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4430发布日期:2022-08-17 06:5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玻璃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玻璃的出现与使用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应用技术的日新月异,玻璃除了可用于门窗上隔风透光,还发展出其他功能,例如隔音玻璃、真空玻璃以及防弹玻璃等。
3.目前,玻璃生产成型后,需对已成型的玻璃半成品边缘进行打磨,打磨时,需对磨轮进行喷水,以免玻璃碎屑飞溅至四周;最后,还需对玻璃成品进行清洗,减少玻璃表面上玻璃碎屑的遗留,保持玻璃表面的美观,以便后续出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传统的玻璃生产中,喷洒过磨轮以及清洗过玻璃的废水直接排放,容易造成排水系统堵塞以及环境污染,同时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如何实现玻璃生产中废水的循环使用还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玻璃生产中废水的循环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包括集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以及第二循环系统;所述集水系统包括废水池、中水池以及循环水池,所述废水池分别与所述中水池以及所述循环水池相连接;所述废水池内杂质少的废水排入所述中水池,所述中水池与所述第一循环系统相连接,杂质少的废水流经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净化为纯水,纯水用于清洗玻璃;所述废水池内杂质多的废水排入所述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与所述第二循环系统相连接,杂质多的废水流经所述第二循环系统净化为清水,清水用于玻璃磨边的冲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入废水池内,废水在废水池内进行初步分离;其中,杂质少的中水排入中水池,并由中水池进入第一循环系统净化处理为纯水,纯水中盐类含量低,使用纯水清洗玻璃,玻璃表面不易形成水渍;杂质多的混合水排入循环水池,并由循环水池进入第二循环系统净化处理为清水,玻璃磨边时使用清水冲洗磨轮以及玻璃的磨边处,可减少玻璃碎屑的飞溅。由此,通过集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以及第二循环系统的相互配合,实现玻璃生产中废水的循环使用。
9.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超滤设备、中水回用设备、纯水设备以及清洗机,所述超滤设备分别与所述中水池以及所述中水回用设备相连接,所述纯水设备分别与所述中水回用设备以及所述清洗机相连接,并且自来水管道与所述纯水设备相连接,所述清洗机与所述中水池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先进入超滤设备过滤杂质等大分子物质,随后进入中水回用设备进一步过滤净化,以使中水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并通过纯水设备去除中水里的钙镁离子和盐得到纯水,纯水进入清洗机内清洗玻璃,使用纯水清洗的玻璃表面
不形成水渍,清洗过玻璃的中水进入中水池并重新参与第一循环系统的循环。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废水管道,所述第一废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清洗机以及所述废水池相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过玻璃的中水内含有一部分杂质,经过初步过滤,含较少杂质的中水进入中水池,含较多杂质的废水由第一废水管道排入废水池内重新分离,并重新参与第一循环系统或第二循环系统的净化工作,从而提升废水的利用率。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系统还包括回水管道以及分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纯水设备以及所述中水池相连通,所述分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水管道以及洗手间冲水设备相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经由回水设备过滤除得到的纯水外,还得到带有钙镁离子和盐等物质的浓水,浓水可流经回水管道进入中水池内,重新参与第一循环系统的净化工作;浓水也可由回水管道进入分水管道,直接用于洗水间的冲洗,从而减少水的浪费,进一步提升中水的利用率。
