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8803发布日期:2022-01-08 01:1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污水处理为目的,由人工设计建造、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水池或沟槽,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同时,还可以营造环境生态景观,并具有运行费用低、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等特点。
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212770248u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电解棒通过释放电力对内部的污水进行初步分解,使本原污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两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
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通过电解方法对污水处理虽然可以实现废水净化,但是电解的过程无法去除污水中含有杂质和分离泥土,含有无法通过电解净化的废水排出仍会造成水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搅拌桶、过滤桶和处理池,过滤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搅拌桶固定连接的支撑柱,过滤桶的外圆处开设有传输孔,传输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传输管,处理池远离过滤桶的一侧壁面横向插接有输出管,搅拌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通过滤桶的运输管,所述搅拌桶的顶部竖直开设有入口孔,入口孔的内部竖直插接有入口管,入口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入口过滤网,搅拌桶的顶部上竖直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搅拌桶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固定安装在搅拌桶的顶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旋转孔的内部,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柱,搅拌柱的外圆处套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搅拌装置下方的第一过滤网。
7.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过滤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块,活性炭吸附块在第二过滤网的正下方位置。
8.作为优选,所述处理池靠近传输管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输入孔,传输管横向贯穿输入孔的内部,处理池的内部中间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挡板,输入孔和挡板的中间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加热器,处理池的内部上壁面倾斜固定安装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为矩形块。
9.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装置还可以包括刷柄,刷柄为t形块,刷柄固定安装在搅拌柱的底部,刷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刷毛。
10.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板还可以为梯形块,引流板的底面横向开设有多组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部为倾斜的面。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电机启动输出轴旋转带动搅拌叶旋转,搅拌叶对搅拌桶内部的污水进行搅拌,搅拌叶搅拌可以将沉积在搅拌桶内部的泥土搅动,污水在经过第一过滤网,污水被第一过滤网过滤后的从运输孔向运输管流动,在顺着运输管流进过滤桶的内部,污水在被第二过滤网过滤一次,多次过滤的污水,然后在向下流动,流入活性炭吸附块的上面,活性炭吸附块将污水的杂质吸收,使污水内部的尘土与污水快速分离,污水通过过滤桶,进入处理池对污水进行蒸发处理,快速对污水进行多重净化筛选过滤处理,避免含有杂质污水直接排出导致水污染情况发生,提高净化效果。
14.(2)、该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电机输出轴旋转带动搅拌柱旋转,搅拌柱带动刷柄旋转,刷柄旋转带动刷毛旋转,刷毛对搅拌桶的地面进行清扫,刷毛的柔软性可以将泥土带动,使泥土跟随污水一同搅拌,防止搅拌桶的内部底面被泥土堵塞造成过滤不畅,达到了防止堵塞的效果。
15.(3)、该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水蒸气在引流板的表面上,更多的水蒸气凝聚,会顺着引流板上开设的弧形槽凝聚,引流板上开设的弧形槽的内部凝聚的水蒸气会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流动,达到了快速将水蒸气收集,加快污水处理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桶和过滤桶内部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理池内部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第二形态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引流板第二形态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搅拌桶;2、入口孔;3、入口管;4、入口过滤网;5、旋转孔;6、搅拌装置;61、电机;62、搅拌柱;63、搅拌叶;64、刷柄;65、刷毛;7、第一过滤网;8、运输孔;9、运输管;10、过滤桶;11、支撑柱;12、第二过滤网;13、活性炭吸附块;14、传输孔;15、传输管;16、处理池;17、输入孔;18、挡板;19、加热器;20、引流板;21、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一:
