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液处理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0298发布日期:2022-02-08 08:5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废液处理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液处理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液处理包括废液焚烧、有机废液处理或有机工业废液处理,又称高浓度有机废液处理,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目前废液处理的上料装置是直接通过进液管和水泵将液体送入到废液罐内部进行废液处理工作,结构过于简单,而且不能对废液进行过滤处理,长时间的使用,易造成管道阻塞、增加水泵的阻力,减少废液投加量,甚至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效过滤杂质、工作效率高、降低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的废液处理上料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效过滤杂质、工作效率高、降低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的废液处理上料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废液处理上料装置,它包括上料机构和废液罐,所述的上料机构下方设置有基座,所述的基座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的基座上方左侧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的进液管右侧设置有进液阀,所述的进液阀右侧设置有脉冲阻尼器,所述的脉冲阻尼器下方设置有进管,所述的进管上方右侧设置有出管,所述的出管上方左侧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的压力表右侧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的脉冲阻尼器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的脉冲阻尼器右侧设置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的第一连通管下方设置有隔膜泵,所述的隔膜泵下方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的第二连通管外部设置有第一外套管,所述的第一外套管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的第二连通管上方设置有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器下方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撑座,所述的过滤器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三连通管,所述的第三连通管外部设置有第二外套管,所述的第二外套管上方设置有曝气器,所述的曝气器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下方设置有减速器,所述的减速器下方设置有机座,所述的机座下方设置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的壳体下方设置有保护套管,所述的保护套管内部设置有第二主轴,所述的保护套管下方设置有叶轮,所述的叶轮内部设置有叶轮片,所述的第二外套管下方设置有第四支撑座,所述的上料机构右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右侧设置有废液罐,所述的废液罐上方右侧设置有抽液管道。
5.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密封盖板、第一联轴器、第一电机、排污阀、第一主轴、连接板、不锈钢刷、细滤网和粗滤网,所述的过滤器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过滤器内部左侧设置有粗滤网,所述的粗滤网右侧设置有细滤网,所述的细滤网内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不锈钢刷,所述的不锈钢刷内侧从左到右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内侧设置有第一主轴,所述的过滤器右侧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的密封盖板右侧对应第一主轴处设置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的第一联轴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的第一联轴器后面设置有排污阀。
6.所述的进液管通过进管与脉冲阻尼器连接,所述的脉冲阻尼器通过出管与第一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一连通管与隔膜泵连接,所述的隔膜泵与第二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二连通管通过入水口与过滤器连接,所述的过滤器通过出水口与第三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三连通管与连接管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与废液罐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主轴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主轴连接,所述的第二主轴与叶轮片连接。
7.所述的叶轮设置在第三连通管内部。
8.所述的脉冲阻尼器采用scyh型脉冲阻尼器。
9.所述的隔膜泵采用bqg型隔膜泵。
