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1177发布日期:2022-04-09 09:4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


背景技术:

2.电镀污水处理就是对电镀生产排出的废水或废液进行统一处理的过程,通常需要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絮凝处理、沉淀处理以及泥水分离处理等步骤。
3.参照图1和图2,相关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包括反应池,反应池内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平行,并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共同将反应池的内部依次分隔为处理池、沉淀池和分离池。处理池内竖直固定连接有挡板,并且挡板将处理池的内部分隔为储水池和絮凝池。同时,储水池内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将储水池的内部分隔为注水池和氧化池。
4.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将注水池和氧化池相连通的第一排水孔,挡板侧壁的下端位置开设有将氧化池与絮凝池相连通的第二排水孔。同时,第一隔板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将絮凝池与沉淀池相连通的第三排水孔,第二隔板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将沉淀池与分离池连通的第四排水孔。同时,反应池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将分离池与外界相连通的溢流孔,以使得分离池内的上清液能够排出。
5.当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向注水池内注入污水,同时将药剂投入注水池内,然后注水池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排水孔进入到氧化池内。随后,向氧化池内投入药剂,然后氧化池内的污水通过第二排水孔进入到絮凝池内。此时,向絮凝池内投入药剂,然后絮凝池内的污水通过第三排水孔进入到沉淀池内。随后,沉淀池内的污水通过第四排水孔进入到分离池内,然后分离池内的上层清液通过溢流孔排出,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处理。
6.由于污水的种类不同,向注水池、氧化池和絮凝池添加药剂的顺序有所不同。因此,大部分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在注水池、氧化池和絮凝池上分别固定有若干排药管,以满足对注水池、氧化池和絮凝池的不同药剂的注药作业。但是,注水池、氧化池和絮凝池上分别设置若干排药管,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
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竖直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挡板和支撑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挡板和所述支撑板共同将所述反应池的内部分隔为注水池、氧化池、絮凝池、沉淀池和分离池,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水平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水平固定有多对导向轨,多对所述导向轨相互平行,且每对所述导向轨内均水平滑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支撑块的侧壁连接有柔性的进药管,且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排药管,所述进药管与所述排药管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所述排药管的排出端能够位于所述注水池、所述氧化
池或所述絮凝池的上方;所述导向轨与相应的所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对相应的所述支撑块进行固定,所述排药管与相应的所述导向轨之间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相应的所述排药管转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注药作业时,拉动排药管带动相应的支撑块水平运动,并使得排药管位于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的侧方。随后,推动排药管转动,并使得排药管的排出端位于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的上方。紧接着,将进药管与外部管路连接,然后药剂即可通过进药管进入到相应的容纳腔内,再通过相应的排药管排出,从而实现对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的注药作业。
11.由于每个排药管的位置能够进行调节,并且每个排药管的排出端均能位于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的上方,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排放管自由组合,以实现不同顺序的注药作业,从而适配不同种类污水的处理。同时,此设计只需要一组排药管,即可实现对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的不同药剂的注药作业,无需在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上分别固定多个排药管,进而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
12.可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块下端的齿条以及若干开设于所述导向轨下端内壁的齿槽,所述齿槽供相应的所述齿条进行啮合,当所述支撑块向上运动并与相应的所述导向轨的上端内壁抵接时,所述齿条从相应的所述齿槽中脱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动排药管带动相应的支撑块向上运动,并且支撑块与相应的导向轨的上端内壁抵接时,齿条从相应的齿槽中脱出,从而实现对支撑块的解锁。当松开排药管时,支撑块以及齿条等部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当齿条与相应的齿槽啮合时,即可实现对支撑块的固定。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方便锁止和解锁的锁定件,实现对支撑块的快速锁定和解锁,从而提高对排药管的位置进行调节时的工作效率。
