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柔性污水处理生化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7952发布日期:2022-04-09 09:2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柔性污水处理生化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柔性污水处理生化舱。


背景技术:

2.氧化还原电位是液体中指示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与比较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厌氧舱、缺氧舱、好氧舱分别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厌氧舱(-100~
ꢀ‑
250mv)、缺氧舱(-50~ +50mv)、好氧舱(好氧吸磷:+25~ +250mv、降解有机物:+50~ +250mv、硝化反应:+100~ +350mv)。
3.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对整个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给出一个综合指标:如orp值低,表明废水处理系统中还原性物质或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溶解氧浓度低,还原环境占优。如orp值高,表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低,溶解氧或氧化性物质浓度高,氧化环境占优。
4.传统氧化还原水处理技术存在控制条件不够精准、浪费药剂、对环境不友好等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控制方便、节省药剂的可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柔性污水处理生化舱。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柔性污水处理生化舱,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厌氧舱、缺氧舱、好氧舱和二沉池,厌氧舱和缺氧舱之间安装有第一连通管,缺氧舱和好氧舱之间安装有第二连通管和回流管,回流管上安装有回流泵,好氧舱和二沉池之间安装有第三连通管,二沉池和厌氧舱之间安装有污泥回流管,厌氧舱、缺氧舱、好氧舱中均安装有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厌氧舱、缺氧舱和好氧舱可以使用红泥膜材质,各个舱体均可承受一定的压力。
7.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厌氧舱、缺氧舱和好氧舱中安装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借助orp测量仪器,可实时传输信号至总控制柜,从而配比调整曝气量、污泥回流比、硝化液回流比、ph、以及是否投加碳源等,利用orp的电信号作为检测与控制手段,可大大改进氧化还原水处理技术的精准控制水平,可以实现节省能源,控制微生物的代谢的目的,提高水处理效果。
8.关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的安装结构,厌氧舱、缺氧舱和好氧舱上均设有监测口,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穿过监测口伸入到舱体内,监测口上安装有封闭监测口的密封盖。
9.优选的,还包括调节池,调节池中安装有提升泵,提升泵的输水口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厌氧舱相连通。工作时,提升泵运行将调节池中的水输送到厌氧舱中。
10.为了控制进入厌氧舱的水流流量,进水管和第三连通管上均安装有浮子流量计,进水管上安装有水控管,水控管与进水管的接入点位于浮子流量计和提升泵之间的部位,
水控管和第三连通管上均安装有球阀。通过观察进水管上浮子流量计的水流数值,进而调整水控管上球阀的开关大小,可以控制进入厌氧舱的水流流量。
11.优选的,厌氧舱和缺氧舱上均安装有换气管,换气管与厌氧舱、缺氧舱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上部。
12.优选的,厌氧舱、缺氧舱和好氧舱上均安装有排污管,排污管与各个舱体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下部。排污管上安装开关阀,通过开启排污管排出厌氧舱、缺氧舱和好氧舱中污垢。
13.优选的,第二连通管与缺氧舱、好氧舱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上部,回流管与缺氧舱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下部,回流管与好氧舱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中部。
14.优选的,进水管和回流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可避免进水管和回流管中的流体逆流。
15.优选的,第三连通管与好氧舱和二沉池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上部。好氧舱的下部连接有曝气管,曝气管上安装有风机。工作时,风机向好氧池内曝气,为好氧微生物提供降解有机物和硝化所需的氧气;
16.优选的,二沉池中安装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伸入到二沉池中并与污泥回流泵相连接,污泥回流管与厌氧舱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下部。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厌氧舱、缺氧舱和好氧舱中安装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借助orp测量仪器,其检测原理和ph类似,利用orp的电信号作为检测与控制手段,可大大改进氧化还原水处理技术的精准控制水平,可以实现节省能源,控制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的目的,提高水处理效果。厌氧舱、缺氧舱和好氧舱可以使用红泥膜材质,各个舱体均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利用进水管上的浮子流量计可以监测水流数值,从而可调整水控管上球阀的开关大小,控制进入厌氧舱的水流流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调节池1、提升泵2、水控管3、进水管4、厌氧舱5、缺氧舱6、监测口7、单向阀8、好氧舱9、第一连通管10、排污管11、回流管12、曝气管13、回流泵14、二沉池15、污泥回流管16、污泥回流泵17、第二连通管18、换气管19、第三连通管20、球阀21、浮子流量计2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下文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说明。
22.一种可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柔性污水处理生化舱,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厌氧舱5、缺氧舱6、好氧舱9和二沉池15,厌氧舱5和缺氧舱6之间安装有第一连通管10,缺氧舱6和好氧舱9之间安装有第二连通管18和回流管12,回流管12上安装有回流泵14,好氧舱9和二沉池15之间安装有第三连通管20,二沉池15和厌氧舱5之间安装有污泥回流管16,厌氧舱5、缺氧舱6、好氧舱9中均安装有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厌氧舱5、缺氧舱6和好氧舱9可以使用红泥膜材质,各个舱体均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参照附图1,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厌氧舱5、
缺氧舱6和好氧舱9中安装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借助orp测量仪器,其检测原理和ph类似,利用orp的电信号作为检测与控制手段,可大大改进氧化还原水处理技术的精准控制水平,可以实现节省能源,控制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的目的,提高水处理效果。
23.关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的安装结构,厌氧舱5、缺氧舱6和好氧舱9上均设有监测口7,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穿过监测口7伸入到舱体内,监测口7上安装有封闭监测口7的密封盖。
24.参照附图1,还包括调节池1,调节池1中安装有提升泵2,提升泵2的输水口安装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另一端与厌氧舱5相连通。工作时,提升泵2运行将调节池1中的水输送到厌氧舱5中。
25.为了控制进入厌氧舱5的水流流量,进水管4和第三连通管20上均安装有浮子流量计22,进水管4上安装有水控管3,水控管3与进水管4的接入点位于浮子流量计22和提升泵2之间的部位,水控管3和第三连通管20上均安装有球阀21。通过观察进水管4上浮子流量计22的水流数值,进而调整水控管3上球阀21的开关大小,可以控制进入厌氧舱5的水流流量。
26.参照附图1,厌氧舱5和缺氧舱6上均安装有换气管19,换气管19与厌氧舱5、缺氧舱6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上部。厌氧舱5、缺氧舱6和好氧舱9上均安装有排污管11,排污管11与各个舱体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下部。排污管11上安装开关阀,通过开启排污管11排出厌氧舱5、缺氧舱6和好氧舱9中污垢。第二连通管18与缺氧舱6、好氧舱9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上部,回流管12与缺氧舱6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下部,回流管12与好氧舱9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中部。
27.参照附图1,进水管4和回流管12上均安装有单向阀8。可避免进水管4和回流管12中的流体逆流。第三连通管20与好氧舱9和二沉池15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上部。好氧舱9的下部连接有曝气管13,曝气管13上安装有风机。二沉池15中安装有污泥回流泵17,污泥回流管16伸入到二沉池15中并与污泥回流泵17相连接,污泥回流管16与厌氧舱5的连接部位位于舱体的下部。
28.各要素与氧化还原电位(orp)相关性:
29.1.溶解氧:与orp正相关,2.硝酸盐含量:与orp正相关,3.ph:与orp负相关,4.温度:与orp负相关,5.投加碳源:与orp负相关。
30.各个污水池相关量控制:
31.1.厌氧池,产甲烷:orp范围控制在175mv~-400mv之间;厌氧释磷:orp范围控制在-100mv~-250mv之间;必要条件:

