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雷尾舵原理的管道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2730发布日期:2021-11-15 23:3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基于鱼雷尾舵原理的管道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鱼雷尾舵原理的管道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输油管道或是其他输送液体的管道中,管道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在管道内壁形成大量结垢,这些结垢一方面会出现堵塞等现象从而影响液体输送的效率,另一方面可能出现污染所输送液体的情况,因此在管道使用一段时候后,需要对管道的内壁进行清洁,而目前管道内壁的清洁方法复杂,清洗过程中容易清洁不干净,且容易造成清洗器卡塞等情况,因此需要一种管道清洗装置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鱼雷尾舵原理的管道清洗装置,解决目前管道内壁的清洁中,清洁效率低且清洁不干净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基于鱼雷尾舵原理的管道清洗装置,包括除垢器和设置于除垢器后侧的追踪器,所述除垢器包括垫片和设置于垫片后侧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设置为两个以上,且从内至外交错叠加设置,所述锥形部包括多条韧性叶片,相邻两个韧性叶片之间留设有缺口,相邻两个锥形部的缺口相互错位,且相邻两个锥形部之间留有间隙;
6.所述韧性叶片包括弧形部、倾斜部和直部,所述弧形部的一端与垫片相连,弧形部的另一端与倾斜部的一端相连,倾斜部的另一端与直部相连,所述直部沿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除垢器设置为两个以上,且相邻两个除垢器中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锥形部的缺口相互错位。
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追踪器通过连接链与最末端的除垢器的后侧相连。
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垫片的后侧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追踪器的前侧设有卡环,所述连接链包括第一连接扣、第一转动扣、第二转动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使第一转动扣和卡环相互扣接,所述第二连接扣使第二转动扣和第一连接环相互扣接,所述第一转动扣和第二转动扣转动相连。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扣呈“u”字形,且第一连接扣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扣上的开口通过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到两个第一螺纹孔进行封闭。
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接扣呈“u”字形,且第二连接扣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连接扣上的开口通过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到两个第二螺纹孔进行封闭。
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转动扣的前侧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前端
设有限位头,所述第二转动扣的后侧设有连接孔,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连接孔内,所述限位头位于第二转动扣的内侧,且限位头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孔径。
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垫片的前侧设有第二连接环,相邻两个除垢器的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通过卡扣相互扣合。
1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直部与倾斜部之间的夹角为140

160
°
,倾斜部与弧形部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
°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流体力学中的鱼雷尾舵原理,将除垢器设置为锥形且锥形部上设置有多条韧性叶片,韧性叶片之间存在缺口,同时相邻两个锥形部错位设置,在将除垢器放入管道中后,在压力水流的推动下除垢器将快速向前移动,由于管道内积垢的阻挡,韧性叶片与管道内壁之间缝隙内的水流陡然加速,同时出现急速旋转的涡流,进而形成一个连续移动的低压区,在该低压区内,流水始终呈汽化状态,由此产生的细微气泡又迅速被压缩直至崩裂,此时瞬时激射出强力的微射流,无数的微射流汇聚后便可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从而起到出去污垢的效果,通过本装置配合高速水流,可以使管道内壁的清洁十分方便快捷,而后侧的追踪器可以保证在发生卡阻时能很快的确定除垢器的位置,进而迅速将卡阻问题解决,本装置具有清洗速度快,清洗距离长,清洗范围广同时通过本装置进行清洗为物理清洗,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十分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除垢器的侧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追踪器和连接链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标:1