14.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排药管外壁的承接块、竖直固定于所述承接块底部的限位柱以及若干开设于所述导向轨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供相应的所述限位柱插入,当所述齿条从相应的所述齿槽中脱出时,所述限位柱从相应的所述限位槽中脱出。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动排药管向上运动,并且齿条从相应的齿槽中脱出时,限位柱刚好从相应的限位槽中脱出,从而实现对排药管的解锁。当松开排药管,并且齿条与相应的齿槽啮合时,限位柱刚好插入相应的限位槽内,从而实现对排药管的锁定。通过设置结构简洁、操作便利、方便锁定和解锁的限位件,实现对排药管的快速锁定和解锁,从而提高对排药管的排出端的位置进行调节时的工作效率。同时,此设计使得支撑块和排药管能够同步锁定或解锁,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操作便利性。
16.可选的,每个所述排药管的排出端均连通有可弯折的排放管,所述排放管远离相应的所述排药管的一端连通有喷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弯折的排放管,使得药剂的喷射角度能够进行调节。当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摆动排放管,以使得喷嘴喷出的药剂能够均匀落入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内。此设计能够增加药剂与污水的接触机会,还能提高药剂与污水的混合均匀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18.可选的,每个所述排药管上均固定有提拉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提拉环,方便工作人员对排药管的快速提拉,进
而提高使用便利性和操作便利性。
20.可选的,所述反应池的两侧外壁分别固定有爬梯,所述安装板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爬梯固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爬梯,方便工作人员登上安装板,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22.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两侧位置分别固定有护栏。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护栏,提高对工作人员的保护能力,降低工作人员从安装板上跌落的风险,进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24.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有若干防滑筋。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工作人员的脚部出现打滑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对工作人员的保护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通过设置多个能够进行移动的排药管,并且多个排药管均能够位于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的上方,使得多个排药管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自由组合,此设计只需一组排药管即可满足对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的不同药剂的注药作业,从而节省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
28.通过设置可弯折的排放管,使得药剂的喷射角度能够进行调节,当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摆动排放管,以使得喷嘴喷出的药剂能够均匀落入注水池、氧化池或絮凝池内,增加药剂与污水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29.通过设置护栏,提高对工作人员的保护能力,降低工作人员从安装板上跌落的风险,进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应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4.图5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池;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处理池;41、储水池;411、注水池;412、氧化池;42、絮凝池;5、沉淀池;6、分离池;7、挡板;8、支撑板;9、第一排水孔;10、第二排水孔;11、第三排水孔;12、第四排水孔;13、溢流孔;14、安装板;15、导向轨;16、支撑块;17、容纳腔;18、进药管;19、排药管;20、排放管;21、喷嘴;22、锁定件;221、齿条;222、齿槽;23、限位件;231、承接块;232、限位柱;233、限位槽;24、提拉环;25、爬梯;26、护栏;27、防滑筋。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参照图1和图2,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包括反应池1,反应池1的底壁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
板2和第二隔板3相平行,并且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共同将反应池1的内部依次分隔为处理池4、沉淀池5和分离池6。
38.参照图1和图2,处理池4的底壁竖直固定连接有挡板7,并且挡板7将处理池4的内部分隔为储水池41和絮凝池42。同时,储水池41的底壁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并且支撑板8将储水池41的内部分隔为注水池411和氧化池412。
39.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8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排水孔9,并且第一排水孔9将注水池411和氧化池412连通,以使得注水池411内的污水能够通过第一排水孔9进入到氧化池412内。挡板7侧壁的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排水孔10,第二排水孔10将氧化池412与絮凝池42连通,以使得氧化池412内的污水能够通过第二排水孔10进入到絮凝池42内。
40.参照图1和图2,第一隔板2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三排水孔11,第三排水孔11将絮凝池42与沉淀池5连通,以使得絮凝池42内的污水能够通过第三排水孔11进入到沉淀池5内。第二隔板3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将沉淀池5与分离池6连通的第四排水孔12,以使得沉淀池5内的污水能够通过第四排水孔12进入到分离池6内。
