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1339发布日期:2022-04-22 12:4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态围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通过建立生态屏障对水体进行治理,生态屏障是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水质提升技术。
3.目前现有的生态围挡,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根据河道的宽度增减河道生态围挡的长度,且不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减缓污染物质对生态屏障内河道水体的冲击作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包括多个漂浮块,所述漂浮块的一侧设有插接槽,漂浮块的另一侧设有插接块,其中一个漂浮块的插接块插接在另一个漂浮块的插接槽内,所述漂浮块的顶部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插接有定位销,定位销的底端与插接块插接,所述漂浮块的一侧设有卡槽,多个漂浮块的卡槽之间卡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培养孔,第二安装板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培养孔,第三安装板的顶部设有多个培养皿。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孔与插接槽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漂浮块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绳,连接绳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绳的外表面绕接有仿生生物膜水草。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多个所述漂浮块的一侧固定有连接链,连接链的另一端设有安装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培养孔内种植有沉水植物,第二培养孔内种植有浮水植物,培养皿内种植有挺水植物。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一个漂浮块的插接块插进另一个漂浮块的插接槽内,再拧紧定位销对插接块和插接槽进行固定,即可将多个漂浮块拼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根据河道的宽度增减河道生态围挡的长度。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仿生生物膜水草在河道中形成一个具有多孔结构、高比面积的立体生态屏障,一般污染物质通过生态屏障时,被植物根系及仿生生物膜水草组成的多孔、密集、高比面积网格拦截、吸附,然后在微生物及水生植
物的相互作用下由上而下传递链式降解,从而达到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减缓污染物质对生态屏障内河道水体的冲击作用。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链和固定销的设置能够将将生态围挡设置在治理区域河道的上游、下游、河道相交处及河道排口或其他污染集中区域处,避免生态围挡的随波逐流。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漂浮块;2、插接槽;3、插接块;4、固定孔;5、定位销;6、卡槽;7、第一安装板;8、第一培养孔;9、第二安装板; 10、第二培养孔;11、第三安装板;12、培养皿;13、连接绳;14、配重块;15、仿生生物膜水草;16、连接链;17、安装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图4,一种复合型立体河道生态围挡,包括多个漂浮块 1,漂浮块1的一侧设有插接槽2,漂浮块1的另一侧设有插接块3,其中一个漂浮块1的插接块3插接在另一个漂浮块1的插接槽2内,漂浮块1的顶部设有固定孔4,固定孔4内插接有定位销5,定位销 5的底端与插接块3插接,将一个漂浮块1的插接块3插进另一个漂浮块1的插接槽2内,再拧紧定位销5对插接块3和插接槽2进行固定,即可将多个漂浮块1拼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根据河道的宽度增减河道生态围挡的长度,漂浮块1的一侧设有卡槽6,多个漂浮块1的卡槽6之间卡接有第一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9和第三安装板11,卡槽6的设计方便第一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9和第三安装板11的安装,第一安装板7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培养孔8,第二安装板9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培养孔10,第三安装板11的顶部设有多个培养皿12。
23.固定孔4与插接槽2连通,漂浮块1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绳13,连接绳13的底端固定有配重块14,配重块14为生态围挡提供重力,从而便于生态围挡浸没在水中,连接绳13的外表面绕接有仿生生物膜水草15,其中多个漂浮块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链16,连接链16的另一端设有安装销17,将生态围挡设置在治理区域河道的上游、下游、河道相交处及河道排口或其他污染集中区域,接着,通过连接链 16和安装销17将生态围挡固定在区域,第一培养孔8内种植有沉水植物,第二培养孔10内种植有浮水植物,培养皿12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仿生生物膜水草15在河道中形成一个具有多孔结构、高比面积的立体生态屏障,一般污染物质通过生态屏障时,被植物根系及仿生生物膜水草15组成的多孔、密集、高比面积网格拦截、吸附,然后在微生物及水生植物的相互作用下由上而下传递
链式降解,从而达到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减缓污染物质对生态屏障内河道水体的冲击作用。
24.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根据河岸的宽度将多个漂浮块1拼接在一起,将一个漂浮块1的插接块3插进另一个漂浮块1的插接槽2 内,再拧紧定位销5对插接块3和插接槽2进行固定,即可将两个漂浮块1拼接在一起,然后,按照上述步骤,将剩下的漂浮块1拼接在一起,接着,通过卡槽6将第一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9和第三安装板11安装在多个漂浮块1之间,然后,在第一培养孔8内种植沉水植物,在第二培养孔10内种植浮水植物,在培养皿12内种植挺水植物,然后,将生态围挡设置在治理区域河道的上游、下游、河道相交处及河道排口或其他污染集中区域,接着,通过连接链16和安装销 17将生态围挡固定在区域,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仿生生物膜水草15在河道中形成一个具有多孔结构、高比面积的立体生态屏障,一般污染物质通过生态屏障时,被植物根系及仿生生物膜水草15组成的多孔、密集、高比面积网格拦截、吸附,然后在微生物及水生植物的相互作用下由上而下传递链式降解,从而达到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减缓污染物质对生态屏障内河道水体的冲击作用。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