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6084发布日期:2022-05-26 09:2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积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3.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目前有多重的治理方式,其中有通过喷洒钝化剂,钝化剂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减少了水体中磷的含量,这种方式能够抑制水华盈湖的水体,但是目前对于钝化剂的添加多为人工进行泼洒,无法使得钝化剂大范围的扩散,从而影响治理的效果。
4.因此需要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包括水箱体,所述水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水箱体的上端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下端设置有管道框体,所述管道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释放钝化剂的释放组件,所述管道框体与水箱体之间设置有框体,框体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释放组件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入端延伸至水箱体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吸管;
8.所述储液箱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储存钝化剂的储液腔,两侧所述支杆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两侧所述内腔内部均设置有导管,两侧所述导管的上端均与储液腔内部连通,且两侧所述导管的下端延伸至水箱体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出液头,两侧所述支杆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导管内部流量进行控制的限流组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释放组件包括设置在管道框体内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共设置有两个且均与导管连通,两侧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均等间距设置有接口,每个所述接口的内部均安装有释放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释放管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浮力块,且所述释放管的下端等间距开设有用于释放钝化剂的释放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限流组件包括贯穿支杆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支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且所述螺杆的内部一端转动连
接有抵块,且所述抵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抵块靠近导管的一端宽度小于其靠近螺杆一端的宽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水箱体的下表面开设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释放组件,能够在大范围内对钝化剂进行分散释放,相对于现有的钝化剂投放方式而言,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投放使其与水体进行充分混合,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所需要花费的人工,提高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释放管的剖面图。
20.图中:水箱体1、管道框体2、储液箱3、支杆4、旋转杆5、释放管6、储液腔7、连接管8、高压水泵9、导管10、内腔11、出液头12、吸管13、进液槽14、螺杆15、抵块16、限位板17、浮力块18、释放口19。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实施例,请参照图1、2、3和4,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包括水箱体1,水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脚,水箱体1的上端通过支杆4固定连接有储液箱3,储液箱3的下端
设置有管道框体2,管道框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释放钝化剂的释放组件,管道框体2与水箱体1之间设置有框体,框体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9,高压水泵9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释放组件连接,高压水泵9的输入端延伸至水箱体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吸管13,储液箱3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储存钝化剂的储液腔7,两侧支杆4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11,两侧内腔11内部均设置有导管10,两侧导管10的上端均与储液腔7内部连通,且两侧导管10的下端延伸至水箱体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出液头12,两侧支杆4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导管10内部流量进行控制的限流组件,水箱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进液槽14,进液槽14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储液腔7内部的钝化剂可通过导管10流入到水箱体1的内部,水箱体1通过进液槽14可以进入水体,与钝化剂进行初步混合,初步混合后的混合液通过高压水泵9以及吸管13进行吸取,通过导管运输至释放组件进行释放。
27.请参照图1、2、3和4,释放组件包括设置在管道框体2内部的连接管8,连接管8共设置有两个且均与导管连通,两侧连接管8的一侧均等间距设置有接口,每个接口的内部均安装有释放管6,释放管6的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的区域进行选择,释放管6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浮力块18,且释放管6的下端等间距开设有用于释放钝化剂的释放口19,通过释放管6内部的浮力块18能够使其漂浮在水面,释放口19位于下端,可便捷地向水体释放钝化剂进行混合。
28.请参照图1、2、3和4,限流组件包括贯穿支杆4设置的螺杆15,螺杆15与支杆4螺纹连接,螺杆15的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5,且螺杆15的内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抵块16,且抵块1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17,抵块16靠近导管10的一端宽度小于其靠近螺杆15一端的宽度,通过转动旋转杆5能够对螺杆15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抵块16对导管10进行压迫,对导管10的流量进行调节,控制钝化剂的加入量。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