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7272发布日期:2022-01-08 02:0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使得工业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工业泵属于工业产品之一,但人们在进行工业泵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会导致废料和灰尘产生,为此,人们在工业泵的生产制造场地安装了工业泵生产用的除尘装置。
3.经检索,在专利公告号为cn212942051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除尘仓,所述除尘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除尘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该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能够达到该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好的目的,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利,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避免了灰尘被吸入工作人员体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伤害情况的出现,解决了一般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差的问题,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
4.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5.1、现有的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中的进入部件的位置固定,导致人们无法依据实际工作来调节进入口的角度,进而影响了外界灰尘进入现有的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内部的量,进而降低了现有的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
6.2、现有的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只能够进行简单的除尘,而无法对收集的废料和灰尘进行筛分,进而降低了现有的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的功能性。
7.因此,现有的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通过设置十字架、转柄、斜导板、第二聚风罩和排尘管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无法调节进入部件的角度,以及无法对废料和灰尘进行筛分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0.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上开口框,上开口框的前表面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含有耳板和十字架,耳板的内表面远离上开口框的一侧中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转柄,转柄的内端面连接有十字架,上开口框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的斜导板下表面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斜导板的下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组件,吸尘组件包含有安装座和第二吸泵,第二吸泵的上表面连接的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在斜导板的下表面上,第二吸泵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聚风罩和排
尘管。
11.进一步地,调节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聚风组件,聚风组件包含有第一聚风罩和十字槽块,第一聚风罩的外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十字槽块,十字槽块和十字架卡接,具体地,十字架的存在,用来带动十字槽块转动,第一聚风罩的存在,用来外界杂物进入上开口框的内部。
12.进一步地,支撑板的侧表面上部中间呈环形阵列的开设有网孔,第二聚风罩的位置和网孔的位置对应,具体地,网孔的存在,使得上开口框内部的灰尘进入第二聚风罩的内部。
13.进一步地,上开口框的上表面设置有封盖组件,封盖组件包含有把手和盖板,盖板套接在上开口框的外表面上侧位置上,盖板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把手,盖板的上表面一侧中部开设有通孔,具体地,盖板的存在,用来封闭上开口框的上部,把手的存在,便于使用者对盖板施加外力,通孔的存在,用于第一连接管贯穿盖板。
14.进一步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吸取组件,吸取组件包含有第一吸泵和第二连接管,第一吸泵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吸泵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第一聚风罩连通,具体地,第一吸泵的存在,用于提供吸力,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存在,使得第一聚风罩和上开口框之间连通。
15.进一步地,上开口框的一侧表面下部前后对称设置有排放组件,排放组件包含有挡板和出料管,出料管的一端和上开口框连通,出料管的上表面远离上开口框的一侧贯穿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手柄,具体地,出料管的存在,用来排放上开口框内部的杂物,挡板的存在,阻挡了上开口框内部的杂物排出,手柄的存在,便于使用者对挡板施加外力。