10.所述的曝气器采用zcbq型泵e型叶轮曝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废液处理用的上料装置,在使用中,废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到脉冲阻尼器中,脉动阻尼器能够消除管道内废液压力脉动或者流量脉动,起到稳定流体压力和流量、消除管道振动、保护下游仪表和设备、增加泵容积效率等作用,然后废液通过第一连通管流入隔膜泵,隔膜泵通过第二连通管将废液送入过滤器中,废液依次经过过滤器内的粗滤网和细滤网对废液进行过滤,有效滤除废液杂质,通过增加过滤器,减少杂质进入,取消一组袋式过滤器,减少隔膜泵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带动第一主轴转动,第一主轴通过连接板带动不锈钢刷对细滤网进行刷洗,保持细滤网的过滤功能,过滤后的废液通过第三连通管和连接管进入到废液罐内,完成废液上料工作,曝气器对废液进行曝气充氧,提高后续废液处理效果,废液罐顶部的抽液管道与抽液车道连接,从而减少自动抽液装置使用,降低电耗,提高废液进罐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有效过滤杂质、工作效率高、降低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废液处理上料装置的正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废液处理上料装置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液处理上料装置的脉冲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废液处理上料装置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废液处理上料装置的曝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上料机构
ꢀꢀ
2、连接管
ꢀꢀ
3、废液罐
ꢀꢀ
4、抽液管道
ꢀꢀ
5、基座
ꢀꢀ
6、支撑柱
ꢀꢀ
7、进液管
ꢀꢀ
8、进液阀
ꢀꢀ
9、脉冲阻尼器
ꢀꢀ
10、第一支撑座
ꢀꢀ
11、第一连通管
ꢀꢀ
12、隔膜泵
ꢀꢀ
13、第二连通管
ꢀꢀ
14、第一外套管
ꢀꢀ
15、第二支撑座
ꢀꢀ
16、过滤器
ꢀꢀ
17、第三支撑座
ꢀꢀ
18、第三连通管
ꢀꢀ
19、第二外套管
ꢀꢀ
20、曝气器
ꢀꢀ
21、第四支撑座
ꢀꢀ
22、进管
ꢀꢀ
23、出管
ꢀꢀ
24、压力表
ꢀꢀ
25、截止阀
ꢀꢀ
26、入水口
ꢀꢀ
27、出水口
ꢀꢀ
28、密封盖板
ꢀꢀ
29、第一联轴器
ꢀꢀ
30、第一电机
ꢀꢀ
31、排污阀
ꢀꢀ
32、第一主轴
ꢀꢀ
33、连接板
ꢀꢀ
34、不锈钢刷
ꢀꢀ
35、细滤网
ꢀꢀ
36、粗滤网
ꢀꢀ
37、第二电机
ꢀꢀ
38、减速器
ꢀꢀ
39、机座
ꢀꢀ
40、壳体
ꢀꢀ
41、第二联轴器
ꢀꢀ
42、保护套管
ꢀꢀ
43、第二主轴
ꢀꢀ
44、叶轮
ꢀꢀ
45、叶轮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实施例1
20.如图1-5所示,废液处理上料装置,它包括上料机构1和废液罐3,所述的上料机构1下方设置有基座5,所述的基座5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6,所述的基座5上方左侧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的进液管7右侧设置有进液阀8,所述的进液阀8右侧设置有脉冲阻尼器9,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下方设置有进管22,所述的进管22上方右侧设置有出管23,所述的出管23上方左侧设置有压力表24,所述的压力表24右侧设置有截止阀25,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座10,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右侧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1,所述的第一连通管11下方设置有隔膜泵12,所述的隔膜泵12下方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3,所述的第二连通管13外部设置有第一外套管14,所述的第一外套管14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15,所述的第二连通管13上方设置有过滤器16,所述的过滤器16下方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撑座17,所述的过滤器16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三连通管18,所述的第三连通管18外部设置有第二外套管19,所述的第二外套管19上方设置有曝气器20,所述的曝气器20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37,所述的第二电机37下方设置有减速器38,所述的减速器38下方设置有机座39,所述的机座39下方设置有壳体40,所述的壳体40内部设置有第二联轴器41,所述的壳体40下方设置有保护套管42,所述的保护套管42内部设置有第二主轴43,所述的保护套管42下方设置有叶轮44,所述的叶轮44内部设置有叶轮片45,所述的第二外套管19下方设置有第四支撑座21,所述的上料机构1右侧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的连接管2右侧设置有废液罐3,所述的废液罐3上方右侧设置有抽液管道4。
21.所述的过滤器16包括入水口26、出水口27、密封盖板28、第一联轴器29、第一电机30、排污阀31、第一主轴32、连接板33、不锈钢刷34、细滤网35和粗滤网36,所述的过滤器16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26和出水口27,所述的过滤器16内部左侧设置有粗滤网36,所述的粗滤网36右侧设置有细滤网35,所述的细滤网35内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不锈钢刷34,所述的不锈钢刷34内侧从左到右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33,所述的连接板33内侧设置有第一主轴32,所述的过滤器16右侧设置有密封盖板28,所述的密封盖板28右侧对应第一主轴32处设置有第一联轴器29,所述的第一联轴器29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0,所述的第一联轴器29后面设置有排污阀31。
22.本实用新型为废液处理用的上料装置,在使用中,废液通过进液管7进入到脉冲阻尼器9中,脉动阻尼器9能够消除管道内废液压力脉动或者流量脉动,起到稳定流体压力和流量、消除管道振动、保护下游仪表和设备、增加泵容积效率等作用,然后废液通过第一连通管11流入隔膜泵12,隔膜泵12通过第二连通管13将废液送入过滤器16中,废液依次经过过滤器16内的粗滤网36和细滤网35对废液进行过滤,有效滤除废液杂质,通过增加过滤器16,减少杂质进入,取消一组袋式过滤器,减少隔膜泵12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第一电机30通过第一联轴器29带动第一主轴32转动,第一主轴32通过连接板33带动不锈钢刷34对细滤网35进行刷洗,保持细滤网35的过滤功能,过滤后的废液通过第三连通管18和连接管2进入到废液罐3内,完成废液上料工作,曝气器20对废液进行曝气充氧,提高后续废液处理效果,废液罐3顶部的抽液管道4与抽液车道连接,从而减少自动抽液装置使用,降低电耗,提高废液进罐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有效过滤杂质、工作效率高、降低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的优点。
