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07453发布日期:2022-05-31 09:5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环保政策要求的不断严苛,目前现有技术焚烧、填埋、堆肥等传统处理处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废弃物处置的要求,寻求有效的废弃物处置技术成为必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该结构及方法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够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污染土壤加入水泥窑中,在进行熟料煅烧过程中同时实现对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置,节省了成本,避免了环境污染。
4.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其组成包括:料仓,所述的料仓底部安装有气动闸板阀,所述的气动闸板阀下面安装有烟室,所述的烟室侧面与烘干机连接,其底部安装有炉排装置,所述的炉排装置底部为除渣机,所述的烘干机上方与旋风筒连接,所述的旋风筒底部通过分格轮与链斗机连接,所述的旋风筒上方与电动执行器连接,所述的电动执行器连接风机,所述的风机通过阀门与回篦冷机热风的管路连接。
5.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所述的烘干机具有电动翻板阀,所述的电动翻板阀与所述的炉排装置连接,污染土壤料仓具有电动翻板阀,所述的污染土壤料仓通过抓斗抓起并通过所述的电动翻板阀将污染土壤放置在所述的料仓内。
6.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所述的烟室通过阀门与来自窑头热风的管路连接。
7.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是利用窑头热风作为烘干机热源,采用顺流式回转烘干工艺对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热解析处置,所述的热源的窑头热风温度不低于850 ℃;将热解析之后的污染土壤进入生料配料系统,随生料进入预热器系统最终参与熟料煅烧过程,热解析烘干后的污染土壤大颗粒经拉链机输送至指定棚内,废气中携带的污染土壤细颗粒物经旋风筒的收尘器气固分离后,形成固体物料,所述的固体物料输送到指定棚内与热解析烘干后的污染土壤大颗粒混合后自然冷却;热解析处置后的冷却混合污染土壤输送至砂岩堆棚作为部分替代原料使用,热解析工艺产生的经旋风筒收尘器气固分离后的气体通入回篦冷机后进入窑内彻底焚烧,热解析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协同处置过程中,无须考虑生料磨和悬浮预热器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采用回转式烘干工艺,增强换热效率,促进有机物的挥发分解。
8.有益效果:1.本发明是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及其治理方法,该结构及方法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够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污染土壤加入水泥窑中,在进行熟料煅烧过程中同时实现对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置,节省了成本,避免了环境污染。
9.2.本发明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具有焚烧温度高、停留时间长、焚烧状态稳定、湍流度良好、碱性的环境气氛、无废渣排出、固化稳定化重金属、废气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废弃物处置技术,该技术必将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
10.3.本发明采用热源的窑头热风温度不低于850 ℃,可保证污染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分解去除,热解析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协同处置过程无须考虑生料磨和悬浮预热器的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采用回转式烘干工艺,可增强换热效率,促进有机物的挥发分解。
11.4.本发明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过程中无结皮风险,对窑工况影响较小,协同处置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常规物理性能指标变化较小,煅烧出的熟料中重金属浸出量低于规范限定含量限值。
12.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3.其中:1、料仓,2、抓斗,3、污染土壤料仓,4、烘干机,5、风机,6、电动执行器,7、旋风筒,8、分格轮,9、链斗机,10、物料堆,11、除渣机,12、烟室,13、炉排装置,14、气动闸板阀。
