设有气浮围板,气浮围板、箱体内壁和分隔板围成气浮槽,且气浮槽远离进水区域,气浮槽内设有浮渣排出管,箱体顶部设有气浮刮机;
11.第二区域包括位于沉降区域下方的排泥区域和位于排泥区域上方的收水区域,排泥区域底部设有若干排泥管,排泥区域内的分隔板上设有翻水挡板,且翻水挡板远离进水区域;
12.收水区域顶部设有出水槽体,出水槽体一侧滑动连接有水位调节堰板,出水槽体内设有排水管。
13.优选地,分隔板包括水平段,水平段的一端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水平段的另一端连接有倾斜段,倾斜段远离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有竖直段。
14.优选地,进水挡板、翻水挡板和沉降装置位于水平段上;
15.优选地,进水挡板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α,翻水挡板与倾斜段之间的夹角为β。
16.优选地,α为65
°
,β为125
°

17.优选地,沉降装置包括多块沿水平段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沉降隔板,沉降隔板与水平段之间的夹角为γ。
18.优选地,任意相邻两块沉降隔板之间的间距为100mm

200mm。
19.优选地,水平段与倾斜段连接的一端与翻水挡板连接。
20.优选地,排泥区域底部开设有多个上宽下窄的排污槽,任意相邻两个排污槽之间的间隔体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每个排污槽内设有一根排泥管。
21.优选地,第二区域的截面呈l形,l形的水平端为排泥区域,l形的竖直端为收水区域。
22.优选地,沉淀装置还包括截面呈l形的出水围板,出水围板、分隔板和箱体内壁围成出水槽体,水位调节堰板滑动连接在出水围板的竖直端上。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1、本方案利用气浮和沉降的结合,从进水系统中流出的污水和经过气液混合装置处理后的回流水在进水区域混合均匀混合后,逐渐上升后进入沉降区域上方,通过溶气释放器产生的微纳米气泡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漂浮毛发纤维黏附到一起,进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并通过气浮刮机将水面上漂浮的浮渣和泡沫等杂质刮进气浮槽,将污水中密度较小的部分分离,实现浮液分离;
25.2、浮液分离后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沉淀装置,并通过污泥通道进入排泥区域,污水中的污泥等密度较大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排泥区域底部,以此实现固液分离,分离后污水随着水位的上升逐渐进入收水区域,最终进入水槽体内,进而得到分离彻底的污水;
26.3、采用本装置,使得污水中可能堵塞筛网的毛发等缠绕物得到去除,沉淀装置的设置,使得容重大于水的部分的沉淀效果得到增加;将本装置放在末端处置工艺的时候,可通过工艺本身对磷的形态做出调整后,同时将废水中的微小絮体通过微纳米气泡带出水体表面,加上特有药剂的添加,也可让系统完成极限除磷;而该装置不仅可以用作预处理,更可以用于深度处理。
附图说明
27.图1为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28.图2为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的俯视图。
29.图3为图2中b

b方向的剖面图。
30.图4为图1中c

c方向的剖面图。
31.其中,1、箱体;2、分隔板;201、水平段;202、倾斜段;203、竖直段;3、进水挡板;4、进水系统;5、溶气释放器;6、气浮围板;7、气浮槽;8、气浮刮机;9、排泥区域;10、收水区域;11、翻水挡板;12、出水槽体;13、水位调节堰板;14、沉降隔板;15、排污槽;16、出水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33.如图1~图3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高效气浮沉淀装置,其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用于将箱体1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34.第一区域的底部设有进水挡板3,进水挡板3左右两侧分别为进水区域和沉降区域,进水区域内设有进水系统4和溶气释放器5,溶气释放器5通过管道与气液混合装置连接;
35.沉降区域内的分隔板2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污泥通道,且沉降区域内设有沉降装置;
36.沉降区域上方的分隔板2上设有气浮围板6,气浮围板6、箱体内壁和分隔板2围成气浮槽7,且气浮槽7远离进水区域,气浮槽7内设有浮渣排出管,箱体1顶部设有气浮刮机8;
37.第二区域包括位于沉降区域下方的排泥区域9和位于排泥区域9上方的收水区域10,排泥区域9底部设有若干排泥管,排泥区域9内的分隔板2上设有翻水挡板11,且翻水挡板11远离进水区域;
38.收水区域10顶部设有出水槽体12,出水槽体12一侧滑动连接有水位调节堰板13,出水槽体12内设有排水管。
39.具体地,第二区域的截面呈l形,l形的水平端为排泥区域9,l形的竖直端为收水区域10;如图3所示,沉淀装置还包括截面呈l形的出水围板16,出水围板16、分隔板2和箱体1内壁围成出水槽体12,水位调节堰板13滑动连接在出水围板16的竖直端上。水位调节13可调节收水槽体12中水位高度,便于调试操作。
40.本装置的工作原理:
41.1、进水系统4将污水通入进水区域,气液混合装置流出的回流水经溶气释放器5通入进水区域,在进水区域内,污水和回流水混合并与微纳米气泡混合;
42.2、混合后的污水随着水位的上升越过进水挡板3后进入沉降区域,混合后的污水中的毛发和悬浮颗粒等杂质在微纳米气泡的作用下逐渐上升至第一区域顶部,实现浮渣与液体的分离;并通过气浮刮机8将漂浮的浮渣和气泡等杂质刮入气浮槽7,随后通过气浮槽7中的管道将浮渣等杂质排除;
43.3、分离浮渣等杂质后的污水穿过污泥通道进入排泥区域9,密度较大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排泥区域9底部,随后通过排泥管排出,实现固液分离;
44.4、固液分离后的水逐渐积累随后进入收水区域10,随后进入出水槽体12,并通过出水槽体12内的排水管排出。
45.如图1所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分隔板2包括水平段201,水平段201的一端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水平段201的另一端连接有倾斜段202,倾斜段202远离水平段201的一端连接有竖直段203。
46.其中,排泥口设在水平段201上,倾斜段202与水平段201之间具有夹角,倾斜段202的目的是使污水中的固体物能够快速进入排泥区域9。
47.进水挡板3、翻水挡板11和沉降装置位于水平段201上;进水挡板3与水平段201之间的夹角为α,翻水挡板11与倾斜段202之间的夹角为β;α为65
°
,β为125
°

48.如图1所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沉降装置包括多块沿水平段201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沉降隔板14,沉降隔板14与水平段201之间的夹角为γ;任意相邻两块沉降隔板14之间的间距为100mm

200mm。
49.沉降隔板14的设置,便于将污水中的固体物快速输送至排泥区域9,避免在沉降区域内悬浮;实施时,沉降隔板14与翻水挡板11相互平行,即夹角γ和夹角α角度相等。
50.如图1所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水平段201与倾斜段202连接的一端与翻水挡板11连接,翻水挡板11的目的是避免污水中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进入随水流进入收水区域,将分离后的污水与污物分离开来,提升分离效果。
51.如图1和图4所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排泥区域9底部开设有多个上宽下窄的排污槽15,任意相邻两个排污槽15之间的间隔体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每个排污槽15内设有一根排泥管。多个排污槽15的设置,可使分离出来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排污槽15的底部,与此同时,任意相邻两个排污槽15之间的间隔体将污泥分割开,确保污泥可从排泥管中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