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0267发布日期:2022-06-08 05:2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生物培育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2.石斑鱼作为海水养殖最名贵的经济鱼类,具有病害少、生长快等优势,是海水养殖业进行海洋生物高值化技术开发最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养殖产业优化调整之时,许多养殖户希望改养石斑鱼等高品质的鱼类。
3.生物反应器是指为活细胞增殖及细胞内部的生化反应提供适宜环境的设备,它是生物制药过程中的关键设备,近年来,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制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培养,且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的总规模还在不断地往大规模方向发展。
4.目前在石斑鱼育苗产业主要集中在育苗成成功率和活率低、育苗过程中病害较多的问题,导致总体出苗率大大下降,因此现亟待设计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来解决石斑鱼育苗出苗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设置的增料装置对培藻室内部的球藻混合液进行培育,使内部的小球藻在光源光照下以及增氧机供养的环境下持续生长,生长后的球藻混合液被抽水泵抽入至养殖室内供石斑鱼进行食用,即存在饵料转化的过程,球藻便于石斑鱼幼年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的过渡,这样即实现了物料量产与消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石斑鱼育苗产业主要集中在育苗成成功率和活率低、育苗过程中病害较多的问题,导致总体出苗率大大下降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反应器本体分隔为养殖室与培藻室,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将养殖室内部的水流进行过滤在汇入至培藻室内,所述培藻室内设置有球藻混合液,所述球藻混合液上设置有增料装置,所述增料装置提供球藻混合液的生长环境,并将生长后的球藻混合液抽入至养殖室内供石斑鱼食用生长。
7.进一步地,所述增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培藻室上方的增氧机,所述增氧机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增氧机的出气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下端延伸至球藻混合液的液面以下。
8.进一步地,所述培藻室内的底壁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抽水泵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沿隔板伸入养殖室。
9.进一步地,在所述培藻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正对于球藻混合液,且所述光源、抽水泵、增氧机分别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养殖室与培藻室上均设置有液面线,所述液面线用于提醒养殖室与培藻室的液面高度。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隔板上的渗水槽,所述渗水槽连通养殖室与培藻室,且在所述培藻室内渗水槽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与吸附板。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与吸附板的两端均设置在扣板上,所述扣板的中部设置有扣槽,所述扣槽与过滤板、吸附板相适配。
13.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滤板与吸附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直径大于扣槽。
14.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板设置在过滤板的下方,且所述吸附板位于球藻混合液的液面上方,所述养殖室内部的水依次经过过滤板、吸附板汇入至球藻混合液中。
15.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板内填充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颗粒粒径为0.5-1m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设置的增料装置对培藻室内部的球藻混合液进行培育,使内部的小球藻在光源光照下以及增氧机供养的环境下持续生长,生长后的球藻混合液被抽水泵抽入至养殖室内供石斑鱼进行食用,即存在饵料转化的过程,球藻便于石斑鱼幼年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的过渡,这样即实现了物料量产与消耗,并且对于养殖室内部的水在高于过滤机构的渗水槽时,便会被排出至培藻室内进行过滤与吸附,以增加培藻室内部的水分,便于球藻的生长,同时能够及时消除养殖室内的漂浮成分,达到水源的循环使用,同时保证了石斑鱼的食物量;