除垢器,2

追踪器,3

连接链,4

第一连接环,5

第二连接环,6

卡环,101

垫片,102

韧性叶片,103

缺口,104

弧形部,105

倾斜部,106

直部,301

第一连接扣,302

第一转动扣,303

第二转动扣,304

第二连接扣,305

第一螺纹孔,306

第一螺杆,307

第二螺纹孔,308

第二螺杆,309

限位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
21.图1

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基于鱼雷尾舵原理的管道清洗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基于鱼雷尾舵原理的管道清洗装置具体包括除垢器1和设置于除垢器1后侧的追踪器2,除垢器1包括垫片101和设置于垫片101后侧的锥形部,锥形部设置为两个以上,且从内至外交错叠加设置,锥形部包括多条韧性叶片102,相邻两个韧性叶片102之间留设有缺口103,相邻两个锥形部的缺口103相互错位,且相邻两个锥形部之间留有间隙;韧性叶片102包括弧形部104、倾斜部105和直部106,弧形部104的一端与垫片101相连,弧形部104的另一端与倾斜部105的一端相连,倾斜部105的另一端与直部106相连,直部106沿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
22.垫片101起到连接多个锥形部的效果,且多个锥形部上的多个韧性叶片102均固定
连接在垫片101的后侧,缺口103和间隙的设置便于除垢器1在管道内前行的过程中的旋转和形成涡流,将韧性叶片102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弧形部104、倾斜部105和直部106,且直部106沿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使韧性叶片102的形状能呈锥形且端部能更好的与管道内壁相适配。
23.利用流体力学中的鱼雷尾舵原理,将除垢器1设置为锥形且锥形部上设置有多条韧性叶片102,韧性叶片102之间存在缺口103,同时相邻两个锥形部错位设置,在将除垢器1放入管道中后,在压力水流的推动下除垢器1将快速向前移动,由于管道内积垢的阻挡,韧性叶片102与管道内壁之间缝隙内的水流陡然加速,同时出现急速旋转的涡流,进而形成一个连续移动的低压区,在该低压区内,流水始终呈汽化状态,由此产生的细微气泡又迅速被压缩直至崩裂,此时瞬时激射出强力的微射流,无数的微射流汇聚后便可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从而起到出去污垢的效果,通过本装置配合高速水流,可以使管道内壁的清洁十分方便快捷,而后侧的追踪器2可以保证在发生卡阻时能很快的确定除垢器1的位置,进而迅速将卡阻问题解决,本装置具有清洗速度快,清洗距离长,清洗范围广同时通过本装置进行清洗为物理清洗,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十分节能环保。
24.本装置清洗效果好,相较于现有的化学药品清洗或刮挤清洗等方式,本装置在使用时运用流体力学中的鱼雷尾舵远离,在清洗过程中产生强力的微射流,众多强力的微射流汇聚成强大的冲击水波从而对附着在管道内壁的油垢、化学垢、水垢、锈垢、软性垢、蜡、粘性垢等多种垢质进行彻底清楚,除垢率达98%以上。
25.在所清洗的管道内壁具有涂层时,可以在韧性叶片102的直部106上涂抹光滑坚硬的树脂,这样即可达到清洗效果,又能保证管道内壁的涂层完好无损。
26.采用本装置对管道进行清洗,其清洗速度较快,清洗1公里长度的管道所消耗的时间为13分钟左右,且随着清洗距离的延长,耗时的减少更加明显,清洗速度快可以使在油田管道中的管道可以更加快速的恢复工作,能更好的保证油田的生产。
27.本装置的使用中可以使清洗距离较长,本装置在清洗过程中采用鱼雷尾舵的物理清洗原理将污垢彻底击碎,并且推动除垢器1的水流可以从韧性叶片102的缝隙中激流而出,可以扫清前面被清洗下来的污垢,从而避免发生阻塞,与现有的刮挤功能的清洗器相比,现有的清洗器在硬度大、积垢严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堵塞,影响清洗距离,单次清洗距离不超过几米,而通过本装置的除垢器1进行清洗,单次清洗距离十分长,使得清洗十分方便。
28.本装置中的清洗部件主要是多层锥形部上的多条韧性叶片102,韧性叶片102可以进行弹性变形,收缩比可达30%以上,能有效的放置堵塞,可以且本结构还可以快速通过复杂的u型管、螺旋管和盘管等。
29.根据不同的清洗管道,可以将本装置的韧性叶片102设置为不同尺寸,从而适应不同的管线,调整韧性叶片102后可以对直径为48、60、76、89、114、159、273和325等管线进行清洗。
30.本装置在清洗过程中采用鱼雷尾舵的物理清洗原理,对管道内壁无损伤、无腐蚀,对环境无污染。
31.除垢器1设置为两个以上,且相邻两个除垢器1中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锥形部的缺口103相互错位,设置多个除垢器1可以进一步保证除垢的彻底。每一个锥形部上的韧性叶片
102均可以设置为12个,其中韧性叶片102呈片状,其厚度可以设置为1.2mm。
32.追踪器2通过连接链3与最末端的除垢器1的后侧相连,通过连接链3连接除垢器1和追踪器2,可以使除垢器1和追踪器2之间的连接较为活动,从而避免在除垢器1和追踪器2前行的过程中由于除垢器1和追踪器2之间的连接较为固定而出现卡塞在管道内的情况出现。
33.垫片101的后侧设有第一连接环4,追踪器2的前侧设有卡环6,连接链3包括第一连接扣301、第一转动扣302、第二转动扣303和第二连接扣304,第一连接扣301使第一转动扣302和卡环6相互扣接,第二连接扣304使第二转动扣303和第一连接环4相互扣接,第一转动扣302和第二转动扣303转动相连。
34.第一连接扣301来连接第一转动扣302和卡环6,从而使第一转动扣302和卡环6之间能进行摆动和一定角度的倾斜转动等,第二连接扣304来连接第二转动扣303和第一连接环4,从而使第二转动扣303和第一连接环4之间能进行摆动和一定角度的倾斜转动等,第一转动扣302和第二转动扣303转动相连可以使第一转动扣302和第二转动扣303之间能进行轴向转动。
35.第一连接扣301呈“u”字形,且第一连接扣30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一螺纹孔305,第一连接扣301上的开口通过第一螺杆306螺纹连接到两个第一螺纹孔305进行封闭,通过第一螺杆306的装配便可使第一转动扣302和卡环6固定在呈“u”字形的第一连接扣301内,避免第一转动扣302和卡环6之间的连接出现分离。
36.第二连接扣304呈“u”字形,且第二连接扣304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二螺纹孔307,第二连接扣304上的开口通过第二螺杆308螺纹连接到两个第二螺纹孔307进行封闭,通过第二螺杆308的装配便可使第二转动扣303和第一连接环4固定在呈“u”字形的第二连接扣304内,避免第二转动扣303和第一连接环4之间的连接出现分离。
37.第一转动扣302的前侧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前端设有限位头309,第二转动扣303的后侧设有连接孔,转动杆转动设置于连接孔内,限位头309位于第二转动扣303的内侧,且限位头309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孔径。通过转动杆在连接孔内的转动实现第一转动扣302和第二转动扣303之间的转动相连,而限位头309用于避免转动杆从连接孔内拉出,起到稳固第一转动扣302和第二转动扣303之间连接的作用。
38.垫片101的前侧设有第二连接环5,相邻两个除垢器1的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通过卡扣相互扣合,该方式可以使相邻两个除垢器1之间形成活动连接,进而便于本装置在u型管、螺旋管和盘管中进行运动,避免在u型管、螺旋管和盘管中出现卡塞。
39.直部106与倾斜部105之间的夹角为140

160
°
,倾斜部105与弧形部104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
°

40.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