41.参照图1和图2,反应池1侧壁的上端位置开设有溢流孔13,并且溢流孔13将分离池6与外界连通。当污水不断进入到分离池6内时,分离池6内的上清液即可通过溢流孔13排出,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分离与处理。
42.当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向注水池411内注入污水,同时将药剂投入注水池411内,然后药剂与污水发生氧化反应。随着污水的持续注入,注水池411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排水孔9溢入氧化池412内。随后,向氧化池412内投入药剂,然后药剂与污水再次发生氧化反应,紧接着,氧化池412内的污水通过第二排水孔10进入到絮凝池42内。
43.此时,向絮凝池42内投入药剂,然后药剂与污水发生絮凝,随着污水不断涌入絮凝池42内,絮凝池42内的污水通过第三排水孔11溢入沉淀池5内。随后,污水在沉淀池5内进行沉淀,随着污水不断涌入沉淀池5内,沉淀池5内的污水通过第四排水孔12涌入分离池6内。紧接着,分离池6内的上层清液通过溢流孔13排出,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处理。
44.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板8的上端水平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的上表面水平固定连接有多对导向轨15。同时,多对导向轨15相互平行,并且每对导向轨15内均水平滑动设置有支撑块16。
45.参照图3和图4,每个支撑块16的内部均开设有容纳腔17,每个支撑块16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进药管18,并且进药管18与相应的容纳腔17连通,以使得进药管18中的药剂能够进入到相应的容纳腔17内。同时,进药管18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以使得进药管18能够进行弯曲或卷绕收纳。
46.参照图2和图4,每个支撑块16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排药管19,并且排药管19与相应的容纳腔17连通,以使得容纳腔17内的药剂能够通过相应的排药管19排出。同时,当排药管19转动后,排药管19的排出端能够位于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的上方,以使得排药管19中排出的药剂能够进入到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内。
47.参照图4和图5,每个排药管19的排出端均固定连通有排放管20,并且排放管20采用可弯折的波纹管制成,以使得药剂的喷射方向能够进行调整。同时,排放管20远离相应的排药管19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喷嘴21,以提高药剂的喷射效果。
48.参照图4,导向轨15与相应的支撑块16之间设置有锁定件22,并且锁定件22用于对
相应的支撑块16进行水平方向的固定。同时,排药管19与相应的导向轨15之间设置有限位件23,限位件23用于限制相应的排药管19转动。
49.当需要对污水进行注药作业时,拉动多个排药管19带动相应的支撑块16水平运动,并使得排药管19位于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的侧方。随后,推动排药管19转动,并使得排药管19的排出端位于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的上方。
50.紧接着,将进药管18与外部管路连接,然后药剂即可通过进药管18进入到相应的容纳腔17内。随后,容纳腔17内的药剂通过相应的排药管19排出,从而实现对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的注药作业。
51.参照图4,锁定件22包括水平固定连接于支撑块16下端面的齿条221,每个导向轨15的下端内壁均开设有若干齿槽222。若干齿槽222沿相应的导向轨1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齿槽222供相应的齿条221进行啮合。
52.参照图4,限位件23包括固定连接于排药管19外壁的承接块231,承接块231底部竖直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32。每个导向轨15的上端面均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限位槽233,并且限位槽233供相应的限位柱232插入。
53.当拉动排药管19带动相应的支撑块16向上运动,并且支撑块16与相应的导向轨15的上端内壁抵接时,齿条221刚好从相应的齿槽222中脱出,并且限位柱232刚好从相应的限位槽233中脱出,从而实现支撑块16以及排药管19的解锁。
54.当松开排药管19时,支撑块16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相应的齿条221以及限位柱232等组件向下运动。当齿条221与相应的齿槽222啮合时,限位柱232刚好插入相应的限位槽233内,从而实现支撑块16以及排药管19的锁定。
55.参照图3和图4,每个排药管19的外壁的上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提拉环24,并且提拉环24供工作人员抓握,以方便工作人员对排药管19的快速提拉作业,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56.参照图2和图3,反应池1的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爬梯25,并且安装板14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的爬梯25固定连接,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爬梯25快速登上安装板14。
57.参照图2和图3,安装板14上表面的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护栏26,以实现对工作人员的保护。同时,安装板14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防滑筋27,以增加防滑效果,从而进实现对工作人员的进一步保护。
5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送药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污水进行注药作业时,拉动多个排药管19带动相应的支撑块16水平运动,并使得排药管19位于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的侧方。随后,推动排药管19转动,并使得排药管19的排出端位于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的上方。紧接着,将进药管18与外部管路连接,然后药剂即可通过进药管18进入到相应的容纳腔17内。随后,容纳腔17内的药剂通过相应的排药管19排出,从而实现对注水池411、氧化池412或絮凝池42的注药作业。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