尽量控制温度在25~35℃之间,最低不低于12℃;

尽量控制ph在6.8~7.2之间。控制措施:

一般情况下,orp不在-100~-250mv范围内时,例如orp=-50mv时,可能是厌氧池溶解氧较高,考虑提高回流的污泥浓度或减小回流量。

降低潜水搅拌机转速或减少其运行时间。
32.2.缺氧池,反硝化脱氮:orp范围控制在-50mv~+50mv之间;必要条件:

尽量控制ph在6.8~7.5之间;

最佳反应温度20~35℃,最低不低于12℃。控制措施:

orp过低,则加快搅拌机搅拌频率或提高穿孔曝气开启时长或加大缺氧池穿孔曝气管风量调节阀,或加大内回流。

orp过高,则降低搅拌机搅拌频率或降低穿孔曝气开启时长或减小缺氧池穿孔曝气管风量调节阀,或降低内回流(需慎重、综合考虑)。

如果缺氧池末端orp较高,说明硝酸盐含量较高,反硝化反应不彻底,则投加碳源,以降低orp。
33.3.好氧池,好氧吸磷:orp范围控制在+25mv~+250mv之间;降解有机物:orp范围控制在+50mv~+250mv之间;硝化反应:orp范围控制在+100mv~+350mv之间;必要条件:

尽量控制温度在15~30℃之间,最低不低于12℃;

尽量控制ph在6.5~8.5之间。控制措施:

根据opr数值调整曝气量,orp过高,则降低曝气量。orp过低,则加大曝气量。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