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

文档序号:31548030发布日期:2022-09-17 01:5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2.当前工厂化养殖方式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按照工厂化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养殖尾水处理成为难题。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3.生物滤池具有运行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小、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已在水产养殖养殖尾水处理中广泛应用,而填料的选择对滤池处理效能、运行费用等均具有很大影响,是提升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关键。
4.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4870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水位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所述水温传感器均与电脑连接。本实用新型设有水位检测传感器和水温检测传感器,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水位控制进水速度和出水速度。且能实时监控滤池中的水温﹐将滤池中的水温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保证污水处理效率最高。
5.该现有技术的进水区中的淤泥仅仅只能依靠排污口排出,而排污口也仅仅只能够吸附其附近的淤泥,对于距离排污口比较远的污泥比较难被排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进水区能够容纳淤泥的空间下降,进而导致养殖尾水处理效率下降,且上述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实际添料吸附效果不佳。
6.因此,需要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施例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支撑框、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支撑框、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依次进行套接设置,支撑框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排出管道,排出管道同时和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通设置,第二主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包括有上层、中层和下层,第二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疏通层,疏通层的表面固定开设透孔,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有清理腔,支撑框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集中腔,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嵌入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把,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板,清理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上层为叠加设置的火山岩层和树脂粉末层,同时上层中可添加比例为3:1的活性炭颗粒层。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层设置为活性粉煤灰颗粒层、活性炭颗粒层和造孔剂。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下层设置为硅藻土层和黏土层,且硅藻土层和黏土层之间通过砂石层进行过渡处理。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集中腔同时处于清理腔的底部位置,且集中腔清理腔之间相通设置,集中腔整体呈梯形腔室设置。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清理板整体呈“l”状设置,位于清理腔内,且清理板靠近清理腔的内壁设置。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清理板设置两组,和连接杆之间呈三角夹角设置。
15.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分别沿清理板的底端和侧面位置横向和竖向突出设置,且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呈弧形板设置,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的表面分别分布有呈竖向横向设置的条形槽。
16.有益效果:
17.1、该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养殖尾水在进入第二主体中进行过滤处理的时候,通过上层中设置的火山岩层和树脂粉末层,对养殖尾水中的大体积杂质和颗粒进行拦截,从而达到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过滤和粗处理的效果。
18.2、该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养殖尾水在经过上层初步过滤处理之后,通过中层中的活性粉煤灰颗粒层、活性炭颗粒层和造孔剂从而达到对养殖尾水进行85%的污物杂质去除的效果。
19.3、该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养殖尾水在经过上层和中层两次过滤之后,通过下层中的硅藻土层和黏土层进行精细处理,为最终过滤处理。
20.4、该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在对清理腔中的淤泥杂质等进行清理的时候,通过集中腔达到将淤泥杂质进行集中收集的效果。
21.5、该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使用人员通过手把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杆带动呈“l”状设置的清理板在清理腔内进行转动,通过清理板配合外侧设置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从而对清理腔的内壁进行刮除清理,达到清理淤泥杂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层连接结构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清理板连接结构俯视图。
26.图1-4中:支撑框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排出管道4、填料层5、手把6、连接杆7、疏通层8、清理腔9、集中腔10、上层11、中层12、下层13、清理板14、第一刮板15、第二刮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支撑框1、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支撑框1、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依次进行套接设置,支撑框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排出管道4,排出管道4同时和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相通设置,第二主体3的内部嵌
入设置有填料层5,填料层5包括有上层11、中层12和下层13,第二主体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疏通层8,疏通层8的表面固定开设透孔,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之间设置有清理腔9,支撑框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集中腔10,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中嵌入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把6,连接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板14,清理板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板15和第二刮板16。
29.其中,上层11为叠加设置的火山岩层和树脂粉末层,同时上层11中可添加比例为3:1的活性炭颗粒层,养殖尾水在进入第二主体3中进行过滤处理的时候,通过上层11中设置的火山岩层和树脂粉末层,对养殖尾水中的大体积杂质和颗粒进行拦截,从而达到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过滤和粗处理的效果。
30.其中,中层12设置为活性粉煤灰颗粒层、活性炭颗粒层和造孔剂,养殖尾水在经过上层11初步过滤处理之后,通过中层12中的活性粉煤灰颗粒层、活性炭颗粒层和造孔剂从而达到对养殖尾水进行85%以上的污物杂质去除的效果。
31.其中,下层13设置为硅藻土层和黏土层,且硅藻土层和黏土层之间通过砂石层进行过渡处理,养殖尾水在经过上层11和中层12两次过滤之后,通过下层13中的硅藻土层和黏土层进行精细处理,为最终过滤处理。
32.其中,集中腔10同时处于清理腔9的底部位置,且集中腔10清理腔9之间相通设置,集中腔10整体呈梯形腔室设置,在对清理腔9中的淤泥杂质等进行清理的时候,通过集中腔10达到将淤泥杂质进行集中收集的效果。
33.其中,清理板14整体呈“l”状设置,位于清理腔9内,且清理板14靠近清理腔9的内壁设置。
34.其中,清理板14设置两组,和连接杆7之间呈三角夹角设置。
35.其中,第一刮板15和第二刮板16分别沿清理板14的底端和侧面位置横向和竖向突出设置,且第一刮板15和第二刮板16呈弧形板设置,第一刮板15和第二刮板16的表面分别分布有呈竖向横向设置的条形槽,使用人员通过手把6带动连接杆7进行转动,连接杆7带动呈“l”状设置的清理板14在清理腔9内进行转动,通过清理板14配合外侧设置的第一刮板15和第二刮板16从而对清理腔9的内壁进行刮除清理,达到清理淤泥杂质的效果。
36.工作原理:
37.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养殖尾水通过填料层5中设置的上层11、中层12和下层13进行过滤曝气处理,上层11中设置的火山岩和树脂粉末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过滤和粗处理,中层12中设置的活性粉煤灰颗粒、活性炭颗粒和造孔剂对养殖尾水进行85%以上的污物杂质的去除,下层13中设置的硅藻土和黏土对其进行精细处理,最终养殖尾水进行处理之后进入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之间的清理腔9中,液体通过排出管道4向外排出,而养殖尾水中残留的一些杂质集中在清理腔9中,随着使用时间,使用人员转动手把6,带动连接杆7和清理板14进行转动,清理板14进行转动的时候,外侧设置的第一刮板15和第二刮板16对清理腔9的内壁表面进行刮除清理,清理的杂质随着连接杆7的转动将其集中在集中腔10中,进行后续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