16.进一步地,上开口框的下表面连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含有底板和万向轮,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和上开口框的下表面连接,底板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万向轮,具体地,底板对上开口框进行支撑,万向轮的存在,便于使用者移动该装置。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十字架和转柄结构,上开口框的前表面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含有耳板和十字架,耳板的内表面远离上开口框的一侧中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转柄,转柄的内端面连接有十字架,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通过转动转柄带动十字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聚风罩转动,进而便于使用者调节第一聚风罩的角度,进而使得使用者依据工作需要调节第一聚风罩的角度,进而使得外界废料和灰尘最大程度从第一聚风罩进入上开口框的内部。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导板、第二聚风罩和排尘管结构,上开口框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的斜导板下表面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斜导板的下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组件,吸尘组件包含有安装座和第二吸泵,第二吸泵的上表面连接的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在斜导板的下表面上,第二吸泵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聚风罩和排尘管,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启动第二吸泵后,使得位于斜导板下方体积大的废料掉落在上开口框的内部下表面一侧,使得位于斜导板下方体积小的废料和灰尘从网孔进入第二聚风罩的内部,最终,使得位于斜导板下方体积小的废料和灰尘从排尘管掉落在上开口框的内部下表面另一侧,进而使得该装置实现了对大体积废料和灰尘的筛分,进而增加了该
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俯视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前侧仰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后侧仰视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封盖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8.1、上开口框;2、支撑组件;21、底板;22、万向轮;3、排放组件;31、挡板;32、手柄;33、出料管;4、封盖组件;41、把手;42、盖板;43、通孔;5、吸取组件;51、第一连接管;52、第一吸泵;53、第二连接管;6、聚风组件;61、第一聚风罩;62、十字槽块;7、调节组件;71、耳板;72、十字架;73、转柄;8、支撑板;81、网孔;9、斜导板;91、矩形通槽;10、吸尘组件;101、第二聚风罩;102、安装座;103、排尘管;104、第二吸泵。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业泵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上开口框1,上开口框1的前表面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调节组件7,调节组件7包含有耳板71和十字架72,耳板71的内表面远离上开口框1的一侧中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转柄73,转柄73的内端面连接有十字架72,上开口框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上表面连接的斜导板9下表面一侧开设有矩形通槽91,斜导板9的下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组件10,吸尘组件10包含有安装座102和第二吸泵104,第二吸泵104的上表面连接的安装座102的上表面连接在斜导板9的下表面上,第二吸泵104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聚风罩101和排尘管103,具体地,使用者用手转动转柄73,带动十字架72转动,带动十字槽块62转动,带动第一聚风罩61以转柄73为轴转动,值之间第一聚风罩61调节至工作位置上为止;
31.接着,使用者连通第二吸泵104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界控制端启动第二吸泵104和第一吸泵52,使得使用者在加工制造工业泵时,所产生的废料以及灰尘进入上开口框1的内部,且废料和灰尘掉落在斜导板9的上表面上,接着,废料和灰尘从矩形通槽91掉落至斜导板9的下方;
32.接着,体积大的杂物掉落在上开口框1的内部下表面一侧,灰尘和较小的杂物从网孔81进入第二聚风罩101的内部,接着,灰尘和较小的杂物从排尘管103掉落在上开口框1的内部下表面另一侧。
33.其中如图1、5所示,调节组件7的内表面设置有聚风组件6,聚风组件6包含有第一聚风罩61和十字槽块62,第一聚风罩61的外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十字槽块62,十字槽块62和十字架72卡接,具体地,十字架72受到外力转动时,带动十字槽块62转动,带动第一聚风罩61转动。
34.其中如图2、3所示,支撑板8的侧表面上部中间呈环形阵列的开设有网孔81,第二聚风罩101的位置和网孔81的位置对应,具体地,进入斜导板9下方的灰尘和较小的杂物从网孔81进入第二聚风罩101的内部。
35.其中如图1、4所示,上开口框1的上表面设置有封盖组件4,封盖组件4包含有把手41和盖板42,盖板42套接在上开口框1的外表面上侧位置上,盖板42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把手41,盖板42的上表面一侧中部开设有通孔43,具体地,使用者用手对把手41施加向上的外力,使得盖板42向远离上开口框1的方向移动;反之,使得盖板42连接在上开口框1上。
36.其中如图1所示,盖板42的上方设置有吸取组件5,吸取组件5包含有第一吸泵52和第二连接管53,第一吸泵5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1,第一吸泵52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管53的一端和第一聚风罩61连通,具体地,使用者连通第一吸泵52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界控制端启动第一吸泵52,使得外界杂物进入第一聚风罩61的内部,接着,进入第二连接管53的内部,接着进入第一连接管51的内部,接着,进入上开口框1的内部。
37.其中如图1、6所示,上开口框1的一侧表面下部前后对称设置有排放组件3,排放组件3包含有挡板31和出料管33,出料管33的一端和上开口框1连通,出料管33的上表面远离上开口框1的一侧贯穿连接有挡板31,挡板3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手柄32,具体地,使用者用手对手柄32施加向上的外力,使得挡板31向上移动,使得上开口框1内部的杂物从出料管33的内部排出,同时,使用者使用外界扒杆将上开口框1内部的杂物向外扒。
38.其中如图1、2、3所示,上开口框1的下表面连接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包含有底板21和万向轮22,底板21的上表面中部和上开口框1的下表面连接,底板21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万向轮22,具体地,使用者对上开口框1施加外力,使得万向轮22滚动,带动底板21移动,带动上开口框1移动,进而带动该装置移动。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