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除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6590发布日期:2021-11-25 09:5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氮除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氮除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脱氮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2.脱氮除磷是以高效率同步脱氮、除磷为目的而开发的一项技术,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随着对水质处理程度要求的加强,以及工艺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使单纯的脱氮技术或单纯的除磷技术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3.目前大部分脱氮除磷的装置多是将回流污泥直接回流到工艺前端的厌氧池,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因此会在第一级厌氧池中引起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与除磷菌争夺废水中的有机物而影响除磷效果,所以将废水回流到缺氧段而不是厌氧段,从缺氧段出来的泥水混合液硝酸盐含量很低,再回流到厌氧池后为污泥的释磷反应提供了最佳的条件,并且目前的装置对于这些废水的收集较为麻烦,并且大部分的装置多为大型反应池组成的装置,场地固定,所以需要一种降低反硝化细菌数量、便于收集和可移动的脱氮除磷装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氮除磷装置,具备降低反硝化细菌数量、便于收集和可移动的优点,以解决一般装置反硝化细菌多、收集麻烦和场地固定的问题。
5.为实现该装置降低反硝化细菌数量、便于收集和可移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氮除磷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口,所述进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抽泵,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抽泵固定设置有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缺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抽泵,所述第二缺氧池通过第二抽泵固定设置有好氧池,所述好氧池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口,所述沉淀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液口;
6.所述机体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活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设置万向轮,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摩擦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体的正面固定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和沉淀箱均位于同一水平面。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抽泵和第二抽泵均固定设置在机体的外壁,所述第一抽泵和第二抽泵均通过回流管来带动混合液回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个反应池均通过排水器进行驱动,所述沉淀箱排除的污泥会继续通过进口进入厌氧池。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槽和滑板为啮合连接,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板的底部共固定设置有两个万向轮,所述滑板以排液口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缸位于机体底部的中心处,所述摩擦板的底部为不规则长方形直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氮除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脱氮除磷装置,通过设置可视窗便于人们观察沉淀箱内部状况,沉淀箱顶部的支撑板能够承载厌氧池和第一缺氧池,保障装置内部结构的正常使用,而且沉淀箱排除的污泥是回流到缺氧段而不是厌氧段,从缺氧段出来的泥水混合液硝酸盐含量很低,再回流到厌氧池后为污泥的释磷反应提供了最佳的条件,降低反硝化作用的产生,提升装置效率。
14.2、该脱氮除磷装置,通过设置啮合连接的滑槽和滑板能够带动万向轮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确保排液口能够直达收集池,便于收集以及循环利用,而位于机体底部中心处的气缸能够有效负载机体的重量,并且在需要将装置进行位移时不会妨碍万向轮的使用,使得装置能够长时间平稳的放置,增强装置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剖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18.图中:1、机体;2、进口;3、厌氧池;4、第一抽泵;5、第一缺氧池;6、第二缺氧池;7、第二抽泵;8、好氧池;9、沉淀箱;10、出口;11、排液口;12、滑槽;13、滑板;14、万向轮;15、气缸;16、摩擦板;17、可视窗;18、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氮除磷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口2,所述进口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厌氧池3,所述厌氧池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抽泵4,所述厌氧池3通过第一抽泵4固定设置有第一缺氧池5,所述第一缺氧池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缺氧池6,所述第二缺氧池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抽泵7,所述第二缺氧池6通过第二抽泵7固定设置有好氧池8,所述好氧池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沉淀箱9,所述沉淀箱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口10,所述沉淀箱9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液口11;
21.所述机体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壁活动设置有滑板13,所述滑板13的底部固定设置万向轮14,所述机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摩擦板16。
22.具体的,所述机体1的正面固定设置有可视窗17,所述可视窗17和沉淀箱9均位于同一水平面。
23.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可视窗17和沉淀箱9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得人们通过可视窗17便于人们观察沉淀箱9内部状况,方便人们操作脱氮除磷装置,而且沉淀箱9顶部的支撑板
能够承载厌氧池3和第一缺氧池5,保障装置内部结构的正常使用,确保脱氮除磷的效率。
24.具体的,所述第一抽泵4和第二抽泵7均固定设置在机体1的外壁,所述第一抽泵4和第二抽泵7均通过回流管18来带动混合液回流。
25.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抽泵4和第二抽泵7设置在机体1外壁便于人们操作,从而对各个反应池中的混合液进行回流,从而增强脱氮除磷的效果,并且回流管18的设置可以避免抽泵结构被污水污泥所堵塞,维护装置的正常运转。
26.具体的,所述各个反应池均通过排水器进行驱动,所述沉淀箱9排除的污泥会继续通过进口2进入厌氧池3。
27.本实施方案中,利用排水器可以使得各个反应池内部的水分都能进行流动,降低污水净化效果的概率,而且沉淀箱9排除的污泥是回流到缺氧段而不是厌氧段,从缺氧段出来的泥水混合液硝酸盐含量很低,再回流到厌氧池后为污泥的释磷反应提供了最佳的条件,降低反硝化作用的产生,提升装置效率。
28.具体的,所述滑槽12和滑板13为啮合连接,所述万向轮1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滑板13的底部共固定设置有两个万向轮14,所述滑板13以排液口11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29.本实施方案中,啮合连接的滑槽12和滑板13能够带动万向轮14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从而在对沉淀箱9内部的污泥排放时,能够将万向轮14进行移位,确保排液口11能够直达收集池,便于收集以及循环利用。
30.具体的,所述气缸15位于机体1底部的中心处,所述摩擦板16的底部为不规则长方形直板。
31.本实施方案中,位于机体1底部中心处的气缸15能够有效负载机体1的重量,并且在需要将装置进行位移时不会妨碍万向轮14的使用,而摩擦板16底部的不规则长方形直板能够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装置能够长时间平稳的放置,增强装置的固定效果。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首先将需要脱氮除磷的污水污泥从机体1一侧的进口2进入到厌氧池3内部,使得厌氧池3内部的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等易降解的有机物,然后污水污泥通过排水器进入第一缺氧池5,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利用第一抽泵4进行循环反应,反应完成的污水污泥则会再次通过排水器进入第二缺氧池6进行反应,然后流动到好氧池8中利用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去除,并通过第二抽泵7进行循环工作,增强脱氮除磷的效果,最后将反应后的污水污泥流入沉淀箱9内部,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对污水污泥进行沉淀,使得沉淀箱9底部的污水污泥从排液口11流出,此时,可通过万向轮14将装置移动到收集池中,然后利用滑槽12和滑板13的啮合连接对万向轮14进行移动,将排液口11对准收集池,然后将这些污水污泥回流到缺氧段,从缺氧段出来的泥水混合液硝酸盐含量很低,再回流到厌氧池后为污泥的释磷反应提供了最佳的条件,而沉淀箱9上半位置的水分会从出口10出去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装置底部的气缸15会一直支撑摩擦板16与地面接触,增大装置的固定能力,使得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33.综上所述,该脱氮除磷装置,通过设置啮合连接的滑槽12和滑板13能够带动万向轮14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确保排液口11能够直达收集池,便于收集以及循环利用,而位于机体1底部中心处的气缸15能够有效负载机体1的重量,并且在需要将装置进行位移时不会妨碍万向轮14的使用,使得装置能够长时间平稳的放置,增强装置的固定效果。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