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水的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4305发布日期:2022-01-01 00:0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用水的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馏水获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射用水的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注射用水通常采用多效蒸馏水机进行制备,多效蒸馏水机的工作部件主要包括冷凝器与蒸发器,蒸发器通过高温蒸汽对通入其中的纯化水进行加热,以此形成高温的气态纯化水,然后由冷凝器对气态纯化水进行降温,从而最终形成作为注射用水的蒸馏水,目前通常采用列管冷却器进行降温处理,但是现有冷凝器的液化效率一般,使得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注射用水的制备系统,以此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射用水的制备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组,冷凝器开设有内腔,冷凝器的一端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冷却水进口、纯化水进口,冷凝器的另一端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纯化水出口,冷凝器的壳程上具有冷凝水进口、蒸汽进口以及蒸馏水出口,冷凝器包括设置于内腔中的罩体,罩体罩设于内腔与蒸汽进口之间,罩体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罩体中还设置有水冷夹层;
5.蒸发器组具有原料进口、热媒进口、蒸汽出口、冷凝水出口,原料进口与纯化水出口连通,热媒进口用于通入蒸汽,蒸汽出口与蒸汽进口连通,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进口连通。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地:冷凝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冷凝单元一、冷凝单元二,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蒸汽进口、冷凝水进口设置于冷凝单元一,冷凝单元一中设置有将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导通的翅片管一,水冷夹层与翅片管一连通。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水冷夹层提高对冷却水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8.进一步地:纯化水进口、纯化水出口、蒸馏水出口设置于冷凝单元二,冷凝单元二中设置有将纯化水进口与纯化水出口导通的翅片管二。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冷凝单元二对通入的纯化水进行预热,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高温气体的热量,降低该系统对能源的消耗。
9.进一步地:冷凝器还设置有取样口。
10.进一步地:蒸发器组设置有蒸汽获取口,蒸汽获取口用于导出纯净蒸汽。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蒸汽获取口便于获取纯净的蒸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水冷夹层使得包围在蒸汽进口处的罩体形成预冷空间,以提高对高温气体的冷却效率,并且透气孔可以将小水滴进一步汇集成大水珠,以此提高液体化的速率,并且水冷夹层能够提高对冷却水的利用效率,降低对能源的消耗,从而提高了制备系统的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其中,
16.1冷凝器,101壳体,102内腔,103冷却水进口,104纯化水进口,105冷却水出口,106纯化水出口,107冷凝水进口,108蒸汽进口,109蒸馏水出口,110取样口,111罩体,112透气孔,113水冷夹层,114冷凝单元一,115冷凝单元二,116端板一,117翅片管一, 118端板二,119翅片管二;
17.2蒸发器组,201原料进口,202热媒进口,203气态原料出口, 204液态原料出口,205一级蒸发器,206二级蒸发器,207三级蒸发器,208四级蒸发器,209热媒出口,210余水排放口,211蒸汽获取口;
18.3纯化水进水泵;
19.4进水阀;
20.5流量计;
21.6单向阀;
22.7蒸汽阀门;
23.8压力表;
24.9蒸汽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的方式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粘接、销连接、键连接、弹性变形连接、卡扣连接、过盈连接、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结构上的相连;也可以是电连接,通过电传递能源或者信号;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具体实施例
