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9538发布日期:2022-07-01 23:1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污染水体治理的曝气机技术,特别是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通过使用沉底主机箱,在沉底主机箱内设置潜污泵、泵出水主管路、进气主管路的组合,并在所述泵出水主管路延伸出的左右管路上均分布若干个文丘里释放器,所述文丘里释放器的文丘里管缩腰部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支管路连通所述进气主管路,所述进气主管路连通所述沉底主机箱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延伸管延伸到超出水面,能够在水体底部实现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有利于搅动全部水体,对全部水体进行增氧,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另外,底部曝气因为设备都坐落于水底,对流速较快的河道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对洪水的抵抗能力比飘于河面上的曝气设备更强。


背景技术:

2.在污染水体治理中使用的曝气机又称增氧曝气机或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受污染水体治理的机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体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水体变质破坏水生态环境。增氧曝气机启动时,可加速水体的对流,提高水体中、下层的溶氧,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水体的循环流动,还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可见,增氧机的作用,不仅是对水体增氧,还有效促进池塘初级生产力和自净能力的提高,从而改善了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但是,现有的曝气设备在使用中通常需要配置浮船,使得包括高压风机的动力模块始终处于水面之上,这样就不能保证曝气模块或曝气起始位置处于水体底部。实际上,如果水体水位变化较大的话,例如丰水季节的水位显著较高,而枯水季节的水位显著较低等,则使得曝气机一般都处于表面曝气状态。本发明人认为,如果在沉底主机箱内设置潜污泵、泵出水主管路、进气主管路的组合,并在所述泵出水主管路延伸出的左右管路上均分布若干个文丘里释放器,所述文丘里释放器的文丘里管缩腰部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支管路连通所述进气主管路,所述进气主管路连通所述沉底主机箱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延伸管延伸到超出水面,这就能够在水体底部实现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有利于搅动全部水体,对全部水体进行增氧,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另外,底部曝气因为设备都坐落于水底,对流速较快的河道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对洪水的抵抗能力比飘于河面上的曝气设备更强。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通过使用沉底主机箱,在沉底主机箱内设置潜污泵、泵出水主管路、进气主管路的组合,并在所述泵出水主管路延伸出的左右管路上均分布若干个文丘里释放器,所述文丘里释放器的文丘里管缩腰部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支管路连通所述进气主管路,所述进气主管路连通所述沉底主机箱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延伸管延伸到超出水面,能够在水体底部实现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有利于搅动全部水体,对全部水体进行增
氧,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另外,底部曝气因为设备都坐落于水底,对流速较快的河道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对洪水的抵抗能力比飘于河面上的曝气设备更强。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5.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沉底主机箱,所述沉底主机箱内设置有潜污泵,所述潜污泵通过弯头连接位于沉底主机箱底面的泵出水主管路,所述泵出水主管路从所述沉底主机箱左侧延伸出的左泵出水主管路上和从所述沉底主机箱右侧延伸出的右泵出水主管路上均分布若干个文丘里释放器,所述文丘里释放器的文丘里管缩腰部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支管路连通进气主管路,所述进气主管路连通所述沉底主机箱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延伸管的下端,所述进气延伸管的上端形成超出水面的进气延伸口。
6.所述沉底主机箱的侧面设置有滤孔阵列。
7.所述沉底主机箱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
8.所述支撑腿底部设置有用于钉扎在水体底泥中的脚爪。
