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3489发布日期:2022-01-19 19:2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而在对生物医药进行研发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应用到大量的试管;
3.在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人工手刷的方式进行清理,这样的复杂工作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占用医务人员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不仅清洗效果好,同时便于快捷清洗且清洗时间短,利于推广使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上部设置固定部;
7.所述固定部包括支撑架、放置板、电动伸缩杆和方形框,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清洗箱的上部,所述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所述放置板;
8.所述放置板的下部竖向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部设置所述方形框;
9.所述方形框的底部设置放置槽,所述放置槽沿所述方形框环绕设置;
10.所述清洗箱的内部设置清洗部,所述清洗部包括横支板、方形板、固定轴、放置套和清洗刷,所述横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清洗箱的两相对侧边;
11.所述横支板的上部设置所述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上部设置所述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放置槽一一对应设置;
12.所述固定轴的底部设置所述放置套,所述固定轴的外部套设所述清洗刷,且所述清洗刷对应设置于所述放置套的上部。
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电动伸缩杆分别设置所述方形框的两相对侧边。
14.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方形框的外壁设置固定螺柱,所述固定螺柱的末端贯穿至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固定螺柱的末端设置防护垫,所述固定螺柱的端部设置小型手轮。
1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槽的前端设置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为漏斗状构件设置,且所述导向筒的内壁设置防脱软套。
16.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置外螺纹,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置挡套,且所述挡套对应套设于所述外螺纹的外部。
17.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洗箱的外壁设置进液盒,所述进液盒的下部设置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末端与所述清洗箱贯通设置。
18.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洗箱的下部设置废水收集斗,所述废水收集斗的下部设置废水出管。
19.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洗箱的下部设置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的下部设置底盘,所述底盘的上部设置重力块。
20.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上述方案设置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上部设置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支撑架、放置板、电动伸缩杆和方形框,所述放置板的下部竖向设置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部设置所述方形框;所述清洗箱的内部设置清洗部,所述清洗部包括横支板、方形板、固定轴、放置套和清洗刷,所述横支板的上部设置所述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上部设置所述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部套设所述清洗刷,且所述清洗刷对应设置于所述放置套的上部;上述清洁装置结构简单,不仅清洗效果好,同时便于快捷清洗且清洗时间短,利于推广使用。
22.2、所述方形框的外壁设置固定螺柱,所述固定螺柱的末端贯穿至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固定螺柱的末端设置防护垫,所述固定螺柱的端部设置小型手轮;利于对试管进行固定操作。
23.3、所述放置槽的前端设置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为漏斗状构件设置,且所述导向筒的内壁设置防脱软套;利于试管的放置,且防止发生滑脱。
24.4、所述清洗箱的下部设置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的下部设置底盘,所述底盘的上部设置重力块;便于进行高度的调节,满足不同身高人员操作。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不仅清洗效果好,便于快捷清洗且清洗时间短,同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7.图1为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方形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方形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清洗刷安装示意图;
31.图5为清洗部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清洗箱安装示意图。
33.附图中,1、清洗箱,2、固定部,21、支撑架,22、放置板,23、电动伸缩杆,24、方形框,241、放置槽,3、清洗部,31、横支板,32、方形板,33、固定轴,331、外螺纹,34、放置套,35、清洗刷,4、固定螺柱,41、防护垫,42、小型手轮,5、导向筒,51、防脱软套,6、挡套,7、进液盒,71、出液管,8、废水收集斗,81、废水出管,9、电动液压杆,91、底盘,92、重力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实验试管清洁装置,包括清洗箱1,清洗箱1的上部设置固定部2,固定部2用于对试管进行固定;
36.固定部2包括支撑架21、放置板22、电动伸缩杆23和方形框24,支撑架21设置于清洗箱1的上部,支撑架21的上部设置放置板22;
37.放置板22的下部竖向设置电动伸缩杆23,电动伸缩杆23的下部设置方形框24;电动伸缩杆23带动方形框24的移动,电动伸缩杆23设置有两个,且电动伸缩杆23分别设置方形框24的两相对侧边;从两侧进行升降,稳定性强;
38.方形框24的底部设置放置槽241,放置槽241沿方形框24环绕设置,放置槽241用于试管的放置;
39.方形框24的外壁设置固定螺柱4,固定螺柱4的末端贯穿至放置槽241内,固定螺柱4的末端设置防护垫41,固定螺柱4的端部设置小型手轮42;固定螺柱4带动防护垫41前移,对试管进行固定;
40.放置槽241的前端设置导向筒5,导向筒5为漏斗状构件设置,且导向筒5的内壁设置防脱软套51;利于试管的放置,且防止发生滑脱;
41.清洗箱1的内部设置清洗部3,清洗部3包括横支板31、方形板32、固定轴33、放置套34和清洗刷35,横支板31的两端分别连接清洗箱1的两相对侧边;
42.横支板31的上部设置方形板32;方形板32和方形框24对应设置;
43.方形板32的上部设置固定轴33,固定轴33设置有若干,且固定轴33与放置槽241一一对应设置;
44.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轴33的底部设置放置套34,固定轴33的外部套设清洗刷35,且清洗刷35对应设置于放置套34的上部;清洗刷35安装于固定轴33的外部;
45.固定轴33的端部设置外螺纹331,固定轴33的端部设置挡套6,且挡套6对应套设于外螺纹331的外部,防止清洗刷35发生滑脱,且便于对清洗刷35进行安装和维护;
46.清洗箱1的外壁设置进液盒7,进液盒7的下部设置出液管71,出液管71的末端与清洗箱1贯通设置;进液盒7内添加消毒液或者清洗剂,提高清洁的效果;
47.清洗箱1的下部设置废水收集斗8,废水收集斗8的下部设置废水出管81;便于对废水进行排放,更换新的清水,保障下一次的使用;
48.清洗箱1的下部设置电动液压杆9,电动液压杆9的下部设置底盘91,便于进行高度的调节,满足不同身高人员操作;底盘91的上部设置重力块92,设置重力块92便于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方便;
49.上述试验试管的清洗过程是:
50.向清洗箱1内添加清水,不断地进行添加,直至清水的上端没过清洗刷35;
51.启动电动液压杆9,电动液压杆9带动清洗箱1进行升降,直至调节至满足人员操作;
52.将试管插入导向筒5内,直至试管的末端插入放置槽241内,手动小型手轮42,小型
手轮42带动调节螺柱前移,直至防护垫41与试管的外壁接触,完成对试管的固定;重复上述操作,将需要清洗的所有试管沿方形框24依次安装固定;
53.启动电动伸缩杆23,电动伸缩杆23带动方形框24下移,方形框24的下移带动试管下移,直至将清洗刷35插入试管的内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试管清洗整洁;
54.电动伸缩杆23恢复至初始位置,风干一段时间,同时试管内的清水掉落至清洗箱1内;反向操作小型手轮42,将试管依次取下,完成试管的清洗。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