15.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池包括第一水池以及第二水池,所述第二循环系统包括浓水池、沉淀池、压滤机以及磨边机,所述第一水池与所述浓水池相连接,所述浓水池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接,所述沉淀池分别与所述压滤机以及所述第二水池相连接,并且所述磨边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池以及所述第二水池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水池中含杂质多的混合水排入第一水池,随后混合水由第一水池排入浓水池,混合水在浓水池内经过药剂处理后进入沉淀池静置沉淀,沉淀池沉淀所得的清水排入第二水池内储存,并且第二水池内的清水可用于磨边机冲洗,沉淀池沉淀所得的污泥则通过压滤机过滤分离得到泥饼,以便清理,磨边机冲洗产生的废水排入第一水池内,重新参与第二循环系统的循环净化。
17.优选的,所述第二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废水管道,所述第二废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滤机以及所述第一水池相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池沉淀所得的污泥含有较多水分,压滤机过滤分离污泥得到泥饼与滤液,滤液通过第二废水管道排入第一水池,重新参与第二循环系统的循环净化,进一步提升废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19.优选的,所述压滤机选用为板框过滤机。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真空过滤机相比,板框过滤机的过滤推动力大,可承受较高的污泥比阻,从而降低调理剂的消耗量,并且可以使用较便宜的药剂,降低成本。
21.优选的,所述第二循环系统还包括抽吸管道,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压滤机之间通过所述抽吸管道相连接,所述抽吸管道上设置有抽吸泵。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吸管道用于抽吸沉淀池内的污泥,由于污泥流动性较小,因而在抽吸管道上安装有抽吸泵,通过抽吸泵抽吸沉淀池内的污泥,可提升污泥的流动速度,从而提升污泥在压滤机处的过滤速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玻璃生产所产生的废水排入废水池,废水池对废水初步分离;其中,杂质少的中水排入中水池,并由中水池进入第一循环系统净化处理为纯水,杂质多的混合水排入循环水池,并由循环水池进入第二循环系统净化处理为清水;通过集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以及
第二循环系统的相互配合,实现玻璃生产中废水的循环使用;
25.2、在第一循环系统中,中水先进入超滤设备过滤杂质等大分子物质,随后进入中水回用设备进一步过滤净化,再通过纯水设备去除中水里的钙镁离子和盐得到纯水,纯水进入清洗机内清洗玻璃,清洗过玻璃的中水进入中水池并重新参与第一循环系统的循环;
26.3、在第二循环系统中,混合水由第一水池排入浓水池,混合水在浓水池内经过药剂处理后进入沉淀池静置沉淀;沉淀所得的上层清水排入第二水池内储存,以便用于玻璃磨边过程的冲洗;沉淀所得的污泥则通过压滤机过滤分离得到泥饼;磨边过程冲洗产生的废水排入第一水池,重新参与第二循环系统的循环净化。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中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废水池;2、中水池;3、循环水池;31、第一水池;32、第二水池;4、超滤设备;5、中水回用设备;6、纯水设备;7、清洗机;8、回水管道;9、分水管道;10、第一废水管道;11、浓水池;12、沉淀池;13、压滤机;14、磨边机;15、第二废水管道;16、水源;17、洗手间;18、抽吸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参照图1,该水循环系统包括集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以及第二循环系统;其中,集水系统包括废水池1、中水池2以及循环水池3,废水池1分别与中水池2以及循环水池3相连接,中水池2与第一循环系统相连接,循环水池3与第二循环系统相连接。由此,通过集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以及第二循环系统的相互配合,实现玻璃生产中废水的循环使用。
31.在此,废水池1用于收集玻璃生产过程产生的所有废水,废水在废水池1内初步分离为含杂质少的中水、含杂质多的混合水以及无法继续循环使用的污水。中水排入中水池2内,随后流经第一循环系统净化为纯水,纯水中盐类含量低,使用纯水清洗玻璃,玻璃表面不易形成水渍;混合水排入循环水池3内,随后流经第二循环系统净化为清水,玻璃磨边时使用清水冲洗磨轮以及磨边处,可减少玻璃碎屑的飞溅;无法继续循环使用的污水则转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2.具体的,第一循环系统包括超滤设备4、中水回用设备5、纯水设备6以及清洗机7。在此,中水池2、超滤设备4、中水回用设备5、纯水设备6以及清洗机7分别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并且清洗机7通过循环管道与中水池2相连接,进而形成闭环的第一循环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对中水进行循环净化处理,提升废水的利用率。
