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2479发布日期:2022-01-12 07:2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净化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


背景技术:

2.铬化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人人体,主要积聚在肝、肾、内分泌系统和肺部,毒理作用是影响体内物质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与核酸、核蛋白结合影响组织中的磷含量.铬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水中的铬可在鱼的骨骼中积累,此时cr3+比cr6+的毒性还大,浓度为3.0mg/l即对淡水鱼有致死作用,浓度为0.01mg/l,便可使一些水生生物致死,使水体的自净作用受到抑制,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净化设备,存在高能耗,净化率低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3558894 u,公告日:2014.04.23)公布了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该废水净化器通过设置阳离子交换柱、第一阴离子交换柱、第二阴离子交换柱、阳离子再生柱、阴离子再生柱和脱纳柱来共同配合实现净化功能,具用净化效率高,耗能低等优点,但是,该废水净化器对铬酸净化的回收利用能力较低,易产生资源浪费,且需要不断补充酸性和碱性溶液来使再生柱能够正常使用,实用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端设有加液口,所述加液口下端与箱体内部设有的过滤桶上端相连,所述箱体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端设有阳极树脂筒、阴极树脂筒、阳极再生筒和阴极再生筒,所述第二隔板上从右往左依次设有进给桶、再生液储存箱和废水收集箱,所述箱体内底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电解槽和纯化处理槽,所述进给桶上端设有桶盖,所述过滤桶下端通过连接管与进给桶上端相连,所述阳极树脂筒右端通过连接管与进给桶内部设有的水泵相连,所述阳极树脂筒左端通过连接管与阴极树脂筒右端相连,所述阴极树脂筒下端通过连接管与再生液储存箱上端相连,所述阳极树脂筒和阴极树脂筒的下端均通过连接管与废水收集箱上端相连,所述再生液储存箱和废水收集箱的下端均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电解槽的上端和左端相连,所述电解槽的右端通过连接管与纯化处理槽右端相连,所述电解槽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阴极再生筒相连,所述再生液储存箱和纯化处理槽的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排出管和第二排出管,所述第一排出管和第二排出管的右端均延伸至箱体外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阳极再生筒和阴极再生筒分别设置在阴极树脂筒和阴极树脂筒的正后方,所述阳极树脂筒、阴极树脂筒、阳极再生筒和阴极再生筒的上端均延伸至箱体外部且设有可从外部打开的筒盖。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再生液储存箱和电解槽设置在阳极树脂筒
和阴极树脂筒的正下方。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与桶盖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塞。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桶盖的行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进给桶上端尺寸相匹配,所述桶盖通过卡槽与进给桶上端卡和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铬酸废水净化器通过设置阳极树脂筒和阴极树脂筒配合实现废水净化功能,通过阳极再生筒和阴极再生筒来对阳极树脂筒和阴极树脂筒来进行再生处理,而再生处理产生的废水会经废水收集箱进行收集,然后再由电解槽进行电极处理,电解处理产生的铬酸混合酸会经纯化处理槽纯化处理后排出,而电极产生的高浓度碱性溶液则会排入到阴极再生筒中供后续使用,以此来实现回收利用,充分避免资源浪费,且能对铬酸废水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净化效果更好,整体装置各个部件均设置在箱体内,空间利用率高,对部件保护效果好,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13.图2为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的内部结构后视图。
14.图3为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的俯视图。