18.2、过滤机构上的过滤板与吸附板均是通过扣槽实现与扣板可拆卸连接的,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清理或对吸附板进行替换,扣槽与过滤板或吸附板实现扣接,限位片实现限位,保证水分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进行过滤与吸附作用,最后与球藻混合液相融合实现水源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中增料装置与过滤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反应器本体、2-养殖室、3-培藻室、4-光源、5-增氧机、6-进气口、7-出气管、8-抽水泵、9-进水管、10-出水管、11-渗水槽、12-过滤板、13-吸附板、14-扣板、15-扣槽、16-限位片、17-液面线、1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5.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6.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27.一种用于石斑鱼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18,隔板18将反应器本体1分隔为养殖室2与培藻室3,隔板18上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将养殖室2内部的水流进行过滤在汇入至培藻室3内,培藻室3内设置有球藻混合液,球藻混合液上设置有增料装置,增料装置提供球藻混合液的生长环境,并将生长后的球藻混合液抽入至养殖室2内供石斑鱼食用生长,通过设置的增料装置对培藻室3内部的球藻混合液进行培育,球藻混合液能够实现饵料转化过程,球藻便于石斑鱼幼年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的过渡,这样即实现了物料量产与消耗,并且对于养殖室2内部的水在高于过滤机构时,便会被排出至培藻室3内进行过滤与吸附,以增加培藻室3内部的水分,便于球藻的生长,同时能够及时消除养殖室2内的漂浮成分,达到水源的循环使用。
28.在本实施例中,增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培藻室3上方的增氧机5,增氧机5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6,增氧机5的出气端设置有出气管7,出气管7的下端延伸至球藻混合液的液面以下,在球藻混合液的液面以下便于空气能够从底部上来,这样即便于球藻的生长,藻类生长后给育苗水槽内的浮游生物饵料(轮虫)提供足够的营养(不饱和脂肪酸)来满足育苗水槽中仔鱼的生长发育,培藻室3内的底壁上设置有抽水泵8,抽水泵8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9,抽水泵8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末端沿隔板18伸入养殖室2,对于幼年石斑鱼,即可食用浮游生物,对于成年石斑鱼,可食用球藻进行充饥,这样即便于石斑鱼幼年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球藻的过渡。
29.在本实施例中,在培藻室3的侧壁上设置有光源4,光源4正对于球藻混合液,且光源4、抽水泵8、增氧机5分别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外部控制器控制光源4、抽水泵8、增氧机5分别进行工作。
30.在本实施例中,养殖室2与培藻室3上均设置有液面线17,液面线17用于提醒养殖室2与培藻室3的液面高度,这样即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并且使过滤机构能够进行持续使用。
31.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隔板18上的渗水槽11,渗水槽11连通养殖室2与培藻室3,且在培藻室3内渗水槽11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12与吸附板13,过滤板12与吸附板13的两端均设置在扣板14上,扣板14的中部设置有扣槽15,扣槽15与过滤板12、吸附板13相适配,在过滤板12与吸附板1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片16,限位片16的直径大于扣槽15,吸附板13设置在过滤板12的下方,且吸附板13位于球藻混合液的液面上方,养殖室2内部的水依次经过过滤板12、吸附板13汇入至球藻混合液中,过滤机构上的过滤板12与吸附板13均是通过扣槽15实现与扣板14可拆卸连接的,便于对过滤板12进行清理或对吸附板13进行替换。
32.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板内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颗粒粒径为0.5-1mm,该粒径大大提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3.本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增料装置对培藻室3内部的球藻混合液进行培育,光源4光
照下以及增氧机5供养的环境下使内部的小球藻持续生长或者浮游生物的生长,生长后的球藻混合液被抽水泵8抽入至养殖室2内供石斑鱼进行食用,即存在饵料转化的过程,球藻便于石斑鱼幼年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的过渡,这样即实现了物料量产与消耗,而对于养殖室2内部的水在高于过滤机构的渗水槽11时,便会被排出至培藻室3内进行过滤与吸附,以增加培藻室3内部的水分,便于球藻的生长,同时能够及时消除养殖室2内的漂浮成分,达到水源的循环使用,同时保证了石斑鱼的食物量,过滤板12与吸附板13均是通过扣槽15实现与扣板14可拆卸连接的,便于对过滤板12进行清理或对吸附板13进行替换。
34.本实施例中,由于石斑鱼仔稚鱼的生长对水体要求较高,对饵料生物的营养苛刻,而且在育苗过程中存在饵料转化的过程,即从摄食轮虫到桡足类的过渡阶段,轮虫和桡足类多为与藻类共生的浮游生物,其主要解决藻类满足石斑鱼生长饵料问题,保证鱼苗水体内轮虫的营养能满足鱼苗的需求,过滤机构是对水体进行净化,以达到水分的循环使用。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