33.在本实施例中,水源16为自来水,自来水流入纯水设备6内去除钙镁离子和盐得到纯水,纯水进入清洗机7内清洗玻璃,清洗过玻璃的中水进入中水池2并与从废水池1排入中水池2的中水混合;中水池2内混合后的中水参与第一循环系统的循环,中水先流入超滤设备4中过滤杂质等大分子物质,随后进入中水回用设备5进一步过滤净化,以使中水可多次循环使用;过滤净化后的中水流入纯水设备6去除钙镁离子和盐,从而得到可用于清洗玻璃的纯水,由此,第一循环系统不断循环处理中水。
34.继续参照图1,中水流经纯水设备6过滤除得到的纯水外,还得到带有钙镁离子和盐等物质的浓水,因而,第一循环系统还包括回水管道8以及分水管道9。回水管道8的两端分别与纯水设备6以及循环管道相连接,从而纯水设备6通过回水管道8以及循环管道与中水池2相连通,浓水经由回水管道8流入循环管道,并与清洗机7清洗玻璃后流出的中水混合流入中水池2,重新参与第一循环系统的净化工作;分水管道9的两端分别与回水管道8以及洗手间17的冲水设备相连接,浓水由回水管道8进入分水管道9,进而流入洗手间17的冲水设备,可直接用于洗手间17的冲洗,增加废水的用途,从而提升废水的利用率。
35.由于清洗过玻璃的中水内含有一部分杂质,经过清洗机7的初步过滤,得到含较少杂质的中水以及含较多杂质的废水,中水进入中水池2循环利用;为了回收含较多杂质的废水,第一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废水管道10,第一废水管道10的两端分别连通清洗机7与废水池1。因此,含较多杂质的废水可通过第一废水管道10排入废水池1,重新分离排入中水池2以及循环水池3,进一步提升废水的利用率。
36.另外,为了提升循环水池3的功能性,循环水池3包括第一水池31以及第二水池32,第一水池31用于存放废水池1分离所得的混合水,第二水池32用于存放经过第二循环系统净化的清水。
37.继续参照图1,第二循环系统包括浓水池11、沉淀池12、压滤机13、磨边机14以及抽吸管道18,第一水池31、浓水池11以及沉淀池12分别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同时,沉淀池12通过循环管道与第二水池32相连接,沉淀池12通过抽吸管道18与压滤机13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磨边机14设置有多台,多台磨边机14分别通过循环管道与第一水池31以及第二水池32相连接,进而形成闭环的第二循环系统;第二循环系统对混合水进行循环净化处理,提升废水的利用率。
38.由于污泥内含固体颗粒,使得污泥的流动性较小,抽吸管道18用于抽吸沉淀池12内的污泥,因而在抽吸管道18上安装有抽吸泵;抽吸泵位于抽吸管道18靠近沉淀池12的一端,通过抽吸泵抽吸沉淀池12内的污泥,可提升污泥的流动速度,从而提升污泥在压滤机13处的过滤速度。
39.在此,混合水由第一水池31排入浓水池11,混合水在浓水池11内经过药剂处理后进入沉淀池12静置沉淀,沉淀池12沉淀所得的上层清水排入第二水池32内储存,第二水池32内的清水用于磨边机14磨边过程冲洗磨轮以及玻璃的磨边处,磨边过程产生的废水排入第一水池31内,重新参与第二循环系统的循环净化;抽吸泵抽吸沉淀池12沉淀所得的污泥,污泥通过抽吸管道18进入压滤机13,压滤机13过滤分离污泥得到泥饼,以便清理泥饼。
40.具体的,浓水池11用于处理混合水的药剂选用为pac以及pam。其中,先投放pac,pac将混合水中的固体小颗粒粘接在一起;随后投放pam,pam作为絮凝剂使用,可使粘接在一起的固体颗粒变大;混合水在浓水池11内与pac以及pam混合后进入沉淀池12静置沉淀,固体颗粒下沉至沉淀池12底部形成污泥,沉淀池12上层分离出清水。
41.为了对污泥进行脱水,压滤机13可选用板框过滤机以及真空过滤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选用为板框过滤机。过滤时将混合水引入框内,通过滤布截留滤渣并在框内形成泥饼,板框过滤机过滤所得的泥饼含湿量低,清液则流入相邻的滤板,泥饼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停止过滤,随后卸下泥饼,清洗滤布。与真空过滤机相比,板框过滤机的过滤推动力大,可承受较高的污泥比阻,从而降低调理剂的消耗量,并且可以使用较便宜的药剂,降低过滤成
本。
42.由于沉淀池12沉淀所得的污泥含较多水分,板框过滤机过滤后得到较多滤液,为了循环利用滤液,第二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废水管道15,第二废水管道15的两端分别与压滤机13以及第一水池31相连通。滤液可通过第二废水管道15排入第一水池31,重新参与第二循环系统的循环净化,进一步提升废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玻璃生产水循环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玻璃的生产过程中,玻璃磨边以及清洗玻璃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使用后的废水可排入废水池1内进行初步分离;其中,杂质较少的中水排入中水池2,并由中水池2进入第一循环系统净化处理为可用于清洗玻璃的纯水;带有杂质的混合水排入第一水池31,并由第一水池31进入第二循环系统净化处理为清水,清水储存在第二水池32内,以供玻璃磨边时冲洗磨轮以及玻璃的磨边处。由此,通过集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以及第二循环系统的相互配合,实现玻璃生产中废水的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以及生产成本。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