25.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搅拌桶1和处理池16,所述搅拌桶1为内部空心的圆柱形桶,所述处理池16为内部空心的矩形箱体,搅拌桶1的顶部竖直开设有入口孔2,所述入口孔2为圆形孔,入口孔2的内部竖直插接有入口管3,所述入口管3为向上喇叭形管道,入口管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入口过滤网4,所述入口过滤网4为圆形网块,搅拌桶1的顶部中间位置上竖直开设有旋转孔5,所述旋转孔5为圆形孔,搅拌桶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6,搅拌装置6包括电机61,所述电机61为现有公知技术,所以在此不做赘述,电机61固定安装在搅拌桶1的顶部,电机61的输出端贯穿旋转孔5的内部,电机61的输出
端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柱62,所述搅拌柱62为圆柱形长管,搅拌柱62的外圆处套接有搅拌叶63,所述搅拌叶63为现有公知技术,所以在不做赘述;
26.搅拌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7,所述第一过滤网7为圆形网块,第一过滤网7的直径与搅拌桶1的内部直径相适配,第一过滤网7在搅拌装置6的正下方位置,搅拌桶1的底部中间位置上竖直开设有运输孔8,所述运输孔8为圆形孔;
27.搅拌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运输管9,所述运输管9为内部空心的圆柱形长管,运输管9在运输孔8的正下方位置上,运输管9底部竖直插接有过滤桶10,所述过滤桶10为内部空心的圆形桶,过滤桶10的内部顶部固定安装有四组支撑柱11,四组支撑柱11的顶端均固定安装在搅拌桶1的底部,过滤桶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12,所述第二过滤网12为圆形网块,过滤桶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块13,所述活性炭吸附块13为现有公知技术,所以在此不做赘述,活性炭吸附块13在第二过滤网12的正下方位置,过滤桶10的外圆处开设有传输孔14,所述传输孔14为圆形孔,传输孔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传输管15,所述传输管15为内部空心的圆柱形管;
28.处理池16靠近传输管15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输入孔17,所述输入孔17为圆形孔,传输管15横向贯穿输入孔17的内部,处理池16的内部中间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为矩形块,输入孔17和挡板18的中间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加热器19,所述加热器19为现有公知技术,所以在此不做赘述,处理池16的内部上壁面倾斜固定安装有引流板20,所述引流板20为矩形块,处理池16远离过滤桶10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部横向插接有输出管21。
29.在使用时,将污水从入口管3倒入,入口过滤网4先将污水内的一些杂质进行过滤掉,但是污水中含有泥土难以被入口过滤网4过滤会进入搅拌桶1内部,然后在启动电机61,由于电机61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柱62,搅拌柱62的外圆处套接有搅拌叶63,电机61启动输出轴旋转带动搅拌叶63旋转,搅拌叶63对搅拌桶1内部的污水进行搅拌,搅拌叶63搅拌可以将沉积在搅拌桶1内部的泥土搅动,污水在经过第一过滤网7,污水被第一过滤网7过滤后的从运输孔8向运输管9流动,在顺着运输管9流进过滤桶10的内部,污水在被第二过滤网12过滤一次,多次过滤的污水,然后在向下流动,流入活性炭吸附块13的上面,活性炭吸附块13将污水的杂质吸收,然后污水在从过滤桶10的底部顺着传输管15流进处理池16的内部,污水被挡板18隔离,在加热器19上停留,加热器19对污水进行加热,加热的污水会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凝结在引流板20上,引流板20上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然后在顺着引流板20倾斜的面流动到挡板18的右侧,水滴在挡板18的右侧堆积,然后处理后的水在从输出管21向外排除。
30.实施例二:
3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搅拌装置6还可以包括刷柄64,所述刷柄64为t形块,刷柄64固定安装在搅拌柱62的底部,刷柄6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刷毛65。
32.在使用时,污水中残留的泥土在搅拌桶1的底部上堆积,通过电机61输出轴旋转带动搅拌柱62旋转,搅拌柱62带动刷柄64旋转,刷柄64旋转带动刷毛65旋转,刷毛65对搅拌桶1的地面进行清扫,刷毛65的柔软性可以将泥土带动,使泥土跟随污水一同搅拌,防止搅拌桶1的内部底面被泥土堵塞造成过滤不畅。
33.实施例三:
3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引流板20还可以为梯形块,引流板20的底面横向开设有多组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部为倾斜的面。
35.在使用时,过滤后的污水,被加热器19加热蒸发,污水形成的水蒸气会飘在引流板20的底部表面上,水蒸气在引流板20的表面上,更多的水蒸气凝聚,会顺着引流板20上开设的弧形槽凝聚,引流板20上开设的弧形槽的内部凝聚的水蒸气会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流动,达到了快速将水蒸气收集,加快污水处理时间的效果。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