9.所述弯头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潜污泵的出水口。
10.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沉底主机箱的上表面。
11.所述进气主管路从所述沉底主机箱左侧延伸出的左进气主管路上和从所述沉底主机箱右侧延伸出的右进气主管路上均分布若干个支管路。
12.所述沉底主机箱采用带孔板材加工而成。
13.所述文丘里释放器的出口朝上以向上释放纳米气泡。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除进气口外,其余部分均坐落于水面以下,其中的沉底主机箱即沉在水体的底部,从沉底主机箱左侧延伸出的左泵出水主管路和从所述沉底主机箱右侧延伸出的右泵出水主管路也均相当于沉在水体的底部,分布其上的若干个文丘里释放器也均相当于沉在水体的底部,以此实现水体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底部曝气相比于表面曝气的好处是,可以搅动全部水体,对全部水体进行增氧,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底部曝气因为设备都坐落于水底,对流速较快的河道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对洪水的抵抗能力比飘于河面上的曝气设备更强。
附图说明
15.图1是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沉底主机箱;2-潜污泵;3-滤孔阵列;4-进气口;5-进气延伸管;6-进气延伸口;7-左进气主管路;8-右进气主管路;9-纳米气泡;10-文丘里管缩腰部;11-文丘里释放器;12-右泵出水主管路;13-支撑腿;14-脚爪;15-弯头;16-左泵出水主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18.图1是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底部分布式纳米气泡曝气机,包括沉底主机箱1,所述沉底主机箱1内设置有潜污泵2,所述潜污泵2通过弯头15连接位于沉底主机箱1底面的泵出水主管路,所述泵出水主管路从
所述沉底主机箱1左侧延伸出的左泵出水主管路16上和从所述沉底主机箱1右侧延伸出的右泵出水主管路12上均分布若干个文丘里释放器11,所述文丘里释放器11的文丘里管缩腰部10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通过支管路连通进气主管路,所述进气主管路连通所述沉底主机箱1上的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连接进气延伸管5的下端,所述进气延伸管5的上端形成超出水面的进气延伸口6。
19.所述沉底主机箱1的侧面设置有滤孔阵列3。所述沉底主机箱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底部设置有用于钉扎在水体底泥中的脚爪14。所述弯头15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潜污泵2的出水口。所述进气口4位于所述沉底主机箱1的上表面。所述进气主管路从所述沉底主机箱1左侧延伸出的左进气主管路7上和从所述沉底主机箱1右侧延伸出的右进气主管路8上均分布若干个支管路。所述沉底主机箱1采用带孔板材加工而成。所述文丘里释放器11的出口朝上以向上释放纳米气泡9。
20.本发明属于可以产生纳米气泡的底部曝气机,主要由主机箱(即沉底主机箱1)、主管路(即进气主管路包括左进气主管路7和右进气主管路8,泵出水主管路包括左泵出水主管路16和右泵出水主管路12,管路可以是直线网络,曲线网络,交错网络等)、进气口4、释放器(即文丘里释放器11)等组成。主机箱内安装潜污泵2、连接管路、阀门等。潜污泵2为整个设备的动力部分,将水通过主管路输送至各个释放器进行释放。主机箱由带孔的材料加工而成,成为水泵的存放空间,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孔的数量和大小均可调整,起到过滤水体中杂质的作用,防止杂质进入水泵中,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21.释放器采用文丘里管结构,在水流通过的同时可以通过吸气口进行吸气,各个释放器的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最终与进气口相连接。气体在通过释放器时,一部分空气会被打散成极微小的纳米级气泡,迅速被水体吸收,增加水中溶氧,纳米级气泡在水中停留的时间要远远大于普通气泡,能持续保持水体高溶氧的状态;另一部分未被打散的大气泡,会在水面形成涌泉的效果,增加水体的扰动,间接为水体增氧,同时具有景观效果。释放器的数量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以由8~30个组成,以形成较为广泛的多点底部曝气效果。
22.设备除进气口外,其余部分均坐落于水面以下。底部曝气相比于表面曝气的好处是,可以搅动全部水体,对全部水体进行增氧,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底部曝气因为设备都坐落于水底,对流速较快的河道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对洪水的抵抗能力比飘于河面上的曝气设备更强。
23.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此指明,以上叙述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创造,但并非限制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任何没有脱离本发明创造实质内容的对以上叙述的等同替换、修饰改进和/或删繁从简而进行的实施,均落入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