15.图4为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内部结构正视图中的a部分示意图。
16.其中:箱体-1,过滤桶-2,加液口-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阳极树脂筒-6,阴极树脂筒-7,阳极再生筒-8,阴极再生筒-9,再生液储存箱-10,废水收集箱-11,进给桶-12,电解槽-13,纯化处理槽-14,桶盖-15,连接管-16,第一排出管-17,第二排出管-18,卡槽-19,橡胶塞-20。
具体实施方式
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一
22.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回收铬酸的废水净化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端设有加液口3,所述加液口3下端与箱体1内部设有的过滤桶2上端相连,所述箱体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4上端设有阳极树脂筒6、阴极树脂筒7、阳极再生筒8和阴极再生筒9,所述第二隔板5上从右往左依次设有进给桶12、再生液储存箱10和废水收集箱11,所述箱体1内底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电解槽13和纯化处理槽14,所述进给桶12上端设有桶盖15,所述过滤桶2下端通过连接管16与进给桶12上端相连,所述阳极树脂筒6右端通过连接管16与进给桶12内部设有的水泵相连,所述阳极树脂筒6左端通过连接管16与阴极树脂筒7右端相连,所述阴极树脂筒7下端通过连接管16与再生液储存箱10上端相连,所述阳极树脂筒6和阴极树脂筒7的下端均通过连接管16与废水收集箱11上端相连,所述再生液储存箱10和废水收集箱11的下端均通过连接管16分别与电解槽13的上端和左端相连,所述电解槽13的右端通过连接管16与纯化处理槽14右端相连,所述电解槽1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16与阴极再生筒9相连,所述再生液储存箱10和纯化处理槽14的右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排出管17和第二排出管18,所述第一排出管17和第二排出管18的右端均延伸至箱体1外部。
23.具体的,所述阳极再生筒8和阴极再生筒9分别设置在阴极树脂筒7和阴极树脂筒7的正后方,所述阳极树脂筒6、阴极树脂筒7、阳极再生筒8和阴极再生筒9的上端均延伸至箱体1外部且设有可从外部打开的筒盖,通过筒盖可及时观察各筒内部情况,便于及时修理更换。
24.优选的,所述再生液储存箱10和电解槽13设置在阳极树脂筒6和阴极树脂筒7的正下方,以此充分利用箱体1内部空间,避免浪费。
25.在使用时,先将铬酸废水从加液口3处加入到过滤桶2内来对固体物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铬酸废水会依次经过阳极树脂筒6和阴极树脂筒7来去除金属离子和重铬酸跟离子,后流入至再生液储存箱10,此时可通过第一排出管17将再生液排出供其他场合使用,当阳极树脂筒6内交换容量达到饱和后,用阳极再生筒8里装有的强酸溶液进行再生处理,再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由废水收集箱11所收集,阴极树脂筒7内交换容量达到饱和后,用阴极再生筒9里装有的强碱溶液进行再生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同样排入到废水收集箱11内,废水收集箱11内的废水将排入到电解槽13内进行电解处理,电极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混合铬酸会被排入到纯化处理槽14内进行纯化处理,然后由第二排出管18处排出供其他场合使用,而点解产生的高浓度碱性溶液将会排入到阴极再生筒9内供后续使用。
26.实施例二
27.参阅图1、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虽然能够很好的进行铬酸废水净化并实现回收利用避免浪费,但是,铬酸废水在进给桶12内易挥而出,因此,在所述连接管16与桶盖15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塞20,通过橡胶塞20可避免铬酸废液挥发泄漏。
28.进一步的,所述桶盖15的行动设有卡槽19,所述卡槽19与进给桶12上端尺寸相匹配,所述桶盖15通过卡槽19与进给桶12上端卡和连接。
29.综上所述,该铬酸废水净化器通过设置阳极树脂筒6和阴极树脂筒7配合实现废水净化功能,通过阳极再生筒8和阴极再生筒9来对阳极树脂筒6和阴极树脂筒7来进行再生处理,而再生处理产生的废水会经废水收集箱11进行收集,然后再由电解槽13进行电极处理,
电解处理产生的铬酸混合酸会经纯化处理槽14纯化处理后排出,而电极产生的高浓度碱性溶液则会排入到阴极再生筒9中供后续使用,以此来实现回收利用,充分避免资源浪费,且能对铬酸废水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净化效果更好,整体装置各个部件均设置在箱体1内,空间利用率高,对部件保护效果好,实用性更强。
30.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