27.如图1、2所示,一种注射用水的制备系统,包括:冷凝器1、蒸发器组2,冷凝器1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开设有内腔102,冷凝器1的一端具有与内腔102连通的冷却水进口103、纯化水进口 104,冷凝器1的另一端具有与内腔102连通的冷却水出口105、纯化水出口106,其中,冷却水进口103只与冷却水出口105连通,纯化水进口104只与纯化水出口106连通,冷凝器1的壳程上具有冷凝水进口107、蒸汽进口108以及蒸馏水出口109、取样口110,冷凝水进口107、蒸汽进口108位于冷凝器1的上端,蒸馏水出口109位于冷凝器1的下端;冷凝器1还包括:罩体111,罩体111安装于内腔102中,罩体111罩设于内腔102与蒸汽进口108之间,罩体
111 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12,透气孔112为通孔,通过透气孔112使得小液滴更易汇聚成大液滴,罩体111中还设置有水冷夹层113,水冷夹层113中通入有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对经过透气孔112的气体纯化水降温,使得气态纯化水更易放热液化,从而提高了冷凝器1的冷凝效率;蒸发器组2具有原料进口201、热媒进口202、气态原料出口203、液态原料出口204,原料进口201与纯化水出口106连通,热媒进口202用于通入蒸汽,气态原料出口203与蒸汽进口108连通,液态原料出口204与冷凝水进口107连通。
28.如图1所示,原料进口201通过管道连接有纯化水进水泵3、进水阀4、流量计5、单向阀6,通过原料进口201通入纯化水,冷却水进口103用于通入低温冷却水。
29.如图2所示,冷凝器1包括相互连通的冷凝单元一114、冷凝单元二115,冷凝单元一114的左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口103,冷凝单元一114的右端设置有冷却水出口105,冷凝单元一114的上端设置有蒸汽进口108、冷凝水进口107,冷凝单元二115的下端并列设置有两个与冷凝单元二115上端连通的通道,冷凝单元二115的左端设置有纯化水进口104,冷凝单元二115的右端设置有纯化水出口106,冷凝单元二115的下端设置有蒸馏水出口109,通过冷凝单元一114、冷凝单元二115逐层对纯化水蒸气降温,使其液化成蒸馏水,而冷凝单元二115还能对纯化水进行预热,充分利用蒸发器组2得到的高温气态纯化水的热量,从而提高了该种制备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30.如图2所示,冷凝单元一114包括:端板一116、翅片管一117,冷凝单元一114的左端设置有端板一116,该端板一116与冷却水进口103间形成冷却水进水腔,冷凝单元一114的右端设置有端板二118,该端板二118与冷却水出口105间形成冷却水出水腔,端板一 116之间连接有翅片管一117,翅片管一117将冷却水进口103与冷却水出口105导通,其中部分翅片管一117还与水冷夹层113连通,使得水冷夹层113与冷却水进口103与冷却水出口105连通。
31.如图2所示,冷凝单元一114包括:端板二118、翅片管二119,冷凝单元二115的左端设置有端板二118,该端板二118与纯化水进口104间形成纯化水进水腔,冷凝单元二115的右端设置有端板二 118,该端板二118与纯化水出口106间形成纯化水出水腔,端板二 118之间连接有翅片管二119,翅片管二119将纯化水进口104与纯化水出口106导通。
32.如图1所示,蒸发器组2包括结构相同的一级蒸发器205、二级蒸发器206、三级蒸发器207、四级蒸发器208,每个蒸发器都具有原料进口201、液态原料出口204、气态原料出口203、热煤进口、热媒出口209、余水排放口210,其中,一级蒸发器205的原料进口 201与纯化水出口106连通,一级蒸发器205的热媒进口202与蒸汽阀门7、压力表8、蒸汽安全阀9连接,通过热媒进口202通入高温蒸汽,高温蒸汽用于对通入蒸发器的纯化水加热,一级蒸发器205的热媒出口209用于排出高温蒸汽形成的冷凝水,一级蒸发器205的气态原料出口203与二级蒸发器206的热煤进口连接,一级蒸发器205 的液态原料出口204与二级蒸发器206的原料进口201连接,二级蒸发器206、三级蒸发器207、四级蒸发器208的热煤出口与冷凝水进口107连接,二级蒸发器206的气态原料出口203与三级蒸发器207 的热媒进口202连接,三级蒸发器207的气态原料出口203与四级蒸发器208的热媒进口202连接,二级蒸发器206的液态原料出口204 与三级蒸发器207的原料进口201连接,三级蒸发器207的液态原料出口204与四级蒸发器208的原料进口201连接,四级蒸发器208的气态原料出口203与蒸汽进口108连接,液态原料出口204还与余水排放口210连接;另外,二级蒸发器206的热煤进口处还
设置有蒸汽获取口211,蒸汽获取口211用于导出纯净蒸汽。
33.注射用水的制备系统在使用时,由冷却水进口103朝向冷凝器1 通入冷却水,纯化水进口104朝向蒸发器组2通入纯化水,由蒸发器组2对纯化水进行蒸发作业,蒸发出的气态纯化水和作为热媒使用后冷凝形成的液态纯化水进入冷凝器1,由冷凝器1对气态纯化水降温形成液态纯化水并从蒸馏水出口109排出,从而制备得到蒸馏水。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