23.实施例2
24.如图1-5所示,废液处理上料装置,它包括上料机构1和废液罐3,所述的上料机构1下方设置有基座5,所述的基座5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6,所述的基座5上方左侧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的进液管7右侧设置有进液阀8,所述的进液阀8右侧设置有脉冲阻尼器9,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下方设置有进管22,所述的进管22上方右侧设置有出管23,所述的出管23上方左侧设置有压力表24,所述的压力表24右侧设置有截止阀25,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座10,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右侧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1,所述的第一连通管11下方设置有隔膜泵12,所述的隔膜泵12下方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3,所述的第二连通管13外部设置有第一外套管14,所述的第一外套管14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15,所述的第二连通管13上方设置有过滤器16,所述的过滤器16下方中部设置有第三支撑座17,所述的过滤器16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三连通管18,所述的第三连通管18外部设置有第二外套管19,所述的第二外套管19上方设置有曝气器20,所述的曝气器20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37,所述的第二电机37下方设置有减速器38,所述的减速器38下方设置有机座39,所述的机座39下方设置有壳体40,所述的壳体40内部设置有第二联轴器41,所述的壳体40下方设置有保护套管42,所述的保护套管42内部设置有第二主轴43,所述的保护套管42下方设置有叶轮44,所述的叶轮44内部设置有叶轮片45,所述的第二外套管19下方设置有第四支撑座21,所述的上料机构1右侧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的连接管2右侧设置有废液罐3,所述的废液罐3上方右侧设置有抽液管道4。
25.所述的过滤器16包括入水口26、出水口27、密封盖板28、第一联轴器29、第一电机30、排污阀31、第一主轴32、连接板33、不锈钢刷34、细滤网35和粗滤网36,所述的过滤器16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26和出水口27,所述的过滤器16内部左侧设置有粗滤网36,所述的粗滤网36右侧设置有细滤网35,所述的细滤网35内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不锈钢刷34,所述的不锈钢刷34内侧从左到右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33,所述的连接板33内侧设置有第一主轴32,所述的过滤器16右侧设置有密封盖板28,所述的密封盖板28右侧对应第一主轴32处设置有第一联轴器29,所述的第一联轴器29右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0,所述的第一联轴器29后面设置有排污阀31。
26.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进液管7通过进管22与脉冲阻尼器9连接,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通过出管23与第一连通管11连接,所述的第一连通管11与隔膜泵12连接,所述的隔膜泵12与第二连通管13连接,所述的第二连通管13通过入水口26与过滤器16连接,所述的过滤器16通过出水口27与第三连通管18连接,所述的第三连通管18与连接管2连接,所述的连接管2与废液罐3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30通过第一联轴器29与第一主轴32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机37通过第二联轴器41与第二主轴43连接,所述的第二主轴43与叶轮片45连接。
27.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叶轮44设置在第三连通管18内部。
28.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脉冲阻尼器9采用scyh型脉冲阻尼器。
29.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隔膜泵12采用bqg型隔膜泵。
30.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曝气器20采用zcbq型泵e型叶轮曝气。
31.本实用新型为废液处理用的上料装置,在使用中,废液通过进液管7进入到脉冲阻尼器9中,脉动阻尼器9能够消除管道内废液压力脉动或者流量脉动,起到稳定流体压力和流量、消除管道振动、保护下游仪表和设备、增加泵容积效率等作用,然后废液通过第一连通管11流入隔膜泵12,隔膜泵12通过第二连通管13将废液送入过滤器16中,废液依次经过
过滤器16内的粗滤网36和细滤网35对废液进行过滤,有效滤除废液杂质,通过增加过滤器16,减少杂质进入,取消一组袋式过滤器,减少隔膜泵12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第一电机30通过第一联轴器29带动第一主轴32转动,第一主轴32通过连接板33带动不锈钢刷34对细滤网35进行刷洗,保持细滤网35的过滤功能,过滤后的废液通过第三连通管18和连接管2进入到废液罐3内,完成废液上料工作,曝气器20对废液进行曝气充氧,提高后续废液处理效果,废液罐3顶部的抽液管道4与抽液车道连接,从而减少自动抽液装置使用,降低电耗,提高废液进罐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有效过滤杂质、工作效率高、降低阻力、增加废液投加量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