1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其组成包括:料仓1,所述的料仓底部安装有气动闸板阀14,所述的气动闸板阀下面安装有烟室12,所述的烟室侧面与烘干机4连接,其底部安装有炉排装置13,所述的炉排装置底部为除渣机11,所述的烘干机上方与旋风筒7连接,所述的旋风筒底部通过分格轮8与链斗机9连接,所述的旋风筒上方与电动执行器6连接,所述的电动执行器连接风机5,所述的风机通过阀门与回篦冷机热风的管路连接。
15.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所述的烘干机具有电动翻板阀,所述的电动翻板阀与所述的炉排装置连接,污染土壤料仓3具有电动翻板阀,所述的污染土壤料仓通过抓斗2抓起并通过所述的电动翻板阀将污染土壤放置在所述的料仓内。
16.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所述的烟室通过阀门与来自窑头热风的管路连接,所述的链斗机下方为物料堆10。
17.实施例3:一种利用实施例1-2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的其治理方法,本方法是:首先是利用窑头热风作为烘干机热源,采用顺流式回转烘干工艺对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热解析处置,所述的热源的窑头热风温度不低于850 ℃;
将热解析之后的污染土壤进入生料配料系统,随生料进入预热器系统最终参与熟料煅烧过程,热解析烘干后的污染土壤大颗粒经拉链机输送至指定棚内,废气中携带的污染土壤细颗粒物经旋风筒的收尘器气固分离后,形成固体物料,所述的固体物料输送到指定棚内与热解析烘干后的污染土壤大颗粒混合后自然冷却;热解析处置后的冷却混合污染土壤输送至砂岩堆棚作为部分替代原料使用,热解析工艺产生的经旋风筒收尘器气固分离后的气体通入回篦冷机后进入窑内彻底焚烧,热解析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协同处置过程中,无须考虑生料磨和悬浮预热器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采用回转式烘干工艺,增强换热效率,促进有机物的挥发分解。
18.经过试验表明,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治理的污染土壤,其污染土壤内有机污染物随温度升高而逐渐消失,热解析后的污染土壤可作为水泥生料配料使用,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过程中,烟气中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其组成包括:料仓,其特征是:所述的料仓底部安装有气动闸板阀,所述的气动闸板阀下面安装有烟室,所述的烟室侧面与烘干机连接,其底部安装有炉排装置,所述的炉排装置底部为除渣机,所述的烘干机上方与旋风筒连接,所述的旋风筒底部通过分格轮与链斗机连接,所述的旋风筒上方与电动执行器连接,所述的电动执行器连接风机,所述的风机通过阀门与回篦冷机热风的管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烘干机具有电动翻板阀,所述的电动翻板阀与所述的炉排装置连接,污染土壤料仓具有电动翻板阀,所述的污染土壤料仓通过抓斗抓起并通过所述的电动翻板阀将污染土壤放置在所述的料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烟室通过阀门与来自窑头热风的管路连接。4.一种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的治理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是利用窑头热风作为烘干机热源,采用顺流式回转烘干工艺对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热解析处置,所述的热源的窑头热风温度不低于850 ℃;将热解析之后的污染土壤进入生料配料系统,随生料进入预热器系统最终参与熟料煅烧过程,热解析烘干后的污染土壤大颗粒经拉链机输送至指定棚内,废气中携带的污染土壤细颗粒物经旋风筒的收尘器气固分离后,形成固体物料,所述的固体物料输送到指定棚内与热解析烘干后的污染土壤大颗粒混合后自然冷却;热解析处置后的冷却混合污染土壤输送至砂岩堆棚作为部分替代原料使用,热解析工艺产生的经旋风筒收尘器气固分离后的气体通入回篦冷机后进入窑内彻底焚烧,热解析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协同处置过程中,无须考虑生料磨和悬浮预热器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采用回转式烘干工艺,增强换热效率,促进有机物的挥发分解。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目前现有技术焚烧、填埋、堆肥等传统处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废弃物处置的要求。本发明组成包括:料仓(1),所述的料仓底部安装有气动闸板阀(14),所述的气动闸板阀下面安装有烟室(12),所述的烟室侧面与烘干机(4)连接,其底部安装有炉排装置(13),所述的炉排装置底部为除渣机(11),所述的烘干机上方与旋风筒(7)连接,所述的旋风筒底部通过分格轮(8)与链斗机(9)连接,所述的旋风筒上方与电动执行器(6)连接,所述的电动执行器连接风机(5),所述的风机通过阀门与回篦冷机热风的管路连接。本发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志 马平川 张维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蔚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1
技术公布日:2022/5/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